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又到了艾迪莎来家里打扫卫生的日子了,今天是她来打扫的最后一天。差五分钟十点,门铃响起来。我匆忙照了照镜子,小跑着拿起门口的话筒。像往常一样,话筒里传来略微嘶哑的声音:“艾迪莎。”我按下开门键,放下话筒,打开房门。艾迪莎常常来得早,她的这个习惯让W忍无可忍。W向来有这怪癖,对待时间守时得不得了,早一分钟到他都觉得没准备好——我也不知道他要准备什么,或许是得准备好被打扰吧。艾迪莎的提前按门铃,让W终于受不了了,于是有一次艾迪莎来了以后,W严肃地跟她说,以后希望你能准时到,不要来早了。W平时看起来就一脸严肃,他真正严肃的时候,对方只希望话题尽快结束,我那天就溜到自己的房间,以避免看到这有点让我不舒服的场景。
艾迪莎往往会带一杯咖啡。那是从廉价小店里买来的便宜咖啡。我偶尔会在新泡了壶咖啡后问她,要不要喝点?她会点点头说,谢谢。她只加奶,不加糖。我们的沟通很简单,我德语不好,只用最简单的词和她對话,有时候我也用英语,从她的表情来看,基本能听懂。她从东欧来,大概四五十岁,金发,脸上有皱纹,其余信息我一概不知。不知道她是否已婚,或者离婚,是否有孩子,父母是否还在东欧,这里有没有什么朋友,不知道她除了打扫卫生以外其余的生活,就像她可能并不知道我的职业一样。
艾迪莎把咖啡放在桌上,脱下外套,放下随身的小包,从包里拿出一双家居便鞋换上,就开始工作了。她打扫我房间的时候,我会帮着收拾一下,屋里太乱了,到处是孩子的玩具,地上堆着书,有时候还扔着几件没来得及放进衣橱的衣服。我把孩子的玩具扔回到他在客厅的玩具盒,把书摞起来放到书架上,把衣服叠起来放进衣橱,然后爬进我的高架床,戴上耳机听音乐。她在的时候我不可能写作,写作需要安静。
艾迪莎打扫了一会儿,就到院里抽烟。带过滤嘴的纸烟,柏林一盒要卖五到八欧元。她抽烟的频率跟我差不多,我抽的更便宜一点,是需要自己动手卷的烟草。她每次来的报酬是五十欧元,大概打扫三个半小时。我们有两个房间和一个大客厅,她只负责地面卫生。有几次我看她还把脏盘子脏碗放进了洗碗机,赶紧跟她说了声“Danke”。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后有段时间,我们没有叫她来,大概三个月后,才又恢复了叫她来家里打扫卫生。主要是W的主意,他说艾迪莎也是人,也需要生活。我说我也是人,也需要生活,现在收入减少这么多,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你难道不愿意家里更干净一点吗?他反问我。我说好吧,我当然也希望家里干净一点。
紫玉来找我的时候,艾迪莎正在给客厅吸尘。紫玉戴着口罩,谨慎地没摘下来。她冲艾迪莎说了句“Guten Morgen”,就去洗手间洗手了。我给她拿了把椅子,自己卷了根烟。她进来坐在我面前,我看到她还化了妆,知道这是特意为我们见面画的。有几次她看着一脸疲惫,我就跟她说出门还是要化妆,气色好一点,把时间用在自己身上。她从包里拿出一个塑料袋递给我,说:“这是我昨晚包的包子,给你当午餐,你一会儿尝尝味道怎么样。”
我接过来放到桌子上,站起来从书架上横着放的一摞书里拿出一本,“给你一本,是中国诗人的合辑,中德版本,也有我的作品。”
“行,我拿走。”她把书放进包里。
看着我抽烟,她像是犹豫了一下,又下了决心,让我也给她来一根。我正打算卷,她说还是自己来吧。我说好,把烟草、卷纸和烟头往她那边推了推。
她卷好了烟,把口罩取了下来。“亲爱的,咱们可是好久不见了。”
“是啊,”我有点语带埋怨,“一年了吧?上回见还是在我家旁边的咖啡馆。”
“可不是吗?”她笑,也有点不好意思,“那次我来找你,可真的太崩溃了。”
“哈哈,”我试图让气氛轻快一点,“你现在怎么样?”
“嗨,好多了。我现在在教小孩子音乐,也算是做了跟自己专业相符的工作吧。你知道我喜欢孩子的。虽然他们还小,我没法教他们更多更深的内容。唉,就是累。一会儿跟你聊几句,我一点钟就得走啊,两点半还得去幼儿园接老二。别怪我没来找你,我现在每天早晨七点就得起床,先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和小学,然后开车去上班,回家以后又忙活做饭,到晚上了什么也不想干,就想睡觉。”
“懂。”我说,“喝咖啡吗?”
“不用,你别顾我。我上午已经喝了一杯了。”
“我已经喝了三杯了。”我看了一眼咖啡壶。这是艾迪莎来后我新泡的一壶,已经快见底儿了。
吸尘器的“滋滋”声让我有点烦心,“我们到院里聊吧。”
“好的。”
今天阳光还不错,我们感慨了两句。偶有风,紫玉紧了紧围巾,盯着我:“你瘦了,亲爱的。”
“嗯,最近运动来着。”
“真的瘦了。”
“嗯嗯,”我嗫嚅着,“还好。”
“唉,我知道你这段日子不容易,有什么不开心的就给我打电话。虽说我也帮不上你什么,起码能陪你说说话。”
“嗯,我知道。真高兴你现在的生活变好了。”
“也没有,我知道我放弃弹钢琴,也不是说放弃弹钢琴,是放弃当一个自由艺术家的时候,你多失望。我也失望,亲爱的,学了这么多年,没有成名,还养活不了自己。”紫玉狠狠地抽了口烟,“起码现在我工作了,周末也能把孩子推给老公,自己出来见见朋友了。以前我不敢,觉得老公挣钱养家,自己必须要带好孩子。”
上次我们见面的时候,柏林刚解禁不久,我们坐在我家旁边的咖啡馆外面,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她的决定。她说要放弃当艺术家了,她要接着学德语,再提高一下德语水平,准备找个当老师的工作。她有些激愤地提到我们认识的一个人得到一份奖学金,有两万欧元。她说她从来没得到过什么奖学金,有多少留学生在刷盘子,为了生存放弃理想。你知道我从来没靠自己挣过什么钱吗?我就希望有一天,能用自己的钱结帐,而不是用老公的钱。
我有点尴尬,一时不知怎么接话。之前我常跟她抱怨写作的困难,常给自己和她灌鸡汤,鼓励她继续做音乐。在这种生存面前,我失语了。快吃完三明治时,她问我:“去年你挣了多少钱?”我说出一个数字,看到她惊讶的表情,我后悔不已。 “其实我的收入也不固定。这是因为要出版本新书,收到了预付款,去年的收入才高一些。”我解释道。
“那也是你的努力有了收获。”紫玉说,“不像我,进不了大乐团,平时能接的活儿又少,尤其是家里事儿多,没有时间练琴。”
“我懂。”
那天之后我们一直没有见面,我想起这事来心里就难受。我不知道该怪社会还是怪她没有为了艺术而牺牲生活,乃至生命。关于艺术,我们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两个多月谁都没有联系谁,彼此之间生出了芥蒂。她知道我的失望,我也知道她知道。现在看来她的困境已经过去一大半了,至少她想自己养活自己的目标实现了。而今年我的收入跟去年没法比,我与W已经离婚了,还没找到房子搬出去。
紫玉知道这件事,我一早就在电话里跟她说过了。
“親爱的,你是我的灯塔。你就是我的榜样,至少你还在坚持着写作。我知道你现在很困难,都会好起来的。”紫玉试图安慰我。
“尽量吧。”我有点羞愧,谁知道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呢?目前我确实还在写作,只是也得思考生存的问题了。
“别想太多了,你先按计划回国休整一段时间。等回来再处理这边的事吧。”
她只在我家待了不到半小时就说要走,临走前说,给你一个小红包,你回国的时候留着在机场买点吃的。我一愣,说不要。她说拿着吧,别饿着,到时候给自己买点好吃的。推脱不过,我收下了。
她走之后,我打开红包,是五十欧元。紫玉啊,真是的,这五十欧我还是有的啊。
艾迪莎吸尘的时候扶着腰,W上次说,她下礼拜要去做一个大的手术,跟腰有关,恢复好之前不会再工作了。以后什么时候再干也说不好。我本想关心一下她,想到我的德语不够好,就什么也没说。
艾迪莎干完活,跟我道别。“Good luck!”我说。
她感激地冲我一笑:“Danke.”
她走到门口,我犹豫了一下:“艾迪莎!”
她回过头,我连忙从书架上又拿下一本诗集,送了紫玉和几位喜欢文学的德国朋友后,还剩下三本。我小跑着把诗集递给她,用英语说:“你想阅读诗歌吗?都是中国诗人的诗,也有我的。这本书送给你。”
她略有些惊讶,低头翻了翻,不知道看懂没有。“Danke.”她扬了扬书,关上门走了。
“艾迪莎never been here!”孩子有回念叨。“不是永远,”我纠正他,“以后她好了还会来的。”孩子张着天真的大眼睛看着我,他不知道“好了”是怎么回事。
责任编辑 苏 牧
艾迪莎往往会带一杯咖啡。那是从廉价小店里买来的便宜咖啡。我偶尔会在新泡了壶咖啡后问她,要不要喝点?她会点点头说,谢谢。她只加奶,不加糖。我们的沟通很简单,我德语不好,只用最简单的词和她對话,有时候我也用英语,从她的表情来看,基本能听懂。她从东欧来,大概四五十岁,金发,脸上有皱纹,其余信息我一概不知。不知道她是否已婚,或者离婚,是否有孩子,父母是否还在东欧,这里有没有什么朋友,不知道她除了打扫卫生以外其余的生活,就像她可能并不知道我的职业一样。
艾迪莎把咖啡放在桌上,脱下外套,放下随身的小包,从包里拿出一双家居便鞋换上,就开始工作了。她打扫我房间的时候,我会帮着收拾一下,屋里太乱了,到处是孩子的玩具,地上堆着书,有时候还扔着几件没来得及放进衣橱的衣服。我把孩子的玩具扔回到他在客厅的玩具盒,把书摞起来放到书架上,把衣服叠起来放进衣橱,然后爬进我的高架床,戴上耳机听音乐。她在的时候我不可能写作,写作需要安静。
艾迪莎打扫了一会儿,就到院里抽烟。带过滤嘴的纸烟,柏林一盒要卖五到八欧元。她抽烟的频率跟我差不多,我抽的更便宜一点,是需要自己动手卷的烟草。她每次来的报酬是五十欧元,大概打扫三个半小时。我们有两个房间和一个大客厅,她只负责地面卫生。有几次我看她还把脏盘子脏碗放进了洗碗机,赶紧跟她说了声“Danke”。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后有段时间,我们没有叫她来,大概三个月后,才又恢复了叫她来家里打扫卫生。主要是W的主意,他说艾迪莎也是人,也需要生活。我说我也是人,也需要生活,现在收入减少这么多,我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你难道不愿意家里更干净一点吗?他反问我。我说好吧,我当然也希望家里干净一点。
紫玉来找我的时候,艾迪莎正在给客厅吸尘。紫玉戴着口罩,谨慎地没摘下来。她冲艾迪莎说了句“Guten Morgen”,就去洗手间洗手了。我给她拿了把椅子,自己卷了根烟。她进来坐在我面前,我看到她还化了妆,知道这是特意为我们见面画的。有几次她看着一脸疲惫,我就跟她说出门还是要化妆,气色好一点,把时间用在自己身上。她从包里拿出一个塑料袋递给我,说:“这是我昨晚包的包子,给你当午餐,你一会儿尝尝味道怎么样。”
我接过来放到桌子上,站起来从书架上横着放的一摞书里拿出一本,“给你一本,是中国诗人的合辑,中德版本,也有我的作品。”
“行,我拿走。”她把书放进包里。
看着我抽烟,她像是犹豫了一下,又下了决心,让我也给她来一根。我正打算卷,她说还是自己来吧。我说好,把烟草、卷纸和烟头往她那边推了推。
她卷好了烟,把口罩取了下来。“亲爱的,咱们可是好久不见了。”
“是啊,”我有点语带埋怨,“一年了吧?上回见还是在我家旁边的咖啡馆。”
“可不是吗?”她笑,也有点不好意思,“那次我来找你,可真的太崩溃了。”
“哈哈,”我试图让气氛轻快一点,“你现在怎么样?”
“嗨,好多了。我现在在教小孩子音乐,也算是做了跟自己专业相符的工作吧。你知道我喜欢孩子的。虽然他们还小,我没法教他们更多更深的内容。唉,就是累。一会儿跟你聊几句,我一点钟就得走啊,两点半还得去幼儿园接老二。别怪我没来找你,我现在每天早晨七点就得起床,先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和小学,然后开车去上班,回家以后又忙活做饭,到晚上了什么也不想干,就想睡觉。”
“懂。”我说,“喝咖啡吗?”
“不用,你别顾我。我上午已经喝了一杯了。”
“我已经喝了三杯了。”我看了一眼咖啡壶。这是艾迪莎来后我新泡的一壶,已经快见底儿了。
吸尘器的“滋滋”声让我有点烦心,“我们到院里聊吧。”
“好的。”
今天阳光还不错,我们感慨了两句。偶有风,紫玉紧了紧围巾,盯着我:“你瘦了,亲爱的。”
“嗯,最近运动来着。”
“真的瘦了。”
“嗯嗯,”我嗫嚅着,“还好。”
“唉,我知道你这段日子不容易,有什么不开心的就给我打电话。虽说我也帮不上你什么,起码能陪你说说话。”
“嗯,我知道。真高兴你现在的生活变好了。”
“也没有,我知道我放弃弹钢琴,也不是说放弃弹钢琴,是放弃当一个自由艺术家的时候,你多失望。我也失望,亲爱的,学了这么多年,没有成名,还养活不了自己。”紫玉狠狠地抽了口烟,“起码现在我工作了,周末也能把孩子推给老公,自己出来见见朋友了。以前我不敢,觉得老公挣钱养家,自己必须要带好孩子。”
上次我们见面的时候,柏林刚解禁不久,我们坐在我家旁边的咖啡馆外面,一边晒太阳一边聊她的决定。她说要放弃当艺术家了,她要接着学德语,再提高一下德语水平,准备找个当老师的工作。她有些激愤地提到我们认识的一个人得到一份奖学金,有两万欧元。她说她从来没得到过什么奖学金,有多少留学生在刷盘子,为了生存放弃理想。你知道我从来没靠自己挣过什么钱吗?我就希望有一天,能用自己的钱结帐,而不是用老公的钱。
我有点尴尬,一时不知怎么接话。之前我常跟她抱怨写作的困难,常给自己和她灌鸡汤,鼓励她继续做音乐。在这种生存面前,我失语了。快吃完三明治时,她问我:“去年你挣了多少钱?”我说出一个数字,看到她惊讶的表情,我后悔不已。 “其实我的收入也不固定。这是因为要出版本新书,收到了预付款,去年的收入才高一些。”我解释道。
“那也是你的努力有了收获。”紫玉说,“不像我,进不了大乐团,平时能接的活儿又少,尤其是家里事儿多,没有时间练琴。”
“我懂。”
那天之后我们一直没有见面,我想起这事来心里就难受。我不知道该怪社会还是怪她没有为了艺术而牺牲生活,乃至生命。关于艺术,我们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两个多月谁都没有联系谁,彼此之间生出了芥蒂。她知道我的失望,我也知道她知道。现在看来她的困境已经过去一大半了,至少她想自己养活自己的目标实现了。而今年我的收入跟去年没法比,我与W已经离婚了,还没找到房子搬出去。
紫玉知道这件事,我一早就在电话里跟她说过了。
“親爱的,你是我的灯塔。你就是我的榜样,至少你还在坚持着写作。我知道你现在很困难,都会好起来的。”紫玉试图安慰我。
“尽量吧。”我有点羞愧,谁知道我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呢?目前我确实还在写作,只是也得思考生存的问题了。
“别想太多了,你先按计划回国休整一段时间。等回来再处理这边的事吧。”
她只在我家待了不到半小时就说要走,临走前说,给你一个小红包,你回国的时候留着在机场买点吃的。我一愣,说不要。她说拿着吧,别饿着,到时候给自己买点好吃的。推脱不过,我收下了。
她走之后,我打开红包,是五十欧元。紫玉啊,真是的,这五十欧我还是有的啊。
艾迪莎吸尘的时候扶着腰,W上次说,她下礼拜要去做一个大的手术,跟腰有关,恢复好之前不会再工作了。以后什么时候再干也说不好。我本想关心一下她,想到我的德语不够好,就什么也没说。
艾迪莎干完活,跟我道别。“Good luck!”我说。
她感激地冲我一笑:“Danke.”
她走到门口,我犹豫了一下:“艾迪莎!”
她回过头,我连忙从书架上又拿下一本诗集,送了紫玉和几位喜欢文学的德国朋友后,还剩下三本。我小跑着把诗集递给她,用英语说:“你想阅读诗歌吗?都是中国诗人的诗,也有我的。这本书送给你。”
她略有些惊讶,低头翻了翻,不知道看懂没有。“Danke.”她扬了扬书,关上门走了。
“艾迪莎never been here!”孩子有回念叨。“不是永远,”我纠正他,“以后她好了还会来的。”孩子张着天真的大眼睛看着我,他不知道“好了”是怎么回事。
责任编辑 苏 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