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精彩 有效生成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_yu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125-02
  
  新理念下的新课堂,应该“预设生成”“期待生成”。新时期的新教师,应能“关注生成”“有效生成”,为我们的每一次课堂教学创造无法预约的精彩。《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课堂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教师要合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预设适当的可生成性内容,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环境,提供多种学习形式,关注学生的过程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促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到实处,从而为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整合教学资源——有效生成的基础
  
  叶澜教授曾指出:教学成功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重新“激活”书本知识,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状态”。在“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的教学中凸显知识的活性。新教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游戏、卡通情境图等主题图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主题图中提供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去创造性地使用。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生活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也是一种资源;学生间的学习差异,师生间的交流启发,乃至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也都是有效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开发各种教材以外的文本性课程资源、非文本性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的平台,也为课堂的“有效生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预案——有效生成的前提
  
  教师要精心设计预案,为学生“生成性资源”的重组留有足够的空间与时间。生成性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新课程理念下未知的、随机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应当为实施生成性教学去充分预设,精心设计灵活的预案,改变以往为教而写教案的意识,应将主要精力用在服务于学生主体学习的预案设计上,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从多方面进行预测更为丰富的学情、预测更多的可能,并准备应对策略,以便在课堂上生成相关问题时,能够及时、灵活、合理调整教学预案,让预设真正服务于课堂的有效生成。基于这一理念,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都应精心预设。即学习情境的预设,要针对各知识点,预设学生相关活动过程,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同时还要预设可能出现哪些问题与困惑,教师应如何点拨引导的应对措施等。练习题设计,要遵循“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设计相应有弹性的、有层次的,具有开放性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质疑问难做充分预测,以便课堂教学的启发引导。这些都成为教师预设教学预案应考虑的内容。
  
  (三)采取以学定教——有效生成的关键
  
  叶澜教授对理想的生成性课堂还曾做过这样的论述:“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进程中,教师应准确洞察学生心灵的秘密,敏捷地捕捉学生在课堂稍纵即逝的变化;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对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应及时纳入课堂今天我们就和角来做朋友。”从而揭示课题。这样的问题情境不是为了教学而教学,而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适时调控,充分利用,激活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有效生成。
  1、积极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因此,课堂上我们尽量要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能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趣味。于是教学情境的创设与运用便成为大家争相采纳的教学手段。许多计算课不是从“买东西”引入,就是从“分东西”开始。刚开始,学生觉得很新鲜,可时间一长,也就习以为常了,根本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学生,往往因为被情境中的无关因素所吸引,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内容是否有意义,是否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
  2、适时引导探究
  我们在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时,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主动探索相关内容,去发现相应的数学规律或者结论。但教学时,教师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原有的经验,给学生以必要的支持、帮助与指导,组织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过程中,实实在在地体验数学内容、数学思想,发现数学的结论和方法,要采取巧妙的应急措施,调整课堂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纵深推进。
  3、组织有效活动
  要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学习,还应当注重开展恰当有效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若简单化地理解了新课程理念,单纯地用“生活化”“活动化”冲淡“数学味”,甚至把数学课上成活动课、游戏课;有的过分追求“观赏价值”,非常浅显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必分组的安排小组学习,显而易见的结论要求学生实践、验证,对所学内容不加分析,似乎没有讨论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组就没有“合作”,没有实践、验证就不会“发现”…… 数学活动要达到我们期望的良好效果,必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选择恰当有效的形式来组织和展开。这样的活动才是数学课堂所需要的有效活动,才能全面地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成目标。
  4、注重学法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得加富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该怎样去学习的人”。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课堂改革入手,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当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运用开放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提供“自主、探究、合作”的空间和时间,使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使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体现学生学会学习的一般过程。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一般方法,还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指导学生学会数学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例如,如何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何理解和转化问题使它变成更易于解决的形式,如何收集、判断、选择和利用信息,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如何面对学习中的困难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指导和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养成勤奋刻苦,求实创新的精神。至少从某种意义上,关于“猜法”的追问可以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答案,可以促使学生寻找有效策略,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生成。
  5、给予激励评价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神态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是多角度地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情感、态度的发展。 激励性评价要注意“度”。激励不在于一味地表扬和“藏拙”。太多的表扬和超值的嘉奖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长期下去,学生也许会迷失了自我。但我们一定要避免一节课上处处都是“你真棒”之类的表扬话语,因为一味表扬,正如一味惩罚一样并不可取。久而久之,这样的评价是没多大作用的。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并不会起到鼓励的作用,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各种策略,实现课堂的有效生成,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体验发现、发明直至创造的感受,调动学生探索研究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以及预见未来事物的能力。能“有效生成”的课堂充满活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理想境界,精彩体现。
  
  参考文献:
  [1]程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种激励法[J].小学教学参考,2007,(27).
  [2]薛赞祥.漫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J].小学教学参考,2007,(27).
  [3]张书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师角色的转变[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7,(9).
  [4]孙现成.浅淡优育教学中的德育培养与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28).
  [5]黄设新,苏培升,高凌飚.小学科学教育师资的现状分析与建议[J].教学与管理,2007,(27).
  [6]李艳,蔡敏.小学“两课”教师队伍现状的调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7,(8).
  [7]谢小琴.小学活动型综合课程实施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7,(8).
  [8]杨怀祥.和谐德育让学生诗意地栖居[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
  [9]张宇.关于德育创新的几点思考[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具有的隐性知识对其学习本身具有较大影响,既可能起到一种基础的、辅助的和向导的作用,又可能起到干扰和阻碍的作用。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途径来促使学生隐性知识得以建构,这些途径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内隐学习,显性知识隐性化及共享隐性知识。  关键词:信息技术 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内隐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095-02    人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是竞争时代的要求和当代教育的目标。然而,目前多数学校仍袭用旧的教育体制和观念,采用传统的东方式思维教导学生:重共性而轻个性,重求同思维而轻求异思维,多演绎和循序渐进而少归纳和浸透跳跃。这种教学方式与其说是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如说是培养记忆能力,它严重阻遏
期刊
摘 要:感恩意识的缺失是当今社会的普遍现象,它受家庭、学校、社会因素的影响。幼儿感恩教育急需引起我们的重视。感恩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根据幼儿身心特点,选择感恩教育活动的内容,从营造情境,渗透感恩意识;活动体验,培植感恩情怀;家园合作,巩固感恩行为的途径及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使幼儿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关键词:幼儿 感恩 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116-01    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加里宁  为人必有德,为师更须有德。何为师德?简而言之,师德就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待人接物、处理问题、进行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时应具备的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教师是人类社会中永恒的职业,从文化的传承、社会的
期刊
摘 要: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进行异地新校区建设,多校区办学与单一校区有诸多不同,存在着文化传承断裂、文化积淀不足、师生互动缺乏等不足。学风建设同样存在问题,如何加强新校区的学风建设,需要进行不断摸索,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新校区 学风建设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110-02    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
期刊
摘 要: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有赖于教学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有赖于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的增强。如果说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那么教学管理就是维持高校生命线的重要保障。高校教学管理不仅具有决策和管理功能,更具有服务功能,其宗旨只有一个,即服务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 教育性原则 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能动性、创造性,在动态的课堂环境中,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去亲近数学、参与数学、应用数学、“再创造”数学,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生成 互动 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128-01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127-01    语文,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学科,对学生理解能力、创造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对其人格的塑造与培养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求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生命、关注学生的人格尊严。面对当前教育的新形势,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创设语文教学新活的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8)02-122-02    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语言,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是美丽的化身。音乐教学是以审美为核心,师生共同体验、发现、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所以,小学的音乐课堂教学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审美体验,而课堂中那种来自师生间自我涌动的积极的群体的课堂气氛,就显得非常重要。而每一节好课都与任课
期刊
摘 要:“EEPO”课型方式使举步艰难的课程改革充满了生机,发生了质的飞跃。我发现“EEPO”方式可操作性强,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基本教育思想,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其中能比较顺利地、主动积极地进行双边活动,形成互补优势,学生积极性高,避免了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学生不再是一件难事。  关键词:生机 健康 全面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