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新课时改革教学中的感受

来源 :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间的推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不断的引向深入。我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在当今课改的进程中,要转变新的教育观念,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时常注重把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与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教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适应于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究竟要怎样去付诸自身的教学行为呢?现就结合自己一次参加录像课的评比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做好课前反思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条件
  新课程指出:反思包括课前反思和课后反思。因此,当我接到参加录像课评比通知的前几天,我就反复琢磨以往的教学经历,追忆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对教材的恰当处理等是否与课改同步,然后从中吸取教学成败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知识基础,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品质,精心设计教法,恰当的与教材进行处理。
  二、强化信息技术操作,充分展示课件中的图片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现在化的教学手段走进了课堂。而我作为一名21世纪的年轻教师切身体会到:只有不断钻研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据此,在课前我就将要教学的内容《倍数和因数》与该如何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然后精心设计教学中的四维目标,重难点关键以及图片的展示等。课件中图片、数据的展示,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观察,使学生首先获得了倍数和因数的感性认识,从而为下一步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做好了铺垫。
  三、让学生摆一摆、弄一弄,初步获得概念的感性材料
  我在教学《倍数和因数》的第一步,首先让学生通过摆正方形,每排摆不同个数的形成来获取乘法意义的感性认识。如:12个小正方形,若每排摆3个,可以摆4排;若每排摆2个,可以摆6排,这样通过学生动手摆正方形的形式,直观的得到3×4=12或4×3=12,以及6×2=12或2×6=12的乘法意义。然后教师再根据算式4×3=12,2×6=12,1×12=12得出因数的概念,这就是学生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理,再根据算式得出倍数的概念。
  四、要注重引导学生大胆探索,获取知识
  学生获得了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4×3=12或6×2=12中继续去探索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让学生从4×3=12和6×2=12得出12是3的倍数也是4的倍数,12是6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探索3×5=15,6×3=18,7×3=21……同样得出了因数和倍数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他们是相互相存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通过引导学生探索实例得出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五、要强化学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时间短暂而有限,要使学生在40分钟有效的掌握知识,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在教学时,安排一个有趣的游戏,让学生人人参与动手摆,教师巡视指导,这不仅培养了动手操作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了感性知识,从而为下一步获得倍数和因数的相关联及概念奠定了基础。其次,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课件及实物的展示,让学生从中去发现怎样求一个数的倍数的规律,然后在列举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去观察、练习,最后归纳出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倍数和因数这一相关联的概念,这正是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的真正体现。
  六、课后反思是教师上好下节课的必要条件
  我上完《倍数和因数》这一教学内容之后,就对整节课的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看这节课成功在哪些方面,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而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成功的方面继续推广,失败的方面进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在下一步的教学中应该怎样去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总之,课后反思有益教师不断改进教法,使教法得到不断地更新,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艺术的不断提升,以适应课程改革不断推向前进的需要,进而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以适应21世纪培养新一代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参加这次教学录像比赛受益匪浅。通过以上概括得出这样的感受:教学要常思考,常探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更新教育观念。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吗,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课改高效率,教学效果优秀。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是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对写作往往会产生惧怕的心理,只要听说写作文了,眉头就皱,难于动笔,无法表达。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激起学生自主写作的兴趣,养成勤于动笔,乐于表达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几点做法。  一、环境,激起自主写作的热情 
期刊
【摘要】 写作文一直以来,就是让学生头痛的问题。如何改变学生的畏惧心理,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做文教学的“指导、讲评、修改”上,注重训练的实际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特别是“二次写作”收效显著。所谓的二次写作就是学生在教师讲评后对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后,再次实践成文的过程。  【关键词】 作文 ;指导 ;讲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06-0072-02 龙文化遍布中华大地,旧时的中国统治者用它显摆威严,民间用它祈求风调雨顺;而今它是华夏民族的象征,是鼓舞民族精神的图腾,人民用它彰显生活特色,抒发幸福欢乐。具有民俗特色的“耍龙灯”活动,体现在人们是乐此不彼的制作“龙灯”、观看“龙灯”,孩子喜玩“龙灯”。  把“耍龙灯”活动引入到幼儿园来,揭示它
期刊
著名的儒家经典书目《大学》开篇即提到“大学之道,在明首,在亲民,在止於至善”,《札记》也提到“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被誉为“万世师表”孔子曾提出诲人不倦,关怀备注,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师德标准,而胡锦涛总书记精辟概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则为新时期的师法德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要求教师树立新的师德。  一、新时代师德修养建设的内涵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
期刊
写作心理指的是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一系列有益于写作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情感、能力等主要环节。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就应该在中学阶段就开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心理。在多年的教改探索中,我将心理学的原则融合到作文教学中来,设计出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并提高自己运用教学方法的自觉性,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稳定而积极的写作心
期刊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我国幼教事业得到了迅速健康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又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的,传统的教育已经在不断改革和完善,素质教育逐渐代替应试教育。这也是教育中的“创新”。 教育要发展,离不开创新,可见创新的重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材的一个关键。爱因斯坦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在传统的教学中只学“答”,不学“问”,这样培
期刊
旅途中遇到过客,那是萍水相逢;生活中结识朋友,那是缘分;工作中认识同事,那是知己;教学中遇到学生那是必然……人生就是由一根根的丝,一条条的线编织而成的一张网,谁也不可能离开人际间的这个“结”。  应该说得到朋友的信任,得到知己的赏识是无比幸运的事,是无价之宝,可是有时也会使自己苦不堪言,成了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咽,无能表白啊!教了十几年的书,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在新生分班时那些说情的自然每年都会有
期刊
文难,提起作文心就烦”、“作文作文,憋死小人”就成了一些学生的口头禅。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如果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表现出对作文的一种特殊情感,写作起来乐此不疲,不再把作文当成是一种负担,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能更好地调动其写作积极性,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 作文教学;兴趣培养; 教学课堂  作文是学生认识能
期刊
【摘要】 语文有效教学是一个理念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一堂好的阅读教学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人如其课,课如其人;人即是课,课即是人”。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标,走出阅读教学的误区,认真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规律,努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有效性;教学课堂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学生的真正发展
期刊
【摘要】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正在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冲击,特别是我们的阅读教学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要想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能占有一席之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就必须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是对所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更是思维理念的根本改变。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我们所倡导的阅读教学会对学生将来的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法能适应学生将来的发展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