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高利兵(1963- ),男,安徽省宣城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宣城,242000)
摘 要 为加快发展区域现代职业教育,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安徽省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以“项目”驱动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在办学方向、办学条件、人才培养、学校管理、质量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项目谋划启动、团队建设、过程管理、资源保障、评价验收等方面获得了经验积累,为未来区域职业教育实施提质培优行动,增强办学能力,走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驱动型;质量提升工程;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3-0012-06
2014年5月,国务院明确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构建現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在整合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重点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1]。为落实“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安徽省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通过“项目”驱动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增强办学能力,走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一、“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设计
(一)项目背景分析
2008年,安徽省规划并实施职业教育大省建设[2],2010年推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职业教育发展[3],2012年承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全省“十二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一是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4],支持职业院校建设和职业教育发展;省教育厅出台促进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发展相关政策[5]。二是办学能力显著提升。2015年全省中职学校有412所,比2010年减少111所,调整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布局更趋合理,结构更加优化;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值、图书册数大幅增加;专任教师数增长24.1%,结构明显改善,素质有所提高。三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职招生规模保持相对稳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数及升入高校学习人数有较大增长,人才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一致,人才培养结构贴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同时,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变化为“十三五”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挑战和新机遇。一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要求。技能人才供给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中高职衔接培养、职普互通的“立交桥”还不畅通,中等职业教育既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薄弱环节。二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要求。不少中职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的办学仍难改普通教育模式,管理仍采用行政管理方式,现代学校制度尚未真正扎根,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举措落实不力,内部治理机制还不够有效。激发办学活力,需要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改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扩大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增强内生动力、治理效能和办学效益。三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面对行业企业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一方面是总量不足,毕业生直接就业日趋减少,特别是工科类专业毕业生更显不足;另一方面是质量不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培养方案及实施过程、人才评价标准等与行业企业对接不够紧密,不少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难以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四是提升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的要求。2015年全省中职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比2010年大幅度增长,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学校生均建筑面积、生师比等办学指标与国家标准还有差距。这就需要实施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完善以促进改革和提高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支持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落实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以“项目”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项目就是为应对变化而存在的,它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应对时代变化的生存和发展方式。”[6]对中职学校来说,日常工作是维持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行,项目则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办学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加速器”。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来说,项目制不仅是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也是一种能够使体制积极运转起来的机制;同时,它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决定着国家、社会集团乃至具体的个人如何构建决策和行动的战略与策略,是一种能够将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层级关系以及社会各领域统合起来的治理模式[7]。
(二)项目设计框架
201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意见》并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实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工程”,“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成为“重点工程”的首要工程。2015年以来,安徽省教育厅与有关部门精心谋划,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省级示范特色职业院校、示范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和‘双师型’骨干教师”[8]。
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做到与国家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相衔接,做好顶层设计非常重要。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整体设计,是依据“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有关要求,结合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提出到2020年重点建成80所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300个示范专业、300个示范实训基地和200个“名师工作坊”等目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规划设计了省级示范特色学校、示范专业、示范实训基地、名师工作坊、现代学徒制和技能大赛赛点等六大类项目。其中,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建设内容最全面,是具有综合性和统领作用的大项目,通过重点建设,使项目学校“成为安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升质量的示范和特色办学的示范,带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9]。 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学校建设标准包括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学校管理、质量效益5个方面15条内容,其项目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将“建设标准”具体化,设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评价指标和37个主要观测点(见表1),并对主要观测点进行了说明。
二、“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建设成效
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入库项目84个,经过三年建设,验收达标80个,通过率达95.24%,其中优秀率达13.1%,实现了项目建设目标。
(一)办学定位准确,培养目标适合,办学方向更加明晰
各学校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科学定位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推进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拓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中高职衔接培养。牵头组建职教集团19个,建设期末(以下简称期末)达56个,比建设期初(以下简称期初)增长51.35%;参与职教集团86个,期末达223个,比期初增长62.77%;市级以上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增加50个,试点班级学生增加5086人,期末分别达82个、6315人,是期初的2.56倍、5.14倍;中高职衔接培养班增加324个,在校学生增加13373人,期末分别达1163个、46356人,比期初增长38.6%、40.5%。
(二)师资素质提升,硬件条件改善,办学实力显著增强
各学校期末有专任教师15719人,比期初增长24.6%,生师比为17.3∶1;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9.6%,比期初高2.6个百分点;学历合格率达95.4%;高级职称教师占34.5%;市级以上专业(学科)带头人1047人、骨干教师1362人,分别比期初增长244.4%、41.6%。期末“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79.3%,面向行业企业聘任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编制数的23.5%,分别比期初高10.4个、7.7个百分点。期末占地27768.07亩、建筑面积900.1万㎡,分别比期初增长40.6%、49.2%,不少学校建设新校区,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期末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覆盖专业面达95.8%,比期初高12.9个百分点。建设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258个,比期初增长104.8%。期末有教学用计算机8.15万台,比期初增长53.8%,生机比3.3∶1;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教师14916人,所占比重达93.4%,比期初高11.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学校教学设施和实训条件明显改善,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三)专业水平提升,教学改革有效,立德树人成效凸显
各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落实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开展丰富多彩、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期末开设专业点1237个,比期初增长18%;对接区域产业的专业占89.5%,比期初高13.2个百分点;实践性教学课时达总课时一半的专业点1237个,顶岗实习累计达半年的专业点1176个,分别比期初增长35.9%、28.3%。建有省级示范专业点302个,有校级以上精品课程的专业点475个,分别比期初增长86.4%和71.5%。学校对接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标准及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的课程1914门,期末达6196门,所占比重为71.4%,比期初高13.5个百分点;建设校级以上精品课程421门,期末达960门;开发有特色的校本教材687种,期末达1132种。期末开展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检查624次,开展日常教学检查、巡查14249次,分别比期初增长24.3%和18.75%。實施专业教学标准的专业点1127个,比期初增长30.9%,占专业点比重为91.1%,比期初高8.9个百分点;按课程标准教学的课程7844门,比期初增长25.6%。
(四)领导班子加强,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各学校重视领导班子建设,期末有班子成员417人,比期初减少18.6%,领导成员人数精简、结构更加优化。成员有高级职称的337人,占80.8%,比期初高2.1个百分点,政治素养和领导水平进一步提高。期末有管理制度7713项,新制定、修订、废止的教学管理制度678项,分别比期初增长42.8%和21.5%,学校章程及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五)办学规模扩大,办学质量提升,服务效益明显改善
学校期末学历教育全日制在校生27.22万人,比期初增长21.2%,在生源持续减少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势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32.7万人次,比期初增长2%;校均全日制在校生3240人,校均培训3893人次,都达到了“建设标准”要求。期末毕业生就业率达97.9%、对口就业率85.6%,分别比期初高3.9个、9个百分点,达到项目指标要求。毕业生本地就业创业45650人,本地就业率70.7%,比期初高16.8个百分点,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建设启示
(一)抓好项目启动管理,明晰项目建设目标与实现路径
“项目是按照事情本身的内在逻辑,在限定时间和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利用特定组织形式完成具有明确预期目标的一次性任务。”[11]在教育系统中,面向学校实施的项目往往不是一个,而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项目组成项目系统。重视抓好项目启动是保证项目成功的首要环节。项目发起者要抓好如下工作:一要做好项目规划布局,结合区域实际,系统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风险点,明确总体目标、建设内容、标准与数量以及实施原则、程序与保障措施等,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系统编制项目。二要抓好项目遴选,项目实施方案形成后以文件的形式通过系统平台发布,以适当方式部署项目启动事项,建立完善“学校申报、县级初审、市级遴选、省级审定”的遴选机制,层层遴选建立项目库,严格执行标准,把好“项目”入库关。“一位积极主动、持续向前、全面参与的高层发起人,对项目是否取得成功会起到关键作用。”[12] 项目实施者应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决策能否承接项目,要深入细致地研究项目建设标准,全面分析学校基础条件和实施保障能力,确定是否申报承接项目,并要广泛动员教职工参与,把项目决策过程拓展成凝心聚智的过程,使项目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效应化。二是做好项目申报。在深入分析项目建设的背景、基础之后确定项目建设总目标、年度阶段性目标和预期成效,在保证达到项目建设标准基础上明晰需要建设的重点内容与预期成果,按年度做好建设进度安排,细化经费预算及相关保障措施,编制形成项目建设任务书与实施方案,提请专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和报学校党政部门按规定程序研究通过。三是召开好项目启动会议。将项目实施直接参与者、利益相关方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召集在一起,现场明晰项目建设背景、目标、内容以及预期成效等,使大家在对项目的理解上取得一致,为构建项目统一的价值观打好基础;公开落实项目实施直接参与者的分工与职责、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和责任,提高各方面对项目承诺兑现的透明度,同时,也为各方面初步交流沟通搭建平台、提供机会。 (二)建设高效项目团队,确立项目管理思维和工作模式
项目要在规定的时间和环境内,以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达成目标任务,单纯依靠常规组织和常规工作是难以完成的。为保障项目任务完成和目标实现,必须打造高效的项目建设团队。对项目发起者而言,一是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织,研究决定项目建设的重要事项以及督查指导;二是组建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与服务工作;三是组建专家组织,负责对项目建设任务书、建设方案的审定,以及项目建设的指导与评估验收。对项目学校而言,一是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项目建设工作的领导与协调;二是组建项目建设团队,选好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项目团队建设对于能否顺利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能否达成建设目标非常重要。一方面需要团队负责人领好头,成员明确项目的价值与建设目标,有强烈的成员意识和协作精神,形成项目核心价值引领,彼此信任、分工合作、相互支持、有效互动,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以工作与结果为导向,建立绩效考评与激励机制,促使成员基于项目任务建立共同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形成项目建设利益共同体。学校项目团队虽是由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人员组建而成的临时性组织,但有特定的项目任务,需要相对独立的运作;同时,项目团队又处在学校这个母体组织之中,在学校大环境下运行。这就要求学校领导、部门人员和项目团队成员,既要有部门意识又要有全局观念,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变单一角色为多种角色,并在多重角色之间灵活互换,为项目建设提供人、财、物和信息、时间、规则、方法等多样化资源,学校也要以“激励”驱动项目团队和部门人员实现角色转变。“人才和科学项目管理体系的集成才能产生良好的项目成效,才能高效率、可靠地将政策的决策变成正确的成果。”[13]项目学校只有将资源的“部门隶属制”转变为项目“角色调配制”,将静态的岗位变成动态的角色,才能走向真正的项目组织管理之道,才能高效有力地保障项目建设目标的达成。
(三)强化项目过程管理,保证项目实施进度与建设质量
项目实施过程涉及建设范围、进度、质量等方面因素,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倾注各种需求、关注和期望,也会遇到种种困难和不确定因素,过程管理是项目建设重中之重且绝不容忽视的环节。项目过程管理对于项目发起者,主要是建立中期评估制度和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加强项目建设的督查指导,汇集项目建设进展图文及数据材料。安徽省“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有专门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了年度评估机制予以有效支撑。项目学校的过程管理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是加强进度管理。科学合理的进度管理是项目成功的有力保障,项目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式事件或活动,能激发成员的士气与成就感,使其获得新的动力。首先是识别和定义项目活动,对项目任务书中每个建设任务内容进行工作分解,在考虑预期成果、验收要点及制约因素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结构层次分解成更小、易操作的工作单元,并确定项目工作单元具体活动的逻辑顺序、优先顺序及外部依赖关系。其次是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在进行项目活动资源和工期估算基础上,按照活动实施顺序确定项目起止日期,制定出实施方案与具体的保障措施,运用适当的技术方法编制出项目进度计划,作为项目进度管理的基线。再次是做好项目进度控制,一方面要建立项目进度工作控制体系和资源供给进度保障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项目进度督查通报激励机制,对进度实行动态管理和调整优化。二是强化质量管理。首先是创设氛围,使质量意识贯穿于项目建设始终,“一个追求质量、精益求精、兼顾质量与效率的工作氛围才能够保证项目的质量”[14]。其次是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项目建设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落实项目建设标准及评估指标体系,保证资源供给质量和项目建设工作质量,加强质量控制检查评价,建立项目建设工作诊断与改进机制,持续改进项目建设的工作质量和实施成效。
(四)加强项目成本管理,促进项目资源整合与效益提升
项目建设汇集大批量的要素资源,以保证完成建设任务,达成建设目标,但这也涉及建设成本问题,而成本受到建设内容、工期、质量、价格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项目建设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甚至是风险与危机。因此,切实加强项目成本管理,科学合理安排资源,避免出现风险或其他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减少成本消耗,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投资效应。一是编制成本计划。根据项目建设所需的全部有形物质、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清单,兼顾质量目标与进度目标,优化组合,预测风险和估算不确定因素,进行项目成本估算,将成本金额按照工作清单和工期安排分配到各项工作任务上去,作为成本管理的基本依据。二是加强成本控制。依据程序定期进行工作检查、评审、目标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纠偏,以保证成本体系处于有效运行状态,使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三是强化采购管理。项目建设必然要从项目组织之外获得有形物质和有关服务,有形采购和无形采购都要按照项目建设的有关要求和规格进行,确保采购质量和按期供给,并控制价格做到经济有效,降低风险和项目成本。四是做好资金审计。项目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特别是质量提升工程项目有大量国家专项资金和省级项目资金投入,项目发起者要在项目督查过程中加强对省级、中央财政项目资金拨付情况、使用情况和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情况的督查,在项目验收时要求提供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第三方审计报告,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和在“规范使用”的基础上发挥“最佳效益”。五是重视风险管理。项目建设相关人员要始终保持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实施有效的程序管理,加强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以有效的方式处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风险,以最小的成本争取最大的安全保证,确保项目建设目标的有效达成。
(五)做实项目收尾管理,发挥项目示范作用与带动效应
项目建成收尾是一个项目完美收官、成功实现目标的重要阶段。对项目发起者来说,要组织专家团队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标准和各项目预期目标及验收要点,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验收及评定等级,并将验收结果向项目学校及所在市有关主管部门进行通报,对未通过验收的项目要限期进行整改后再次验收。评估验收是保障项目建设质量的重要形式,同时“拥有独立、经验丰富、客观的第三方质量保证审核是识别风险因素和确定最佳应对策略的有效手段”[15]。项目学校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全面总结。项目建设团队要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及验收要点进行全面梳理,对完成不够全面或资料不完善的要补缺补差,全面准确汇总数据,撰写建设报告,提炼建设成果及典型案例,并对照验收评价指标体系進行自我考核。二是组织审计和自评。学校要对项目进行第三方审计,全面检查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程序、文件记录、预算和费用支出以及工作完成情况,重点是对财务、管理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研判,还要组织专家团队对项目建设情况严格按照验收标准、程序进行自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同时,对项目建设团队成员进行全面评价考核,掌握每个成员的个性特长,发现优秀人才,对有关人员予以表彰激励或调优岗位。三是迎接验收。项目学校及时向主管部门申请项目验收,并做好建设过程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成果展示及现场验收准备。此外,项目验收之后,根据验收反馈意见,对项目建设的目的、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客观的再分析和再总结,使项目建设价值最大化。四是成果推广。项目验收合格之后,要及时将项目建设成果尤其是典型案例以及成功经验在未来的学校建设中进行全面推广,并与有关学校、企业扩大交流与合作,展示学校新的形象和影响力,促进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未來,项目将成为教育及各领域实现变革和创造价值的基本模式。项目是永恒的、普遍存在的,项目改变世界,是创造价值的新常态,而且实际上也是维持业务运营的新常态,这一切终将引发有巨大冲击力的“项目革命”。在教育领域尤其是职业教育领域,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多,《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重点任务有不少是以“项目”呈现,抓好项目的立项建设与科学管理,无论对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还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5-02.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的通知[Z].皖政〔2009〕83号,2009-07-31.
[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Z].皖政办[2011]30号,2011-04-14.
[4]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Z].皖发[2010]10号,2010-04-02.
[5]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促进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意见[Z].皖教职成[2010]29号,2010-12-28.
[6][13][14]丁荣贵.项目管理:项目思维与管理关键(第2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19.62.11.
[7]渠敬东.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2(5):113-130.
[8]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Z].皖政[2014]81号,2014-11-14.
[9]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Z].皖教职成[2015]11号,2015-11-18.
[10]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评估验收办法》和《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评估验收指标体系》的通知[Z].皖教职成[2016]11号,2016-08-12.
[11]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王勇、张斌,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99.
[12]安东尼奥·涅托,罗德里格斯.项目革命:如何在项目驱动的世界里达成目标[M].张玉然,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81.
[15]肖祥银.从零开始学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123,192.
Practical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ject-driven Characteristic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aking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Gao Libing
Abstract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hui province has implemented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and drive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l characteristic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by“project”, which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erms of school direction, school conditions, talent training, school management and quality efficiency. It has accumulated experience in project planning, team building, process management, resource guarantee and evaluation, which will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future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implement quality improvement actions, enhance school-running capacity and develop towards high quality.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rovincial demonstrative characteristic school; project-driven;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Anhui province
Author Gao Libing, senior teacher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Xuancheng City of Anhui Province (Xuancheng 242000)
高利兵(1963- ),男,安徽省宣城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高级教师,安徽省特级教师(宣城,242000)
摘 要 为加快发展区域现代职业教育,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安徽省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以“项目”驱动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在办学方向、办学条件、人才培养、学校管理、质量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项目谋划启动、团队建设、过程管理、资源保障、评价验收等方面获得了经验积累,为未来区域职业教育实施提质培优行动,增强办学能力,走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驱动型;质量提升工程;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23-0012-06
2014年5月,国务院明确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构建現代职业教育体系”和“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作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在整合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重点支持中等职业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素质”[1]。为落实“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促进区域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安徽省实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通过“项目”驱动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带动区域职业教育增强办学能力,走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一、“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设计
(一)项目背景分析
2008年,安徽省规划并实施职业教育大省建设[2],2010年推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职业教育发展[3],2012年承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全省“十二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一是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4],支持职业院校建设和职业教育发展;省教育厅出台促进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发展相关政策[5]。二是办学能力显著提升。2015年全省中职学校有412所,比2010年减少111所,调整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布局更趋合理,结构更加优化;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教学仪器设备值、图书册数大幅增加;专任教师数增长24.1%,结构明显改善,素质有所提高。三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职招生规模保持相对稳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数及升入高校学习人数有较大增长,人才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变化趋势一致,人才培养结构贴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
同时,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需求的变化为“十三五”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带来挑战和新机遇。一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要求。技能人才供给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中高职衔接培养、职普互通的“立交桥”还不畅通,中等职业教育既是构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薄弱环节。二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要求。不少中职学校尤其是公办学校的办学仍难改普通教育模式,管理仍采用行政管理方式,现代学校制度尚未真正扎根,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举措落实不力,内部治理机制还不够有效。激发办学活力,需要完善现代学校制度,改善治理结构,提升治理能力,扩大学校在专业设置、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增强内生动力、治理效能和办学效益。三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面对行业企业和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一方面是总量不足,毕业生直接就业日趋减少,特别是工科类专业毕业生更显不足;另一方面是质量不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培养方案及实施过程、人才评价标准等与行业企业对接不够紧密,不少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难以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四是提升职业教育发展保障水平的要求。2015年全省中职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比2010年大幅度增长,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学校生均建筑面积、生师比等办学指标与国家标准还有差距。这就需要实施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完善以促进改革和提高绩效为导向的生均拨款制度,支持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落实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面对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以“项目”实施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项目就是为应对变化而存在的,它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应对时代变化的生存和发展方式。”[6]对中职学校来说,日常工作是维持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行,项目则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升办学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加速器”。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来说,项目制不仅是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也是一种能够使体制积极运转起来的机制;同时,它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决定着国家、社会集团乃至具体的个人如何构建决策和行动的战略与策略,是一种能够将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层级关系以及社会各领域统合起来的治理模式[7]。
(二)项目设计框架
201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意见》并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实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点工程”,“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成为“重点工程”的首要工程。2015年以来,安徽省教育厅与有关部门精心谋划,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重点建设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省级示范特色职业院校、示范特色专业、课程体系、开放共享型实训基地和‘双师型’骨干教师”[8]。
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做到与国家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相衔接,做好顶层设计非常重要。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整体设计,是依据“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有关要求,结合全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实际,提出到2020年重点建成80所省级示范特色中等职业学校、300个示范专业、300个示范实训基地和200个“名师工作坊”等目标。“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规划设计了省级示范特色学校、示范专业、示范实训基地、名师工作坊、现代学徒制和技能大赛赛点等六大类项目。其中,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建设内容最全面,是具有综合性和统领作用的大项目,通过重点建设,使项目学校“成为安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升质量的示范和特色办学的示范,带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9]。 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示范特色学校建设标准包括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学校管理、质量效益5个方面15条内容,其项目评估验收指标体系将“建设标准”具体化,设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评价指标和37个主要观测点(见表1),并对主要观测点进行了说明。
二、“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建设成效
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入库项目84个,经过三年建设,验收达标80个,通过率达95.24%,其中优秀率达13.1%,实现了项目建设目标。
(一)办学定位准确,培养目标适合,办学方向更加明晰
各学校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科学定位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推进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拓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探索中高职衔接培养。牵头组建职教集团19个,建设期末(以下简称期末)达56个,比建设期初(以下简称期初)增长51.35%;参与职教集团86个,期末达223个,比期初增长62.77%;市级以上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增加50个,试点班级学生增加5086人,期末分别达82个、6315人,是期初的2.56倍、5.14倍;中高职衔接培养班增加324个,在校学生增加13373人,期末分别达1163个、46356人,比期初增长38.6%、40.5%。
(二)师资素质提升,硬件条件改善,办学实力显著增强
各学校期末有专任教师15719人,比期初增长24.6%,生师比为17.3∶1;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9.6%,比期初高2.6个百分点;学历合格率达95.4%;高级职称教师占34.5%;市级以上专业(学科)带头人1047人、骨干教师1362人,分别比期初增长244.4%、41.6%。期末“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总数的79.3%,面向行业企业聘任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编制数的23.5%,分别比期初高10.4个、7.7个百分点。期末占地27768.07亩、建筑面积900.1万㎡,分别比期初增长40.6%、49.2%,不少学校建设新校区,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期末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覆盖专业面达95.8%,比期初高12.9个百分点。建设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258个,比期初增长104.8%。期末有教学用计算机8.15万台,比期初增长53.8%,生机比3.3∶1;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教师14916人,所占比重达93.4%,比期初高11.2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学校教学设施和实训条件明显改善,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三)专业水平提升,教学改革有效,立德树人成效凸显
各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落实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开展丰富多彩、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期末开设专业点1237个,比期初增长18%;对接区域产业的专业占89.5%,比期初高13.2个百分点;实践性教学课时达总课时一半的专业点1237个,顶岗实习累计达半年的专业点1176个,分别比期初增长35.9%、28.3%。建有省级示范专业点302个,有校级以上精品课程的专业点475个,分别比期初增长86.4%和71.5%。学校对接企业工作岗位要求,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标准及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的课程1914门,期末达6196门,所占比重为71.4%,比期初高13.5个百分点;建设校级以上精品课程421门,期末达960门;开发有特色的校本教材687种,期末达1132种。期末开展教学计划执行情况检查624次,开展日常教学检查、巡查14249次,分别比期初增长24.3%和18.75%。實施专业教学标准的专业点1127个,比期初增长30.9%,占专业点比重为91.1%,比期初高8.9个百分点;按课程标准教学的课程7844门,比期初增长25.6%。
(四)领导班子加强,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各学校重视领导班子建设,期末有班子成员417人,比期初减少18.6%,领导成员人数精简、结构更加优化。成员有高级职称的337人,占80.8%,比期初高2.1个百分点,政治素养和领导水平进一步提高。期末有管理制度7713项,新制定、修订、废止的教学管理制度678项,分别比期初增长42.8%和21.5%,学校章程及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治理能力得到提升。
(五)办学规模扩大,办学质量提升,服务效益明显改善
学校期末学历教育全日制在校生27.22万人,比期初增长21.2%,在生源持续减少的情况下保持良好的势头;开展各类职业培训32.7万人次,比期初增长2%;校均全日制在校生3240人,校均培训3893人次,都达到了“建设标准”要求。期末毕业生就业率达97.9%、对口就业率85.6%,分别比期初高3.9个、9个百分点,达到项目指标要求。毕业生本地就业创业45650人,本地就业率70.7%,比期初高16.8个百分点,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三、“省级示范特色学校”项目建设启示
(一)抓好项目启动管理,明晰项目建设目标与实现路径
“项目是按照事情本身的内在逻辑,在限定时间和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利用特定组织形式完成具有明确预期目标的一次性任务。”[11]在教育系统中,面向学校实施的项目往往不是一个,而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项目组成项目系统。重视抓好项目启动是保证项目成功的首要环节。项目发起者要抓好如下工作:一要做好项目规划布局,结合区域实际,系统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风险点,明确总体目标、建设内容、标准与数量以及实施原则、程序与保障措施等,统筹规划,整体设计,系统编制项目。二要抓好项目遴选,项目实施方案形成后以文件的形式通过系统平台发布,以适当方式部署项目启动事项,建立完善“学校申报、县级初审、市级遴选、省级审定”的遴选机制,层层遴选建立项目库,严格执行标准,把好“项目”入库关。“一位积极主动、持续向前、全面参与的高层发起人,对项目是否取得成功会起到关键作用。”[12] 项目实施者应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决策能否承接项目,要深入细致地研究项目建设标准,全面分析学校基础条件和实施保障能力,确定是否申报承接项目,并要广泛动员教职工参与,把项目决策过程拓展成凝心聚智的过程,使项目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效应化。二是做好项目申报。在深入分析项目建设的背景、基础之后确定项目建设总目标、年度阶段性目标和预期成效,在保证达到项目建设标准基础上明晰需要建设的重点内容与预期成果,按年度做好建设进度安排,细化经费预算及相关保障措施,编制形成项目建设任务书与实施方案,提请专家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和报学校党政部门按规定程序研究通过。三是召开好项目启动会议。将项目实施直接参与者、利益相关方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召集在一起,现场明晰项目建设背景、目标、内容以及预期成效等,使大家在对项目的理解上取得一致,为构建项目统一的价值观打好基础;公开落实项目实施直接参与者的分工与职责、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和责任,提高各方面对项目承诺兑现的透明度,同时,也为各方面初步交流沟通搭建平台、提供机会。 (二)建设高效项目团队,确立项目管理思维和工作模式
项目要在规定的时间和环境内,以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达成目标任务,单纯依靠常规组织和常规工作是难以完成的。为保障项目任务完成和目标实现,必须打造高效的项目建设团队。对项目发起者而言,一是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织,研究决定项目建设的重要事项以及督查指导;二是组建项目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与服务工作;三是组建专家组织,负责对项目建设任务书、建设方案的审定,以及项目建设的指导与评估验收。对项目学校而言,一是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项目建设工作的领导与协调;二是组建项目建设团队,选好项目负责人,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项目团队建设对于能否顺利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能否达成建设目标非常重要。一方面需要团队负责人领好头,成员明确项目的价值与建设目标,有强烈的成员意识和协作精神,形成项目核心价值引领,彼此信任、分工合作、相互支持、有效互动,全身心投入项目建设;另一方面也需要以工作与结果为导向,建立绩效考评与激励机制,促使成员基于项目任务建立共同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形成项目建设利益共同体。学校项目团队虽是由不同部门、不同专业的人员组建而成的临时性组织,但有特定的项目任务,需要相对独立的运作;同时,项目团队又处在学校这个母体组织之中,在学校大环境下运行。这就要求学校领导、部门人员和项目团队成员,既要有部门意识又要有全局观念,对自身的角色重新定位,变单一角色为多种角色,并在多重角色之间灵活互换,为项目建设提供人、财、物和信息、时间、规则、方法等多样化资源,学校也要以“激励”驱动项目团队和部门人员实现角色转变。“人才和科学项目管理体系的集成才能产生良好的项目成效,才能高效率、可靠地将政策的决策变成正确的成果。”[13]项目学校只有将资源的“部门隶属制”转变为项目“角色调配制”,将静态的岗位变成动态的角色,才能走向真正的项目组织管理之道,才能高效有力地保障项目建设目标的达成。
(三)强化项目过程管理,保证项目实施进度与建设质量
项目实施过程涉及建设范围、进度、质量等方面因素,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倾注各种需求、关注和期望,也会遇到种种困难和不确定因素,过程管理是项目建设重中之重且绝不容忽视的环节。项目过程管理对于项目发起者,主要是建立中期评估制度和项目管理信息化平台,加强项目建设的督查指导,汇集项目建设进展图文及数据材料。安徽省“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建有专门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了年度评估机制予以有效支撑。项目学校的过程管理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是加强进度管理。科学合理的进度管理是项目成功的有力保障,项目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里程碑式事件或活动,能激发成员的士气与成就感,使其获得新的动力。首先是识别和定义项目活动,对项目任务书中每个建设任务内容进行工作分解,在考虑预期成果、验收要点及制约因素的情况下,按照一定的结构层次分解成更小、易操作的工作单元,并确定项目工作单元具体活动的逻辑顺序、优先顺序及外部依赖关系。其次是编制项目进度计划,在进行项目活动资源和工期估算基础上,按照活动实施顺序确定项目起止日期,制定出实施方案与具体的保障措施,运用适当的技术方法编制出项目进度计划,作为项目进度管理的基线。再次是做好项目进度控制,一方面要建立项目进度工作控制体系和资源供给进度保障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项目进度督查通报激励机制,对进度实行动态管理和调整优化。二是强化质量管理。首先是创设氛围,使质量意识贯穿于项目建设始终,“一个追求质量、精益求精、兼顾质量与效率的工作氛围才能够保证项目的质量”[14]。其次是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建立项目建设相关制度并严格执行,落实项目建设标准及评估指标体系,保证资源供给质量和项目建设工作质量,加强质量控制检查评价,建立项目建设工作诊断与改进机制,持续改进项目建设的工作质量和实施成效。
(四)加强项目成本管理,促进项目资源整合与效益提升
项目建设汇集大批量的要素资源,以保证完成建设任务,达成建设目标,但这也涉及建设成本问题,而成本受到建设内容、工期、质量、价格和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同时,项目建设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不确定因素甚至是风险与危机。因此,切实加强项目成本管理,科学合理安排资源,避免出现风险或其他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减少成本消耗,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投资效应。一是编制成本计划。根据项目建设所需的全部有形物质、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清单,兼顾质量目标与进度目标,优化组合,预测风险和估算不确定因素,进行项目成本估算,将成本金额按照工作清单和工期安排分配到各项工作任务上去,作为成本管理的基本依据。二是加强成本控制。依据程序定期进行工作检查、评审、目标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分析纠偏,以保证成本体系处于有效运行状态,使项目实施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三是强化采购管理。项目建设必然要从项目组织之外获得有形物质和有关服务,有形采购和无形采购都要按照项目建设的有关要求和规格进行,确保采购质量和按期供给,并控制价格做到经济有效,降低风险和项目成本。四是做好资金审计。项目建设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特别是质量提升工程项目有大量国家专项资金和省级项目资金投入,项目发起者要在项目督查过程中加强对省级、中央财政项目资金拨付情况、使用情况和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情况的督查,在项目验收时要求提供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第三方审计报告,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和在“规范使用”的基础上发挥“最佳效益”。五是重视风险管理。项目建设相关人员要始终保持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实施有效的程序管理,加强对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以有效的方式处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风险,以最小的成本争取最大的安全保证,确保项目建设目标的有效达成。
(五)做实项目收尾管理,发挥项目示范作用与带动效应
项目建成收尾是一个项目完美收官、成功实现目标的重要阶段。对项目发起者来说,要组织专家团队严格按照项目建设标准和各项目预期目标及验收要点,对项目进行全面评估验收及评定等级,并将验收结果向项目学校及所在市有关主管部门进行通报,对未通过验收的项目要限期进行整改后再次验收。评估验收是保障项目建设质量的重要形式,同时“拥有独立、经验丰富、客观的第三方质量保证审核是识别风险因素和确定最佳应对策略的有效手段”[15]。项目学校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全面总结。项目建设团队要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及验收要点进行全面梳理,对完成不够全面或资料不完善的要补缺补差,全面准确汇总数据,撰写建设报告,提炼建设成果及典型案例,并对照验收评价指标体系進行自我考核。二是组织审计和自评。学校要对项目进行第三方审计,全面检查项目管理的方法和程序、文件记录、预算和费用支出以及工作完成情况,重点是对财务、管理和技术等方面进行研判,还要组织专家团队对项目建设情况严格按照验收标准、程序进行自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同时,对项目建设团队成员进行全面评价考核,掌握每个成员的个性特长,发现优秀人才,对有关人员予以表彰激励或调优岗位。三是迎接验收。项目学校及时向主管部门申请项目验收,并做好建设过程文件资料的整理归档、成果展示及现场验收准备。此外,项目验收之后,根据验收反馈意见,对项目建设的目的、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客观的再分析和再总结,使项目建设价值最大化。四是成果推广。项目验收合格之后,要及时将项目建设成果尤其是典型案例以及成功经验在未来的学校建设中进行全面推广,并与有关学校、企业扩大交流与合作,展示学校新的形象和影响力,促进学校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未來,项目将成为教育及各领域实现变革和创造价值的基本模式。项目是永恒的、普遍存在的,项目改变世界,是创造价值的新常态,而且实际上也是维持业务运营的新常态,这一切终将引发有巨大冲击力的“项目革命”。在教育领域尤其是职业教育领域,建设的“项目”越来越多,《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重点任务有不少是以“项目”呈现,抓好项目的立项建设与科学管理,无论对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还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都是非常重要的。
参 考 文 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5-02.
[2]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职业教育大省建设规划的通知[Z].皖政〔2009〕83号,2009-07-31.
[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的通知[Z].皖政办[2011]30号,2011-04-14.
[4]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Z].皖发[2010]10号,2010-04-02.
[5]安徽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促进皖江城市带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意见[Z].皖教职成[2010]29号,2010-12-28.
[6][13][14]丁荣贵.项目管理:项目思维与管理关键(第2版)[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19.62.11.
[7]渠敬东.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J].中国社会科学,2012(5):113-130.
[8]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Z].皖政[2014]81号,2014-11-14.
[9]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Z].皖教职成[2015]11号,2015-11-18.
[10]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评估验收办法》和《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评估验收指标体系》的通知[Z].皖教职成[2016]11号,2016-08-12.
[11]项目管理协会.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王勇、张斌,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99.
[12]安东尼奥·涅托,罗德里格斯.项目革命:如何在项目驱动的世界里达成目标[M].张玉然,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20:81.
[15]肖祥银.从零开始学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123,192.
Practical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roject-driven Characteristic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aking Anhu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Gao Libing
Abstract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Anhui province has implemented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and drive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l characteristic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by“project”, which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terms of school direction, school conditions, talent training, school management and quality efficiency. It has accumulated experience in project planning, team building, process management, resource guarantee and evaluation, which will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future reg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implement quality improvement actions, enhance school-running capacity and develop towards high quality.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rovincial demonstrative characteristic school; project-driven; quality improvement project; Anhui province
Author Gao Libing, senior teacher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fice of Xuancheng City of Anhui Province (Xuancheng 2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