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6)1
摘要:目的:分析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疗效。方法:观察了7年间生存时间达到5年以上的4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和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结果:患者血常规指标、微小残留病检测较初诊均有改善,生活质量也有提高。结论:加味青蒿鳖甲汤能够延长微小残留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时间,达到长期存活甚至临床治愈的目的。揭示了中医药在防微小残留白血病中发挥了治未病作用。
关键词:加味青蒿鳖甲汤;微小残留白血病;长期存活
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Leukemia, MRL)是指急性白血病经治疗获完全缓解后体内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小于10^9/L)。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也是急性白血病化疗缓解期监测的主要指标。近年来,由于新的化疗药物的不断开发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展,急性白血病的缓解率有了明显提高,部分患者可治愈。但是,如果化疗或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不彻底,缓解后的患者体内仍存在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是白血病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中医认为,在急性白血病缓解期,机体功能尚未从热毒的损伤及药物的攻伐中得到恢复,此时伏毒在里,正气虚弱,无论外感内伤,一触即发。临床研究发现,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急性白血病缓解期,扶正祛邪,可以预防白血病复发,体现了中医“治未病”之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思想。本文观察了7年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M3)经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患者,采用加味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后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既往明确诊断为AML(非M3)的患者,经化学治疗后达到CR,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持续随访并持续服用中药治疗,截至2014年12月生存时间达5年以上者4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14.5-66岁,中位年龄44岁;M2 12例,M4 16例,M5 12例,M6 2例,杂合型2例。其中完全缓解后生存时间达7年以上者17例,5年到7年者29例。
2. 中医辨证以邪毒不净,留伏阴分为主,但在病情变化以及干预治疗中,证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出现不同的兼证,但仍以正虚为本,瘀毒为标,因此治疗上应以扶助正气,祛除伏毒为主要治疗原则,故在予加味青蒿鳖甲汤的同时,随时调整用药,辨证施治。主方及随证加味如下:主方:加味青蒿鳖甲汤:鳖甲15g 青蒿15g 知母15g 牡丹皮15g 生地15g 黄芪30g 黄精15g 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 龟板15g 白花蛇舌草30g 大青叶15g 七叶一枝花15g 脾肾亏虚者,加党参15g 熟地15g 茯苓15g 杜仲15g 气虚血瘀者,加黄芪15g 三七15g 当归15g 丹参20g 痰瘀互结证者,加鳖甲15g 牡蛎15g 丹参20g 三棱10g 莪术10g。煎服法:水煎服,180mL,每日3次。
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讨论
1. 疗效标准 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第3版指出:持续完全缓解(CCR)指从治疗后完全缓解之日起计算,其间无白血病复发达3-5年以上者;长期存活标准指急性白血病自确诊之日起,存活时间(包括无病或长期存活)达5年或5年以上者;临床治愈指停止化疗5年或无病生存(disease freesurvival, DFS)达10年者。在本次观察中符合临床治愈的患者16例,达到持续完全缓解(CCR)的患者29例,长期存活的患者17例。
2. 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比较
2.1 临床治愈、CCR与长期存活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 治疗前3组的血常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内比较,临床治愈、CCR患者的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存活患者的治疗前后血常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临床治愈、CCR与长期存活患者治疗前后微小残留病检测阴性率比较 治疗前3组的微小残留病检测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内比较,临床治愈患者的微小残留病阴性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与长期存活患者治疗后的阴性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急性白血病缓解期患者病情虽有缓解但未完全治愈,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是其日后复发的重要原因[2]。目前,对于结束全程化疗达到CR的患者,通过定期监测微小残留白细胞,可以检测病情进展趋势,及早采取治疗措施。中医认为余邪未尽,邪毒内蕴,成为复发之宿根。针对AML缓解期的主要病机,采用扶正透邪祛毒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本次临床观察发现:采用扶正透邪祛毒法治疗后,临床治愈及CCR患者血常规指标的改善方面均优于长期存活者,微小残留病检测的阴性率均有提高,其中临床治愈患者的阴性率与初诊时相比提高明显,说明经过中药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急性白血病,降低患者复发率,促进CCR及长期存活患者向临床治愈患者转化。揭示了中医药干预可改善微观环境;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突出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今后将以此为契机开展中药治疗急性白血病及抗白血病多药耐药,防白血病复发的机制研究,为提供靶向治疗白血病药物提供依據,力争使更多患者达到临床治愈。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6-107;131-132
[2] 孔令环,韩梅,马寅芙,等.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4):636-639
[3] 梁冰,葛志红 血液科专病中医临床指南 第二版 M 2005:278-279
摘要:目的:分析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疗效。方法:观察了7年间生存时间达到5年以上的4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常规和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结果:患者血常规指标、微小残留病检测较初诊均有改善,生活质量也有提高。结论:加味青蒿鳖甲汤能够延长微小残留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时间,达到长期存活甚至临床治愈的目的。揭示了中医药在防微小残留白血病中发挥了治未病作用。
关键词:加味青蒿鳖甲汤;微小残留白血病;长期存活
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Leukemia, MRL)是指急性白血病经治疗获完全缓解后体内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小于10^9/L)。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也是急性白血病化疗缓解期监测的主要指标。近年来,由于新的化疗药物的不断开发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进展,急性白血病的缓解率有了明显提高,部分患者可治愈。但是,如果化疗或者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不彻底,缓解后的患者体内仍存在微量残留白血病细胞,是白血病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急性白血病患者长期存活的主要因素。中医认为,在急性白血病缓解期,机体功能尚未从热毒的损伤及药物的攻伐中得到恢复,此时伏毒在里,正气虚弱,无论外感内伤,一触即发。临床研究发现,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急性白血病缓解期,扶正祛邪,可以预防白血病复发,体现了中医“治未病”之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的思想。本文观察了7年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非M3)经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CR)患者,采用加味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后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既往明确诊断为AML(非M3)的患者,经化学治疗后达到CR,自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持续随访并持续服用中药治疗,截至2014年12月生存时间达5年以上者46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14.5-66岁,中位年龄44岁;M2 12例,M4 16例,M5 12例,M6 2例,杂合型2例。其中完全缓解后生存时间达7年以上者17例,5年到7年者29例。
2. 中医辨证以邪毒不净,留伏阴分为主,但在病情变化以及干预治疗中,证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出现不同的兼证,但仍以正虚为本,瘀毒为标,因此治疗上应以扶助正气,祛除伏毒为主要治疗原则,故在予加味青蒿鳖甲汤的同时,随时调整用药,辨证施治。主方及随证加味如下:主方:加味青蒿鳖甲汤:鳖甲15g 青蒿15g 知母15g 牡丹皮15g 生地15g 黄芪30g 黄精15g 女贞子15g 旱莲草15g 龟板15g 白花蛇舌草30g 大青叶15g 七叶一枝花15g 脾肾亏虚者,加党参15g 熟地15g 茯苓15g 杜仲15g 气虚血瘀者,加黄芪15g 三七15g 当归15g 丹参20g 痰瘀互结证者,加鳖甲15g 牡蛎15g 丹参20g 三棱10g 莪术10g。煎服法:水煎服,180mL,每日3次。
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与讨论
1. 疗效标准 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第3版指出:持续完全缓解(CCR)指从治疗后完全缓解之日起计算,其间无白血病复发达3-5年以上者;长期存活标准指急性白血病自确诊之日起,存活时间(包括无病或长期存活)达5年或5年以上者;临床治愈指停止化疗5年或无病生存(disease freesurvival, DFS)达10年者。在本次观察中符合临床治愈的患者16例,达到持续完全缓解(CCR)的患者29例,长期存活的患者17例。
2. 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比较
2.1 临床治愈、CCR与长期存活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比较 治疗前3组的血常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内比较,临床治愈、CCR患者的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存活患者的治疗前后血常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临床治愈、CCR与长期存活患者治疗前后微小残留病检测阴性率比较 治疗前3组的微小残留病检测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内比较,临床治愈患者的微小残留病阴性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与长期存活患者治疗后的阴性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
急性白血病缓解期患者病情虽有缓解但未完全治愈,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是其日后复发的重要原因[2]。目前,对于结束全程化疗达到CR的患者,通过定期监测微小残留白细胞,可以检测病情进展趋势,及早采取治疗措施。中医认为余邪未尽,邪毒内蕴,成为复发之宿根。针对AML缓解期的主要病机,采用扶正透邪祛毒法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本次临床观察发现:采用扶正透邪祛毒法治疗后,临床治愈及CCR患者血常规指标的改善方面均优于长期存活者,微小残留病检测的阴性率均有提高,其中临床治愈患者的阴性率与初诊时相比提高明显,说明经过中药干预可以有效控制急性白血病,降低患者复发率,促进CCR及长期存活患者向临床治愈患者转化。揭示了中医药干预可改善微观环境;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突出了中医“治未病”思想,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今后将以此为契机开展中药治疗急性白血病及抗白血病多药耐药,防白血病复发的机制研究,为提供靶向治疗白血病药物提供依據,力争使更多患者达到临床治愈。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6-107;131-132
[2] 孔令环,韩梅,马寅芙,等.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的临床意义.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4):636-639
[3] 梁冰,葛志红 血液科专病中医临床指南 第二版 M 2005: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