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好学习小小说的脚手架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z63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结尾的巧妙安排。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人物形象,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计】
  一、课前谈话,复习导入
  1.回忆小说的几种类型。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小说吧?根据小说的长短来分,你们知道小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吗?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小说,它的题目叫《桥》。上节课,大家已经读过课文,学习了生字,那么,谁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说得太好了,既简洁,又把老汉、小伙子和村民之间发生的事说清楚了。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是阅读小说的好方法之一。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通过复习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通过谈谈小说的几种类型,激发起学生学习小小说的兴趣。】
  二、结合谈话,初识老汉
  1.同学们,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
  2.读完这篇课文,老汉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否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一说?
  3.预设:引导学生概括出
  “临危不惧”“ 大公无私”“ 先人后己”等词语。(板书词语)
  【设计意图:本环节,开门见山直指小说的主人公。让学生初步认识老汉,概括出老汉的精神品质的词语,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品读环境
  1.比较还原,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为什么老汉会给同学们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如果老师把文章改一改,你看看这样写好不好?(出示修改后的文章,把环境描写的句子都删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有人喊了一声:“党员也是人。”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竟没人再喊。一百多人很快排成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是啊,缺少了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就不饱满了。(板书:环境烘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通过删掉环境描写的句子,让学生再品读体会,感受环境描写对人物的烘托作用,正因为有环境描写才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通过这样的教学,学习了小小说的第一种写法,也就是环境烘托。】
  2.请同学们快速到文章中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学生汇报。
  (1)课件出示句子:“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谁来读一读这段话?(指名有感情朗读)
  这段话中有两个简短的句子:“像泼。像倒。”每句话只有两个字,这么简短的句子应该怎么读?
  (2)指导读第二句:“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你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你能把山洪的这种气势读出来吗?
  (3)指导读剩下的句子:“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你发现这些句子又有什么特点?
  这些句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洪水的什么?
  我们再连起来把这几个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当时的情景。
  4.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洪水更像什么?
  5.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再读写洪水的句子,看看洪水从开始到后面,有什么变化没有?
  6.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当时情况怎么样?你脑海里会跳出哪些情况危急的词语?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通过让学生朗读感悟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当时情况的紧急,感受洪水的可怕,更深一层地强化了环境描写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把握小小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四、走近老汉,体会形象
  1.正是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我们的主人公——老汉,他出场了。请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老汉的句子,待会儿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句子。
  3.学生汇报自己找的句子。
  4.师出示句子: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著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
  (2)我们在理解句子的时候,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可以结合当时所处的环境,大家来思考一下,当时是怎样的情况?
  (3)人们又是怎样的表现?找出有关人们表现的词语来回答。
  (4)课件出示词语:
  山洪咆哮 你拥我挤 站着
  势不可当 疯了似的 不说话
  路面跳舞 跌跌撞撞 盯着   没腿深 乱哄哄 像一座山
  发现了吗?这是截然不同的几组词语。通过词语对比,你体会到了什么?
  (5)指导朗读“他像一座山”。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通过三组词语的对比,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到了洪水的可怕、人们的惊慌。也正是这些对比,更加体现了老汉的临危不惧。这样的教学,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悟,真正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5.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老汉,请一个同学来读这两段话。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那应该怎样读才能读好呢?
  (2)再指名读,读出老汉的威严、镇定,结合老汉的动作和语言,读出老汉的“凶”。
  (3)读完以后,谈谈体会。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通过对老汉神态、语言和动作的品读,学生感悟了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
  6.现在老师把老汉说的话
  改一改,你看看有什么发现。
  出示修改后的句子:乡亲们,这座木桥很窄,也不够牢固!大家千万不要拥挤,排成一队按顺序过桥。如果你是共产党员请排在后边,让普通老百姓先过去。
  (1)这句话虽然也把意思表达清楚了,可是效果怎么样呢?
  (2)师引读修改后的句子。
  (3)学生交流:这样改就突出不了当时情况的危急了。
  是的。写文章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语言。小说描写的是十分危急的时刻,语言应该是非常简短。(板书:语言简短)。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师通过修改关于描写老汉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与原文进行对比读,体会当时的情况危急,进而让学生学习作者简洁的语言,这也是本篇小小说的第二个写作特点。】
  五、关注结局,拓展延伸
  1.这个小伙子是谁?老师再把这句话改一改。
  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他的儿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2.课文为什么到最后才告诉我们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为什么作者不在前面就介绍呢?
  3.是的,这样结尾就有悬念,这样的结尾值得我们思考。(板书:结尾巧妙)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结尾。
  4.生齐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5.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6.这篇小小说还有什么特点呢?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讨论。老师建议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到学校的阅览室里读读《微型小说选刊》和《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对两种写法的对比,体会课文结尾的巧妙安排,即学习本篇小小说的第三个写作特点。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对小小说这种文体有了更深的认识。】
  六、作业布置,读写结合
  下面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小小说。请你通过想象,对当时的环境加以描述。不少于50字。
  “当地球只剩下最后一个人时,突然听到了敲门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计意图:作业设计直接对接文章的学习。读写结合的训练,使学生对环境描写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通过学练结合,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会了语言文字的运用。】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南城阳光第四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林肯的三段演讲,明白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态度变化的原因,从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在对比品读中关注学生  的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领悟林肯胸怀坦荡、宽容大度、仁爱正义的人格魅力,提升学生的高阶阅读素养。  【教学过程】  一、聚焦词语表达,理清行文脉络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3课——《鞋匠的儿子》。  (
为了提高自己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的能力,我最近读了《跟窦桂梅学朗读》这本书。在这本书中,窦老师先介绍了理论指导,这一部分包括“为什么要朗读”“朗读新解”“朗读的基本方法”“朗读的规范”“朗读注意事项”“不同体裁的朗读指导举隅”六章。第二部分是课堂实践,第三部分是阅读感悟。与其他教育学书籍的最大区别是,本书中不仅有理论,还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读来一点也不觉枯燥,反而觉得对于平常的语文教学很有指导性。  
2014年开春,周璐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语文教育专著——《在“以情导学”的语文行旅上跋涉》,我应邀躬逢其盛,第一个读了她的书稿,并遵嘱写了一篇短文,题为《周璐的“路”》,聊充序言。全文围绕“路”字来写,一是应了书题中“语文行旅上跋涉”之意,二是她走过来的这条语文路,确实非同一般。特别有意思的是,走这条“路”竟起步于童稚岁月,6岁时她就常和一群娃娃玩上课教语文的游戏,于是就有了之后不考普通高中而考中级师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与中低年级不同,低年级注重字词句教学,中年级注重段的教学,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篇的意识。因此,教学中,我们不能再把文章分得七零八落,需要立足全篇,从整体把握。那么,如何做到整体把握呢?下面以几个教学案例展开来进行说明。  一、抓教学主线,以主问题串讲  杨琴老师在《牵一“线”而懂全文》中谈到:“教学时教师如果能抓准这条主线,同时拓展到全篇,就能顺畅地实现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从而
“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法”由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丰奥嘉园小学王希锋校长提出,它是“单元整合多课渐进”语文主题教学课程体系的优化。“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法”将语文教材、课外拓展阅读材料、口语交际、语文综合实践及综合性学习等围绕单元主题大胆取舍,有机重组,形成单元教学材料进行教学,以整合与实践为理念。为建立以“学”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王校长设计了11种课型。  王希锋校长带领学校语文学科团队坚守课改研
日本东京大学的教授佐藤学在其《静悄悄的革命》一书里提到一个观点:关起教室门来上课的教师不能称之为公共教育的老师。因为他们只是把教室、学生当作私有财产,把教师这一职业私有化而已。……只有教师间彼此敞开教室的大门,每个教师都作为教育专家而共同构建一种互相促进学习的“合作性同事”(collegiality)关系,学校的改变才有可能。  是的,观课议课是一种最常见的教研形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继承与创新是语文教
刘春波,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3年从教至今,他始终坚持“让师生像树一样茁壮成长”的教育理想,先后被评为“顺义区优秀教育工作者”“顺义区教育系统十大党员楷模”“和谐校园—全国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校长”“顺义区优秀校长”等。  2016年到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中心小学任职至今,他用勤奋、睿智和怀揣的教育理想引领干部教师诠释雁群飞行,在高端设计与规划、继承与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科学童话,讲的是小松鼠想摘花生保存下来,但是它沒有找到花生的事。故事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读中领悟,并采用了多种朗读方法,如自由读、分角色读、同桌合作读、小组合作读、表演读等。学生们都兴趣十足,跃跃欲试,争着抢着读,既激发了兴趣,又活跃了课堂,同时也领悟了课文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整堂课中,学生的朗读很
从各种热闹非凡的课堂观摩活动到每年发表的不可胜数的学术文章,从旗号林立的语文教学主张到层出不穷的名师新锐,这一切都在昭示着: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第一大学科的学术研究的活跃与繁荣。但毋庸讳言,语文学科也是所有学科中承受社会抨击最多的学科。比如“高耗低效”这顶“帽子”戴了几十年,我们还不敢理直气壮地说已经摘帽。我们在寻找语文学科逻辑和儿童心理逻辑的契合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此同时,我们的很多语文教学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