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晋导演麦婉欣的得意之作《蝴蝶》,以其唯美的镜头叙述了一段“女同志情”,讲述了教师小蝶冲破重重束缚,最终与心爱的人牵手的浪漫故事。特殊时代背景下人物真实情感的流露使《蝴蝶》在电影界显得特立独行,个性十足。
关键词:同性之爱;破茧成蝶;《蝴蝶》
导演麦婉欣拍摄的香港电影《蝴蝶》(改编自陈雪的小说《蝴蝶的记号》),获第41届台北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影片女主角小蝶的扮演者何超仪凭借该片获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第41届台北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以及第10届香港金紫荆奖最佳女主角奖等殊荣。作为一部非主流影片,《蝴蝶》因为其对边缘人物的情感的关注与书写而显得特立独行,使观看过的人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影片讲述了某女子中学一位已有家庭的教师阿蝶,在遇到一个叫小叶的女孩后激起过往欲望,宁愿放弃幸福美满的家庭而投入到这段不被世俗所认可的同性恋之中的情感故事。
影片是多线式结构,包含了教师阿蝶和学生小叶、学生时代的阿蝶和真真、武皓和心眉三条感情线索。影片在讲述阿蝶与小叶的感情的同时也展现武皓与心眉的爱情,线索之间层层铺垫、彼此相连。电影的每个画面都具诗情画意,加之轻轻的背景音乐,阐述着关于禁忌之爱的各种复杂情感,直达人们的灵魂。电影中的配乐正是由小叶的扮演者田园所属的跳房子乐队来演奏,这些音乐虽然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或淡淡的慵懒,却能抚慰人的心灵。
电影的开头,小叶在超市偷吃东西被阿蝶发现时的眼神使阿蝶为之动心。后来知道是小叶故意设计的情境想要认识阿蝶。小叶找到阿蝶并约她,阿蝶眼中有逃避、茫然,也有渴望。当两人感情日渐深厚,阿蝶想通过诱惑丈夫阿明来消除对小叶的欲望,可还是情不自禁。甚至在意乱情迷的时候,阿蝶会想象着和小叶接吻,然后又会一次次逼迫自己采用各种途径来逃避她们之间的感情。
后来,武皓和心眉作为学生来向阿蝶求助,希望她能帮助她们远走高飞。阿蝶却因犹豫而使两人被家长抓回:武皓被她的家人强行送到了加拿大温哥华;心眉感觉生无可恋,自杀未遂。阿蝶去医院看心眉时,心眉哭喊着质问阿蝶:“老师,你为什么不帮我们?为什么不借钱给我们?我们多谢你啦,你走啦!”这一声声质问深深地刺痛阿蝶,因为她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与恋人真真被迫分开,然后就像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看似那么的幸福美满,心里的伤痛又有谁知道。阿蝶环抱着自己蜷缩在地上,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记录着那些和真真美好时光的录像带,然后痛哭流涕;第二天继续带着笑容去给学生上课,维持着别人眼中幸福美满的生活。这种伤痛在这一刻将阿蝶伤得体无完肤。
阿蝶终于想努力一次,顺着自己的心不多想,去找到小叶——那个她早已爱上的女孩。爱情就是这样,当你爱上了就逃不掉,因为你爱的那个人就在你的心里、思想里,甚至是在你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阿蝶说,“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爱上的是女孩子?”不知是因为社会的压力还是世俗的眼光太过狭隘,总之,在正常人眼中这是错误,是禁忌,甚至可以说是心理问题。就如后来阿蝶的丈夫质问阿蝶:“你不是已经好了么?”可以看出她丈夫所代表的正常人俨然已经把这种同性之爱看作是一种病态了。 小叶在阿蝶离婚后问:“你这样做值得吗?”阿蝶笑。其实爱情中哪有什么值不值得、公不公平的。小叶说:“阿蝶,你的名字就是蝴蝶,不能飞就不是蝴蝶了。”不能飞的蝴蝶就如折翼天使。其实,所有人最初的梦想都是从蛹变成蝶,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破茧的痛苦,即使承受得了也大多无法在失去茧保护后勇敢地飞翔。也许对很多人来说,当一只蛹也没什么不好,至少安安全全、稳稳当当地过一辈子。可对阿蝶来说,只有拥抱了阳光并自由地飞翔才算真正地活着。
不知怎样描述阿蝶与真真的爱情,那段属于青春、属于年少的我们的爱情。没有理由的逃课、避开老师的小细节都是那样的温馨自然。简单的牵手和拥抱,一点一点凝聚在观众心里。真真一直是阿蝶心里的结,阿蝶迫于压力和真真分开。后来阿蝶再去寻找,发现真真已经离开。这并没有结束,在阿蝶的心里一直没有放下。即使和小叶在一起的时候,那些曾经的记忆也会不断地浮现。曾经刻骨铭心的爱情无法风轻云淡地过去。真真曾经说过:“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不是自己,有种弄错了的感觉……好似一切早已写好。”结局是不是早已写好,注定的事是无法改变的。后来真真出家,得到一种心灵的安宁和平静。阿蝶在寺庙见到真真,在终于知道真真不是因为自己而出家后得到解脱,放下之前的情感束缚。因為出家对于真真来说是一种幸福,阿蝶哭了,也笑了,放下了那么多年的纠葛与不安,微笑着离开。
在讲述阿蝶和真真的爱情时,电影片段性地呈现了当时的政治——80年代香港的往事,令人不得不佩服导演麦婉欣的勇气和她对影片原版的坚持,就如她所说,她就好比影片中阿蝶一样寻求真我,为自己而活,不在意所有的压力,在现实中破茧成蝶。
在影片中,传统婚姻——阿蝶父母的婚姻以及阿蝶与阿明的婚姻——都以失败告终,这似乎是导演的一种反思。阿蝶年幼时,爸妈因感情不和而争吵,阿蝶被心灰意冷的妈妈拉去跳海自杀。即使最后阿蝶母亲没有这么做,最终父母还是离婚,因为早已没有爱情的婚姻实在无法维持他人眼中的模范。家庭环境对阿蝶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关于阿蝶和阿明,若从传统来看,是阿蝶的错,是阿蝶背叛了他们的婚姻。可阿蝶绝对没有移情别恋,因为她自始至终都没有爱过阿明,只能说把阿明当做朋友乃至亲人,所以最后阿蝶给了阿明一个拥抱,不是没有感情,而是真的没有爱情。
影片最后是一个美好的结局:阿蝶终于和小叶在一起,并且得到了孩子的抚养权。可以说,阿蝶最终破茧成蝶,做到了真我,救赎了自己。结尾处阿蝶坐在凉台栏杆上,一只拖鞋掉了,她就将另一只也扔了下去:成双成对,相依相伴。没有谁能保证会一直走下去,但至少这一刻她知道彼此相爱并且幸福就已足够。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
关键词:同性之爱;破茧成蝶;《蝴蝶》
导演麦婉欣拍摄的香港电影《蝴蝶》(改编自陈雪的小说《蝴蝶的记号》),获第41届台北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提名,影片女主角小蝶的扮演者何超仪凭借该片获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新演员奖、第41届台北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奖以及第10届香港金紫荆奖最佳女主角奖等殊荣。作为一部非主流影片,《蝴蝶》因为其对边缘人物的情感的关注与书写而显得特立独行,使观看过的人经历一次心灵的洗礼。影片讲述了某女子中学一位已有家庭的教师阿蝶,在遇到一个叫小叶的女孩后激起过往欲望,宁愿放弃幸福美满的家庭而投入到这段不被世俗所认可的同性恋之中的情感故事。
影片是多线式结构,包含了教师阿蝶和学生小叶、学生时代的阿蝶和真真、武皓和心眉三条感情线索。影片在讲述阿蝶与小叶的感情的同时也展现武皓与心眉的爱情,线索之间层层铺垫、彼此相连。电影的每个画面都具诗情画意,加之轻轻的背景音乐,阐述着关于禁忌之爱的各种复杂情感,直达人们的灵魂。电影中的配乐正是由小叶的扮演者田园所属的跳房子乐队来演奏,这些音乐虽然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或淡淡的慵懒,却能抚慰人的心灵。
电影的开头,小叶在超市偷吃东西被阿蝶发现时的眼神使阿蝶为之动心。后来知道是小叶故意设计的情境想要认识阿蝶。小叶找到阿蝶并约她,阿蝶眼中有逃避、茫然,也有渴望。当两人感情日渐深厚,阿蝶想通过诱惑丈夫阿明来消除对小叶的欲望,可还是情不自禁。甚至在意乱情迷的时候,阿蝶会想象着和小叶接吻,然后又会一次次逼迫自己采用各种途径来逃避她们之间的感情。
后来,武皓和心眉作为学生来向阿蝶求助,希望她能帮助她们远走高飞。阿蝶却因犹豫而使两人被家长抓回:武皓被她的家人强行送到了加拿大温哥华;心眉感觉生无可恋,自杀未遂。阿蝶去医院看心眉时,心眉哭喊着质问阿蝶:“老师,你为什么不帮我们?为什么不借钱给我们?我们多谢你啦,你走啦!”这一声声质问深深地刺痛阿蝶,因为她曾经也有过类似的经历——与恋人真真被迫分开,然后就像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看似那么的幸福美满,心里的伤痛又有谁知道。阿蝶环抱着自己蜷缩在地上,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记录着那些和真真美好时光的录像带,然后痛哭流涕;第二天继续带着笑容去给学生上课,维持着别人眼中幸福美满的生活。这种伤痛在这一刻将阿蝶伤得体无完肤。
阿蝶终于想努力一次,顺着自己的心不多想,去找到小叶——那个她早已爱上的女孩。爱情就是这样,当你爱上了就逃不掉,因为你爱的那个人就在你的心里、思想里,甚至是在你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阿蝶说,“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爱上的是女孩子?”不知是因为社会的压力还是世俗的眼光太过狭隘,总之,在正常人眼中这是错误,是禁忌,甚至可以说是心理问题。就如后来阿蝶的丈夫质问阿蝶:“你不是已经好了么?”可以看出她丈夫所代表的正常人俨然已经把这种同性之爱看作是一种病态了。 小叶在阿蝶离婚后问:“你这样做值得吗?”阿蝶笑。其实爱情中哪有什么值不值得、公不公平的。小叶说:“阿蝶,你的名字就是蝴蝶,不能飞就不是蝴蝶了。”不能飞的蝴蝶就如折翼天使。其实,所有人最初的梦想都是从蛹变成蝶,只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破茧的痛苦,即使承受得了也大多无法在失去茧保护后勇敢地飞翔。也许对很多人来说,当一只蛹也没什么不好,至少安安全全、稳稳当当地过一辈子。可对阿蝶来说,只有拥抱了阳光并自由地飞翔才算真正地活着。
不知怎样描述阿蝶与真真的爱情,那段属于青春、属于年少的我们的爱情。没有理由的逃课、避开老师的小细节都是那样的温馨自然。简单的牵手和拥抱,一点一点凝聚在观众心里。真真一直是阿蝶心里的结,阿蝶迫于压力和真真分开。后来阿蝶再去寻找,发现真真已经离开。这并没有结束,在阿蝶的心里一直没有放下。即使和小叶在一起的时候,那些曾经的记忆也会不断地浮现。曾经刻骨铭心的爱情无法风轻云淡地过去。真真曾经说过:“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不是自己,有种弄错了的感觉……好似一切早已写好。”结局是不是早已写好,注定的事是无法改变的。后来真真出家,得到一种心灵的安宁和平静。阿蝶在寺庙见到真真,在终于知道真真不是因为自己而出家后得到解脱,放下之前的情感束缚。因為出家对于真真来说是一种幸福,阿蝶哭了,也笑了,放下了那么多年的纠葛与不安,微笑着离开。
在讲述阿蝶和真真的爱情时,电影片段性地呈现了当时的政治——80年代香港的往事,令人不得不佩服导演麦婉欣的勇气和她对影片原版的坚持,就如她所说,她就好比影片中阿蝶一样寻求真我,为自己而活,不在意所有的压力,在现实中破茧成蝶。
在影片中,传统婚姻——阿蝶父母的婚姻以及阿蝶与阿明的婚姻——都以失败告终,这似乎是导演的一种反思。阿蝶年幼时,爸妈因感情不和而争吵,阿蝶被心灰意冷的妈妈拉去跳海自杀。即使最后阿蝶母亲没有这么做,最终父母还是离婚,因为早已没有爱情的婚姻实在无法维持他人眼中的模范。家庭环境对阿蝶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
关于阿蝶和阿明,若从传统来看,是阿蝶的错,是阿蝶背叛了他们的婚姻。可阿蝶绝对没有移情别恋,因为她自始至终都没有爱过阿明,只能说把阿明当做朋友乃至亲人,所以最后阿蝶给了阿明一个拥抱,不是没有感情,而是真的没有爱情。
影片最后是一个美好的结局:阿蝶终于和小叶在一起,并且得到了孩子的抚养权。可以说,阿蝶最终破茧成蝶,做到了真我,救赎了自己。结尾处阿蝶坐在凉台栏杆上,一只拖鞋掉了,她就将另一只也扔了下去:成双成对,相依相伴。没有谁能保证会一直走下去,但至少这一刻她知道彼此相爱并且幸福就已足够。
(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