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外阅读的有效引领方式,对今后的课外阅读开展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阅读教学的指导策略。
一、结合课堂教学,开展课外阅读指导
选人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比较贴近儿童生活,适合小学生阅读。当学生在语文课上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时,便可推荐书目,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当学到《草船借箭》时,可以推荐《三国演义》。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胆有识,才智过人。针对知识性较强的作品。可以在阅读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中提炼出一个话题,引导学生到课外书中去搜集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链,而后向全班同学汇报,达到互相交流、提高兴趣的目的。
二、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语文新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节阅读指导课上精读一两篇读物,教会学生从整体人手分三步读书:初读,归纳主要内容:速读,质疑解疑:细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释词。教师应告诉学生自由阅读时,不仅可以连读、略读,还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去跳读的。如有一次电视中播放《西游记》,有一个学生急于了解唐僧师徒取经的结果,就找来一本《西游记》小说,不到半个小时就找到答案,同学们都感到奇怪,他却笑着说:“我是跳着读的。”
教师要教给学生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
三、丰富课外阅读的方式
1.学生自读。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对话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自悟、体验,相互交流,指导并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以纠正知识灌输和理性分析式的语言阅读教学的缺损。注重学习效果,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师生共读。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措施。我们要求教师发挥引领作用,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做一个忠实的读者,与学生一起围绕书中的问题展开交流探讨,既交流阅读的感受,又交流各自的读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撰写读书体会,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在阅读中教师通过巧设悬念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讲述书中精彩片段后戛然而止,让学生带着疑惑主动走近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自己曾读过的名著、经典篇目等等。在共读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感受,一起成长。
3.亲子共读。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家庭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我们提倡亲子阅读,让阅读真正走近孩子,走近父母,并渗透到他们的心灵。学校书写《为课外阅读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发出阅读倡议,为家长推荐学生喜爱的课外阅读书目;同时,学校构建读书交流的平台,定期开展“亲子阅读交流活动”,家长、孩子共谈家庭阅读的做法,交流学习的感受,共抒读书心得。在彼此的交流中分享读书的乐趣,增强阅读的兴趣,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展示学生个性,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读书交流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如开展“读书汇报会”“安徒生童话”故事会: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校园童话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五、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了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积极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等。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的成长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热情离不开氛围的营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严霞.让阅读之花开放在学生的心田——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学苑教育,2011.
一、结合课堂教学,开展课外阅读指导
选人语文教材的文章,都比较贴近儿童生活,适合小学生阅读。当学生在语文课上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时,便可推荐书目,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当学到《草船借箭》时,可以推荐《三国演义》。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进一步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胆有识,才智过人。针对知识性较强的作品。可以在阅读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点中提炼出一个话题,引导学生到课外书中去搜集相关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链,而后向全班同学汇报,达到互相交流、提高兴趣的目的。
二、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语文新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节阅读指导课上精读一两篇读物,教会学生从整体人手分三步读书:初读,归纳主要内容:速读,质疑解疑:细读,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释词。教师应告诉学生自由阅读时,不仅可以连读、略读,还可以按自己的需要去跳读的。如有一次电视中播放《西游记》,有一个学生急于了解唐僧师徒取经的结果,就找来一本《西游记》小说,不到半个小时就找到答案,同学们都感到奇怪,他却笑着说:“我是跳着读的。”
教师要教给学生不同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童话故事,重在抓住情节;阅读人物传记,关键是理解人物的形象;阅读诗词,紧扣关键词领悟意境;阅读说明文,明确事物特点。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
三、丰富课外阅读的方式
1.学生自读。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对话的阅读氛围,引领学生自悟、体验,相互交流,指导并帮助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以纠正知识灌输和理性分析式的语言阅读教学的缺损。注重学习效果,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2.师生共读。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措施。我们要求教师发挥引领作用,与学生共读一本书,做一个忠实的读者,与学生一起围绕书中的问题展开交流探讨,既交流阅读的感受,又交流各自的读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撰写读书体会,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在阅读中教师通过巧设悬念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讲述书中精彩片段后戛然而止,让学生带着疑惑主动走近阅读:教师向学生推荐自己曾读过的名著、经典篇目等等。在共读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感受,一起成长。
3.亲子共读。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家庭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我们提倡亲子阅读,让阅读真正走近孩子,走近父母,并渗透到他们的心灵。学校书写《为课外阅读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发出阅读倡议,为家长推荐学生喜爱的课外阅读书目;同时,学校构建读书交流的平台,定期开展“亲子阅读交流活动”,家长、孩子共谈家庭阅读的做法,交流学习的感受,共抒读书心得。在彼此的交流中分享读书的乐趣,增强阅读的兴趣,从而自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展示学生个性,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读书交流活动的形式要丰富多彩,如开展“读书汇报会”“安徒生童话”故事会: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校园童话节”“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五、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
阅读到了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积极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鼓励学生多读书勤动笔,既可以在书上做眉批,划线打重点号,也可以边读边思考,阅读后用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体会、见解;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等等。
总之,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的成长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阅读的兴趣和热情离不开氛围的营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拓展渠道,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3]严霞.让阅读之花开放在学生的心田——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J].学苑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