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我校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涨的热情投身于教学改革和研究之中,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小组教学”在我们学校已经试行了几个学期,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每一节课都显得如此热闹非凡,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但笔者在听课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课堂上存在着与想象中有很大差距的现象。这些不良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一、 小组教学的几个误区
一是语文课轻“语”重“活动”现象。老师们不恰当的认为要弱化知识教育,反对知识本位,将重心集中于课堂活动。使语文轻了“语”,轻了文本的解读,轻了必要的双基,过于追求所谓的合作,走向了极端。加之教材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后的“研讨与练习”都将知识性内容做了弱化处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大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不重视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难点地方都不太懂,就匆忙的做了许多引申和发展,只把目光放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上,这是偏重于人文性,弱化了工具性的表现。
二是学生的合作浮于表面。教师提出问题,然后一声令下:“讨论!”学生就分组围成了一团,学生的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而有的学生看起来是在进行小组讨论,但是实际上可能在说些与课堂无关的感兴趣的话语。由于他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根本就不知道该從何开始讨论,又讨论到哪里?即便是在讨论,讨论的内容也相当肤浅,这样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最终还是导致会的自然是一些优等生,不会的还是落队。
三是学生的参与度不平衡。语言表达能力强、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因为他们知道的知识较多,而另一些学生由于内向或者知道的知识很少,却习惯当听众,很少甚至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小组活动形式就失去了兴趣。
四是选择问题的随意性。什么问题该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只有当个体遇到没有办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存在分歧时,才会有强烈的与人合作的愿望,才会认真的倾听他人的见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课堂上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很有必要讨论的问题却少之又少。大多數讨论的问题,是教师为了迎合合作的需要而设置的。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可以说、可以聊的话题而已。如,有些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班级中举手的学生有很多,但是,老师完全无视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坚持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像这样的合作交流,除了浪费时间,还能收到什么成效呢?
二、语文课堂小组教学的探索
一是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阅读课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二是合理组合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并交换角色。教师应精心巧妙的编排学生座位,力求使每个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内外向等)保持相对均衡,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和学困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因此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情况要认真分析和研究。除考虑学生人数、性别、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每组都要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和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小组的学习气氛,增强组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同时,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个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安排发言顺序和控制发言的时间;要选出代表,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三是明确要求,善于调控。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每位学生做到: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每位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团体,并且谈话内容应与讨论问题有关,而不是与问题相违背的内容,这样不但有利于目标的获得,而且能保证团体的凝聚力。②积极倾听,适时反馈。合作学习是一个互动沟通的过程,因此积极地参与合作讨论不仅表现为积极发言还要注意其他团体成员的发言,适时作出合理的反馈。③控制自己的谈话时间。每位成员的发言时间不能过于冗长,内容要清晰、简洁明了,以免其他成员丧失倾听、思考、发言和沟通的兴趣,影响讨论的继续进行。
四是坚持形式多样的评价。恰当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评价可分为即时性评价、检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即时评价就是对课堂上各小组的表现当堂进行评价。我们在后面黑板的旁边设计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积分榜”对课堂上每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都要总结、评价、加分,比如哪个小组生字词掌握的好,哪个小组课文朗读的好,哪个小组回答问题准确,都及时在“积分榜”上加分。检测性评价就是对听写生字、默写课文、单元测试等表现好的小组适当加分,让学生体会到共同学习的快乐。阶段性评价分为周评和月评,周评就是把一周内各小组每天的得分累计起来,评出最优组,小组成员都可以得到适当的物质奖励;月评价就是把一个月内各小组的得分累计起来,评出金牌、银牌、铜牌,分别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样持之以恒的评价、奖励,可以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竞争的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能很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不是否定其他方式,替代其他方式,而是让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共同运用,丰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努力实现我们的有效教学。
我校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涨的热情投身于教学改革和研究之中,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小组教学”在我们学校已经试行了几个学期,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每一节课都显得如此热闹非凡,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但笔者在听课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课堂上存在着与想象中有很大差距的现象。这些不良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一、 小组教学的几个误区
一是语文课轻“语”重“活动”现象。老师们不恰当的认为要弱化知识教育,反对知识本位,将重心集中于课堂活动。使语文轻了“语”,轻了文本的解读,轻了必要的双基,过于追求所谓的合作,走向了极端。加之教材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后的“研讨与练习”都将知识性内容做了弱化处理。有些教师在教学中不大重视文本的解读和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不重视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难点地方都不太懂,就匆忙的做了许多引申和发展,只把目光放在了小组合作的形式上,这是偏重于人文性,弱化了工具性的表现。
二是学生的合作浮于表面。教师提出问题,然后一声令下:“讨论!”学生就分组围成了一团,学生的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而有的学生看起来是在进行小组讨论,但是实际上可能在说些与课堂无关的感兴趣的话语。由于他对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根本就不知道该從何开始讨论,又讨论到哪里?即便是在讨论,讨论的内容也相当肤浅,这样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最终还是导致会的自然是一些优等生,不会的还是落队。
三是学生的参与度不平衡。语言表达能力强、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多,因为他们知道的知识较多,而另一些学生由于内向或者知道的知识很少,却习惯当听众,很少甚至从不发表个人意见,渐渐地他们对小组活动形式就失去了兴趣。
四是选择问题的随意性。什么问题该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只有当个体遇到没有办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存在分歧时,才会有强烈的与人合作的愿望,才会认真的倾听他人的见解。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课堂上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很有必要讨论的问题却少之又少。大多數讨论的问题,是教师为了迎合合作的需要而设置的。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可以说、可以聊的话题而已。如,有些教师在提出一个问题后,班级中举手的学生有很多,但是,老师完全无视一双双高举的小手,坚持要求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像这样的合作交流,除了浪费时间,还能收到什么成效呢?
二、语文课堂小组教学的探索
一是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合作学习形式,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会使学生厌倦。因此,精选合作内容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前提。在阅读课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要了解学生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
二是合理组合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并交换角色。教师应精心巧妙的编排学生座位,力求使每个小组的水平(智力基础、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内外向等)保持相对均衡,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学优生和学困生,男女生数量相对平衡。因此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情况要认真分析和研究。除考虑学生人数、性别、语文基础知识、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等因素外,还要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每组都要安排有较为活跃、善于关心和鼓励他人的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小组的学习气氛,增强组员之间的合作意识。同时,合作学习不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每个成员在小组中都要承担特定的职责;组长要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确认每个成员所完成的学习任务;安排发言顺序和控制发言的时间;要选出代表,代表本组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三是明确要求,善于调控。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每位学生做到: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每位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团体,并且谈话内容应与讨论问题有关,而不是与问题相违背的内容,这样不但有利于目标的获得,而且能保证团体的凝聚力。②积极倾听,适时反馈。合作学习是一个互动沟通的过程,因此积极地参与合作讨论不仅表现为积极发言还要注意其他团体成员的发言,适时作出合理的反馈。③控制自己的谈话时间。每位成员的发言时间不能过于冗长,内容要清晰、简洁明了,以免其他成员丧失倾听、思考、发言和沟通的兴趣,影响讨论的继续进行。
四是坚持形式多样的评价。恰当的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评价可分为即时性评价、检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即时评价就是对课堂上各小组的表现当堂进行评价。我们在后面黑板的旁边设计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积分榜”对课堂上每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都要总结、评价、加分,比如哪个小组生字词掌握的好,哪个小组课文朗读的好,哪个小组回答问题准确,都及时在“积分榜”上加分。检测性评价就是对听写生字、默写课文、单元测试等表现好的小组适当加分,让学生体会到共同学习的快乐。阶段性评价分为周评和月评,周评就是把一周内各小组每天的得分累计起来,评出最优组,小组成员都可以得到适当的物质奖励;月评价就是把一个月内各小组的得分累计起来,评出金牌、银牌、铜牌,分别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样持之以恒的评价、奖励,可以让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竞争的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能很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不是否定其他方式,替代其他方式,而是让合作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共同运用,丰富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努力实现我们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