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滋病人,让人闻之色变;穷凶极恶的罪犯,也让人唯恐躲之不及,“零距离”接触两种身份叠加的人。你该如何面对?
湖北省沙洋广华监狱的狱警王文广,先后与60多名艾滋病犯人“零距离”接触,在1800个日日夜夜里展开了一场生命与灵魂救赎的狙击……
临危不惧挑重任亲情撕裂痛心扉
2005年3月初,一个消息从广华监狱医院悄悄传出,在方圆几里地的住户中炸开了锅。
“监狱要关押艾滋病犯人了,早点搬,等他们来了想搬也没有用了,据说蚊虫都会传播呢!”传言加上无知,医院附近的居民都悄悄自发搬家,并且绝口不提安置费。
时年32岁,任沙洋广华监狱医院副院长之职的王文广此时接到上级命令:马上赴司法部参加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回来后负责管理和治疗艾滋病犯人。
打开网络,群众被艾滋病小偷针扎的报道随处可见,而他将面对一群仇视社会的艾滋病罪犯,危险可想而知。
从警10多年的王文广深深明白:服从命令是警察的天职。跟以往正常参加上级培训一样,王文广也是悄悄地去,悄悄地回。刚从北京学习回来,上级又命令王文广到中南医院,接受著名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教授“一对一”的指导。
同是狱替的妻子揭涛听到风声,问他这段时间在学什么,王文广淡然地说:“正常的业务知识学习。”
6月初,沙洋广华监狱艾滋病犯监区组建完毕,王文广被任命为主管医疗的副监区长。可他万万没想到,刚回家踏进家门,年近七旬的老母亲竟然扑通跪倒在地:“广儿,不去!你不怕,妈怕!妈做了好多梦,梦里一群群狼咬你……”
面对老泪纵横的母亲,王文广连忙跪下搀扶起母亲:“妈,那不是狼,是等着我救治的病人。”母亲依然跪地不起,哭声更加撕裂心扉:“你不答应妈,妈就不起来。你不好开口,妈向组织上提,实在不行就不干了。你有医生中级职称,在外找口饭还不容易,实在找不到,我和你爸的工资也够养活你了。”
看着泪流满面的母亲,王文广心里沉甸甸的,从小到大,他从未让父母操过心,而这一次却让年迈的母亲向他下跪,他于心不忍,一连几个响头,王文广的额上磕起了一个大包。
见此情景,妻子说:“妈妈,让文广锻炼一下,实在不适应再调离岗位吧。”说完揭涛拉起了婆婆,“妈,让文广去吧,他心里压力比谁都大啊!”话音刚落,揭涛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
2005年7月7日,在害怕、彷徨和亲情撕裂的交织中,揭涛看着自己的丈夫穿上制服,走进了湖北省首个艾滋病犯监区。
忙完了一天筹备工作,又值完晚班的王文广第二天早上回家,却发现妻子揭涛在等他。“你怎么没上班?”妻子上班从不迟到,王文广觉得妻子反常。
揭涛说:“你第一天接触艾滋病罪犯,我这心里老是七上八下的,昨晚我一夜没敢合眼,早上我向领导请了事假,我要亲眼看着你安全回家!”
揭涛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但她也像常人一样,同样担心丈夫的安危。她经常上网查询艾滋病知识,可网上介绍的不系统,而且部分资料对艾滋病后果过分渲染,让她越看越害怕,加上还要化解婆婆和丈夫之间的争执,几个月下来,她体重骤降十几斤。
看到妻子憔悴不堪的样子,王文广鼻子一酸:“揭涛,尽管随时都会有危险,但只要措施得当,应该没事。如果万一有什么,你想怎么样,我都没意见。”
“文广,我跟你这么多年,你怎么还不了解我?即使你有不测,我也会跟你一辈子。”揭涛一把捂住王文广的嘴说,“我担心的是咱妈。现在不仅医院搬走了,连同边的住户也只剩下咱父母一家。妈妈现在整天卧病在床,你要经常去看看她,你也要考虑让妈妈搬家,她老人家孤零零住在这里,连说个话的人都没有,我怕妈妈有什么闪失,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几天后,王文广去看望妈妈并动员她搬家,可妈妈说:“你不走妈就不搬,妈还是想让你调个岗位。”
一边是年过七旬的倔强老人,一边是履行天职的丈夫,“斡旋”工作自然落在揭涛身上。揭涛自导“双簧戏”,告诉婆婆:文广和艾滋病犯不直接接触,而且防范措施严密,又有意从报纸上剪贴艾滋病可防可治方面的文章,像是不经意地放在婆婆床头。几个月的渗透诱导,婆婆对艾滋病的传染途径有了了解,心中的包袱慢慢放下,病情有了好转。
照顾好婆婆的同时,揭涛又揽起全部家务活,包括接送孩子、开家长会,一点一滴她都妥善安排。和所有女人一样,漂亮的揭涛也爱美、爱浪漫。但每次看到回家的丈夫疲惫且略带忧郁的眼神,她就情不自禁地把关注目光转到丈夫身上,她时时在想,既然一个家注定要一个人牺牲,那么这个人必定是她,那么自身的感受也就并不重要了。
有了妻子的默默支持,王文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零距离管理监区真情帮我排险情
作为监区唯一的防治艾滋病“权威人士”,王文广在深思熟虑后果断提出:与其保密遮掩导致后患无穷,不如集体明确告之,以知识战胜疾病和恐慌,推行管理零距离。
7月10日,王文广对监区关押的所有犯人进行了集体告之:“很不幸地告诉大家,你们都感染了艾滋病,这是真的”。
简单一句话顿时让监区操场上发生了“地震”。“妈的,不可能。”“我要告你,杀死警察”哭喊声、辱骂声、打砸声连成一片……那种濒临绝望、歇斯底里的挣扎集体爆发出来,场面极度混乱。
王文广和队友们以及前来的武警战士排成人墙,忍受着一波又一波地疯狂攻击。此后一段时间,暴力事件依然是连绵起伏,菜稍稍不合胃口,犯人就砸就骂;身上稍有病痛,罪犯就发泄就哭闹。为了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的违纪事件,所有民警职工全体上岗,在监内24小时值班。
比暴力更加恐怖的是对生命的漠视。宣泄平息后,他们耷拉着头、目光呆滞、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仿佛是一具具没有灵魂的躯壳。
越是这个时候他们越需要温暖啊,王文广想起了桂希恩教授的话。不戴手套,不穿隔离服,不佩戴防护用具,冒着随时都有可能感染的危险,他一次次坐在艾滋病犯床头挨个“话聊”,他要用最坦荡的心唤醒绝望的灵魂。
揭涛的心理压力丝毫不比丈夫轻。她的姐姐和丈夫在同一监区工作,随着他们的进驻,仿佛一夜之间,揭涛就感受到了人情冷暖——朋友和他们来往少了,即使在一起,往往也是几句简单的客套话就走了,还有人甚至对揭涛说:“嗨,我们可不敢到你家玩呢,万一……”这些玩笑话让敏感的揭涛内心里常涌出酸楚。
因为不了解所以害怕,这是人之常情。于是揭涛心里反而坦然了:亲朋好友误解文广不要紧,我一定要支持他,他正在起步阶段,哪怕微小的伤害,都可能给他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
揭涛在内心默默想着,她要竭尽一切所能为丈夫营造宁静的港湾。此后她很少外出,下班回家后或者做家 务、或者陪儿子下跳棋,再就是烧几道好菜等待丈夫归来。
2005年8月10日下午,丈夫回家后表情极不自然,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吃晚饭时,当揭涛把平时丈夫最爱吃的土豆烧子鸡端上桌子的时候,丈夫竟没有动筷子。
她猜出了他有心思,但又不好直接问。通过与姐姐通电话,揭涛终于知道丈夫刚刚面临的险情。原来在当天给一名叫胡泉的犯人治疗中,穷凶恶极的胡泉拿出治疗针管,在抽取了自身血液后疯狂向丈夫报复,最险的一针,与丈夫贴身而过。
听到姐姐恐惧颤抖得泣不成声的话语,回想丈夫回家阴沉的脸,揭涛眼前模糊一片,我亲爱的老公啊,万一这一针剌到你身上,我和孩子该怎么办呀!几分钟后,揭涛冷静下来,现在丈夫正需要我的安慰,不,我不能再流泪了,不能让丈夫看出我的担心和忧虑。
接完电话,偷偷抹干眼泪,揭涛回到丈夫身边,她微笑着对丈夫撒娇:“老公,你忙碌一天累了,快去洗个澡吧!我给你身子按按,你放松放松。”看到妻子含情脉脉的双眼,王文广顺从地点了点头。
洗完澡,揭涛让丈夫平躺在床上,她轻轻给丈夫按摩、抚摸,靠近丈夫耳边,柔声地说:“老公,你记不记得,当初好多人都追我,我为什么只答应了你?”
王文广一时来了兴趣,脸上浮出微笑:“结婚这么多年,我还真不知道呢?”揭涛说:“1998年,我母亲被酱油罐砸伤,当时中队没有人,你听说后主动过来,给我妈妈包扎,还照顾我妈妈一个多月,从那时起我就觉得你踏实、稳重、富有爱心,嫁给你一定会幸福,所以那时心里就答应了你的追求,以后再多风雨,我都会陪伴你左右,不离不弃。”
感受到妻子的温暖,激情澎湃的王文广与妻子紧紧拥在一起,他抱歉地对妻子说:“小涛,今天我的态度不好,你不要见怪。”揭涛温顺地躺在丈夫怀里,娇羞地说:“你的事姐姐都告诉了我,我相信你是个打不倒的男子汉,你哪天真的被针扎到,我也愿意和你一起面对。”看到善解人意的妻子,王文广眼眶潮湿了:“小涛,你是天底下最善良最勇敢的人,你放心,我会做得更好的。”
有了妻子的一路搀扶,王文广内心始终激荡着男儿的豪情。第二天,他再次坐到胡泉的床前做他的思想工作,连续做了二十多天,胡泉终于被王文广的真情感动,诚恳地低头认错:“王警官,你是个好人,我以后再也不违纪了。”
经历了“扎针险情”,王文广的威信猛然提高并受到了绝大多数犯人的拥护,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位监狱民警在历经险情后不仅没有退缩,相反每天还坐在闹事人的床头跟他谈话、教育、治疗,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包容。自那以后,犯人们开始听从王文广的话,并把他当成最信任的人。此后,监区违纪率直线下降,2005年下半年违纪事件97起,到2006年全年只有8起。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几年来,类似甚至更危险的险情,王文广经历了10多次,当别人害怕甚至惟恐躲之不及时,妻子揭涛尽管也揪心万分,但她却当众与丈夫一起牵手外出,默默地在背后理解和支持他。
正是揭涛的无畏和勇敢,才让王文广越干越有劲。
夫妻携手抗艾魔警察之家传佳话
从身体零距离到心灵零距离,这只是王文广走出的第一步。对于艾滋病犯来说,因为免疫力普遍低下,平常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感冒,如果不及时处置都会危及到生命。
在王文广的内心,他不仅想创造无歧视的环境,更想竭尽一位医生所能,为犯人完成身体与灵魂的双重拯救。监区只有两位医生,作为分管医疗的领导,王文广责任更为艰巨。
看到丈夫眉头紧锁,看到他为治疗方案刻苦读书,揭涛暗暗想到,自己虽然不是学医的,但能不能坚持自学医疗知识,帮助丈夫呢?带着这样的心愿,揭涛在休闲时候也读书、学习、上网查看艾滋病防治知识。
有好多次,她给疲惫的丈夫按摩,结果丈夫都说感觉好极了,能放松身心、提振精神。从丈夫肯定的眼神中她受到启发:能不能在治疗艾滋病时引入中医疗法呢?通过网上查阅,她的想法得到证实,喜出望外的揭涛第一时间告诉了丈夫。
这个消息让王文广很振奋,他果断接纳了妻子的意见,把按摩、针灸、打封闭、拔火罐等疗法引入治疗中,结果对治疗和缓解犯人的病痛有很好的疗效。
丈夫的表扬更加激发了揭涛的信心,接下来她又鼓励丈夫多上网,并为丈夫注册了“阳光医生”(介绍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网站平台)的会员,一旦有疑问,他便可上网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前沿的信息。此后,有共性的疑难问题,王文广也不用避讳揭涛,夫妻俩经常在一起讨论、分析、交流,夫唱妇随,警察之家演绎了完美的艾滋医生之家。
夫妻俩的高度默契无疑助推了王文广的诊治水平,5年时间,监区先后关押50多名艾滋病犯,其中有十几人进入发病期,但通过王文广的精心救治,病情都在监内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一人因感染而导致死亡。在采访中,犯人冉某也告诉记者:“当初看守所的医生对我说只能活三个月。而我现在服刑两年多了,活了七个三个月。王警官救了我们很多人的命,他是个好医生、好警察。”
2006年8月,邓某调来服刑后奄奄一息,眼角长出了带状疱疹,每走一步都能听到他沉重的喘气声。经检查CD4(人的免疫功能测试单位,正常人在800以上)只有10个。
“他的身体已是各种细菌病毒的培养基了。”市疾控中心回复:能延续生命的案例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未找到。担心会导致群体的恐慌,监区民警特在监院外设了一个小单间,由王文广对他进行专人护理治疗。
送水送饭、端屎端尿、清洁护理、体格检查,每天王文广全身都要汗湿十几遍,更重要的是,每天晚上他还要抽出时间研究治疗方案。经过二十多天的精心治疗,邓某奇迹般好转能下地走路了。半个月后,他被保外就医,临走前,他拼尽全身力气弯腰鞠躬:“谢谢王警官,是你们给了我做人的最后尊严。”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针对病犯普遍存在的悲观情绪和自闭心理,王文广在推行心灵零距离管理后,他自学心理咨询学,并导人心理疗法和心理危机干预。
2008年5月,外国籍罪犯Matu因运输毒品罪且感染艾滋病病毒被送进了监区。因语言不通,Matu感到十分孤寂。他对谁也不信任,多次想自杀。王文广随即和Matu约定,每天“谈话”3次,谈话的方式是手势和画图,并辅以简单的中国话。就这样,短短半年,Matu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中文。一天晚上,Matu突然感到天旋地转,呕吐不止。刚下晚班的王文广再次返回监区,确诊他患有梅尼埃氏综合征,为其进行治疗。
在王文广20多天的精心护理下,Matu的身体康复了,人也渐渐开朗起来。两年中,Matu和王文广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王警官在,我身在异乡不孤独。不舒服了,我会告诉王警官,想家了,我也会告诉王警官……”
5年时间里,王文广记载的个别谈话记录有十大本,多达5000人次;王文广书写的病历也有厚厚的几十本。
这份情怀由监内延伸到监外,每名刑释人员临走前,王文广都会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他。出狱后,只要有什么问题,他们首先要问王文广,到哪里去,找什么人,领什么药,王文广一一告之。每年他要接到三十多个这样的电话,他始终向病犯传递一个信念:活下去便有希望,也许就在生命中的某一天,艾滋病就被人类医学攻克了。
今年“五一”前夕,王文广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与全国2900余名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一起进京,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面对所有荣誉,他依然淡定和执着,在接受采访时他说:“是妻子一路相随,支持我,鼓励我,她是我们艾滋病犯监区的编外警察。”
(责编:桦林)
湖北省沙洋广华监狱的狱警王文广,先后与60多名艾滋病犯人“零距离”接触,在1800个日日夜夜里展开了一场生命与灵魂救赎的狙击……
临危不惧挑重任亲情撕裂痛心扉
2005年3月初,一个消息从广华监狱医院悄悄传出,在方圆几里地的住户中炸开了锅。
“监狱要关押艾滋病犯人了,早点搬,等他们来了想搬也没有用了,据说蚊虫都会传播呢!”传言加上无知,医院附近的居民都悄悄自发搬家,并且绝口不提安置费。
时年32岁,任沙洋广华监狱医院副院长之职的王文广此时接到上级命令:马上赴司法部参加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回来后负责管理和治疗艾滋病犯人。
打开网络,群众被艾滋病小偷针扎的报道随处可见,而他将面对一群仇视社会的艾滋病罪犯,危险可想而知。
从警10多年的王文广深深明白:服从命令是警察的天职。跟以往正常参加上级培训一样,王文广也是悄悄地去,悄悄地回。刚从北京学习回来,上级又命令王文广到中南医院,接受著名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教授“一对一”的指导。
同是狱替的妻子揭涛听到风声,问他这段时间在学什么,王文广淡然地说:“正常的业务知识学习。”
6月初,沙洋广华监狱艾滋病犯监区组建完毕,王文广被任命为主管医疗的副监区长。可他万万没想到,刚回家踏进家门,年近七旬的老母亲竟然扑通跪倒在地:“广儿,不去!你不怕,妈怕!妈做了好多梦,梦里一群群狼咬你……”
面对老泪纵横的母亲,王文广连忙跪下搀扶起母亲:“妈,那不是狼,是等着我救治的病人。”母亲依然跪地不起,哭声更加撕裂心扉:“你不答应妈,妈就不起来。你不好开口,妈向组织上提,实在不行就不干了。你有医生中级职称,在外找口饭还不容易,实在找不到,我和你爸的工资也够养活你了。”
看着泪流满面的母亲,王文广心里沉甸甸的,从小到大,他从未让父母操过心,而这一次却让年迈的母亲向他下跪,他于心不忍,一连几个响头,王文广的额上磕起了一个大包。
见此情景,妻子说:“妈妈,让文广锻炼一下,实在不适应再调离岗位吧。”说完揭涛拉起了婆婆,“妈,让文广去吧,他心里压力比谁都大啊!”话音刚落,揭涛的眼泪也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
2005年7月7日,在害怕、彷徨和亲情撕裂的交织中,揭涛看着自己的丈夫穿上制服,走进了湖北省首个艾滋病犯监区。
忙完了一天筹备工作,又值完晚班的王文广第二天早上回家,却发现妻子揭涛在等他。“你怎么没上班?”妻子上班从不迟到,王文广觉得妻子反常。
揭涛说:“你第一天接触艾滋病罪犯,我这心里老是七上八下的,昨晚我一夜没敢合眼,早上我向领导请了事假,我要亲眼看着你安全回家!”
揭涛明白自己该做什么,但她也像常人一样,同样担心丈夫的安危。她经常上网查询艾滋病知识,可网上介绍的不系统,而且部分资料对艾滋病后果过分渲染,让她越看越害怕,加上还要化解婆婆和丈夫之间的争执,几个月下来,她体重骤降十几斤。
看到妻子憔悴不堪的样子,王文广鼻子一酸:“揭涛,尽管随时都会有危险,但只要措施得当,应该没事。如果万一有什么,你想怎么样,我都没意见。”
“文广,我跟你这么多年,你怎么还不了解我?即使你有不测,我也会跟你一辈子。”揭涛一把捂住王文广的嘴说,“我担心的是咱妈。现在不仅医院搬走了,连同边的住户也只剩下咱父母一家。妈妈现在整天卧病在床,你要经常去看看她,你也要考虑让妈妈搬家,她老人家孤零零住在这里,连说个话的人都没有,我怕妈妈有什么闪失,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几天后,王文广去看望妈妈并动员她搬家,可妈妈说:“你不走妈就不搬,妈还是想让你调个岗位。”
一边是年过七旬的倔强老人,一边是履行天职的丈夫,“斡旋”工作自然落在揭涛身上。揭涛自导“双簧戏”,告诉婆婆:文广和艾滋病犯不直接接触,而且防范措施严密,又有意从报纸上剪贴艾滋病可防可治方面的文章,像是不经意地放在婆婆床头。几个月的渗透诱导,婆婆对艾滋病的传染途径有了了解,心中的包袱慢慢放下,病情有了好转。
照顾好婆婆的同时,揭涛又揽起全部家务活,包括接送孩子、开家长会,一点一滴她都妥善安排。和所有女人一样,漂亮的揭涛也爱美、爱浪漫。但每次看到回家的丈夫疲惫且略带忧郁的眼神,她就情不自禁地把关注目光转到丈夫身上,她时时在想,既然一个家注定要一个人牺牲,那么这个人必定是她,那么自身的感受也就并不重要了。
有了妻子的默默支持,王文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零距离管理监区真情帮我排险情
作为监区唯一的防治艾滋病“权威人士”,王文广在深思熟虑后果断提出:与其保密遮掩导致后患无穷,不如集体明确告之,以知识战胜疾病和恐慌,推行管理零距离。
7月10日,王文广对监区关押的所有犯人进行了集体告之:“很不幸地告诉大家,你们都感染了艾滋病,这是真的”。
简单一句话顿时让监区操场上发生了“地震”。“妈的,不可能。”“我要告你,杀死警察”哭喊声、辱骂声、打砸声连成一片……那种濒临绝望、歇斯底里的挣扎集体爆发出来,场面极度混乱。
王文广和队友们以及前来的武警战士排成人墙,忍受着一波又一波地疯狂攻击。此后一段时间,暴力事件依然是连绵起伏,菜稍稍不合胃口,犯人就砸就骂;身上稍有病痛,罪犯就发泄就哭闹。为了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的违纪事件,所有民警职工全体上岗,在监内24小时值班。
比暴力更加恐怖的是对生命的漠视。宣泄平息后,他们耷拉着头、目光呆滞、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仿佛是一具具没有灵魂的躯壳。
越是这个时候他们越需要温暖啊,王文广想起了桂希恩教授的话。不戴手套,不穿隔离服,不佩戴防护用具,冒着随时都有可能感染的危险,他一次次坐在艾滋病犯床头挨个“话聊”,他要用最坦荡的心唤醒绝望的灵魂。
揭涛的心理压力丝毫不比丈夫轻。她的姐姐和丈夫在同一监区工作,随着他们的进驻,仿佛一夜之间,揭涛就感受到了人情冷暖——朋友和他们来往少了,即使在一起,往往也是几句简单的客套话就走了,还有人甚至对揭涛说:“嗨,我们可不敢到你家玩呢,万一……”这些玩笑话让敏感的揭涛内心里常涌出酸楚。
因为不了解所以害怕,这是人之常情。于是揭涛心里反而坦然了:亲朋好友误解文广不要紧,我一定要支持他,他正在起步阶段,哪怕微小的伤害,都可能给他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
揭涛在内心默默想着,她要竭尽一切所能为丈夫营造宁静的港湾。此后她很少外出,下班回家后或者做家 务、或者陪儿子下跳棋,再就是烧几道好菜等待丈夫归来。
2005年8月10日下午,丈夫回家后表情极不自然,一副失魂落魄的样子。吃晚饭时,当揭涛把平时丈夫最爱吃的土豆烧子鸡端上桌子的时候,丈夫竟没有动筷子。
她猜出了他有心思,但又不好直接问。通过与姐姐通电话,揭涛终于知道丈夫刚刚面临的险情。原来在当天给一名叫胡泉的犯人治疗中,穷凶恶极的胡泉拿出治疗针管,在抽取了自身血液后疯狂向丈夫报复,最险的一针,与丈夫贴身而过。
听到姐姐恐惧颤抖得泣不成声的话语,回想丈夫回家阴沉的脸,揭涛眼前模糊一片,我亲爱的老公啊,万一这一针剌到你身上,我和孩子该怎么办呀!几分钟后,揭涛冷静下来,现在丈夫正需要我的安慰,不,我不能再流泪了,不能让丈夫看出我的担心和忧虑。
接完电话,偷偷抹干眼泪,揭涛回到丈夫身边,她微笑着对丈夫撒娇:“老公,你忙碌一天累了,快去洗个澡吧!我给你身子按按,你放松放松。”看到妻子含情脉脉的双眼,王文广顺从地点了点头。
洗完澡,揭涛让丈夫平躺在床上,她轻轻给丈夫按摩、抚摸,靠近丈夫耳边,柔声地说:“老公,你记不记得,当初好多人都追我,我为什么只答应了你?”
王文广一时来了兴趣,脸上浮出微笑:“结婚这么多年,我还真不知道呢?”揭涛说:“1998年,我母亲被酱油罐砸伤,当时中队没有人,你听说后主动过来,给我妈妈包扎,还照顾我妈妈一个多月,从那时起我就觉得你踏实、稳重、富有爱心,嫁给你一定会幸福,所以那时心里就答应了你的追求,以后再多风雨,我都会陪伴你左右,不离不弃。”
感受到妻子的温暖,激情澎湃的王文广与妻子紧紧拥在一起,他抱歉地对妻子说:“小涛,今天我的态度不好,你不要见怪。”揭涛温顺地躺在丈夫怀里,娇羞地说:“你的事姐姐都告诉了我,我相信你是个打不倒的男子汉,你哪天真的被针扎到,我也愿意和你一起面对。”看到善解人意的妻子,王文广眼眶潮湿了:“小涛,你是天底下最善良最勇敢的人,你放心,我会做得更好的。”
有了妻子的一路搀扶,王文广内心始终激荡着男儿的豪情。第二天,他再次坐到胡泉的床前做他的思想工作,连续做了二十多天,胡泉终于被王文广的真情感动,诚恳地低头认错:“王警官,你是个好人,我以后再也不违纪了。”
经历了“扎针险情”,王文广的威信猛然提高并受到了绝大多数犯人的拥护,因为在他们看来,一位监狱民警在历经险情后不仅没有退缩,相反每天还坐在闹事人的床头跟他谈话、教育、治疗,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包容。自那以后,犯人们开始听从王文广的话,并把他当成最信任的人。此后,监区违纪率直线下降,2005年下半年违纪事件97起,到2006年全年只有8起。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几年来,类似甚至更危险的险情,王文广经历了10多次,当别人害怕甚至惟恐躲之不及时,妻子揭涛尽管也揪心万分,但她却当众与丈夫一起牵手外出,默默地在背后理解和支持他。
正是揭涛的无畏和勇敢,才让王文广越干越有劲。
夫妻携手抗艾魔警察之家传佳话
从身体零距离到心灵零距离,这只是王文广走出的第一步。对于艾滋病犯来说,因为免疫力普遍低下,平常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感冒,如果不及时处置都会危及到生命。
在王文广的内心,他不仅想创造无歧视的环境,更想竭尽一位医生所能,为犯人完成身体与灵魂的双重拯救。监区只有两位医生,作为分管医疗的领导,王文广责任更为艰巨。
看到丈夫眉头紧锁,看到他为治疗方案刻苦读书,揭涛暗暗想到,自己虽然不是学医的,但能不能坚持自学医疗知识,帮助丈夫呢?带着这样的心愿,揭涛在休闲时候也读书、学习、上网查看艾滋病防治知识。
有好多次,她给疲惫的丈夫按摩,结果丈夫都说感觉好极了,能放松身心、提振精神。从丈夫肯定的眼神中她受到启发:能不能在治疗艾滋病时引入中医疗法呢?通过网上查阅,她的想法得到证实,喜出望外的揭涛第一时间告诉了丈夫。
这个消息让王文广很振奋,他果断接纳了妻子的意见,把按摩、针灸、打封闭、拔火罐等疗法引入治疗中,结果对治疗和缓解犯人的病痛有很好的疗效。
丈夫的表扬更加激发了揭涛的信心,接下来她又鼓励丈夫多上网,并为丈夫注册了“阳光医生”(介绍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网站平台)的会员,一旦有疑问,他便可上网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前沿的信息。此后,有共性的疑难问题,王文广也不用避讳揭涛,夫妻俩经常在一起讨论、分析、交流,夫唱妇随,警察之家演绎了完美的艾滋医生之家。
夫妻俩的高度默契无疑助推了王文广的诊治水平,5年时间,监区先后关押50多名艾滋病犯,其中有十几人进入发病期,但通过王文广的精心救治,病情都在监内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一人因感染而导致死亡。在采访中,犯人冉某也告诉记者:“当初看守所的医生对我说只能活三个月。而我现在服刑两年多了,活了七个三个月。王警官救了我们很多人的命,他是个好医生、好警察。”
2006年8月,邓某调来服刑后奄奄一息,眼角长出了带状疱疹,每走一步都能听到他沉重的喘气声。经检查CD4(人的免疫功能测试单位,正常人在800以上)只有10个。
“他的身体已是各种细菌病毒的培养基了。”市疾控中心回复:能延续生命的案例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还未找到。担心会导致群体的恐慌,监区民警特在监院外设了一个小单间,由王文广对他进行专人护理治疗。
送水送饭、端屎端尿、清洁护理、体格检查,每天王文广全身都要汗湿十几遍,更重要的是,每天晚上他还要抽出时间研究治疗方案。经过二十多天的精心治疗,邓某奇迹般好转能下地走路了。半个月后,他被保外就医,临走前,他拼尽全身力气弯腰鞠躬:“谢谢王警官,是你们给了我做人的最后尊严。”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针对病犯普遍存在的悲观情绪和自闭心理,王文广在推行心灵零距离管理后,他自学心理咨询学,并导人心理疗法和心理危机干预。
2008年5月,外国籍罪犯Matu因运输毒品罪且感染艾滋病病毒被送进了监区。因语言不通,Matu感到十分孤寂。他对谁也不信任,多次想自杀。王文广随即和Matu约定,每天“谈话”3次,谈话的方式是手势和画图,并辅以简单的中国话。就这样,短短半年,Matu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中文。一天晚上,Matu突然感到天旋地转,呕吐不止。刚下晚班的王文广再次返回监区,确诊他患有梅尼埃氏综合征,为其进行治疗。
在王文广20多天的精心护理下,Matu的身体康复了,人也渐渐开朗起来。两年中,Matu和王文广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王警官在,我身在异乡不孤独。不舒服了,我会告诉王警官,想家了,我也会告诉王警官……”
5年时间里,王文广记载的个别谈话记录有十大本,多达5000人次;王文广书写的病历也有厚厚的几十本。
这份情怀由监内延伸到监外,每名刑释人员临走前,王文广都会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他。出狱后,只要有什么问题,他们首先要问王文广,到哪里去,找什么人,领什么药,王文广一一告之。每年他要接到三十多个这样的电话,他始终向病犯传递一个信念:活下去便有希望,也许就在生命中的某一天,艾滋病就被人类医学攻克了。
今年“五一”前夕,王文广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与全国2900余名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一起进京,受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面对所有荣誉,他依然淡定和执着,在接受采访时他说:“是妻子一路相随,支持我,鼓励我,她是我们艾滋病犯监区的编外警察。”
(责编: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