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教学环节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活动中有重要地位,本文针对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实践教学考核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措施。期望引起社会和学校对实践教学给予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给水排水工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生产实际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给水排水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主要部分。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长期存在着开设课程内容多、专业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管理严格(水处理企业一般不接受学生的个别实习)等特点,尤其是近年来很多实习单位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从无偿接受我们学生开展实习到收费实习,与高校开展实习合作的意愿和积极性也在不断降低。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发展。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实步骤,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 实践性教学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巩固和加深所学专业知识,并扩大专业知识范围,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工程调研和完成给排水工程设计的能力。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熟悉生产实际、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学习工程技术人员在科研试验、工程设计、施工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并向他们学习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的运行管理经验。同时可以收集与毕业设计题目有关的设计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好准备。所以从长远来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要想提高学生就业率,实践教学至关重要。
2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给水排水工程的本科实践性教学主要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笔者在多年带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发现本专业实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实习单位难找、实习管理不到位。学生实习和学习观念淡漠等,导致专业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
2.1 实习教学资源不足
自高校1999年的连年扩招以来,导致在校大学生人数快速增长,而教学资源的增长和学生人数剧增对教学资源的需求不成比例。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环节的指导情况,实践性环节的师生比甚至高达1:15,后访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实践环节缺乏系统性的指导,感觉就像在走过程,并且实习基地也不十分稳定。至今为止尚未签订一份实习基地协议。
2.2 实习过程比较被动
在专业实践性实习教学中,学生们往往只是被动地被指导教师带领着,在厂区内进行参观性实习,学习目的性不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够深。另外受实习经费及实习基地限制,很多实习基地不能安排学生进行现场施工、亲自实践等操作环节,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显得很被动,有的学生甚至比较盲目,达不到实习目的。很多同学在实习前,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无法很好地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2.3 实习基地质量不高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很多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主。实习学生的到来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因而很多企业不欢迎学生到本单位实习,即使安排了实习,也仅让学生进行一般性参观,学生不能参加生产实际操作和跟班劳动。另外,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也对学生实习有诸多限制。例如,学生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和生产环节不清楚,企业担心学生在生产环节中出事故,又担心学生的误操作影响了生产,从而在很多工艺中限制学生的实习。实习结束后,学生感到收获甚微。
2.4 毕业实习安排过于死板
我校给排水专业的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初进行,而在这一时段学生并未进行毕业设计,无法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与知识上的欠缺,因而无法达到毕业实习的目的。
3 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几个环节和措施
为解决实践性环节的上述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实践性教学环节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
3.1 多方位扩充教学资源
为了解决实习教学师资短缺,须不断充实实习教师队伍。可以聘请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推进工学结合的实习模式。实习期间通过聘请生产一线的工程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在其指导下进行现场的操作,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到工程实践中。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本专业的工作岗位及其相关的岗位要求与目前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3.2 加强实践性教学管理、考核
为了使实践性环节取得预期的效果,实习指导教师应该在实习之前做好实习动员工作,给学生讲解实习性质、基本要求和实习的形式,并制定实习管理制度。预先告知实习内容、计划和目标,要求学生在实习前做好预习及准备工作,带着问题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于不懂的地方,要虚心求教,积极探讨。在实习现场要做好笔记,掌握必要的工艺流程与设计运行参数。在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一份完整的实习报告,并连同实习笔记一并交,对学生实行严格、客观的考核。
3.3 建好校外实践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给排水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选择校外实习基地应本着以下原则:(1)就近原则,减少沟通和交通成本;(2)选择信誉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3)企业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经筛选、协商而确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签定协议书和挂牌仪式,从形式和内容上明确产学长期合作的关系,从思想上增强协议单位的责任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强化实习管理,主要包括:(1)有指导。实习基地要安排实习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负责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实习,指导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2)有组织。实习基地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实习内容、时间作出明确的要求和安排,保证学生的实习成效。(3)有设施。实习基地具有学生实习所必须的教学、实习和科研的设施及设备,有一定的生产和科研基础。
3.4 毕业设计中穿插实习
毕业设计是學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归纳、总结并初步应用于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会遇到各种技术性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一些问题虽然得到解决,但学生并不一定完全和实际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可视情况灵活地安排学生进行2-3次实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实习,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工程实际,再思考、再理解。这种设计和实习穿插进行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收到良好的实习效果,更有效地促进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实践教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实践教学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资源的合理扩充,实习基地的选择,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灵活安排等有效措施的采取,以期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孟等,给排水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7(3):111~112
[2]张刚,加强给排水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体会和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7):217-219
[3]朱曙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90-93
[4]殷震育等,高校毕业实习改革的有效途径[J],中国冶金
【关键词】给水排水工程;实践教学;实习基地
给水排水工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联系生产实际进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给水排水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主要部分。本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长期存在着开设课程内容多、专业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管理严格(水处理企业一般不接受学生的个别实习)等特点,尤其是近年来很多实习单位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从无偿接受我们学生开展实习到收费实习,与高校开展实习合作的意愿和积极性也在不断降低。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发展。高度重视和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实步骤,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1 实践性教学在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性教学,可以巩固和加深所学专业知识,并扩大专业知识范围,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工程调研和完成给排水工程设计的能力。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熟悉生产实际、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才能具有更强的竞争能力。
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和学习工程技术人员在科研试验、工程设计、施工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并向他们学习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等的运行管理经验。同时可以收集与毕业设计题目有关的设计资料,为毕业设计作好准备。所以从长远来说,给水排水工程专业要想提高学生就业率,实践教学至关重要。
2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给水排水工程的本科实践性教学主要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笔者在多年带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发现本专业实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实习单位难找、实习管理不到位。学生实习和学习观念淡漠等,导致专业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
2.1 实习教学资源不足
自高校1999年的连年扩招以来,导致在校大学生人数快速增长,而教学资源的增长和学生人数剧增对教学资源的需求不成比例。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环节的指导情况,实践性环节的师生比甚至高达1:15,后访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实践环节缺乏系统性的指导,感觉就像在走过程,并且实习基地也不十分稳定。至今为止尚未签订一份实习基地协议。
2.2 实习过程比较被动
在专业实践性实习教学中,学生们往往只是被动地被指导教师带领着,在厂区内进行参观性实习,学习目的性不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不够深。另外受实习经费及实习基地限制,很多实习基地不能安排学生进行现场施工、亲自实践等操作环节,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显得很被动,有的学生甚至比较盲目,达不到实习目的。很多同学在实习前,没有做好准备工作,无法很好地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2.3 实习基地质量不高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大中型企业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很多企业以经济效益为主。实习学生的到来必然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因而很多企业不欢迎学生到本单位实习,即使安排了实习,也仅让学生进行一般性参观,学生不能参加生产实际操作和跟班劳动。另外,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也对学生实习有诸多限制。例如,学生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和生产环节不清楚,企业担心学生在生产环节中出事故,又担心学生的误操作影响了生产,从而在很多工艺中限制学生的实习。实习结束后,学生感到收获甚微。
2.4 毕业实习安排过于死板
我校给排水专业的毕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初进行,而在这一时段学生并未进行毕业设计,无法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与知识上的欠缺,因而无法达到毕业实习的目的。
3 提高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几个环节和措施
为解决实践性环节的上述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实践性教学环节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实践性环节教学质量。
3.1 多方位扩充教学资源
为了解决实习教学师资短缺,须不断充实实习教师队伍。可以聘请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推进工学结合的实习模式。实习期间通过聘请生产一线的工程师担任实习指导老师,在其指导下进行现场的操作,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到工程实践中。这样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和认识本专业的工作岗位及其相关的岗位要求与目前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3.2 加强实践性教学管理、考核
为了使实践性环节取得预期的效果,实习指导教师应该在实习之前做好实习动员工作,给学生讲解实习性质、基本要求和实习的形式,并制定实习管理制度。预先告知实习内容、计划和目标,要求学生在实习前做好预习及准备工作,带着问题实习。
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于不懂的地方,要虚心求教,积极探讨。在实习现场要做好笔记,掌握必要的工艺流程与设计运行参数。在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位学生完成一份完整的实习报告,并连同实习笔记一并交,对学生实行严格、客观的考核。
3.3 建好校外实践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是给排水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主要场所。选择校外实习基地应本着以下原则:(1)就近原则,减少沟通和交通成本;(2)选择信誉高,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3)企业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经筛选、协商而确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签定协议书和挂牌仪式,从形式和内容上明确产学长期合作的关系,从思想上增强协议单位的责任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强化实习管理,主要包括:(1)有指导。实习基地要安排实习管理人员和指导人员,负责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实习,指导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2)有组织。实习基地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实习内容、时间作出明确的要求和安排,保证学生的实习成效。(3)有设施。实习基地具有学生实习所必须的教学、实习和科研的设施及设备,有一定的生产和科研基础。
3.4 毕业设计中穿插实习
毕业设计是學生将各科知识融会、贯通、归纳、总结并初步应用于实际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学生会遇到各种技术性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一些问题虽然得到解决,但学生并不一定完全和实际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可视情况灵活地安排学生进行2-3次实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再实习,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工程实际,再思考、再理解。这种设计和实习穿插进行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收到良好的实习效果,更有效地促进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4 结语
实践教学是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实践教学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资源的合理扩充,实习基地的选择,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灵活安排等有效措施的采取,以期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孟等,给排水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7(3):111~112
[2]张刚,加强给排水专业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体会和探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7):217-219
[3]朱曙光,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探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90-93
[4]殷震育等,高校毕业实习改革的有效途径[J],中国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