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学习
1.人人过好自学关。
我根据异步教学法的要求,自制了一套自学符号,教会学生在课文上圈、点、勾、画、批、注,达到“六会”,即会读(拿到一本书就会读);会找(会找重难点和关键词句);会提(会提问题);会记(会做笔记,在书上画画写写做不同记号);会结(即概括、总结、提高)。并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词典等)和查阅参考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
2.修技强干补基础。
差生之所以是差生,主要是基础较差。于是,我就根据学生知识缺陷这一学情实际,自编一份补“双基”的教学计划,降低教学起点和速度,一步一个脚印,使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能达到全班起跑线的水平。
3.从以下三个方面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1)从审题入眼,指导学生掌握教材的主线。每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我都在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先找题眼,然后根据课题至少设计三个问题。如《改造我们的学习》,题眼是“改造”,可编写这样的自学提纲提问:“①改造什么?②为什么改造?③怎样改造?”这样,从审题着眼,学生既易抓住课文主线,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又掌握了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从学法着手,指导学生学会看书。学生学懂课文要有学法,开始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对初一学生。我是这样指导学法的: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朗读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再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符号);最后,把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几遍,理解字词的意义。学习句子,我是这样指导学法的:划出句中的关键字、词:查工具书了解字词的本意,读句子理解关键词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例如,学习《人类的语言》时,对“……随机应变……”一句的含义理解,我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关键词“随机应变”的本义,接着读句子理解该词在句中的词义,然后联系全段上下文理解该句的含义。这样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按“字-词-句-段-篇”的顺序,指导学生学法,使学生学会看书。(3)从识记符号着手,教会学生批注。我规定了一套常用的自学识记符号,如“……”表示关键词,“——”表示句子,“~~”表示比喻句等,教会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在课本上用符号写批注,省时省事,效率很高。
二、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意志素质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表现,它对人的活动(包括心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支配作用,使人能自觉地去行动,使人成为驾驭现实的主人。对于教师来说,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决定教育工作成功的主观因素之一,是教师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以克服工作困难的内部条件,也是教师在教育中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同时影响着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合格教师的意志品质有四个特点:1.能在深刻理解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坚定信念,自觉地去实现教育目标。2.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和不断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目标的坚持性。3.具有不失时机地作出教育判断和选择教育决策的果断性。4.具有在复杂情况下冷静解决矛盾的沉着自制性。
三、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师生谋求共同进步与发展的前提基础。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大家都在大力提倡“民主平等”,可惜的是这种思想在平时的课堂上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相反,在公开课、观摩课上表现得却尤为突出。我们可以仔细看看,在平时的课堂上,仍然存在着师生是主宰与服从的关系。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与教师不一致的观点,课堂上气氛万分紧张,一片死气沉沉。而我们的教师呢?他们不是表扬学生勇于说不,敢于否定的勇气,而是迫不及待地说出一个自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有时候,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不给学生思考时间,进行“一言堂”,说出所谓的正确答案。请问这种做法怎么会自由、宽松、和谐?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在教《一个忠告》一文时,为了解决“文中到底给了一个什么忠告”的问题,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轻声朗读课文,抓住爬到树上的人与躺在地上装死的人的一些重点词句,并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联系,进行比较,解决问题。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后,展开自学,或同桌学习,或小组学习,各抒己见,不拘一格,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理想的答案。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真正的民主平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促进了彼此的进步与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地自我提高,主动探究所学知识,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他们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不主动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只等着教师传授知识:自学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以简单易懂的提问或有趣的故事进行课堂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克服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机,让他们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可见,在新时代下,语文教师就要打破旧的束缚,用全新的观念去组织教学,不应该总是循规蹈矩,不然,我们的教学就不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教育的道路就会越来越狭窄,所以作为新时期的语文老师,我们要敢于创新,为祖国的未来而辛勤耕耘。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6
[2]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邬青松.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J].小学生之友,2009(9):41
1.人人过好自学关。
我根据异步教学法的要求,自制了一套自学符号,教会学生在课文上圈、点、勾、画、批、注,达到“六会”,即会读(拿到一本书就会读);会找(会找重难点和关键词句);会提(会提问题);会记(会做笔记,在书上画画写写做不同记号);会结(即概括、总结、提高)。并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词典等)和查阅参考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
2.修技强干补基础。
差生之所以是差生,主要是基础较差。于是,我就根据学生知识缺陷这一学情实际,自编一份补“双基”的教学计划,降低教学起点和速度,一步一个脚印,使学习基础差的学生能达到全班起跑线的水平。
3.从以下三个方面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1)从审题入眼,指导学生掌握教材的主线。每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我都在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先找题眼,然后根据课题至少设计三个问题。如《改造我们的学习》,题眼是“改造”,可编写这样的自学提纲提问:“①改造什么?②为什么改造?③怎样改造?”这样,从审题着眼,学生既易抓住课文主线,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又掌握了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从学法着手,指导学生学会看书。学生学懂课文要有学法,开始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对初一学生。我是这样指导学法的:初读课文,了解内容,朗读生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再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符号);最后,把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几遍,理解字词的意义。学习句子,我是这样指导学法的:划出句中的关键字、词:查工具书了解字词的本意,读句子理解关键词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例如,学习《人类的语言》时,对“……随机应变……”一句的含义理解,我先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关键词“随机应变”的本义,接着读句子理解该词在句中的词义,然后联系全段上下文理解该句的含义。这样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按“字-词-句-段-篇”的顺序,指导学生学法,使学生学会看书。(3)从识记符号着手,教会学生批注。我规定了一套常用的自学识记符号,如“……”表示关键词,“——”表示句子,“~~”表示比喻句等,教会学生根据自学提纲在课本上用符号写批注,省时省事,效率很高。
二、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意志素质
意志是意识的能动表现,它对人的活动(包括心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支配作用,使人能自觉地去行动,使人成为驾驭现实的主人。对于教师来说,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决定教育工作成功的主观因素之一,是教师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以克服工作困难的内部条件,也是教师在教育中直接影响学生的内在力量,同时影响着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合格教师的意志品质有四个特点:1.能在深刻理解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坚定信念,自觉地去实现教育目标。2.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和不断克服困难,达到预期目标的坚持性。3.具有不失时机地作出教育判断和选择教育决策的果断性。4.具有在复杂情况下冷静解决矛盾的沉着自制性。
三、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师生谋求共同进步与发展的前提基础。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大家都在大力提倡“民主平等”,可惜的是这种思想在平时的课堂上并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相反,在公开课、观摩课上表现得却尤为突出。我们可以仔细看看,在平时的课堂上,仍然存在着师生是主宰与服从的关系。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与教师不一致的观点,课堂上气氛万分紧张,一片死气沉沉。而我们的教师呢?他们不是表扬学生勇于说不,敢于否定的勇气,而是迫不及待地说出一个自认为是正确的答案。有时候,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不给学生思考时间,进行“一言堂”,说出所谓的正确答案。请问这种做法怎么会自由、宽松、和谐?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呢?在教《一个忠告》一文时,为了解决“文中到底给了一个什么忠告”的问题,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轻声朗读课文,抓住爬到树上的人与躺在地上装死的人的一些重点词句,并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联系,进行比较,解决问题。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后,展开自学,或同桌学习,或小组学习,各抒己见,不拘一格,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理想的答案。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快乐的氛围中,找到了真正的民主平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促进了彼此的进步与发展,何乐而不为呢?
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能积极主动地自我提高,主动探究所学知识,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他们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不主动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只等着教师传授知识:自学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进行课堂设计时,以简单易懂的提问或有趣的故事进行课堂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他们克服对学习的畏难情绪。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动机,让他们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可见,在新时代下,语文教师就要打破旧的束缚,用全新的观念去组织教学,不应该总是循规蹈矩,不然,我们的教学就不能跟上新课改的步伐教育的道路就会越来越狭窄,所以作为新时期的语文老师,我们要敢于创新,为祖国的未来而辛勤耕耘。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6
[2]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邬青松.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J].小学生之友,200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