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今社会对技能人才提出的要求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及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摇蓝,为适应当今社会对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进行改革。电工专业教学也是如此,把教学体系目标定位到“知识、能力、素质型”的高度应该是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 教材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4-044-02
电工电子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为适应社会对电类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近年来学校应对企业的电类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细分,整合成分门别类的模块教学,对学生进行适应企业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由低到高的技能培养。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素质培养、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大力的教学改革,主要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的学生也深受企业欢迎。这里把电工类专业课程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拿出来进行探讨,尝试一种更好的教学体系,具体教学改革思路如下:
一、从教材着手进行改革
我校开办的电工高级工大专班,部分学生入学时基础掌握得并不是很好。使用大学的传统专业教材给他灌输较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按照几年来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很不好,可以说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却不能很好掌握和理解。因为传统课程的做法通常是先理论后实践,这一模式所遵循的是从基础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顺序,实践过程看作为技术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则是为技术实践过程做准备的,而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展开顺序却需要突破了这一逻辑顺序,把普通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并列开设,贯穿了整个课程的始终,同时在专业课程中,先开设综合专业实践课,当然,综合专业实践课有包括见习、学徒、独立实践逐步展开。在任务本位课程的开设上又与综合实践课程交替开设。学科课程则放到了最后开设,其功能在于扩大学生的经验范围,促进对技术实践过程的理解。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改革上我们应对专业理论课程进行整合,大胆砍掉不必要的课程或弱化某些课程,加强并突出核心课程。课程最终体现在教材上,在教材的选择上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难度适中性。根据企业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内容整合,去掉一些不实用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加强对实践操作的内容,并根据校电工实训课的要求,组织教师编写相应的实训教材和开发实训设施。如我们电工教研组自已组装设计制作了PLC控制实训工作台,并编写了相应的PLC实训指导书,在实际教学效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在教材建设上大力推进电脑教学,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音像制品等多样化教材,使教学效达到最佳。
二、教学内容分模块
学生就是一个“产品”,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几年的教学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个合格的“产品”(高技能人才)。学习有一个认知、理解、应用的过程,我们把教学内容分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模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模块、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模块,学生完成这三个模块的学习后,送入企业进行相应岗位的综合实习和技能锻炼。如我校五年制的大专班就是采用第一、二年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第三年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第四年学习综合知识和技能,第五年推荐到相关企业进行综合实习,毕业后,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企业的要求。教学内容模块层次关系如图所示:
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分层模快学习,使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更全面地理解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教学方式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配合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1、在课堂教学上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指学生同时使用脑、心、手,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当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一项班级活动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改变,由传统的主导、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比如在讲述《电力拖动》的基本控制线路,以前我们老师常用的方法是画出控制线路,然后对照书本逐字逐句讲述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学生懂则懂矣,但致命的是学生学了之后很少会举一反三,独立设计出一个新的电路,充其量只会依样画葫芦。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我们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一组自已选出一名组长,各组按照电路的功能和要求,脱开书本自已设计,在各小组设计电路过程中若遇问题“卡壳”时,老师及时指导,提供方法,并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真正让他们全身投入。设计出电路后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较分析,评选出优胜的小组。这样能活跃整个课堂活动的气氛,使各小组成员之间紧密团结,体现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每个学生都会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享受成功的幸福,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思维,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自然达成。
2、实行双证教育手段促使学生学好技能
双证教育就是指学生毕业时要拿到毕业证书和高级技能证书。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将考证知识融入进去,使学生完成学习的同时也达到考证技能要。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让学生了解每个教学阶段的模块内容,应该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技能,顺利通过中级、高级维修电工的资格证书考试。这样学生毕业后具有了技能资格证书能更好地就业。
在职业教育课程中,否定技术实践知识的核心地位是个巨大错误。否定技术实践知识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是职业教育课程学问化的突出表现。学问化职业教育课程以理论技术、知识经济、终身教育等为背景、排斥技术实践知识在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地位。虽然技术理论化要求劳动学术知识,他们所要学习的应当是与其形成技术实践能力密切相关的技术知识。问题是,在课程中如何体现技术实践知识的主体地位呢?技术理论知识又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呢?这两种技术知识的结合点在哪里?双证教育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3、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促进教学效果
电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靠老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电路的控制工作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电类的教学软件(如EWB软件等)展示电路的工作过程,让学生通过声音,图像视频,动画进行理解学习,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枯燥乏味的电学课程变得生动而丰富。
同时可以依托校园网研制开发辅助老师教学的电工电子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建立电工电子网络教学的教学素材库,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在线练习,在线答疑等平台。利用电脑网络平台为电工学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4、采取导师制教学手段培养专业顶尖的技能人才
对学业突出的学生采取导师制的教学方式,由一个专业指导老师带几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开设项目课题研究与开发,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四、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开展实训课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电类课程应更多地开展实训课教学,老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实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也很好地提高了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实训活动中,一个小组几个同学合作完成一个项目,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动脑思考,相互配合,协调和互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得到发挥,集体荣誉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从而逐步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创造了条件。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我们的电工类课程把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五、改善电工类课程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师资力量
动手能力强弱是衡量职业院校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特色和优势。对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讲,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提高需要有较好条件的实践教学场所和设施,学校要依据自身条件尽力创造良好的实训,实验设施和场所,同时要及时适应现今企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和提高。如电气控制课程教材已有很多年未更新了,课程内容中介绍的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许多已过时,作为老师应及时更换教学内容,补充现今企业所用到的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如PLC控制电路、单片机应用的控制电路、数控机床设备的控制电路等。同时配备相应的实训,实验设备,以达到现今生产经营企业的先进水平,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尽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供保障,使毕业的学生自身的技能素质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对于师资力量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一个学校专业建设能否搞起来关键在于师资力量,我们电工类专业教师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教学改革深入
发展将很难进行。我们要逐步地引进教学人才同时也要培养人才,学校一方面有计划地派骨干教师去进行专业教学培训,假期安排专业教师深入大型企业实习,了解现今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从而及时更新学校的教学实验设备和设施,及时与企业接轨。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教制度》,新老师通过专业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专业教师具备“双师型”,即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同时又具备技师,工程师以上职称,努力把自已培养成科研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有一个优秀的电工专业的教学师资队伍是我们电工类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闵亨锋.论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的开发[J].职教论坛,2007,1
[2]曾建忠.模块教学的设计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3]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徐挺.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改革试点方案选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 教材 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学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4-044-02
电工电子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为适应社会对电类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近年来学校应对企业的电类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进行细分,整合成分门别类的模块教学,对学生进行适应企业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由低到高的技能培养。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生素质培养、教学环境、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大力的教学改革,主要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实践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培养的学生也深受企业欢迎。这里把电工类专业课程新的教学模式改革拿出来进行探讨,尝试一种更好的教学体系,具体教学改革思路如下:
一、从教材着手进行改革
我校开办的电工高级工大专班,部分学生入学时基础掌握得并不是很好。使用大学的传统专业教材给他灌输较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按照几年来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很不好,可以说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却不能很好掌握和理解。因为传统课程的做法通常是先理论后实践,这一模式所遵循的是从基础到应用,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顺序,实践过程看作为技术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应用,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则是为技术实践过程做准备的,而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的展开顺序却需要突破了这一逻辑顺序,把普通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并列开设,贯穿了整个课程的始终,同时在专业课程中,先开设综合专业实践课,当然,综合专业实践课有包括见习、学徒、独立实践逐步展开。在任务本位课程的开设上又与综合实践课程交替开设。学科课程则放到了最后开设,其功能在于扩大学生的经验范围,促进对技术实践过程的理解。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改革上我们应对专业理论课程进行整合,大胆砍掉不必要的课程或弱化某些课程,加强并突出核心课程。课程最终体现在教材上,在教材的选择上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难度适中性。根据企业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内容整合,去掉一些不实用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加强对实践操作的内容,并根据校电工实训课的要求,组织教师编写相应的实训教材和开发实训设施。如我们电工教研组自已组装设计制作了PLC控制实训工作台,并编写了相应的PLC实训指导书,在实际教学效果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在教材建设上大力推进电脑教学,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音像制品等多样化教材,使教学效达到最佳。
二、教学内容分模块
学生就是一个“产品”,我们的目标就是通过几年的教学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个合格的“产品”(高技能人才)。学习有一个认知、理解、应用的过程,我们把教学内容分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模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模块、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模块,学生完成这三个模块的学习后,送入企业进行相应岗位的综合实习和技能锻炼。如我校五年制的大专班就是采用第一、二年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第三年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第四年学习综合知识和技能,第五年推荐到相关企业进行综合实习,毕业后,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企业的要求。教学内容模块层次关系如图所示:
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分层模快学习,使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更全面地理解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教学方式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配合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1、在课堂教学上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是指学生同时使用脑、心、手,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当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一项班级活动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改变,由传统的主导、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比如在讲述《电力拖动》的基本控制线路,以前我们老师常用的方法是画出控制线路,然后对照书本逐字逐句讲述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学生懂则懂矣,但致命的是学生学了之后很少会举一反三,独立设计出一个新的电路,充其量只会依样画葫芦。采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我们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一组自已选出一名组长,各组按照电路的功能和要求,脱开书本自已设计,在各小组设计电路过程中若遇问题“卡壳”时,老师及时指导,提供方法,并引导学生合作讨论,真正让他们全身投入。设计出电路后各小组之间进行比较分析,评选出优胜的小组。这样能活跃整个课堂活动的气氛,使各小组成员之间紧密团结,体现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每个学生都会在活动中积极思考,享受成功的幸福,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了学生的主动思维,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自然达成。
2、实行双证教育手段促使学生学好技能
双证教育就是指学生毕业时要拿到毕业证书和高级技能证书。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将考证知识融入进去,使学生完成学习的同时也达到考证技能要。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让学生了解每个教学阶段的模块内容,应该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技能,顺利通过中级、高级维修电工的资格证书考试。这样学生毕业后具有了技能资格证书能更好地就业。
在职业教育课程中,否定技术实践知识的核心地位是个巨大错误。否定技术实践知识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是职业教育课程学问化的突出表现。学问化职业教育课程以理论技术、知识经济、终身教育等为背景、排斥技术实践知识在职业教育课程的核心地位。虽然技术理论化要求劳动学术知识,他们所要学习的应当是与其形成技术实践能力密切相关的技术知识。问题是,在课程中如何体现技术实践知识的主体地位呢?技术理论知识又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呢?这两种技术知识的结合点在哪里?双证教育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3、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促进教学效果
电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靠老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电路的控制工作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电类的教学软件(如EWB软件等)展示电路的工作过程,让学生通过声音,图像视频,动画进行理解学习,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枯燥乏味的电学课程变得生动而丰富。
同时可以依托校园网研制开发辅助老师教学的电工电子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建立电工电子网络教学的教学素材库,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在线练习,在线答疑等平台。利用电脑网络平台为电工学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4、采取导师制教学手段培养专业顶尖的技能人才
对学业突出的学生采取导师制的教学方式,由一个专业指导老师带几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开设项目课题研究与开发,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四、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开展实训课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电类课程应更多地开展实训课教学,老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实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也很好地提高了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实训活动中,一个小组几个同学合作完成一个项目,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动脑思考,相互配合,协调和互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得到发挥,集体荣誉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从而逐步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创造了条件。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我们的电工类课程把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五、改善电工类课程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师资力量
动手能力强弱是衡量职业院校学生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职业教育的一个特色和优势。对电类专业的学生来讲,动手能力的培养,专业技能的提高需要有较好条件的实践教学场所和设施,学校要依据自身条件尽力创造良好的实训,实验设施和场所,同时要及时适应现今企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和提高。如电气控制课程教材已有很多年未更新了,课程内容中介绍的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许多已过时,作为老师应及时更换教学内容,补充现今企业所用到的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如PLC控制电路、单片机应用的控制电路、数控机床设备的控制电路等。同时配备相应的实训,实验设备,以达到现今生产经营企业的先进水平,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尽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供保障,使毕业的学生自身的技能素质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对于师资力量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一个学校专业建设能否搞起来关键在于师资力量,我们电工类专业教师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教学改革深入
发展将很难进行。我们要逐步地引进教学人才同时也要培养人才,学校一方面有计划地派骨干教师去进行专业教学培训,假期安排专业教师深入大型企业实习,了解现今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从而及时更新学校的教学实验设备和设施,及时与企业接轨。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教制度》,新老师通过专业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专业教师具备“双师型”,即具有讲师以上职称同时又具备技师,工程师以上职称,努力把自已培养成科研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有一个优秀的电工专业的教学师资队伍是我们电工类课程教学改革成功的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闵亨锋.论职业活动导向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的开发[J].职教论坛,2007,1
[2]曾建忠.模块教学的设计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3]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徐挺.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改革试点方案选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