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人们借助网络表达看法和态度并通过网络不断传播形成了网络舆论。网络舆论给校园中网络话语权的掌握、大学生认知以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也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带来了启示。
[关键词]网络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一、网络舆论概述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第35次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借用微博、QQ、微信等表现形式,借助智能手机的平台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以网络为点铺展开来的。网络带来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它也从虚拟走向了现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网络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网络舆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网络舆论就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各种不同意见、情绪和态度交错的总和”。[2] 高校网络舆论是指对某一时期发生的事件或现象形成的错误言论,通过互联网传播形成网络舆论并对大学生的认知、行为产生影响,对高校舆论的形成带来强大压力的传播现象。在互联网环境下,校园中网络舆论的传播很快,一些错误导向的舆论借助网络会在短时间内在学生中反响强烈,形成恶性校园事件。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里的重要成员,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二、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1、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对话语权的“自主掌握”。
话语权简而言之就是说话的权利。在信息时代,话语权发挥作用的平台很多,除传统纸媒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外,网络中的各种软件和工具为话语权提供了更多展示的空间。网络为话语权带来巨大辐射空间,广度超过了我们所熟知的任何一种传统媒体。网络带来了海量的信息,信息的庞大度和复杂度都超过了以往。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的互动性很强,打破了舆论中原有的主導和主体地位,隐蔽性也很高,这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网络的虚拟和隐蔽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网络中学生感觉话语自主权更高,他们可以在网上畅快淋漓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网络的这些特点使高校网络舆论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话语权掌握方式,打破了学生单一的信息获得渠道,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教师在话语权掌握中的领导地位。所有这些都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是非观念的过程中,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
2、网络舆论对大学生认知带来的负面影响。
每个人都渴望认知,年青大学生更是如此。让每一位大学生都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健康正确的认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任务,然而网络舆论却给大学生的认知带来一定的困境。一方面,在网络世界由于个体认识的差异和角度的不同,同一件事情在网络中会有不同的报道。不同意见的人在网络中论战,这导致了网络舆论的多变性。网络舆论的这一特点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大学生认知的引导上出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群体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思想还不成熟,言论容易受到各种舆论的影响。在高校网络舆论形成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由于网络给了大学生群体更大的自由表达的空间,这让大学生言论表达的积极性较高,但是部分大学生在看待一些社会问题时会思想偏激,所发言论容易受到个人情绪的影响,这样的舆论形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些校园中的突发事件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迅速传播,部分学生不明所以,人云亦云,这可能会在学生中引起轰动和恐慌,造成校园安全事故。可见,网络舆论的虚拟与现实混淆、言论相互影响的效应等都会对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网络舆论的特点给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挑战。
网络的发展速度很快,据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之下,2014年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发展整体呈现上升态势。移动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于发展,必然会带来舆论格局的新变化,原来主要以电视、报纸等传统主流媒体为主导的舆论格局被微信等新兴电子平台打破。网络在舆论传播的过程中正呈现出互动交流的便捷性、对话的自由平等性、讨论话题的多元化、民意聚集快速化、传播影响力度大等特点。这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了严峻考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保障。教育方法的改进有利于教育信息的传递,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方法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信息的发布,但是对信息的反馈和收集重视不够,现代新方法元素缺失,对话方式和讨论问题的单一性没能引起学生的呼应。这样的教育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急需在权衡网络舆论带来的各种利弊过程中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找到一个突破口,也使网络舆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了解学生个人诉求表达的一个突破口。
三、网络舆论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几点启示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为强化其积极影响,弱化其消极影响,发挥高校网络舆论的正面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借鉴网络舆论的优势,做到与时俱进,增强其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面对网络舆论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工作开展形式要“稳中求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要求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面对今天的信息化社会,抛开网络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然是不现实的。面对网络的影响,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内容、信息、方法等多方面作出调整,是内容更立体,信息更丰富,方法更恰当。网络显然已成为时代的特征,这种时代的发展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要富于创造性的新要求。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有效的监控网络舆论,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器”是关键。“器”的一个重要方面利于现代方法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自由的交流以及心灵沟通。高校网络舆论在形成中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反映学生的想法,了解、体察学生的重要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对症下药”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通过高校网络舆论了解学生的情绪和动向。观察学生的言论并以此为依据加以疏导,与学校管理者及时沟通并对学生的疑问提出相对的意见,为学生信息的及时表达提供正确的渠道,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诉求在学校管理上加以改进。借助高校网络舆论,教育者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况,这样不仅强化了网络舆论的正面功能,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但是另一方面,面对网络舆论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由于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的薄弱,大学生网络言论的发表随意性强,受网络舆论所左右,自我约束力不够,各种非法信息和错误虚假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害。面对这些,我们也要看到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不能完全依靠网络舆论,要“稳中求变”不能急于求成,在方法上要坚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加强网络舆论的导向作用。
为把握高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弱化网络舆论带来的消极影响,控制其负面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好“引导人”,做好“传道者”,确保高校网络舆论的健康运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免疫力,营造正面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
首先,网络提高了大学生获得信息的自由度,也使言论的自由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同时它也让学生忽视了言论的限制度。网络舆论并非可以为所欲为,不被任何法律和道德所约束,网络舆论的自由是有限制性的。网络虚拟世界并非独立于法律和道德之外,它需要为自己不负责任的网络言论付出代价。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大任务是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加强学生修身教育,教育学生知法、懂法和守法,引导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切实增强法制意识、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好“传道者”。其次,应加强网络舆论的导向作用。校园不是孤立与社会之外的,要把校园舆论与园内外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对一些事件,很多大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很难明确自己该持什么样的观点,有时候往往人云亦云,在评价和判断中受他人看法和观点的影响,没有个人主见。在网络舆论形成中,我们还会发现在网络论坛中个别活跃的网络发言者的言论往往会起到“领袖”的作用,出现“拥护者”,从而对其他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产生强大的群体压力,影响他们的言论倾向。针对网络舆论中的这种集体心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学校网络媒体的导向作用,使校园网络成为舆论形成的主体,通过学校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为校园舆论发展提供参考,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主动承担“领袖”的角色,在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习、生活特点的基础上,用言论对学生加以影响,主动发挥“参照物”的作用。这些对消除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营造正面的校园舆论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可以让学生正确的认识问题,达到高校教书育人的目的。最后,要发挥高校网络舆论有利于汇集意见、疏通矛盾、化解不良情绪的作用,并加以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校园冲突的“安全阀”。网络舆论如果能被学校及时地了解和疏导,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出台的政策和学校活动中来,学生通过互联网通道评论时事、反映诉求、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网络舆论可以成为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网络舆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一、网络舆论概述
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第35次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 ]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借用微博、QQ、微信等表现形式,借助智能手机的平台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以说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以网络为点铺展开来的。网络带来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它也从虚拟走向了现实,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网络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网络舆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网络舆论就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各种不同意见、情绪和态度交错的总和”。[2] 高校网络舆论是指对某一时期发生的事件或现象形成的错误言论,通过互联网传播形成网络舆论并对大学生的认知、行为产生影响,对高校舆论的形成带来强大压力的传播现象。在互联网环境下,校园中网络舆论的传播很快,一些错误导向的舆论借助网络会在短时间内在学生中反响强烈,形成恶性校园事件。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里的重要成员,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二、网络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原因分析
1、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对话语权的“自主掌握”。
话语权简而言之就是说话的权利。在信息时代,话语权发挥作用的平台很多,除传统纸媒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外,网络中的各种软件和工具为话语权提供了更多展示的空间。网络为话语权带来巨大辐射空间,广度超过了我们所熟知的任何一种传统媒体。网络带来了海量的信息,信息的庞大度和复杂度都超过了以往。
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的互动性很强,打破了舆论中原有的主導和主体地位,隐蔽性也很高,这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网络的虚拟和隐蔽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网络中学生感觉话语自主权更高,他们可以在网上畅快淋漓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网络的这些特点使高校网络舆论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话语权掌握方式,打破了学生单一的信息获得渠道,打破了传统教育中教师在话语权掌握中的领导地位。所有这些都让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是非观念的过程中,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任务更艰巨,责任更重大。
2、网络舆论对大学生认知带来的负面影响。
每个人都渴望认知,年青大学生更是如此。让每一位大学生都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健康正确的认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任务,然而网络舆论却给大学生的认知带来一定的困境。一方面,在网络世界由于个体认识的差异和角度的不同,同一件事情在网络中会有不同的报道。不同意见的人在网络中论战,这导致了网络舆论的多变性。网络舆论的这一特点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大学生认知的引导上出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群体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思想还不成熟,言论容易受到各种舆论的影响。在高校网络舆论形成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由于网络给了大学生群体更大的自由表达的空间,这让大学生言论表达的积极性较高,但是部分大学生在看待一些社会问题时会思想偏激,所发言论容易受到个人情绪的影响,这样的舆论形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网络舆论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一些校园中的突发事件在短时间内通过网络迅速传播,部分学生不明所以,人云亦云,这可能会在学生中引起轰动和恐慌,造成校园安全事故。可见,网络舆论的虚拟与现实混淆、言论相互影响的效应等都会对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3、网络舆论的特点给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挑战。
网络的发展速度很快,据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在移动互联网的推动之下,2014年我国个人互联网应用发展整体呈现上升态势。移动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于发展,必然会带来舆论格局的新变化,原来主要以电视、报纸等传统主流媒体为主导的舆论格局被微信等新兴电子平台打破。网络在舆论传播的过程中正呈现出互动交流的便捷性、对话的自由平等性、讨论话题的多元化、民意聚集快速化、传播影响力度大等特点。这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带来了严峻考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保障。教育方法的改进有利于教育信息的传递,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方法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信息的发布,但是对信息的反馈和收集重视不够,现代新方法元素缺失,对话方式和讨论问题的单一性没能引起学生的呼应。这样的教育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急需在权衡网络舆论带来的各种利弊过程中给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找到一个突破口,也使网络舆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了解学生个人诉求表达的一个突破口。
三、网络舆论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几点启示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为强化其积极影响,弱化其消极影响,发挥高校网络舆论的正面功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借鉴网络舆论的优势,做到与时俱进,增强其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面对网络舆论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工作开展形式要“稳中求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要求观念、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面对今天的信息化社会,抛开网络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然是不现实的。面对网络的影响,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内容、信息、方法等多方面作出调整,是内容更立体,信息更丰富,方法更恰当。网络显然已成为时代的特征,这种时代的发展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要富于创造性的新要求。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有效的监控网络舆论,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器”是关键。“器”的一个重要方面利于现代方法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自由的交流以及心灵沟通。高校网络舆论在形成中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反映学生的想法,了解、体察学生的重要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做到“对症下药”一个重要的途径是通过高校网络舆论了解学生的情绪和动向。观察学生的言论并以此为依据加以疏导,与学校管理者及时沟通并对学生的疑问提出相对的意见,为学生信息的及时表达提供正确的渠道,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诉求在学校管理上加以改进。借助高校网络舆论,教育者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状况,这样不仅强化了网络舆论的正面功能,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但是另一方面,面对网络舆论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由于网络道德和法制观念的薄弱,大学生网络言论的发表随意性强,受网络舆论所左右,自我约束力不够,各种非法信息和错误虚假信息对大学生思想的侵害。面对这些,我们也要看到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不能完全依靠网络舆论,要“稳中求变”不能急于求成,在方法上要坚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的原则。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加强网络舆论的导向作用。
为把握高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弱化网络舆论带来的消极影响,控制其负面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好“引导人”,做好“传道者”,确保高校网络舆论的健康运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免疫力,营造正面的高校网络舆论环境。
首先,网络提高了大学生获得信息的自由度,也使言论的自由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同时它也让学生忽视了言论的限制度。网络舆论并非可以为所欲为,不被任何法律和道德所约束,网络舆论的自由是有限制性的。网络虚拟世界并非独立于法律和道德之外,它需要为自己不负责任的网络言论付出代价。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大任务是加强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加强学生修身教育,教育学生知法、懂法和守法,引导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切实增强法制意识、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好“传道者”。其次,应加强网络舆论的导向作用。校园不是孤立与社会之外的,要把校园舆论与园内外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对一些事件,很多大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很难明确自己该持什么样的观点,有时候往往人云亦云,在评价和判断中受他人看法和观点的影响,没有个人主见。在网络舆论形成中,我们还会发现在网络论坛中个别活跃的网络发言者的言论往往会起到“领袖”的作用,出现“拥护者”,从而对其他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产生强大的群体压力,影响他们的言论倾向。针对网络舆论中的这种集体心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充分发挥学校网络媒体的导向作用,使校园网络成为舆论形成的主体,通过学校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为校园舆论发展提供参考,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主动承担“领袖”的角色,在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习、生活特点的基础上,用言论对学生加以影响,主动发挥“参照物”的作用。这些对消除网络舆论的负面影响,营造正面的校园舆论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可以让学生正确的认识问题,达到高校教书育人的目的。最后,要发挥高校网络舆论有利于汇集意见、疏通矛盾、化解不良情绪的作用,并加以积极引导。网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校园冲突的“安全阀”。网络舆论如果能被学校及时地了解和疏导,引导学生参与到学校出台的政策和学校活动中来,学生通过互联网通道评论时事、反映诉求、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网络舆论可以成为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