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本质,精致概念建构过程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rain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面积”是苏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几何图形,并掌握了周长概念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面积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几何概念,也是一次概念认识难点的突破。本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面、面积的概念,并让学生主动探究平面图形面积比较的几种基本方法,为后续的面积单位认识、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做好准备。
  【案例】
  在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呈现了如下认识面积概念的教学过程:
  1.摸物体的表面,感知面。
  2.摸物体的表面,比较面的大小。
  3.揭示面积的定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4.回归现实,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
  5.引申到所学平面图形,感受平面图形的大小。
  6.揭示平面图形面积的定义。
  7.引导学生探究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几种方法。
  【思考】
  这其中,看似让学生经历了由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转向对数学概念的逐步抽象的过程。但细细体味,学生对面积概念的认识过程显得不够精致,尤其是对“面的大小”的认识仍然比较模糊。从课末回顾反思“哪些留在了脑子里”的学生回答中,均未提到认识了“什么是面?”“什么是面积?”等概念,只是说到了一些平面图形面积比较的方法。可见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在头脑中建立起面积概念,没有使自己的几何概念认知结构得到有效拓展。究其原因主要是:
  1.概念本质的把握不够全面
  小学阶段所学的点、线、面、体都是基于欧几里得几何的,它们是学生最早接触到的几何概念。事实上,越是最基本的概念就越是难以说清楚,因为在描述的过程中无法借用其他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到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面”则是一个平面概念,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中抽象出来的概念。这种抽象不仅舍去了物体的颜色、材质等物体本质要素,还忽略了其所占的空间:面不分厚薄。也就是说,这种抽象了的概念本身只是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正如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所写的:面只有长度和宽度;平面是它上面的线一样的平放着的面。这样一种抽象的、又带有点物理化倾向的描述,揭示了“面”的概念本质。
  此外,教师还忽视了“面的大小是面本身固有属性”这一基本事实,单纯借助于对不同物体表面大小的比较来得出“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这一结论,并直接据此下定义: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这里,需要澄清的认识是:“物体表面有大小”并非是单纯由比较而得出的一种相对结果,而是面本身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词典中“大小”有一种意思是表示程度,因而“面的大小”应是指“面”自身的大小程度。“物体表面的大小”是物体表面自身存在的一个客观属性,指的是不同物体表面都有其各自确定的大小。由于对面积概念理解不够全面到位,也就难以真正地让学生准确建立起面以及面积的概念。
  2.概念建构的过程显得粗糙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倡导“有过程”地教学,要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这样的过程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也需要在课堂互动中精彩生成。结合上述对面与面积概念的本质解析,再对照上述教学过程,不由让人觉得概念建构的过程显得粗糙,尤其是缺乏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来真正拨动思维之弦,因而也就不能真正让学生对概念的本质属性加以深刻体悟和准确把握。
  【改进教学】
  结合上例的反思,我们觉得教学中应尽可能准确地把握概念本质,使概念建构过程精致化。这其中,对“面”的感知活动要充分、到位,抽象过程要精致、自然,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建立起面积概念,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个精致的概念建构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面”的认识过程进行了再设计与再实践:
  1.精致地感知“面”,把握面的特征。
  (1)在摸“物体表面”中具体感知面的形象。
  ①摸摸课本的封面。(方法指导:用手掌认真地、慢慢地摸课本封面的全部。要求:在摸时要静静地感受它。)
  ②按同样的方法和要求继续摸摸课桌的面。
  (2)在议“物体表面”中初步形成面的表象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刚才摸物体表面的感觉。
  生:它们的面都是平平的。
  生:还很光滑的。
  (3)在比划“物体表面”中不断丰富面的表象。
  师:找一找身边物体的表面继续摸摸,感受一下它有多大,用手比划一下。
  生:我摸的是橡皮这一个面,只有这么大的。
  生:我摸的是文具盒盖子的面,有这么大。
  2.精致地抽象“面”,建立面积概念。
  (1)想象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接下来我们不摸了,想象一下老师说的这些物体的表面有多大,也可以用手比划一下。比如我们常见的一张试卷的面、一张光盘的面有多大?
  学生一一用手比划着大小。
  (2)指出黑板面,揭示面积概念。
  师:黑板面在哪儿?请上台指一指。
  学生上台在黑板上指了一下。
  教师在他指的那里画了个小圈,问:哦,这一块就是黑板面吗?
  学生又重新指了指,教师顺势又画了一个大一点的圈,问:是这里吗?大家都不认同。
  师:到底哪里是黑板面?
  另有学生跑上前来用手绕着黑板一周,指出:这一周边线围成的面,就是黑板面。
  师:对啊,黑板四周一圈边线围起来的面才是黑板面。如果让你上来摸黑板面,要摸多久?
  生:要摸好久了。因为黑板面很大。
  师小结:从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可以知道,物体都有自己的表面,而且都有各自的大小,有的大,有的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让学生照样子说说数学书封面、课桌面等的面积。(略)
  (3)描下物体表面,认识平面图形面积。
  让一位学生到讲台前,蒙上眼睛,摸一个皮鞋盒的上面和侧面,并说说哪个面积大。
  师:我们刚才所认识的“面“都是在物体上的,大家能想个办法把这两个面“请”到黑板上来吗?
  生:把它们描在黑板上。(教师按照学生意思描下来)师:这两个都是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平面图形。刚才摸的皮鞋盒两个面的大小就是这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师:大家会用粉笔来表示出这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吗?(学生上台涂出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小结: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平面图形的面积。
  3.精致地巩固“面”,完善面积认识。
  (1)在线与面的对比中直观巩固面的特征。
  师(课件出示一条线段):大家能上来指出这个图形的面积吗?
  生:不行,它是一条线段,只有长度。
  师(课件出示一个封闭平面图形):这个图形有面积吗?上台指指。(学生上台用手掌比划着指出。)
  (2)在线向面的变形中抽象、巩固面的概念。
  师:老师想来变个魔术,让这条线变出面积来。(课件展示线围成封闭图形的过程)现在这条线段变成什么图形了?
  生:封闭平面图形。
  师:现在这个图形有面积了吗?大家比划一下这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学生比划)
  师(课件继续围成一个不封闭的图形):这个图形有它的面积吗?
  生:没有,因为它没有封闭起来,摸的时候可以向外面摸出去,不能确定面的大小。
  师小结:是啊,只有一条线围成一个封闭图形时,它才可以确定面的大小,也才有它的面积。
  【反思】
  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基本概念源自于日常生活,它是生活中具体实物的几何抽象物。小学生所学习的几何图形概念都是最基础的概念,比如线、面等,他们头脑中尚无相关的前知识系统进行合理迁移、扩充,学生建构这些基本概念主要是依靠几何抽象而实现的。我们需要从小学生数学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几何概念建构的过程,并努力使其精致化,让学生自然地实现由生活经验向数学概念的顺利过渡。
  1.精致化的前提是精确把握概念本质
  理解和掌握概念的过程实际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的过程。就面积概念的建构而言,其重要的基础是“面”的认识和建构。教材中并没有直接呈现“面”的概念,只是让学生摸摸有关物体的表面。在此,教师应该进一步发掘、精确把握“面”概念的本质内涵,先让学生准确形成对“面”的认识。上述改进教学中,教师丰满并精致了面的认识过程,在学生动手操作感悟的基础上,自由表达对物体面的感性认识,突出面是平平的、光滑的这些共同特征,进而通过比划、想象活动,认识到每个物体面都是有自身大小的。如前文所说,面的大小是面本身固有的属性,体会面的大小并不是单纯通过不同面的比较而得出的,而是通过让学生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面的大小。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比较全面地把握面的特征。面积概念的核心就是“面的大小”,因而准确建立面的概念之后,面积概念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了。此外,面积与长度这两个基本的几何概念具有本质上的不同,教学中应该适度地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得到较为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2.精致化的重点是精细设计、建构层次
  与原先案例相比,改进后的案例突出了对概念建构过程的精细设计。这种精致化主要体现在教师结合儿童概念学习的认知心理特征,对概念建构过程作出了清晰的层次设计。一是在动手操作中感悟。先让学生在实物的触摸中感受面的特点,然后要求学生表达出触摸的感受,在说、议的过程中初步领悟面的特征,学生对面的感悟呈现出多样化的表述,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强操作感悟,让学生比划出面的大小,逐步形成面的表象。这样的操作过程层层深入,学生的体验感悟逐步深入,接近本质。二是在想象再现中抽象。空间想象能力是空间观念的核心,想象是培养空间观念的重要手段。直接想象并比划出所说物体面的大小,这是对学生头脑中已有面的表象积累的再现考验,也是学生对面概念的深层次体验。在指出黑板面大小的过程中,有意地引导学生的空间思维逐步向整个黑板面过渡,“逼迫”学生感受、抽象出面的大小是指周围一圈边线围出来的内部平面大小,可以说此时学生对面概念的认识基本到位了。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发挥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实现从概念表象到概念本质的逐步抽象。三是在对比沟通中深化。改进教学中及时地让学生对比一维图形和二维图形的不同,其实质是进一步加强对二维空间面积概念的深化认识。通过对比,让学生认识到线是以长短而论的,面是以大小而论的,进而在变化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到“面是有边界的”“面是由线围起来的”,有了边界才使“面有了确定的大小”,每个面的大小是这个面的面积。因而深化了对面积概念本质的理解。
  3.精致化的关键是精心打磨活动细节
  教学细节能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具有效性。教学细节是指教学过程中富有教育、教学价值的细小环节和情节。每一处自然而真实的教学细节都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满、更富魅力。学生在这些细节中往往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体验和感悟。在上述教学改进中,教师针对学生对面和面积概念建构的关键之处,精心设计和打磨若干个教学细节活动,帮助学生精致化地建构数学概念。教师设计了比划“面”的活动细节:让学生摸摸身边实物上的面,然后用手比划出“面有多大”,接着让学生想象生活中其他物体的面,继续进行比划,旨在通过动手实践活动来进一步丰富、积累学生头脑中面的表象,初步把握面的本质。教师通过多次追问,“逼迫”学生自主地清晰和完善面的概念,领悟到一圈边线围出来的部分才是“面”,在这样一种朴素的认识中进一步把握概念的本质内涵。在引导学生体会线与面的不同时,教师还精心设计了由线变面的动态变化细节,首先让学生对线、面进行直接对比,体会一维图形和二维图形的不同之处,接着通过“变魔术”的动态呈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线与面的密切关联,认识到线是以长短而论的,面是以大小而论的,进而体会到“面是有边界的”“面是由线围起来的”,有了边界才使“面有了确定的大小”,每个面的大小就是这个面的面积。在这些细节活动中,进一步抽象了面积的本质特征,加深了学生的数学理解。
  【责任编辑:陈国庆】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分析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介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提升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而开展的系列活动,提出提高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途径与基本要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有助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经
【摘要】 2014年达州中考数学学科的命题,遵循《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2014年达州中考考试说明(数学)》的要求,继承2013年的命题风格,结合全市初中数学教学实际,体现课程改革理念. 整套试题真正落实了“重基础,渗透思想;强能力,着眼创新”课改的理念,试题覆盖面广,展现风格耳目一新,“活题”较多,立意鲜活,不落俗套.  【关键词】 考点;教材;数学;课改  纵观全卷,“起点低,易上手
【摘要】知识交叉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兴趣驱动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佳方法。文章以怀化学院计算机学院新媒体中心为研究对象,提出基于“知识交叉 兴趣驱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实践平台建设、项目导向支持、管理机制保障,以期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知识交叉;兴趣驱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混合式
作者:王老师你好!你连续16年被丹江口市教育局评为“十佳”通讯员、优秀通讯员,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的丹江口,提及你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人说你是丹江口唯一的“教育宣传名人”,有人说你是不求回报的“爱心大使”,你获得过哪些荣誉?怎样看待同行的评价?  王守玉:开始写稿源于1993年,那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家庭灾难,把我的人生从天堂拖入了地狱。我用了一个星期天,把自己的不幸经历写出来,《心病
【摘要】小學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众多,教师需要做出科学的选择,选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精细化”就是从细节展开教学突破,让学生仔细预习,精心诵读,精确鉴赏,细致训练。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语文认知,圆满完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任务,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精细化”课堂教学;《蟋蟀的住宅》  《道德经》有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意思就是人们认为的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同志说的一句话。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后工业时代对人才素质的高挑战、高标准要求,传统人才观已不再适应今天社会的快速发展。如果当今社会所培养出来的人还是缺少创新思维,缺少把创新思维转变为在各个领域取得突破的动力,我们还会继续走着“制造大国”的路,而不是“创造大国”。还会是世界的工厂,还会是廉价劳动力的集居地。当我们在世界人民面前得
【摘 要】文章以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以及采用访谈、对照实验等研究方法,以句酷批改网为例分析新媒体平台对学生英语写作积极性及成绩的影响。  【关键词】句酷批改网 大二英语专业学生 写作成绩 写作积极性 影响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大量新媒体平台出现并应用于社会各领域。鉴于此,文章选取吉大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与写作课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多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正处于课堂深度转型过程之中,对于语文教学的两大板块——阅读和写作的合理安排和高效衔接,一直是困扰大家多年的棘手问题,在读写结合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到底如何各自分工,比重各占多少,评价方式指向阅读还是写作等等,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争议。文章对“读写结合”这一教学思路进行了粗浅的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读写结合;“言”和“意”;言语  读写结合是近年来较为流行的教学思路。所谓读
【摘 要】文章在融通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视阈下,分析高职院校学分认定转换机制的本质与功能,通过对比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该机制的三个特点,并从学分认定、学分储蓄、学分转换三个部分认识学分认定转换机制的内涵,提出创建现代化学分管理系统和完善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融通机制两个建议,以期保障学分认定转换机制的有效运行。  【关键词】学分认定转换机制 学历教育 职业培训  2010年教育部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比喻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修辞手法。小学阶段,学生通过课内外阅读积累了大量比喻句,再经过教师的指导,对比喻句的形式和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随着年级的升高这种理解也在同步加深。考试是检测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一种手段,对比喻句的考查应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准则,根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