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祖姑母“自梳”闯南洋的这个题材是爸爸最先想到的。刚听到“自梳女”这三个字时,我不禁纳闷,这听起来怎么那么别扭呢?该不会是封建社会留下来的恶俗吧?我带着疑问上网查阅相关资料,这才知道,原来“自梳女”是妇女反抗封建礼教的产物。“自梳”现象始于明代中后期,清末民初在珠三角地区较为普遍。直到20世纪30年代,“自梳”现象才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而渐趋式微。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帮助母亲养活四个年幼的弟弟,曾祖姑母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大环境下,不得不牺牲自己,远走南洋谋生。为生活所迫而“自梳”,而独立谋生,这大概是曾祖姑母那个时代珠三角地区妇女“自梳”的基本诱因吧。
面对苦难的日子,自梳女这个特殊群体呈现给我们的是她们的积极,是她们不愿屈服于命运的决心,更多的是她们为家族无怨无悔奉献的伟大。
在爷爷奶奶的讲述中,我愈发清楚地认识到,曾祖姑母的“自梳”和漂洋过海,全然是为了家人。无论在南洋做什么工作,养猪也好,做保姆也好,她都会设法把钱寄回来,自己却节衣缩食。不只曾祖姑母是这样,大多数的自梳女海外谋生都是为了家人,很少考虑自己。据资料记载,有个到新加坡当保姆的自梳女,在雇主家打了三十多年工,有新加坡国籍,但一心只念番禺的亲人,努力赚钱、存钱,先是寄钱给父母,父母去世后就寄钱给兄弟侄儿。娘家人婚丧嫁娶、添丁建房,她都不忘寄钱回来。她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甚至最后中风去世了,她都不忘将省下来的三万新币留给侄子。这些全心全意为家顾家的自梳女怎能让人不佩服呢?
当然,老天是公平的,自梳女付出的不会白费,她们不仅赢得了娘家亲人们的尊重,而且大多数人的晚年都过得比较安稳。顺德冰玉堂里住的燕姑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燕姑太回国后,每天早上六七时准点起床,晚上看电视到九点多就上床睡觉。除非下雨,她都会坚持到市场买菜。有空的时候,她便街巷里散步,一边享受着温和的风亲吻肌肤的感觉,一边甩甩手锻炼身体。在每天的某几个固定时刻,她点燃香烛,敬拜神明。这样简简单单的生活,燕姑太过得轻松自在。有些自梳女回国以后仍然保持着在南洋的生活习惯,吃咖喱和面包,喝咖啡,没事做做麻辣酱和蛋挞、酥饼等西式点心,日子过得平静安稳。那些没有回国的自梳女日子过得也不错,有的受到英国人喜爱,后来就随雇主到英国去直至终老。
这是一群伟大的女性,在那个苦难的岁月里,她们曾经照亮一代人的生命。即使“自梳”现象存在着消极的一面,但自梳女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可磨灭的。
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帮助母亲养活四个年幼的弟弟,曾祖姑母在重男轻女的社会大环境下,不得不牺牲自己,远走南洋谋生。为生活所迫而“自梳”,而独立谋生,这大概是曾祖姑母那个时代珠三角地区妇女“自梳”的基本诱因吧。
面对苦难的日子,自梳女这个特殊群体呈现给我们的是她们的积极,是她们不愿屈服于命运的决心,更多的是她们为家族无怨无悔奉献的伟大。
在爷爷奶奶的讲述中,我愈发清楚地认识到,曾祖姑母的“自梳”和漂洋过海,全然是为了家人。无论在南洋做什么工作,养猪也好,做保姆也好,她都会设法把钱寄回来,自己却节衣缩食。不只曾祖姑母是这样,大多数的自梳女海外谋生都是为了家人,很少考虑自己。据资料记载,有个到新加坡当保姆的自梳女,在雇主家打了三十多年工,有新加坡国籍,但一心只念番禺的亲人,努力赚钱、存钱,先是寄钱给父母,父母去世后就寄钱给兄弟侄儿。娘家人婚丧嫁娶、添丁建房,她都不忘寄钱回来。她觉得这是天经地义的。甚至最后中风去世了,她都不忘将省下来的三万新币留给侄子。这些全心全意为家顾家的自梳女怎能让人不佩服呢?
当然,老天是公平的,自梳女付出的不会白费,她们不仅赢得了娘家亲人们的尊重,而且大多数人的晚年都过得比较安稳。顺德冰玉堂里住的燕姑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燕姑太回国后,每天早上六七时准点起床,晚上看电视到九点多就上床睡觉。除非下雨,她都会坚持到市场买菜。有空的时候,她便街巷里散步,一边享受着温和的风亲吻肌肤的感觉,一边甩甩手锻炼身体。在每天的某几个固定时刻,她点燃香烛,敬拜神明。这样简简单单的生活,燕姑太过得轻松自在。有些自梳女回国以后仍然保持着在南洋的生活习惯,吃咖喱和面包,喝咖啡,没事做做麻辣酱和蛋挞、酥饼等西式点心,日子过得平静安稳。那些没有回国的自梳女日子过得也不错,有的受到英国人喜爱,后来就随雇主到英国去直至终老。
这是一群伟大的女性,在那个苦难的岁月里,她们曾经照亮一代人的生命。即使“自梳”现象存在着消极的一面,但自梳女的积极影响也是不可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