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琵琶文曲作为传统音乐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只有深入的挖掘、认识和体会,才能体会它在民族音乐文化及至世界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琵琶;文曲;格调特点;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S8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8-0397-01
“琵琶”一词,在古代出现得很早。一般认为,琵琶的原籍在西亚一带,曾是龟兹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乐器。后来,沿着丝绸之路经过新疆、甘肃,最后进入中原地区。为了与秦汉琵琶相区别,人们把这种从西域传来的琵琶叫做“胡琵琶”。唐代以后,琵琶一词才成了专用词,专门称呼一种曲项的,共鸣箱呈梨型的,近似我们今天所指的琵琶这一种乐器。琵琶最早时,只有四个品柱,音域很窄,只能弹奏一个多八度。在借鉴了中国的阮等乐器之后,它的品柱增加了,音域也扩大了。今天的琵琶,音域已经打到了四个八度,琵琶转调非常方便,它可以演奏完整的十二个半音,这在民族乐器里是很少见的。琵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经过历代众多演奏家的不断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演奏技法,同时也积累了一批优秀的曲目。新中国成立后民族音乐有了可喜的进步,乐器的改革和乐曲的创新进一步推动了琵琶演奏技法的发展。
在传统乐曲中,按照分类依据的不同,有多种分类法,如,根据乐曲的速度特点而分为慢板乐曲、快板乐曲。根据乐曲的结构特点而分为琵琶小曲、琵琶套曲。本文所指的文曲、武曲、大曲,则是根据乐曲格调和表现手法的不同特点而分类的。琵琶文曲作为琵琶音乐中的一枝奇葩,笃志追求朴质、柔美、细腻之感情,既不同于琴的幽遂、淡泊、旷远、虚溢;又不同于山水画的"清"、"虚"、"朗"、"达"、"简"、"远"。琵琶文曲指的是以抒情柔美、简朴动人的旋律,深刻表达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生动展示令人向往的意境的乐曲。文曲、武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文曲长于表情,而武曲则长于衷物,文曲可以涵养性情,武曲可以激发志气。文曲长于表现文静柔美的意境,其特点在于概括性和抒情性,它往往以简朴而生动的旋律表达深刻的内心倾诉,或者以优美清新的音调,展现出令人向往的意境。如《夕阳萧鼓》、《汉宫秋月》、《飞花点翠》、《月儿高》等。武曲则长于表现英武雄健的气概,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琵琶文曲作为传统音乐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只有深入的挖掘、认识和体会,才能体会它在民族音乐文化及至世界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华氏谱》曾对琵琶文曲做了一个概括性的介绍:“间尝聆其音之微婉也,如闺中儿女枕畔言情,凄凄切切,徘徊欲绝也。音之清越也。如花间好鸟,应声而鸣,啾啾啁啁,留连而不已也”。琵琶文曲在乐曲格调上的特点是抒情性和写意性,风格细腻轻巧,重在抒情,比较内在抒情性,就是着力于内心思想感情上的深入挖掘和表达;写意性,就是善于用概括性的手法展现深遂的意境,使人身临其镜地融化于音乐的艺术境界之中。在传统琵琶文曲,有些乐曲偏重于景色的描绘,如《飞花点种》、《浔阳月夜》等。《浔阳月夜》乐曲通过夕阳西下,江下归舟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热爱。引子是二板,描绘了鼓声和箫声,出现了主题的骨干展现出傍晚时刻水边的一派优美景色。尾声音乐是引子和主题音调的部分综合,从速度、力度、情绪上又回到了乐曲开始时安静,优美的面面。《飞花点翠》描绘了雪花映松柏,松柏傲飞雪的清高纯洁意境。有些乐曲以人物内心感情的表达为主如《塞上曲门》,也有既写景又写人的内心感受的情景交融的,如《青莲乐府》。《青》在展示月白风清、松动泉流的一副诗意盎然,表现幽静高雅和飘然欲仙似的超凡意境。
琵琶文曲在演奏上,常用推、拉、揉、带、打、擞、轮指、泛音等技巧,并将虚音和实音作恰当的;配合进行。茬琵琶演奏中,擞、打、带技法只靠左手指触弦发音,称为“虚音”;而双手配合弹奏的吟、揉、推、拉、泛音、轮指等指法则称为“实音”。李芳圆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凡例中说:“文曲宜静,宜有余音;武曲宜威,宜雄壮,按板声传,宽紧相间。”文曲注重于左手推、拉、吟、揉等技巧与表情;而武曲注重于右手指力,腕力的力度与速度。《飞花点翠》此曲具有一般琵琶文曲的特点,左手的"抿、捺"最为突出,运用了推、挽、带、打、泛等多种技巧。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它的大幅度的推挽音和《塞上曲》等同类运用意境不尽相同。此曲通常是慢推慢挽,加上后音的节奏较为舒展,运用大调的色彩,表现出那种大度、委婉、柔美的情感。而后者则是快推慢挽,运用小调的色彩,表现出那种闺阁自叹和哀怨哭泣的气息。故《飞花点翠》别具细腻、温柔、抒情、歌唱的特点。《塞上曲》旋律就是在虚音、实音的不同音色、音量的交错配合中,在弹、挑、泛等单音与推、拉、轮指等连音的巧妙穿插中,表现出细腻、委婉、似怨似恨、如诉如泣的旋律特点,表达了古代女受压抑的内心痛苦。林石诚先生指出:琵琶文曲的“左右手指法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多变性的力度控制和音色控制,常为表现乐曲内在情感的最好手段。”林石诚先生所继承的浦东派就以往注重演奏中的音色及神韵变化为特色如:利用右手指法过弦的角度、力度及过弦工具的不同(用甲或用肉),使音色发生变化;利用不同的弹弦点,产生不同音色对比:弹在近复手处音色较刚硬,弹在远离复手处音色较轻柔。演奏中,常通过弹弦点的变化来求得音色、音量的变化,以适应琵琶文曲细腻感情表达的需要。
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琵琶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的民族乐团每次到外国演出总会有琵琶独奏,而且总会受到热烈欢迎。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古曲还是现代电子乐,琵琶都将会用她特有的柔美音色丰富乐器的表现力。作为一名音乐传播者和艺术教育者,必须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重任,将更多更好的作品和演奏奉獻给大家。
[关键词]琵琶;文曲;格调特点;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S8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8-0397-01
“琵琶”一词,在古代出现得很早。一般认为,琵琶的原籍在西亚一带,曾是龟兹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乐器。后来,沿着丝绸之路经过新疆、甘肃,最后进入中原地区。为了与秦汉琵琶相区别,人们把这种从西域传来的琵琶叫做“胡琵琶”。唐代以后,琵琶一词才成了专用词,专门称呼一种曲项的,共鸣箱呈梨型的,近似我们今天所指的琵琶这一种乐器。琵琶最早时,只有四个品柱,音域很窄,只能弹奏一个多八度。在借鉴了中国的阮等乐器之后,它的品柱增加了,音域也扩大了。今天的琵琶,音域已经打到了四个八度,琵琶转调非常方便,它可以演奏完整的十二个半音,这在民族乐器里是很少见的。琵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经过历代众多演奏家的不断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演奏技法,同时也积累了一批优秀的曲目。新中国成立后民族音乐有了可喜的进步,乐器的改革和乐曲的创新进一步推动了琵琶演奏技法的发展。
在传统乐曲中,按照分类依据的不同,有多种分类法,如,根据乐曲的速度特点而分为慢板乐曲、快板乐曲。根据乐曲的结构特点而分为琵琶小曲、琵琶套曲。本文所指的文曲、武曲、大曲,则是根据乐曲格调和表现手法的不同特点而分类的。琵琶文曲作为琵琶音乐中的一枝奇葩,笃志追求朴质、柔美、细腻之感情,既不同于琴的幽遂、淡泊、旷远、虚溢;又不同于山水画的"清"、"虚"、"朗"、"达"、"简"、"远"。琵琶文曲指的是以抒情柔美、简朴动人的旋律,深刻表达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生动展示令人向往的意境的乐曲。文曲、武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文曲长于表情,而武曲则长于衷物,文曲可以涵养性情,武曲可以激发志气。文曲长于表现文静柔美的意境,其特点在于概括性和抒情性,它往往以简朴而生动的旋律表达深刻的内心倾诉,或者以优美清新的音调,展现出令人向往的意境。如《夕阳萧鼓》、《汉宫秋月》、《飞花点翠》、《月儿高》等。武曲则长于表现英武雄健的气概,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琵琶文曲作为传统音乐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只有深入的挖掘、认识和体会,才能体会它在民族音乐文化及至世界音乐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华氏谱》曾对琵琶文曲做了一个概括性的介绍:“间尝聆其音之微婉也,如闺中儿女枕畔言情,凄凄切切,徘徊欲绝也。音之清越也。如花间好鸟,应声而鸣,啾啾啁啁,留连而不已也”。琵琶文曲在乐曲格调上的特点是抒情性和写意性,风格细腻轻巧,重在抒情,比较内在抒情性,就是着力于内心思想感情上的深入挖掘和表达;写意性,就是善于用概括性的手法展现深遂的意境,使人身临其镜地融化于音乐的艺术境界之中。在传统琵琶文曲,有些乐曲偏重于景色的描绘,如《飞花点种》、《浔阳月夜》等。《浔阳月夜》乐曲通过夕阳西下,江下归舟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热爱。引子是二板,描绘了鼓声和箫声,出现了主题的骨干展现出傍晚时刻水边的一派优美景色。尾声音乐是引子和主题音调的部分综合,从速度、力度、情绪上又回到了乐曲开始时安静,优美的面面。《飞花点翠》描绘了雪花映松柏,松柏傲飞雪的清高纯洁意境。有些乐曲以人物内心感情的表达为主如《塞上曲门》,也有既写景又写人的内心感受的情景交融的,如《青莲乐府》。《青》在展示月白风清、松动泉流的一副诗意盎然,表现幽静高雅和飘然欲仙似的超凡意境。
琵琶文曲在演奏上,常用推、拉、揉、带、打、擞、轮指、泛音等技巧,并将虚音和实音作恰当的;配合进行。茬琵琶演奏中,擞、打、带技法只靠左手指触弦发音,称为“虚音”;而双手配合弹奏的吟、揉、推、拉、泛音、轮指等指法则称为“实音”。李芳圆在《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凡例中说:“文曲宜静,宜有余音;武曲宜威,宜雄壮,按板声传,宽紧相间。”文曲注重于左手推、拉、吟、揉等技巧与表情;而武曲注重于右手指力,腕力的力度与速度。《飞花点翠》此曲具有一般琵琶文曲的特点,左手的"抿、捺"最为突出,运用了推、挽、带、打、泛等多种技巧。尤其应该指出的是,它的大幅度的推挽音和《塞上曲》等同类运用意境不尽相同。此曲通常是慢推慢挽,加上后音的节奏较为舒展,运用大调的色彩,表现出那种大度、委婉、柔美的情感。而后者则是快推慢挽,运用小调的色彩,表现出那种闺阁自叹和哀怨哭泣的气息。故《飞花点翠》别具细腻、温柔、抒情、歌唱的特点。《塞上曲》旋律就是在虚音、实音的不同音色、音量的交错配合中,在弹、挑、泛等单音与推、拉、轮指等连音的巧妙穿插中,表现出细腻、委婉、似怨似恨、如诉如泣的旋律特点,表达了古代女受压抑的内心痛苦。林石诚先生指出:琵琶文曲的“左右手指法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多变性的力度控制和音色控制,常为表现乐曲内在情感的最好手段。”林石诚先生所继承的浦东派就以往注重演奏中的音色及神韵变化为特色如:利用右手指法过弦的角度、力度及过弦工具的不同(用甲或用肉),使音色发生变化;利用不同的弹弦点,产生不同音色对比:弹在近复手处音色较刚硬,弹在远离复手处音色较轻柔。演奏中,常通过弹弦点的变化来求得音色、音量的变化,以适应琵琶文曲细腻感情表达的需要。
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琵琶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中国的民族乐团每次到外国演出总会有琵琶独奏,而且总会受到热烈欢迎。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古曲还是现代电子乐,琵琶都将会用她特有的柔美音色丰富乐器的表现力。作为一名音乐传播者和艺术教育者,必须承担起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重任,将更多更好的作品和演奏奉獻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