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需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方式,幼儿礼仪教育应是人之初的“必修课”,它对于弘扬我国优良的礼仪传统,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幼儿完美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开展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两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幼儿教育;礼仪教育;途径;方法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
1、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幼儿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积累社会经验,学会怎样做人、怎样生活。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把礼仪教育灵活地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随机进行。
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活动主要包括进餐、盥洗、睡觉等环节。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为礼仪教育提供了很多契机,教育者要在日常的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情境,制定各项行为规则。同时对每个环节的行为提出具体的要求,把礼仪内容细化到各个环节中。例如,来园时要求幼儿仪表整洁,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等。进餐做到文明用餐,保持桌面干净,爱惜粮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餐后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漱口和擦嘴的好习惯。教育者只有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随时随地的进行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2、在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游戏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幼儿不但巩固了礼仪教育,并理解了其真正的涵义。实践告诉我们,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不仅需要幼儿克服困难,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幼儿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能获得最佳效果。
3、家庭与幼儿园紧密配合进行礼仪教育。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必须要家园合力,密切配合。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发挥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4、加强社区幼儿礼仪实践活动。幼儿的发展来源于实践活动,幼儿的思想品德、礼仪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育者应为幼儿创设条件与机会,提供时间与空间,组织实践与交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进行礼仪实践锻炼。社区是实践第一大环境,教育者可以为幼儿创设实践的机会与条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如:上超市购物、拜访邻居等,让幼儿走向社会进行礼仪实践锻炼,让幼儿的礼仪行为影响教育者、辐射社会,从而营造文明礼仪大环境。
二、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
1、行为训练法。礼仪教育是文明行为的训练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教育过程中,必须经常坚持行为训练,并给予幼儿具体的指导与必要督促,因势利导,持之以恒,帮助幼儿将行为内化成习惯。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只有经过实际的行为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是由“行”到“情”,再由“情”到“知”的转化,然后将知、情、行合而为一的过程,所以,必须为幼儿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体会礼仪行为的意义,内化礼仪品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因此,可以布置适当的任务让幼儿去做,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练习,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乐趣,加深印象,学会礼仪。
2、榜样示范法。榜样对于幼儿来说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作为教育者,首先要以自身的形象风度、语言、行为为幼儿做榜样。另外,还可以结合古今中外文明礼仪方面的典范人物、典型事例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帮助幼儿在心中树立起礼仪方面的优秀榜样,使幼儿经常受到熏染慢慢内化为习惯。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具体形象的。模仿是幼儿最初和最基本的学习行为方式。生动的榜样,活动的范例,比语言的说教更容易使幼儿信服,能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因为如此,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成人都应当具有自觉的文明礼仪行为,在点滴的生活小事上为幼儿做出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幼儿。
3、情景感染法。情境感染法就是教师在礼仪教育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烘托一种陶冶情感的气氛,把幼儿引入喜、怒、哀、乐的情景之中,使其为情景所感动,产生情感共鸣。为幼儿创设主题情景,让幼儿通过情景演练,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这是对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是对幼儿的综合考察,促进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可以开张“娃娃家”“、小医院”、“小超市”等情景表演,让幼儿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实际演练,体会礼仪教育过程中强调的礼貌用语、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要求,最终形成稳定的礼仪习惯。我们可以在班上播放电视中的公益广告片段(如让座、尊老爱幼等),让幼儿围绕不同主题进行讨论和展开情景表演通过回答教师预设的问题来使他们从情感上、行动中懂得礼仪行为的意义。
4、启发引导法。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适时适度地引导点拨,让幼儿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哪些是好的礼仪行为,帮助幼儿克服行为上的盲目性和形式上的机械模仿。幼儿年龄小,思维水平较低,理解能力较差。面对这样的教育群体,幼儿教师在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点拨,唤醒幼儿对礼仪教育的主动性,同时防止幼儿的盲目行为。如:想训练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教育者应给幼儿讲为什么要这样做,并给幼儿讲什么场合要这么做。只知说文明用语,不知如何说文明用语的教育,显然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所以,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适时适度地启发、引导、点拨幼儿,是十分必要的。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寻求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将有力促进对幼儿进行产生一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幼儿的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永珍. 如何开展幼儿礼仪教育[J]. 新课程(教研), 2010,(08) .
2 陈俊嬴. 家园合作:幼儿礼仪教育的关键因素[J]. 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 2009,(11) .
【关键词】 幼儿教育;礼仪教育;途径;方法
一、幼儿礼仪教育的途径
1、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幼儿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积累社会经验,学会怎样做人、怎样生活。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把礼仪教育灵活地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随机进行。
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活动主要包括进餐、盥洗、睡觉等环节。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为礼仪教育提供了很多契机,教育者要在日常的生活的各个环节中,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情境,制定各项行为规则。同时对每个环节的行为提出具体的要求,把礼仪内容细化到各个环节中。例如,来园时要求幼儿仪表整洁,主动与老师、同伴打招呼等。进餐做到文明用餐,保持桌面干净,爱惜粮食,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餐后自觉收拾餐具,养成漱口和擦嘴的好习惯。教育者只有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随时随地的进行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2、在游戏活动中融入礼仪教育。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游戏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幼儿不但巩固了礼仪教育,并理解了其真正的涵义。实践告诉我们,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不仅需要幼儿克服困难,还需要与他人合作共享成功的乐趣,这时向幼儿进行礼仪行为养成教育,能获得最佳效果。
3、家庭与幼儿园紧密配合进行礼仪教育。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必须要家园合力,密切配合。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基础,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发挥着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幼儿园和家庭应该携起手来,内外结合。共同参与到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中来。
4、加强社区幼儿礼仪实践活动。幼儿的发展来源于实践活动,幼儿的思想品德、礼仪习惯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教育者应为幼儿创设条件与机会,提供时间与空间,组织实践与交往,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走出家门走向社会进行礼仪实践锻炼。社区是实践第一大环境,教育者可以为幼儿创设实践的机会与条件,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如:上超市购物、拜访邻居等,让幼儿走向社会进行礼仪实践锻炼,让幼儿的礼仪行为影响教育者、辐射社会,从而营造文明礼仪大环境。
二、幼儿礼仪教育的方法
1、行为训练法。礼仪教育是文明行为的训练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在教育过程中,必须经常坚持行为训练,并给予幼儿具体的指导与必要督促,因势利导,持之以恒,帮助幼儿将行为内化成习惯。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只有经过实际的行为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幼儿良好礼仪行为的培养,是由“行”到“情”,再由“情”到“知”的转化,然后将知、情、行合而为一的过程,所以,必须为幼儿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体会礼仪行为的意义,内化礼仪品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因此,可以布置适当的任务让幼儿去做,或者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幼儿练习,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乐趣,加深印象,学会礼仪。
2、榜样示范法。榜样对于幼儿来说具有极大的感召力。作为教育者,首先要以自身的形象风度、语言、行为为幼儿做榜样。另外,还可以结合古今中外文明礼仪方面的典范人物、典型事例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帮助幼儿在心中树立起礼仪方面的优秀榜样,使幼儿经常受到熏染慢慢内化为习惯。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具体形象的。模仿是幼儿最初和最基本的学习行为方式。生动的榜样,活动的范例,比语言的说教更容易使幼儿信服,能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并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因为如此,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成人都应当具有自觉的文明礼仪行为,在点滴的生活小事上为幼儿做出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幼儿。
3、情景感染法。情境感染法就是教师在礼仪教育过程中,积极创设情境烘托一种陶冶情感的气氛,把幼儿引入喜、怒、哀、乐的情景之中,使其为情景所感动,产生情感共鸣。为幼儿创设主题情景,让幼儿通过情景演练,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这是对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是对幼儿的综合考察,促进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如可以开张“娃娃家”“、小医院”、“小超市”等情景表演,让幼儿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实际演练,体会礼仪教育过程中强调的礼貌用语、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要求,最终形成稳定的礼仪习惯。我们可以在班上播放电视中的公益广告片段(如让座、尊老爱幼等),让幼儿围绕不同主题进行讨论和展开情景表演通过回答教师预设的问题来使他们从情感上、行动中懂得礼仪行为的意义。
4、启发引导法。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适时适度地引导点拨,让幼儿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哪些是好的礼仪行为,帮助幼儿克服行为上的盲目性和形式上的机械模仿。幼儿年龄小,思维水平较低,理解能力较差。面对这样的教育群体,幼儿教师在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对幼儿进行点拨,唤醒幼儿对礼仪教育的主动性,同时防止幼儿的盲目行为。如:想训练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教育者应给幼儿讲为什么要这样做,并给幼儿讲什么场合要这么做。只知说文明用语,不知如何说文明用语的教育,显然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所以,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育者适时适度地启发、引导、点拨幼儿,是十分必要的。
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幼儿园实施礼仪教育,寻求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将有力促进对幼儿进行产生一生影响的品质培养,为幼儿的后续学习、生活和未来走向社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永珍. 如何开展幼儿礼仪教育[J]. 新课程(教研), 2010,(08) .
2 陈俊嬴. 家园合作:幼儿礼仪教育的关键因素[J]. 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 20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