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运用创新思维,丰富教学机制
1.精选适合高中生的武术学习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材要求必修的内容,还可以开设多个选修内容,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也可针对学情设置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如,在单个动作教授过程中,除了增加辅助练习的内容外,还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创编1~2个相对简单的对练或格斗动作。如,高中生对防身比较感兴趣,在每次武术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留有一定的时间,可将男女生各分一组,分别教授女子防身术、格斗术等,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各组练习,教师将掌握得比较好、较为出众的学生选为小组长,带领本组一起练习,这种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武术拳法,让学生对于高中的武术教学不再感觉无用,反而更加期待。
2.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习武先习德,行抱拳礼是武德教育的内容之一,在每节课开始之前,加入我国传统武术的礼仪演练,如,在上课之前,教师与学生可行抱拳礼,并相互问好,让学生在武术礼仪的熏陶中,感悟我国传统武术文化。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利用早操时间让各班学生进行武术比赛,以周或月为单位进行以小组、班级或年级为单位比赛,激发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此外,应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可掌握学生的实时变化,利于调整教学计划。
教师还可借每年校运动会的中场休息时间进行武术表演,安排武术较好的班级进行表演,全校学生观看,这种热血沸腾的武术表演会让学生对武术教学更加充满期待。
3.构建个性化课程体系
充分运用学校开发的武术校本课程的成果,体现教学的差异性和特色性。如,开展具有一定特色的武术套路和器械练习,成立武术队、舞狮队等。首先,教研组的教师共同讨论学校定位,教师将本校开发的校本武术作为构建个性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本校的武术课特色教学。其次,组织一批学生精练一套拳法,并对拳法不断探究和改良,使这套拳法更适合本校学生。最后将这套精练过的拳法作为本校个性化课程进行普及。
二、结合传统特色,重视精神文化教育
在教学中,可将太极拳或五禽戏等作为课间操的练习内容,在课间操即将结束时,可以诵读武术文学,并通过诵读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理解得更深刻。如,每天的课间操结束时,为了让学生在演练武术时产生的兴奋状态恢复平静,并对身体产生的疲劳感进行缓解,可背诵《少年中国说》,跟随背景音乐,做着一个又一个武术动作,这何尝不是武术凝聚力的体现。学生在诵读这些传统文化作品时,不仅使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了提高,同时还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从操练武术的兴奋状态中快速得到平复,同时还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认同心理,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提高操练武术熟练度,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同时,要把握当地特色,开展特色武术教学。实际上,中国很多地域有属于自己的武术文化,必须根据当地情况收集武术资料,向上级汇报请求支持,然后整理出来作为校本教材。这样能让学生对于家乡的武术文化有所了解,从而实现“因地制宜”。教师还要多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武术演练,做到对本校的场地、器材充分利用。
另外,学校也要全力支持开展武术教学,对学校空间进行合理规划,提供武术教学场地,配备装备器材,为高中的武术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优化课堂教学评价,营造武术文化氛围
对于教学来说,学练氛围至关重要,好的学练氛围能够有力推动武术运动的开展和武术教学。所以,一方面应加强对武术教学的组织引导,另一方面在武术课上制订个人综合评价制度。如,从练习程度、上课态度、学习能力三项综合考评中设置附加分,练习程度主要考察学生日常作业的完成情况,上课态度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而学习能力则主要考察学生做一套完整武术动作的流畅度。通过平时的考评考查学生的学练情况,更好地促进武术教学效果的提升。最后,在学校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中加入武术内容、开设武术类比赛、展现师生习武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利用学校的宣传栏、视频播放设备、广播等载体对武术运动和学练武术的师生进行宣传,形成整体尚武崇德的氛围。
教学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通过武术课的学习,对武术可以防身自卫、强健体魄的目的和特点都掌握得较为清晰,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大部分学生都较认真,兴趣较高,但依然有部分学生态度不夠端正,以敷衍了事的状态上完武术课。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充满武术文化氛围的课堂。如,将《张三丰》《少林寺》《武术班》等经典的电影片段放映给学生观看,教师可边放映边进行评析,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针对电影人物讲解霍元甲、李小龙等武侠传奇人物,或讲述在2019年获金腰带的格斗女王张伟丽的励志故事等。教师通过播放武打电影、介绍武侠或当今武术界中的传奇人物,将我国的民族精神发扬,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从内心理解武术课对他们的重要性,使学生对武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武术教学内容,营造不同的武术教学情境。如,在练习太极拳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要求学生统一身穿太极服等。这种充满武术文化氛围的课堂不仅可以使武术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帮助学生转变意识,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蕴意。
四、完善学生评价标准,加强评价保障机制建设
将考核评价由原来考查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转变为评价学生身心共同发展情况;将原有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能力评价转变为对教师创新研究成果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即根据学生武术学习综合素质评价教师的综合素质,将教师评价与学生学练情况串联起来。综合运用多元化考核与评价的方法。如,在进行考核时,笔者并没有把动作完成度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而是将学生考核划分为3个部分,即:武术动作规范评价——对某阶段性教授的武术动作进行规范性考核,并进行评分;武术文化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小型测验的方式,考查学生了解武术文化方面的效果,获取评分;武术精神评价——对学生在武术课堂中与教师的配合度、日常武术练习时长以及符合武术精神的行为进行评估,通过教师打分、学生互评的方式,确定分数。3个部分的评分按照4∶4∶2的权重进行计分,得出学生最终成绩。
1.精选适合高中生的武术学习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材要求必修的内容,还可以开设多个选修内容,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也可针对学情设置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如,在单个动作教授过程中,除了增加辅助练习的内容外,还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创编1~2个相对简单的对练或格斗动作。如,高中生对防身比较感兴趣,在每次武术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留有一定的时间,可将男女生各分一组,分别教授女子防身术、格斗术等,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各组练习,教师将掌握得比较好、较为出众的学生选为小组长,带领本组一起练习,这种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武术拳法,让学生对于高中的武术教学不再感觉无用,反而更加期待。
2.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习武先习德,行抱拳礼是武德教育的内容之一,在每节课开始之前,加入我国传统武术的礼仪演练,如,在上课之前,教师与学生可行抱拳礼,并相互问好,让学生在武术礼仪的熏陶中,感悟我国传统武术文化。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利用早操时间让各班学生进行武术比赛,以周或月为单位进行以小组、班级或年级为单位比赛,激发学生的学练积极性。此外,应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可掌握学生的实时变化,利于调整教学计划。
教师还可借每年校运动会的中场休息时间进行武术表演,安排武术较好的班级进行表演,全校学生观看,这种热血沸腾的武术表演会让学生对武术教学更加充满期待。
3.构建个性化课程体系
充分运用学校开发的武术校本课程的成果,体现教学的差异性和特色性。如,开展具有一定特色的武术套路和器械练习,成立武术队、舞狮队等。首先,教研组的教师共同讨论学校定位,教师将本校开发的校本武术作为构建个性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本校的武术课特色教学。其次,组织一批学生精练一套拳法,并对拳法不断探究和改良,使这套拳法更适合本校学生。最后将这套精练过的拳法作为本校个性化课程进行普及。
二、结合传统特色,重视精神文化教育
在教学中,可将太极拳或五禽戏等作为课间操的练习内容,在课间操即将结束时,可以诵读武术文学,并通过诵读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内涵理解得更深刻。如,每天的课间操结束时,为了让学生在演练武术时产生的兴奋状态恢复平静,并对身体产生的疲劳感进行缓解,可背诵《少年中国说》,跟随背景音乐,做着一个又一个武术动作,这何尝不是武术凝聚力的体现。学生在诵读这些传统文化作品时,不仅使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了提高,同时还使得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从操练武术的兴奋状态中快速得到平复,同时还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认同心理,帮助学生提升自身文化素养、提高操练武术熟练度,使我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
同时,要把握当地特色,开展特色武术教学。实际上,中国很多地域有属于自己的武术文化,必须根据当地情况收集武术资料,向上级汇报请求支持,然后整理出来作为校本教材。这样能让学生对于家乡的武术文化有所了解,从而实现“因地制宜”。教师还要多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武术演练,做到对本校的场地、器材充分利用。
另外,学校也要全力支持开展武术教学,对学校空间进行合理规划,提供武术教学场地,配备装备器材,为高中的武术教学能够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优化课堂教学评价,营造武术文化氛围
对于教学来说,学练氛围至关重要,好的学练氛围能够有力推动武术运动的开展和武术教学。所以,一方面应加强对武术教学的组织引导,另一方面在武术课上制订个人综合评价制度。如,从练习程度、上课态度、学习能力三项综合考评中设置附加分,练习程度主要考察学生日常作业的完成情况,上课态度主要考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而学习能力则主要考察学生做一套完整武术动作的流畅度。通过平时的考评考查学生的学练情况,更好地促进武术教学效果的提升。最后,在学校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中加入武术内容、开设武术类比赛、展现师生习武的良好精神风貌。同时,利用学校的宣传栏、视频播放设备、广播等载体对武术运动和学练武术的师生进行宣传,形成整体尚武崇德的氛围。
教学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通过武术课的学习,对武术可以防身自卫、强健体魄的目的和特点都掌握得较为清晰,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大部分学生都较认真,兴趣较高,但依然有部分学生态度不夠端正,以敷衍了事的状态上完武术课。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充满武术文化氛围的课堂。如,将《张三丰》《少林寺》《武术班》等经典的电影片段放映给学生观看,教师可边放映边进行评析,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针对电影人物讲解霍元甲、李小龙等武侠传奇人物,或讲述在2019年获金腰带的格斗女王张伟丽的励志故事等。教师通过播放武打电影、介绍武侠或当今武术界中的传奇人物,将我国的民族精神发扬,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从内心理解武术课对他们的重要性,使学生对武术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武术教学内容,营造不同的武术教学情境。如,在练习太极拳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要求学生统一身穿太极服等。这种充满武术文化氛围的课堂不仅可以使武术课的教学效果得到提高,帮助学生转变意识,同时还能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的蕴意。
四、完善学生评价标准,加强评价保障机制建设
将考核评价由原来考查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转变为评价学生身心共同发展情况;将原有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能力评价转变为对教师创新研究成果和综合素质的评价,即根据学生武术学习综合素质评价教师的综合素质,将教师评价与学生学练情况串联起来。综合运用多元化考核与评价的方法。如,在进行考核时,笔者并没有把动作完成度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而是将学生考核划分为3个部分,即:武术动作规范评价——对某阶段性教授的武术动作进行规范性考核,并进行评分;武术文化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小型测验的方式,考查学生了解武术文化方面的效果,获取评分;武术精神评价——对学生在武术课堂中与教师的配合度、日常武术练习时长以及符合武术精神的行为进行评估,通过教师打分、学生互评的方式,确定分数。3个部分的评分按照4∶4∶2的权重进行计分,得出学生最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