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城四圣宫

来源 :中华瑰宝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114292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省翼城县西闫(阎)镇曹公村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该村的四圣宫则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同时供奉『尧舜禹汤』四位先王而名著于世,其内还遗留一座标有明确纪年的元代舞楼,为研究元杂剧提供了可靠的实物印证。
  距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路程约75里,位于翼城、沁水两县交界处的西闫(阎)镇曹公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村落。村子虽小,名气却很大。该村于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除了大量的明清时期古宅院,曹公村最负盛名的要数位于该村北入口处的四圣宫。
  四圣宫是一座道观,由三座并列的一进院落组成。道观坐北向南,由西向东分别为道院、四圣宫院、关帝庙院。全院共有大小建筑24处,碑刻、经幢、影壁等31座(通)。2006年5月25日,四圣宫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四圣宫内《重修尧舜禹汤之庙记》碑记载,四圣宫创建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并曾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添建关帝庙院,民国七年(1918年)、1999年分别进行了局部修葺。2005年,翼城文物部门委托专业古建修缮单位对四圣宫进行了大修。现存主体建筑中,大殿和舞楼为元代建筑,其它为清代建筑。
  道教建筑
  四圣宫的山门位于其西南角,坐东向西,为一层三门式殿阁建筑,面阔三间(长10.1米),进深四椽(宽6.86米),通高7.65米,单檐悬山顶。顶部的正脊使用了名贵的琉璃雕花筒子,正脊的中央树立有宝瓶,左右两侧分别是琉璃狮、象。大门南北两侧的影壁上分别雕刻有青龙和白虎,作为镇观神兽,雕工古朴,花纹精美。
  进入山门,便可见一道整齐的长廊,长廊的尽头为一座长方形的琉璃影壁。据村中老者讲述,影壁原本为琉璃壁画,内容为《姜太公渭水垂钓图》,可惜于动荡年代被毁。长廊位于四圣宫的最南侧,坐南向北,共有十二间(长30.96米),进深二椽(宽3.25米),单檐硬山顶,通高 5.375米,为清代建筑。
  长廊的北侧即为道院、四圣宫院、关帝庙院等三个连为一体的院落:东面为宫观主持住宿修行的道院,中间为供奉“尧舜禹汤”四圣的中院,西面为清代续建的关帝院。
  四圣宫规模较大,布局灵活,采用三条轴线,以院落的方式组织建筑布局,将山门放置在西南角处。中间轴线建筑高于左右两条轴线上的建筑,反映出空间的主从关系和沿中轴线层层递进的空间序列。三个院落布局完整,建筑宏伟,属于典型的传统道教建筑风格。
  供奉四圣
  四圣宫的一大出奇之处,在于这里同时供奉着尧、舜、禹、汤四位上古帝王。之所以要建庙祭祀四位先代帝王,主要是因为这四位先王和翼城都有渊源。
  尧有德行,十五岁便受封唐侯,领地就在今天的翼城、曲沃、襄汾和浮山一带。据明代嘉靖版县志《翼乘》记载,里砦镇的唐城就是尧帝作为诸侯的封邑,尧帝取代“帝挚”成为诸侯联盟的大首领之后,迁都平阳(今襄汾陶寺)。
  舜以“孝友”名闻诸侯,继承尧帝职位之前,他一直躬耕于历山。位于翼城、沁水和垣曲三县交界处的历山之上,与舜有关的地名与典故非常多,如舜王坪、舜王床、舜王谷等。此外,历山还是上古历法“二十四节气”的诞生之地。
  禹以治水名垂青史,为了治理水患,他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公而忘私,被后世传为佳话。大禹是夏王朝的始祖和开创者,他的儿子启结束了禅让制,开启了“家天下”。据清光绪《翼城县志》卷之二“星野”记载:翼,古晋地,号“参觜之次,大夏之墟”。翼城为夏朝的幾内领地,所以对于大禹的崇拜也比较盛行。
  汤为商王朝的建立者,其在夏朝末年因夏桀暴虐起兵反夏。在讨伐夏桀时,汤路经翼城,饮水甘泉,路居下亢。翼城现有甘泉村(原为乡镇),处中条山脉之中,地势险要,为晋南通往晋东南的战略要道,历来皆为兵家必争之地。
  此外,古人崇尚“贤人政治”,将“尧之德、舜之孝、禹之功、汤之贤”并称,故将四圣同时迎奉在一座庙宇之内。
  
  元代舞楼
  四圣宫的另外一个亮点,则是其庙内保存的元代舞楼。这座舞楼坐南向北,石砌台基高约1.5米,面宽、进深各为一间,平面近方形,其面阔7.71米,进深7.21米,单檐歇山顶。台前及两侧前部十分宽敞明亮,可供观众三面看戏,它的背面及两侧后部都筑有墙壁,台上无前后场之分。
  舞楼四角立角柱4根,两侧后半部分与背面墙内立撑柱4根,共有8根柱子支撑顶部载荷。四角柱之上设十字相交的替木,四面施大栏额结成井字形框架。普柏坊上施五铺作出双昂斗拱,形式粗狂。四面共施斗拱20朵,四角铺作(斗拱的一种类型)各异,其上角梁叠构,概括起来说就是“斗拱繁华而粗犷,雀替柔美而轻灵”。
  斗拱精密,多層的井口梁斜向交错安装,斗拱的承托与垂柱互相呼应。楼顶结架由8根大戗共同支撑中心雷公柱,从而形成一个造型庞大而又异常精巧的穹窿式斗八藻井,称得上“玄玄乎雷公之柱,璨璨乎斗八藻井”,也是一大建筑奇观!
  两山设平梁、叉手、侏儒柱承托脊榑,结成九脊式楼顶。楼顶举折较平缓,飞檐挑出,翼角翚飞。正脊和垂脊采用名贵精致的琉璃雕花筒子脊,脊刹为琉璃宝瓶连珠,左右置琉璃狮、象,两端各安放有一条琉璃龙,龙吻的尾部向上卷曲,气势雄伟,造型极佳。
  尤其是该舞楼东北角柱的抱柱石上,工匠不仅在其上雕刻了各自的名字,也记载了舞楼的修筑时间—至正四年(1344年,为元顺帝的年号)。这种于戏台角柱抱柱石上记载舞楼诞生年代的建筑特征,在现今存世的8座元代舞楼中独树一帜。
  简言之,四圣宫内的元代舞楼,建筑粗犷豪迈,造型大方美观,为元代建筑的佳作,对于研究中国戏曲发展史具有重要价值。
  明代碑刻
  四圣宫内保存有一通明代嘉靖年间的青石碑刻。碑为螭首,额题“重修四代明君庙记”。碑身高188厘米,宽84厘米,厚25厘米。
  此碑文为楷书,阴阳两面刻。碑阳首题“西阎曹公里重修尧舜禹汤之庙记”。正文18行,满行56字,共1115字。碑阴镌施财人姓名。侯九臣撰文,张鍲书丹,杨纬篆额,段刁、陈善刻。建碑日期为“大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岁次己未三月戊辰”。
  因年代久远,碑面有磨损,剥离较重,文字漫漶,解读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是碑刻对于四圣宫的修建历史、建庙初衷、集资情况、庙会盛况,尤其是戏曲演出都做了详细的记载,内涵丰富。
  从这通碑刻可以看出,四圣宫早在唐代就已创建。唐代官员狄仁杰曾奉命巡行天下,查毁“淫祀”。查到四圣宫时,因此处祭祀的是“尧舜禹汤”四位上古先王,故该处庙宇得以保留。
  根据碑文记载,这座庙宇由曹公、堡子、上河、十河、核桃园五个村子的士绅官民一起集资重修,并且每年的迎神赛社也由五个村子轮流举办,进献供品,请戏班子酬神唱戏,是为“春祈秋报,以百戏娱神”。可见,村民建立庙宇的初衷,除了深感先王德化,祭祀先王之外,还有祈求神灵庇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
  至于具体的唱戏酬神,碑刻后半部分是这样描述的:“音乐为之喧哗,神马为之纵横,旗彩为之飞扬……既而底庙大赛三日,乐人动至百口,神筵轮以三甲,饭食乐钱依沠散而不违。”唱戏的场面热闹壮观。
  宁静的古村落,悠久的四圣宫,壮美的古戏台,以及夕阳之下的那些古代碑刻,无不散发着传统文化的光辉。与其说曹公村因为四圣宫而得名,或者说四圣宫因位于曹公村而得以保存下来,不如说二者相得益彰,互相成就。
  石磊,供职于山西省翼城县文化和旅游局。
其他文献
摘要:留守学生所指的就是家长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学生,在他们身上经常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如比较调皮、不愿意学习、不服从管教等。为此,加强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就是十分迫切的工作,相关教育者必须保证促使他们得以健康发展。基于此,根据多年的管理与教学实践,本文从五方面出发来对小学留守儿童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提出一些策略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小学;留守儿童;道德;法治  纵观现阶段的小学教育现状可以发
期刊
中国郑和『跑』去南洋当神?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转变?  说起郑和这个名字,只要是学过中国历史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的。郑和,这位留名青史的明代宦官和航海家,曾带领船队七下西洋。他多次穿越西太平洋、横跨印度洋,最远曾航行至中非地区。郑和的航海事迹对中国、亚洲乃至整个世界均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而言之,在中国人的印象里,无论是宦官郑和,还是航海家郑和,他的名字总归还是处在历史人物的范畴里,但在东南亚,郑和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首先是课堂的改革,这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首先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学会适应现代语文教育的总体方针的要求,能够自觉地去转变我们自己在各自的课堂教学中的所处的角色和自己独有的教学方法,并且在这一转变当中,作为一线园丁的我们,一定要寻求我们各自在语文教学中的创新与提高,最后能够使我们高中的语文课堂最终转变为集中发现与提高学生创新精神的阵营。  关键词:语文课堂;新课程改革;创
期刊
位于四川省剑阁县武连镇的觉苑寺,是金牛古道上一处重要的景点。它曾是诸葛亮北伐的驻军之地,院内的明代壁画为国内仅有的最完整的佛传故事壁画。  北起陕西汉中、南达四川剑阁的金牛古道,被山带河,绵亘数百里,是“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中最艰难的一程。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武连镇正处于这一段漫长险程的最南端。  武连镇,晋、魏、隋、唐和宋代时为武连县,地处险程与坦途的交会点。伫立于该镇武侯坡上,放眼四望,西南方向基
期刊
四川阆中古城始建于唐代,是一座依照天文风水学理论营建的城市。城内老街交错,古巷纵横,川北道贡院、张飞庙等古迹点缀其中,是我国四大古城之一。其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岭南庭院建筑之特点,兼具明代的疏朗淡雅和清代的精美繁复,堪称保存最完好的古城。  上午九点,我们驾车沿G75广南高速(广元至南充)驶向阆中。汽车在熟悉又陌生的山野间疾驰,窗外的山峦一座座错落着由远而近,然后慢慢向后隐入冬日的雾霭中。车窗外不时
期刊
古民居和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物质载体之一。正所谓“人因宅而立,宅因人得存,人宅相扶,感通天地”,来源于史前穴居、半穴居的先民之“舍”,是人们赖以生活的刚需,其重要性和弥足珍贵的历史价值不言而喻。  所谓古民居,是指古时遗存的相对“官式做法”而言的民间居住建筑,一般采用较经济的手段,用廉价的材料,以及较简单的建筑结构,因地制宜、因材致用地满足生活和生产上的需要。其功能、形式、结构、用材相互适应,
期刊
苏轼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能『绮』能『腴』,与陶诗多含理趣大有关系。那么,陶诗的理趣是如何呈现出来的呢?  理趣的来源  陶渊明生活的魏晋时期是玄学盛行的时代。所谓玄学,是以老庄思想为本,而兼摄儒家学说的一种新道家之学。玄学之风既盛,使魏晋士大夫习于理论思辨和玄理清谈。陶渊明有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他的思想并不完全受玄学笼罩,但生于斯世,玄理思辨与清谈风气对他的影响却是毋庸置疑的。  陶诗中
期刊
俞和是赵派书家群的佼佼者,他一生远溯晋唐,近摹赵书,五体皆精,堪称元代临摹第一高手,被视为赵孟頫的影子。影子之外,是其对复古书风的传承与坚守,还有其个性的彰显和不懈的追求。  元代书坛,可以说是一直笼罩在赵孟頫(1254—1322年)的复古书风之下。特别是中后期,以学习和继承赵孟頫书风为宗旨的赵派书家群更是占了书坛的半壁江山。其中有一人深得赵孟頫衣钵,一生精临赵书,行、楷、草、隶、篆诸体无不逼肖神
期刊
住,是中国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自先秦而始,先民们就已构建出院落式住宅,其后形制不断演变,类型不断丰富,在各地不同的自然环境、建造技术、文化传统下萌发出百花齐放的姿态。这些各有其美的古老民居和由其构建而成的传统村落,演绎出中国独具特色的建筑华彩,见证了中国人智慧与审美的光辉,也記录着年代的记忆和浓醇的乡愁。
期刊
妖怪,是一类活跃于我国大众文化之中的艺术形象,非登大雅之堂但又别具风味。它们最初是《山海经》中种类繁杂的『异兽』,后逐渐演变为神秘莫测的妖怪精灵,并出现于《西游记》《聊斋志异》《搜神记》《太平广记》《酉阳杂俎》《镜花缘》等大众文学之中,为传统大众文化增添了无尽的精彩和趣味。  妖怪这一文化形象,自远古以来便一直活跃于我国大众文化领域之中,如小说、戏曲和绘画等。在现代,妖怪又作为重要元素被运用于电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