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对微软的诉讼进行了认真评估,结果发现该指控毫无道理。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为优秀人才提供最佳的就业机会。对于李开复博士的加盟,我们感到很兴奋。而对于微软这种毫无根据的指控,我们将奋力反击。”
2005年7月20日,针对微软因为其任命微软前高级雇员李开复而提起的诉讼态度坚决。
2005年7月19日,Google宣布该公司将在中国建立产品工程研究院,同时微软互动服务部门的副总裁李开复加盟Google公司,出任全球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微软随即提出指控,称李开复已经违反了2000年与微软所签订的合同。该合同规定,在离开微软后一年的时间内,不得就职于微软的直接竞争对手。
9月2日消息,Google日前表示,李开复今年无法赴任将影响Google在中国的招募计划。据CNET报道,Google日前在一份法庭文件中称,李开复今年无法赴任将影响Google在中国的招募计划。文件称:“李开复在中国学生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如果李开复在,这些学生绝对不会选择去微软求职。”目前官司还没有结束,结果如何很难预料,不过根据当前的信息,Google得为其付出代价已是不争的事实。
那么,是什么力量让Google如此舍得而与微软公开对决?李开复真的就能为Google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笔者观察后得出的结论是这样的,Google与李开复的组合,打的是全球品牌与个人品牌的最佳组合牌。但我们要注意的是有时候职业人的职业品牌无形价值会大于工作带来的有形价值,企业也许更看重一个职业人的无形价值。很多职业人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但是一些企业也许会是这么想的。
李开复的有形价值是个未知数
“Google冒险启用李开复,看重的是他技术上的优势。”这几乎是所有关心李开复跳槽一事最直观的看法。
在加盟Google之前,李开复担任的是微软公司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副总裁,负责研发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服务使得人机界面更加简便和自然。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的使命就是要让所有这些技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微软的客户。
在此之前,李开复博士曾担任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李开复在语音识别、人工智能、三维图形及网络多媒体等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他的带领下,微软中国研究院以新一代多媒体、新一代用户界面和新一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主要方向开展基础研究。
有观察者认为,李开复在微软担任副总裁时,领导的是自然交互式软件及服务部门,该部门负责开发的技术和产品包括语音、自然语言、全新的搜索和在线服务等技术。这些技术与Google的业务范围相同或相近。微软在搜索引擎市场上与Google已经有了直接竞争,主要也是发生在李开复所领导的这个部门。
有人甚至认为,Google任命李开复担任中国区总裁,而且负责将于今年第三季度在中国设立产品研发中心。其在微软期间的所掌握的一些商业秘密,如果直接用到Google的产品研发上将非常可怕。
不过笔者并不赞同这种认为李开复在技术上的优势可能会为Google和微软的竞争中带来更多的有形价值的说法。
一方面,既然李开复在微软领导的是掌握技术的部门,微软肯定早已用竞业禁止条款在合同中加以了约束。作为一直强调“人品对人才最重要”的李开复绝不会自食其言,让自己难堪,所以,即使他拥有这些技术,他也不会直接使用。
另一方面,正如李开复自己所言“营销方面我不擅长做市场,技术方面我不擅长搜索。”要谈李开复能给否当好Google的“教练”,这还有很多外在因素影响,比如文化的融合、团队的构建等。所以,李开复通过自己的管理能力,真正能为Google创下多大的价值,这是需要打一个问号的。
尽管如此,我们并不能否认李开复对的Google无形价值。
李开复为Google 省了广告费
2004年2月8日,微软中国总裁唐骏退休投奔盛大,笔者当时下的结论是,盛大所收获的并不一定是唐骏能为盛大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即有形的价值,不过唐骏的加盟至少为积极筹备上市的盛大打了一次漂亮的广告:那些那斯达克的股民们也许从没有听说过中国还有一家叫盛大的公司,不过他们一定相信微软中国总裁的眼光。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
现在Google高调任用李开复,我依然认为,它和当年盛大的想法如出一辙。
从原搜狐COO古永锵到雅虎中国总裁周鸿祎,都曾曝出要出任Google中国区总裁的“新闻”。为什么Google最终还是选择了李开复呢?
客观的说,不管是古永锵还是周鸿祎都具备领导Google中国的能力。周鸿祎是国内知名创业型企业家,IT业界高层中知名的“坏孩子”,以言辞大胆,作风硬朗著称。周曾创办3721公司,并随后以1.2亿美元的价格卖给Yahoo公司,同时出任Yahoo中国总裁。古永锵是前任搜狐公司总裁,2005年3月正式从搜狐离职,熟悉IT企业从资本层到业务层的全线运作,和华尔街投资人、分析师联系紧密。
但是不管是古永锵还是周鸿祎在职业品牌的影响力上对于李开复来都是小巫见大巫。
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并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的李开复,曾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并分别拥有在微软、SGI、以及苹果等全球知名IT企业的工作经历和背景。他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在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之后,于2000年被提升为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
李开复说“Google最看重我的绝不是技术,最主要是我对人才的影响力。”这也许是事实。但其个人品牌的无形作用远不止如此。
和前两位有力的竞争者相比,除了这些出身和技术上的品牌优势,还通过给中国大学生写信,以及开办“开复学生网”之类的活动,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李开复同中国政府、科学家、工程师乃至整个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这些铺垫,李开复很可能成为Google吸引民众和处理与政府关系的最佳“武器”。
另一方面,“挖角”李开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表明了一种不畏惧、敢斗争的态度。这在挫伤竞争对手微软的士气的同时,可以让自己以一个光辉的形象出现。
一个可以佐证的事实是,Google在没有宣布李开复加盟前,其在中国的行事低调得让人感到压抑。其在上海的办事处一直以“窗口”和“了解中国的渠道”为主要职责,官方的消息甚至说,那时候Google在中国尚没有正式员工。
但是,在宣布李开复加盟时,Google显得非常直接,并且对于微软的指控,Google变得非常的强硬。
所以可以下结论的是,Google正在用李开复挑衅它的对手微软。
李开复能否在Google呆上三年?
对于职业人个人品牌的价值,笔者把它分为无形价值和有形价值。无形价值就是他在一个企业即使不干事,也能带来的价值。有形价值是指,他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而带来的结果。
一般来说,职业人的有形价值大于其无形价值,因为雇主赚取的更多是雇员的剩余价值,而这个剩余价值来自于雇员的辛勤劳动,是有形价值。但是当职业人的职业品牌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会形成个人品牌的无形价值,而这个时候,它的无形价值远大于他的有形价值。
李开复和唐骏都属于这样的典型。
应该来说,当自己的个人品牌的无形价值大于有形价的时候,是个人品牌非常成功的时候。但是由于职场特点的影响,也会给拥有如此个人品牌的职业人带来痛苦。
他们也许只能是新的组织中的一个花瓶,而无法获得自己宽松的环境。
就在李开复跳槽Google一事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和李开复拥有一样的强势个人品牌的唐骏,却传出了从今年4月起已经停止工作,正渐渐淡出盛大,近期可能即将离职的消息。
笔者丝毫不惊讶这样的传闻,并认为离职盛大是必然,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唐骏当初吸引盛大的就在于其个人品牌的无形价值。而现在随着盛大的成功上市,他的个人品牌的无形价值已经被利用殆尽,算是完成了某种使命。
李开复在Google会一直呆下去吗?笔者认为这里也许也不是他职业生命的最后一站,一旦Google在中国成功站稳脚跟,李开复个人品牌的无形价值也算被Google使用完毕。
李开复离开Google只是时间问题。根据Google的发展状况,笔者甚至敢预言,这个时间应该是在3年左右。
从这个角度来看,职业人特别是高层的职业人实际上是悲哀的群体,他们在没有取得重要成绩的时候,非常努力,而当业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的时候,他们吸引新的雇主的因素上,往往是无形价值大于有形价值。而对于这样的境域,是职业人们不愿意享受的,比如李开复就说,他为Google的“新创模式震撼。”,这说明他真的是想在Google有所作为,但是Google是这么想的吗?
(作者为中国第一批研究人力资源的专职记者。)
李开复个人资料
姓名:李开复
职务:Google任中国区总裁,原微软全球副总裁
出生:1961年12月3日出生于中国台湾
籍贯:祖籍四川
教育背景:卡内基梅隆大学
履历:李开复曾就读于卡内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学博士学位。后担任副教授,并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
李开复博士于1998年7月加盟微软公司,并于11月出任微软中国研究院(现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
2005年7月20日,原微软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将负责Google中国研发中心的运营,并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