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写作需要走实践之路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ck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体育教师对写作存在一种心理上的畏惧,认为那不属于自己涉及的领域,自己所要关注的只是当下的工作,上好课、带好训练就行了。至于写论文,走教科研之路是不切合实际的。自己不是搞学术研究的,搞不搞教科研有什么区别呢?面对这样的困惑,笔者也停止过曾經坚守的写作之路,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自己与写作已经结下了无法割舍的“情谊”。
  写作是一种“痛”并享受的过程。如果带着功利性的心理来进行写作,则写作动力持续时间不会太久,且也不会真正感受到写作所带来的意义和乐趣,更不可能走上名师的舞台。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说:“与真命题相反的是假命题,但是与一个深刻真理相对立的,可能是另一个深刻的命题。”同理,与创作、记录的美好相对的是痛苦的磨砺。在创作与记录过程中更多的是感悟、体验、磨砺,甚至还要忍受极大的孤独和痛苦,正所谓“板凳应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这个磨砺与痛苦的过程,如同康复中的病人一样,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痊愈”恢复的过程。许多人因这种“痛苦”而放弃了自己的初心,丢掉了自己曾经坚守的梦想。
  其实,写作之路也需破茧成蝶的阵痛、更需凤凰涅槃一样的磨砺。在人的一生中,要经历一系列改变,心智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化,而阻碍心智成熟的最大障碍是懒惰和怯懦。因此,成功就像《圣经》里说的那样:“被召唤者众多,被选上者寥寥。”要想成为有思想、有个性、有一定知名度的体育教师,写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能,是体育教师展示自己教育教学思想和能力的良好方式之一。在学校体育教育与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要懂得俯下身子,甘于坐冷凳子,要及时反思、总结在教育教学中的点滴,并把它记录下来。当然,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用心积累和静守。一个不能真正专注于写作的人,无法体会来自敲击键盘的“痛苦”中的享受之美。只有真正沉下心来,反思、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成果,才能真切体会到写作的价值和意义。当别人在闲暇中和朋友对酒当歌、各种娱乐时,笔者则更多地在独自挑灯夜读,学习、总结、反思、写作。写作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而最终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作为体育教师应该通过总结和反思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并享受在这个过程中所带来的成功的喜悦和即使失败仍充满斗志的激情。
  写作是来源于实践的反思。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是我们的财富,我们不是理论家,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自己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一线体育教师在教研中要落脚于实践教学,将实践经验总结成为推动能力提升的有效助力。这就要求教师能用一种敏锐的目光,捕捉身边的点滴,汇成思想的洪流。能把平时积累的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遗憾与机智等资料进行梳理、整合,形成有理有据、有血有肉的论文,从而在“从反思到实践,从实践到反思”相互转化的过程中提升论文的价值和生命力,给教学以借鉴。
  此外,教学实践是一线教师撰稿的源泉,教师在写作过程中要实事求是,要立足于实践,不做浮夸之论文,任何论文脱离实践就失去了价值。它应来源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并需要解决、探讨的各种问题。因此,在掌握学校体育教育规律和教育教学技巧的同时,体育教师更应该通过教育科研实践之路,撰写有价值的论文,在实践中不断“萃取”,更新教学理念,不断锤炼,汲取新知识,拓展新领域,在体育教育科研之路途上不断创新,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形成自己的思想。
  试问当下,有多少同行仍能坚守自己的初心,坚守那份清寂而漫长的写作之路?无论怎样,作为基层学校体育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员,我们都不应该放松对自己写作上的要求。因为在坚守写作的旅途上,始终会有一双你看不见的手,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智慧,悄然地指引着我们走向新的征程。
  我们内心深处所要追求的不应是写作带给我们的功利的“浮华”,而应把它当作体育教育教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写作已经赋予了我“幸福”的感觉!因为,它记录下了我与学生的点滴,记录下了我在体育教育教学中的思想,刻下了我成长的足迹。
  只要敢于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甘于忍受路途之中的艰辛与磨难,我们就能达成人生新的境界。在坚守写作之路的同时,我们会逐渐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坚持自己的选择,踏上人生的跑道,相信自己可以用一种积极的方式缔造生命的意义,收获人生的感动。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让我们执起手中的笔,与写作一路同行,写出我们的思想和教育教学中的点滴,用一份淡然和执着,行走在体育教育教学之路上。
  校对有感:原湖北省体育教研员朱万银老师说过:“好文章是从做开始的。”我很赞成。一线体育教师要想写出好文章,只能走实践、总结、写作,再实践、再总结、再写作之路,没有捷径可言。
其他文献
垫球和传球技术是排球的基本技術,也是必学内容。本案例旨在在2人分工合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抛、传、垫以及移动等排球技术动作的过程中,依据对高度、准度、远度的要求,测评学生排球技术运用能力;依据对时间、合作的要求,测评学生体能情况、时间意识、配合表现。  一、测评名称  “合作垫球入框”。  二、测试对象  抽取七年级学生40名。  三、测评方法  2人一组,隔网站立,成排球预备姿势。以学生A和B为例需
笔者作为活动的参与者,通过过程的学习、与专家的探讨,对二次备课有了深入的个性化理解,在原有教师备课用书服务于教学的选择性利用的基础上,对二次备课有了进一步认知。本文从意识、路径和方法三个维度阐述二次备课的新思路。  一、建立二次备课的意识  1.基于课标,钻研提升  备课是教学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规划。翔实有效的备课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依托。二次备课是一线教师在担任同一学段,教授同一内容的多次反思,是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的胜利召开向我们预示着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已绵延铺开,在这伟大的历史洪流中,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应努力成为一名有“德行”的体育教师,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校体育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有着教书育人的宗旨,但又有自己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之处。
在大力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以下简称《教研工作意见》),面对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新任务新要求,教研工作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平臺,成为保障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  回望过去,我国体育教研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直在改善教研机制、创新教研方式、拓展教研路径上下功夫,从而在推
一位合格的教师,就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人一生的道路。——《不跪着教书》  初三、高一的孩子成熟性和幼稚性并存,有强烈的自主性、逆反心理,爱出风头。他们处理事物和人际关系的能力仍在发展中,有时不能正确对待身边的一些事情。  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对体育教师也是如此。学生接受并喜欢体育教师,才会喜欢体育这门课程,愿意提高运动水平,养成锻炼的习惯,完善自己的品行。其中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习近平總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关于“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重要讲话,交流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6〕27号)等文件的经验与做法,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等主办,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教育学会、重庆市綦江区教育委员
4月26-27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主办,绵竹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五届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绵竹实验区现场展示活动及研讨会在四川省绵竹市举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德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震,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调研员许弘,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调研员樊泽民,教育部学生体协联合秘书处竞赛部主任程洁,全国学校
一、案例背景  给刚进入小学校园的一年级学生上体育课,最能考验体育教师的耐心与智慧了,他们时常会忘记上节课确定的排队位置,对于枯燥的身体练习更是无动于衷,任凭教师怎么提高嗓门,他们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但是,他们又活泼可爱,想象力丰富,对游戏充满了极大的兴趣。怎样在常态教学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中持续保持专注,教师除了需要科学的预设之外,还要把握课堂的动态生成。  二、案例描述
品读高老师撰写的《平衡木上的“平衡”》一文,师生对话娓娓道来,由凳子拼接而成的“平衡木”,让“小胖墩”勇敢起来。学生心理的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热烈的练习情境、体验成功的喜悦等,都从高老师富于激情的笔下流淌出来,其教态亲切自然、育人无痕、感触颇深。该案例是课堂教学的真实反映,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体育运动技能、体育素养提升的真实体现。案例层次分明,课后反思有深度和广度,问题和问题的解决策略等,都给
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利用小足球开发了几个便于组织教学的小游戏,供大家研讨之用。  一、圈羊回家  方法:将3~5名学生分成一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圈,共同用脚带球移动,将球从起点运至终点,球先到达终点的组获胜(图1)。  规则:在运球移动过程中,手不能松开,球不得出圈;每人不能连续2次触球;若违规,则必须后退2步,再重新开始。  建议:此游戏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生选用;每组人数不宜超过6个;通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