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tez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当今的历史教学不在是呆板的说教,枯燥的记忆,更多的是使历史这门枯燥的学科让学生乐学,好学。那么就需要教师更好的设计教学,学会创设最佳历史课堂教学情境。营造出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这种最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历史,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疑诱思,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设疑诱思,其实质就是用悬念感来引发学生的思维。设疑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时机,新课一开始的设疑,犹如磁石吸铁一样,能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引导到新课的情境中,自觉地产生思维。
  
  二、历史情境剧教学模式的实践
   历史情境剧教学模式在具体实践中,主要由三部分要素构成,即“策划情境——创设情境——探究情境”。
  1.策划情境。教师在开展历史情境剧的教学实践中,首先要认真分析课文知识点,熟悉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结合当地教学实际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可行性材料;确定情境主题,拟定情境表演思路,对整个课堂情境剧所体现的教学内容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其次,情境剧的选材可以多样化,课文中的探究性活动材料、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社会现实生活情景等都可以成为题材。
  2.创设情境。在历史情境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发展者”, 教师要从台前退到幕后,要从“演员”转变为“导演”。课堂情境剧的情境创设,没有复杂的道具,没有美丽的背景,也没有华丽的装束,有的是在课堂中学生自创的生活化的语言、简单的道具和直白的情节表演,而课堂中所有的东西都是课堂情境剧的表演资源。正是有了这个展现自我的平台,学生才能够在其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
  3.探究情境。历史情境剧教学围绕的是教学这个中心,在创设情境之后,教学有了鲜活而较为直观的内容表现形式,师生也有了一定的情境体验,那么此时就需要设计好问题,升华情境教学的内在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共同分享、平等探究、欣赏为主等原则,使这个步骤圆满完成。
  
  三、探究的问题情境的创设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谈到启发式教学时曾有过这样一句著名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当学生处于“愤”和“悱”的状态时,教师进行启发、诱导、传授知识,才会收到最佳效果。何为“愤”、“悱”?宋代教育家朱熹这样解释:“愤”,即“心求通而未得之貌”;“悱”,乃“口欲言而未能之状”。这里,孔子虽未直接提到“问题情境”一词,却阐明了创设问题情境的深刻内涵。所谓问题情境现在有几种解释:有人认为“问题情境”是一种对学习者来说有一定难度的学习情境,它所包含的学习内容,学习者能部分了解,但又不能完全了解;还有人认为“问题情境”是指在新知识或未知事物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急于解决问题的心理状态;有人认为“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形成认知冲突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产生解决此问题的强烈愿望,并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那种情境。前苏联教育学者马赫穆托夫则认为:问题情境并非一般地被看作是与思想进程遇到意外“障碍”相关的那种智力紧张状况,而是“在一定的教学情景中,由于学生以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智力或实践活动的方法,在客观上不足以解决已产生的认识任务时,所引起的那种智力困窘状况。”从上述定义中,我们可以取得如下几点共识:一是问题情境是针对于认识主体——学生而言的,二是问题情境是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就是说,学习任务的难度是构成问题情境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困难是设置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能够认识与解决的基础之上。而且,学习内容的新异性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使学生自觉、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意识和行为得以增强。三是问题情境是一种客观的具体的学习环境,而不是主观的精神境界,它具有激发学习者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转变为活动状态的功能,即使学习主体处在积极的智力探索状态。由于它是一定的客观的环境,教育者就有可能来创设或改变它。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提出一些学生用现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从而在已有知识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积极的思维参与。”
  
  四、创设课堂讨论情景,尝试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研究表明,合作能有效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激发高度的求异思维,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把课堂讨论作为教学常态,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达到合作解疑的目的。课堂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中既可通过对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善疑巧问、浅处探问、明知故问、无中生有等,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教学实践表明,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是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可以开展类似的讨论,我们应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探究。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创设恰当的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对于培养21世纪的全方位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并在其中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实践中,兴趣对人的活动将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一、加强和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概念的建立与物理规律的发现,都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视实验,才能使物理教学获得
期刊
【摘要】 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脱离生活,脱离实践,怎样让学生通过中学物理的学习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很值得中学物理教师们深思。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首先是教师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必须转变观念;其次是通过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再次是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以便“学以致用”。  【关键词】 物理教学;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在现实的社会及教
期刊
【摘要】 教与学这一动态的过程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构建,若能以“问题”为载体,并创设好的问题情境,以问促思,以问促问,以此启开学生思维的阀门,激活学生思维的源泉,张扬学生自我个性,释放生命能量,让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 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高效化学课堂;有效载体    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
期刊
笔者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多年,对于如何如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设法调动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初中三年级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教学中,教师要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
期刊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人形象地将人划分为三类:有德有才之士是正品,有得无才只士是次品,无得无才之士是废品,有才无德之士是毒品。其中的内涵令人深思。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应该还有敌五类,即“精品”。具体来说,应当有踏实磊落的人格,虚怀若谷的胸怀若谷的胸襟,坚忍不拔的意志,孜孜不倦的精神,以及严于律己的行为。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精品,成为社会合格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能
期刊
只要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设置激发学生思考的情景,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就足以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一、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是支
期刊
【摘要】 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初步实施探究式学习,以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在探究的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应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又具有可操作性。这样的探究,
期刊
【摘要】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 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内在动力。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既是反映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师不懈追求
期刊
【摘要】 政治课主要特点在于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社会生活为背景,特别注重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活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它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进行情感、思想和精神的培育与塑造。这些内容不是单靠老师的讲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创设一切有利因素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从而完成思想上的升华。  【关键词】 初中;政治课;教学    新教材的新特点给政治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我们必需进行新
期刊
【摘要】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充分挖掘、利用新教材的这些特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下是本人在使用新教材过程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 新教材;新观念;教学方法    一、科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预习中自主探索、获取知识  高中数学新教材是一个综合编排的知识体系,知识编排顺序符合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更适合学生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