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语文的词语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lin_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然而,现今的语文课堂教学里,教师进行词语教学或放任自流,或点到为止,或方法单一,忽视了词语教学在语言表达和思维训练中的作用,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词汇贫乏。如果教师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合理取舍教学内容,采取有效的词语教学策略,将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词语,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感悟文本。
  一、运用想象激发学习情趣
  传统的观念认为,词语教学跟当前提倡的感悟互不相干,因为词语教学相对比较理性。但如果我们运用感性的手法,启动想象,激活每个词语在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就使得词语教学大有文章可做。对“郁郁葱葱”一词的了解仅仅是机械、单一的理解,是无法触及学生精神世界的。我就让学生进一步想象:“读着‘郁郁葱葱’这个词语,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一个画面?”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了森林里有许多小鸟在树上做窝。”有的学生说:“我仿佛看到一个茂密的大森林,这里的树木苍翠欲滴,真像人间仙境呀。”还有的说:“我仿佛看到树木很多,很绿。这儿的空气太好了。”此时“郁郁葱葱”这个词,已经成为鲜活的生活画面,跃动着思想与情感、生命与灵魂。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鼓励学生调动生活经验,还原生活中“郁郁葱葱”一词的表象,用语言对词语进行情景描述,词语的形象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随着次第展开的一幅又一幅画面,词语的丰富内涵生动地投射在了学生的心上。简单的文字符号一下子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幻化成醉人的美景、迷人的境界和不尽的快乐。在如诗似画的品读中,学生对词语意趣的感受也从模糊慢慢走向清晰。
  二、让学生学会意会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不约而同”一词,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是“同时站直了身体的意思”,经过查字典知道是“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一致”的意思:最后经过深入阅读课文,又渐渐领悟到:这就是人民群众送别周总理时同样的悲痛心情,以及对周总理无比爱戴的共同情感的表现。通过这种对词的分步体会,学生就可领会课文的中心。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三、让学生学会模糊意会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只要意会,基本上知道其意思,能运用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求他们理解得很确切。随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和阅读量的增大,学生经历一个自我模糊、不断理解的过程,并由模糊趋向清晰。教师教学时采用意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激发他们自我探求的兴趣。教学实践证明:把这种词语的理解方法教给学生,有利于促使学生在认真阅读中领悟词义,提高品词解句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四、读中感悟,升华词语要想让词语走进学生心灵,朗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多种层次的读,体会词语的意境。例如教学《孔子拜师》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孩子们初读这句话时,平淡无味,根本不能体会到孔子历尽千辛万苦,求知若渴的那种意境。这时,我让孩子们尽情地展开想象,孔子在求学的路中,他是怎样做的?他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联想到孔子在风雨天气艰难跋涉,在微弱的星光下连夜赶路……在形象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再读这句话,孩子们就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所经受的求学之苦,进而感受到孔子求知若渴,孜孜不倦地那种高尚品质。”
  四、恰当利用多媒体,让词语教学更形象
  恰当有效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通过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展示,可以把词语表现的意思,意境更直观地再现在学生眼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例如:在教学《北京亮起来》一文时,文中有很多抽象的词语,如:“华灯高照,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等等。如果我们仅仅靠工具书和课文上的插图,让学生来理解这些词语的话,那肯定是浅尝辄止。当多媒体课件分组展示出夜晚的北京城华灯高照,灯光闪烁,光彩夺目的画面时,孩子们立刻惊呼起来。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把这些词语深深地烙进了孩子们的心里。无需老师多讲,我相信孩子们也体会理解了这些词语。
  五、积累运用,拓宽词语的广度
  词语教学,理解和积累是前提,表达和运用才是最终目的。学过的词语只有投入到周转里,化用于表达中,才能获得深层的体验和持久的生命力。在多样化、情境化的实践运用中,学生思路开化了,言语活化了,知识消化了,认识敏化了,词语的丰富意义才能牢牢的同化和固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而且深深的内化和溶化到学生的精神世界里,成为学生宝贵的语文素养。如在学习《盘古开天地》一课中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懂的“创造”一词,教者在教学中巧妙地通过两个句式的比较来理解:
  宇宙一片混沌,没有( )。
  宇宙一片美丽,有( )。
  师:同学们,宇宙一片混沌到一片美丽,这就是创造。
  在理解“创造”一词中,教师结合课文内容,通过这两个句式的练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生活库存,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很自然地明白:这从无到有的过程就是“创造”,达到了教学的轻松无痕的良好实效。课堂教学中对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果强制地灌输,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学习词语的兴趣也会减弱。
  参考文献:
  [1]钱静.让词语教学涌动智慧和灵性——小学语文理解词语教学方法之我见[J].小学教学参考,2011,(16).
  [2]吴坤民.努力提高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的水平[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05).
  [3]梁荣佳.浅谈基于语境理论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2011,(01).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更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博大丰赡。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这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从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  在近一段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觉得它就是要改变“一块黑板
一、朗读与背诵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朗读、阅读和背诵对小学阶段学生的语感培养影响最大。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较重视学生“说话的训练”。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设说的机会,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句的训练。  (一)朗读中的培养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老师都会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让学生们朗读课文,方式也相当多,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快速地、完全地掌握课文内容,更多的是使学生在朗读中体味文章的感情基调,从而更有助于朗读技巧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教育方法,自古代蒙学起就被普遍运用,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自现代语文独立设科以来,人们对诵读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教师往往重讲轻读,虽然有语文学家屡屡提倡,但从总体来看,上至小学语文教师下至小学生对诵读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和喜好程度仍显乏力,诵读状况令人担忧。  1、小学阶段语文诵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堂仍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很少参与。  尽管《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常见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形势、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外阅读的有效引领方式,对今后的课外阅读开展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精神底子”。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口语训练上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训练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度。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口语能力培养的难度更大,更富有艰巨性。下面谈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
期刊
整理的终极目的,是不用再整理!rn最近阅读了一本有意思的书,叫做《整理的艺术》.作者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介绍了90种简明实用的“整理术”,教读者获得更高的效率、更多的创意和
期刊
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为管理科学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与发展。以量化管理为基本特征的公共管理应运而生,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受到社会关注和公共部门的青睐。德国著名诗人歌德
  本文通过比较唐氏综合征两联与三联筛查不同检出率和假阳性率下的成本效果与增量成本效果,从经济性的角度明确适合中国人的筛查方案,为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合理方案的综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