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指导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1234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的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它的特点并不是完全脱离老师的指导,而是相对的自主,也就是说需要老师创造一定的条件,在特定的情境下,适时点拨、引导。那么如何才能让教学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土呢?作为教师要采取哪些指导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营造愉悦和谐氛围 培养自主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愉快的学习能使人精神振奋,大脑被激活,大脑所产生的活性物质使神经系统网络易接通,对于知识信息的记忆、存储和提取的速度也快,学习效率也将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们营造出愉悦而又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表观点。
  二、创设良好问题情境 激发学习内在动力
  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巴尔扎克说“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可见,学贵有疑。而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思维、学会学习能力的有益尝试。那什么是问题情境呢?“简单地说,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去克服(寻找完成任务的途径、方式),而又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努力克服)的学习情境。大量事实表明,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性的情境,常常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容易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而兴趣的激发又会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而学生学习内在动机的激发将会促使他积极主动地思考、探索,让学习成为自主而有个性地学习。比如教师在思品教学中经常引用“小悦悦”事件作为教学的背景材料,广东佛山2岁的小悦悦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肇事司机逃逸,七分钟之内从她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都对此冷眼漠视。针对这一材料,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是如何来看待这些路人的,你有何感想?遇到这种情形,我们到底要不要伸出援助之手?问题一提出,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我顿时便灵机一动,让学生展开讨论:到底要不要伸出援助之手?赞成“伸出援助之手”的同学占了大多数。不过,我当时并没有说什么。我想:他们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我让他们准备五分钟,最后讨论开始了。有的同学提出不应伸出援助之手,怕讹上自己,社会上做好事被误解甚至被讹上的事情较多。更多的同学提出应该伸出援助之手,他们提出要关爱她人的生命健康,当她人的生命遭遇困境之时要给与帮助,做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人。通过学生的讨论、辩解结果很快就明朗化,在讨论、辩解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了,也得到了锻炼,他们在互相交锋的过程中撞出了智慧的火花,这不就达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吗?所以,这种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既能突出教师的主导性,又能反映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必将给学生带来有益的收获,也使教师得到更多的启示,真正使教学收到明显的效果。
  三、加强时政热点教育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根据新课内容,结合一定的时事热点来教学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教学时,介绍了时事热点:“中美撞机事件”,学生的情绪一时激动起来,我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从王伟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样去以实际行动承担对社会的责任呢?学生交流热烈,言语中流露出对美国霸权主义的不满情绪。公开发言时,有的说从王伟身上看到了一种视死如归、奉献祖的高尚情怀;有的说看到了一颗赤诚的爱国心。最后,大家一致表示要努力学习,练好本领,为祖国的发展、强大而奋斗。这种时事热点激趣的教学方法比单纯地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它能够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自主、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的思维在智慧的碰撞中产生火花,对学生对教师都受益匪浅。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始终认同这一点。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凡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尝试。希望我们每位思想品德教师能够做一个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动学生的“纤夫”。在教学中尽可能“不见自我”,要创造最大的空间,去迎接学生积极飞扬的学习,让学生自由、快乐的成长!
其他文献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  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和表达能力,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量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对照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一般要求,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问题一,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
期刊
刘兰芝聪慧贤淑、美丽善良、勤劳能干、知书达理、忠于爱情 ,是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里塑造的一个悲剧人物形象。生活中兰芝不管怎么做却始终得不到焦母的欢心和认可,最终被焦母所遣,落个自赴清池的悲剧下场。什么原因呢?除了无子说、门第说等等以外, 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焦母的恋子情结直接导致了兰芝的被遣,是焦母亲自制造了这场家庭悲剧。  从全诗描写可看出,焦母是一位中年寡妇,因为诗中始终没有出现焦父的故
期刊
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新的理念,必然带来新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引起学习上的革命。我们在实施以创新教育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时,重要的着眼点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如何顺应新课程要求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  一、改变“学习方式”,实施研究性学习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为宗旨,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
期刊
什么是言语?言语是把语言组织成句子,写出文章,构成文学,负载文化的过程。言语的基本意义是语言的运用和结果,它的存在方式即言语形式,其表现是多方面的,大至体裁、结构,小至词语的选择、修辞、标点等。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文教学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而不是它的表达内容,虽然在品味形式的同时也在理解内容,但它的目的主要不在把握内容,而是学习特定的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简言之,在读写听说活动中,
期刊
语文课堂最应是灵动的,是活力四射的。语文课堂要具有趣味,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多样的课堂,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品味母语的优美,体悟民族文化的精髓。教师激情昂扬,学生精神饱满,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没有一刻不在交流,在交流中完成学习,这样的课堂活泼又充满生机。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在课前的预设中,要考虑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期刊
1.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钱理群先生说过“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包含着多重的,甚至是开掘不尽意义的,有的意义是可以意会不能言传,有时连作者自己也说不清。作品的价值是要在读者的创造性阅读中去实现的。也就是说,文学的本性决定了对它的理解、阐释必然是多元的,甚至无穷尽的,而且随着阅读对象、时间、空间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经典性的作品更是常读常新,每一次新的感悟都会带来新的发现的喜悦,文学阅读的魅力也就在于此。
期刊
时间:五月十八日上午第三节课  地点:七年(1)班教室  授课人:宁老师  背景:宁老师借班开课,供大家借鉴探讨;全班共52位学生,听课老师16位,片区教研。  宁老师初次与该班学生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不少环节值得学习借鉴:第一,所设计的导语很有创意。其一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摆脱了师生之间的生疏感,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便于课堂上的交流,“互信——亲近”;其二自然地扣住了新课所揭示的主旨——“
期刊
作文中点题是考场作文避免偏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即使是内容有些偏,但只要题点得好,也能起到一种扶正的效果。在一篇文章中如何点题,什么时机点题一要看作者对整篇文章的构思,还要看行文的需要,更重要的的是看作者本身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否将点题与文章的内容做到有机的结合,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  一、篇首点题  篇首点题,亦即开门见山点题法。开宗明义,引出下文,为整篇文章定下了基调。篇首点题有两种,一是标题点
期刊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前段时间有个学生告诉我说:“老师我真的觉得读书学习好累!我想放弃了。”我看着他认真的表情和疲惫的眼神我十分诧异。学习真的那么累吗?我的学生都怎么了?后来我仔细耐心地问了那个同学,才知道原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本没有感觉到学习是快乐。于其是强迫他学习还不如让他把学习当成兴趣,这样的学习才没有负累。  兴趣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