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读诗吗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q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又到了艾迪莎来家里打扫卫生的日子了,今天是她来打扫的最后一天。差五分钟十点,门铃响起来。我匆忙照了照镜子,小跑着拿起门口的话筒。像往常一样,话筒里传来略微嘶哑的声音:“艾迪莎。”我按下开门键,放下话筒,打开房门。艾迪莎常常来得早,她的这个习惯让W忍无可忍。W向来有这怪癖,对待时间守时得不得了,早一分钟到他都觉得没准备好——我也不知道他要准备什么,或许是得准备好被打扰吧。艾迪莎的提前按门铃,让W终于受不了了,于是有一次艾迪莎来了以后,W严肃地跟她说,以后希望你能准时到,不要来早了。W平时看起来就一脸严肃,他真正严肃的时候,对方只希望话题尽快结束,我那天就溜到自己的房间,以避免看到这有点让我不舒服的场景。
  艾迪莎往往会带一杯咖啡。那是从廉价小店里买来的便宜咖啡。我偶尔会在新泡了壶咖啡后问她,要不要喝点?她会点点头说,谢谢。她只加奶,不加糖。我们的沟通很简单,我德语不好,只用最简单的词和她對话,有时候我也用英语,从她的表情来看,基本能听懂。她从东欧来,大概四五十岁,金发,脸上有皱纹,其余信息我一概不知。不知道她是否已婚,或者离婚,是否有孩子,父母是否还在东欧,这里有没有什么朋友,不知道她除了打扫卫生以外其余的生活,就像她可能并不知道我的职业一样。
  艾迪莎把咖啡放在桌上,脱下外套,放下随身的小包,从包里拿出一双家居便鞋换上,就开始工作了。她打扫我房间的时候,我会帮着收拾一下,屋里太乱了,到处是孩子的玩具,地上堆着书,有时候还扔着几件没来得及放进衣橱的衣服。我把孩子的玩具扔回到他在客厅的玩具盒,把书摞起来放到书架上,把衣服叠起来放进衣橱,然后爬进我的高架床,戴上耳机听音乐。她在的时候我不可能写作,写作需要安静。
  艾迪莎打扫了一会儿,就到院里抽烟。带过滤嘴的纸烟,柏林一盒要卖五到八欧元。她抽烟的频率跟我差不多,我抽的更便宜一点,是需要自己动手卷的烟草。她每次来的报酬是五十欧元,大概打扫三个半小时。我们有两个房间和一个大客厅,她只负责地面卫生。有几次我看她还把脏盘子脏碗放进了洗碗机,赶紧跟她说了声“Danke”。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后有段时间,我们没有叫她来,大概三个月后,才又恢复了叫她来家里打扫卫生。主要是W的主意,他说艾迪莎也是人,也需要生活。我说我也是人,也需要生活,现在收入减少这么多,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你难道不愿意家里更干净一点吗?他反问我。我说好吧,我当然也希望家里干净一点。
  紫玉来找我的时候,艾迪莎正在给客厅吸尘。紫玉戴着口罩,谨慎地没摘下来。她冲艾迪莎说了句“Guten Morgen”,就去洗手间洗手了。我给她拿了把椅子,自己卷了根烟。她进来坐在我面前,我看到她还化了妆,知道这是特意为我们见面画的。有几次她看着一脸疲惫,我就跟她说出门还是要化妆,气色好一点,把时间用在自己身上。她从包里拿出一个塑料袋递给我,说:“这是我昨晚包的包子,给你当午餐,你一会儿尝尝味道怎么样。”
  我接过来放到桌子上,站起来从书架上横着放的一摞书里拿出一本,“给你一本,是中国诗人的合辑,中德版本,也有我的作品。”
  “行,我拿走。”她把书放进包里。
  看着我抽烟,她像是犹豫了一下,又下了决心,让我也给她来一根。我正打算卷,她说还是自己来吧。我说好,把烟草、卷纸和烟头往她那边推了推。
  她卷好了烟,把口罩取了下来。“亲爱的,咱们可是好久不见了。”
  “是啊,”我有点语带埋怨,“一年了吧?上回见还是在我家旁边的咖啡馆。”
  “可不是吗?”她笑,也有点不好意思,“那次我来找你,可真的太崩溃了。”
  “哈哈,”我试图让气氛轻快一点,“你现在怎么样?”
  “嗨,好多了。我现在在教小孩子音乐,也算是做了跟自己专业相符的工作吧。你知道我喜欢孩子的。虽然他们还小,我没法教他们更多更深的内容。唉,就是累。一会儿跟你聊几句,我一点钟就得走啊,两点半还得去幼儿园接老二。别怪我没来找你,我现在每天早晨七点就得起床,先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和小学,然后开车去上班,回家以后又忙活做饭,到晚上了什么也不想干,就想睡觉。”
  “懂。”我说,“喝咖啡吗?”
  “不用,你别顾我。我上午已经喝了一杯了。”
  “我已经喝了三杯了。”我看了一眼咖啡壶。这是艾迪莎来后我新泡的一壶,已经快见底儿了。
  吸尘器的“滋滋”声让我有点烦心,“我们到院里聊吧。”
  “好的。”
  今天阳光还不错,我们感慨了两句。偶有风,紫玉紧了紧围巾,盯着我:“你瘦了,亲爱的。”
  “嗯,最近运动来着。”
  “真的瘦了。”
  “嗯嗯,”我嗫嚅着,“还好。”
  “唉,我知道你这段日子不容易,有什么不开心的就给我打电话。虽说我也帮不上你什么,起码能陪你说说话。”
  “嗯,我知道。真高兴你现在的生活变好了。”
  “也没有,我知道我放弃弹钢琴,也不是说放弃弹钢琴,是放弃当一个自由艺术家的时候,你多失望。我也失望,亲爱的,学了这么多年,没有成名,还养活不了自己。”紫玉狠狠地抽了口烟,“起码现在我工作了,周末也能把孩子推给老公,自己出来见见朋友了。以前我不敢,觉得老公挣钱养家,自己必须要带好孩子。”
  上次我们见面的时候,柏林刚解禁不久,我们坐在我家旁边的咖啡馆外面,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她的决定。她说要放弃当艺术家了,她要接着学德语,再提高一下德语水平,准备找个当老师的工作。她有些激愤地提到我们认识的一个人得到一份奖学金,有两万欧元。她说她从来没得到过什么奖学金,有多少留学生在刷盘子,为了生存放弃理想。你知道我从来没靠自己挣过什么钱吗?我就希望有一天,能用自己的钱结帐,而不是用老公的钱。
  我有点尴尬,一时不知怎么接话。之前我常跟她抱怨写作的困难,常给自己和她灌鸡汤,鼓励她继续做音乐。在这种生存面前,我失语了。快吃完三明治时,她问我:“去年你挣了多少钱?”我说出一个数字,看到她惊讶的表情,我后悔不已。   “其实我的收入也不固定。这是因为要出版本新书,收到了预付款,去年的收入才高一些。”我解释道。
  “那也是你的努力有了收获。”紫玉说,“不像我,进不了大乐团,平时能接的活儿又少,尤其是家里事儿多,没有时间练琴。”
  “我懂。”
  那天之后我们一直没有见面,我想起这事来心里就难受。我不知道该怪社会还是怪她没有为了艺术而牺牲生活,乃至生命。关于艺术,我们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两个多月谁都没有联系谁,彼此之间生出了芥蒂。她知道我的失望,我也知道她知道。现在看来她的困境已经过去一大半了,至少她想自己养活自己的目标实现了。而今年我的收入跟去年没法比,我与W已经离婚了,还没找到房子搬出去。
  紫玉知道这件事,我一早就在电话里跟她说过了。
  “親爱的,你是我的灯塔。你就是我的榜样,至少你还在坚持着写作。我知道你现在很困难,都会好起来的。”紫玉试图安慰我。
  “尽量吧。”我有点羞愧,谁知道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呢?目前我确实还在写作,只是也得思考生存的问题了。
  “别想太多了,你先按计划回国休整一段时间。等回来再处理这边的事吧。”
  她只在我家待了不到半小时就说要走,临走前说,给你一个小红包,你回国的时候留着在机场买点吃的。我一愣,说不要。她说拿着吧,别饿着,到时候给自己买点好吃的。推脱不过,我收下了。
  她走之后,我打开红包,是五十欧元。紫玉啊,真是的,这五十欧我还是有的啊。
  艾迪莎吸尘的时候扶着腰,W上次说,她下礼拜要去做一个大的手术,跟腰有关,恢复好之前不会再工作了。以后什么时候再干也说不好。我本想关心一下她,想到我的德语不够好,就什么也没说。
  艾迪莎干完活,跟我道别。“Good luck!”我说。
  她感激地冲我一笑:“Danke.”
  她走到门口,我犹豫了一下:“艾迪莎!”
  她回过头,我连忙从书架上又拿下一本诗集,送了紫玉和几位喜欢文学的德国朋友后,还剩下三本。我小跑着把诗集递给她,用英语说:“你想阅读诗歌吗?都是中国诗人的诗,也有我的。这本书送给你。”
  她略有些惊讶,低头翻了翻,不知道看懂没有。“Danke.”她扬了扬书,关上门走了。
  “艾迪莎never been here!”孩子有回念叨。“不是永远,”我纠正他,“以后她好了还会来的。”孩子张着天真的大眼睛看着我,他不知道“好了”是怎么回事。
  责任编辑 苏 牧
其他文献
主持人点评  银杏文学社的诗歌创作,是云南大学文学院自1980年代以来的一个小传统。创办文学社的当事人之一张稼文这样写道:“上午课休时间,四合院内,在那几棵枝干灰白、光滑的紫薇树下,一个黑且矮的家伙朝刘梦轩走来。……‘现在的那些诗歌太旧了。’大魏说,‘诗人要像上帝一样思考,像普通人一样的说话、生活。’……大魏说他早打算约人办一个文学社。这家伙略微有些大舌头。刘梦轩听得肃然起敬,心头随之火热。”为什
期刊
一  寄尘轩里蹩进来一个闲人,背着手滴溜溜乱转,眼睛却朝着茶台边对坐着喝茶的两位,嘴里直嚷嚷:“哎哟,小朱老板啊,你店里这些货色还属我卖给你的这支翎管好吧!这灯光一照就完全够得上羊脂级啦!啊?哈哈……”咋咋呼呼的,纯属没话找话。这店铺面积不过十几个平方,狭长的一条,坐东朝西,初夏的血红落晖正好漾满店堂,把人脸都镀成了枣红色。当着人家顾客的面,来这么一手,明摆着是上门撬客户嘛,小朱仰起关二爷般的脸,
期刊
午后突然一阵手机铃声响起,我和孩子从睡梦中惊醒,原来是快递员打来的,说有一箱快递放在了门卫室要抓紧去拿,貌似有什么东西坏了,一股味儿,箱子也因小雨潮湿了。我一听就知道,是母亲又寄蔬菜来跟我分享丰产的成果了,于是思绪飘向了远方的家乡和那一年四季生机勃勃丰收满满的小院。  我从幼年到上高中之前一直和父母住在小镇医院的家属区内,我家有一个红砖墙围起来的小院子,这院子就像我家的小型农场和田地,种花种菜养猫
期刊
“我的影片是我终身漫长而连续不断的一场演出。”  ——费德里科·费里尼第一场  对于这件事,镇上的人已经说什么的都有了……董夫人告诉我们,牌坊建起来的彼时,天气略有阴晦。她不想再多说什么。就在这平常的一天,北方溽热的夏季,一个史料研究员躲在第三资料室一张缺角的桌上做着日常的研究工作。  我想象着他翻动书页的动作和神态——  这个人慢慢抬起头,若有所思地看向四周。  房间静谧而幽深。他不知道同事何时
期刊
火车  陈燃坐过很多次火车。她去过的地方不多,也不远,从南京到景山,从景山到南京。五六小时车程,总能在抵达疲乏边界之前到站。每每钻进车厢,总有一团浓郁的烟气扑面而来,将她包裹,空气凝滞不动,异常沉闷。在车厢连接处站着吸烟的人,他们彻夜未眠,吞吐着浊味和倦怠。落座后,面对陌生的人群,她总觉得这里与记忆中遗落的世界更近些。  邻座叔嫂延续着陆上的规矩,各尽地主之谊,热络招待,帮她把行李箱塞进座下,背包
期刊
《卡斯特桥市市长》  【英】托马斯·哈代 张玲 张扬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4年3月,定价:17.00元  刘心武导读:  我十三四岁的时候受家庭影响喜欢阅读,喜欢读文学书,喜欢读小说,喜欢读长篇小说,喜欢读翻译过来的外国长篇小说。有天我得到一本英国小说,小说开头写一对夫妻在田野上行走,丈夫是个打草工人,背着打草工具,他的妻子与他并肩行走,怀里抱着一个女婴,他们走啊走啊,走到一个露天集市。在
期刊
在七月的一个下午,我邀请复旦大学的张怡微老师来学校给我们的本科生做了一场关于散文写作的讲座。在讲座中她提到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她认为散文是不能虚构的,散文的创作过程,“是接受生活给你的答案”。她还提到作家王安忆曾经写过的一篇关于散文的长文,其中有一段我也非常喜欢:“散文在语言上没有虚构的权利,它必须实话实说。看起来它是没有限制的,然而,所有的限制其实都是形式,一旦失去限制,也就失去了形式。失去了形式
期刊
十兄弟  我还没有坐上酒席,  人已经少了很多个,他们散落各地。  那桌告别的酒席  每个人的生命中只出现一次——  在出门娶亲的前夜,  一桌特设的酒席像轮渡码头,  新郎端起酒杯敬向在座的九位未婚兄弟,  九位兄弟随即斟满他的杯子。  烟火爬满墙壁,熏黑了房梁,  酒融入血,而沸腾的情感  最终冷却成墙脚的残雪。  这桌酒席消失多年,  离乡的人们搭上天际的航班。  酒瓶空空,风吹过院子空旷的
期刊
主持人点评  瑠歌是年青一代的诗人,具有对语言的超常敏感,但所写绝不“清新可爱”。就写作资源论,瑠歌的来源复杂,却能为一己所用,整合成某种特异的、多触角和触点的风格。同时,瑠歌的写作也不失力度和野心,气象不凡;其叛逆之姿和青春能量能够有效地转化成某种建设性,这和瑠歌的际遇及努力都不无关系。  ——韩东  无 题  一种淡淡的恶心感  不断从人流  和人流的声音里  涌出  我是否  成为  好的诗
期刊
王菲菲想着无论如何也要见医生一面,不是以看病的形式,而是能在医院之外见。她最初问我该如何约医生出来的时候,我还以为她的意思是要约他,但又不让他误会是有别的意思。我给建议时,措辞尽力避免表露出这事还可以有别的意思,以免显得我对人家的事有过分八卦的关心,再有她之前找我倾诉,多是人家追她她避之不及这类的事。  她两个月前体检查出自己生病,紧急做了个手术。她一开始只对我说过她出院那天加了医生的微信,经常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