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师生交往;双向沟通;单向沟通
【活动理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普通高中生学习时间最长。调查发现78.3%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平时(不包括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在8小时以上。由此调查报告可以看出,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逐渐增多,而相应的,与老师打交道的时间也在增多,而且这种交流的内容往往局限在学业内容上,那么在这种特定内容的交流下,作为学生,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让师生交流更畅通,更全面地掌握学科知识呢?
【活动准备】班级人数双倍的A4纸
【活动目标】
1.认识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的区别,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学会使用双向沟通;
2.通过本次活动,能反思总结自己过去的交往方式,并有所改进。
【活动过程】
一、切蛋糕
1.师:在上次活动时,我们初步了解了人际交往的秘籍,这个秘籍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沟通。
2.师:请大家拿出第一张白纸,在纸上画一个蛋糕,任何样子都可以,一边画一边想象一下,这块蛋糕是你一天的24小时,蛋糕画好后,请大家思考一下,一天24小时你是如何分配的,请在蛋糕上切分。
学生在纸上开始画蛋糕,并认真切分。
3.师:现在大家都切分好了自己的蛋糕,那么在你的蛋糕中,最大的一块是什么内容呢?
学生们七嘴八舌,大多数都会说在学校或者是学习,这为本课的内容埋下了伏笔,引出师生交往的主题。
4.师:大部分同学的时间蛋糕最大的一块是在学校或者是学习,那么在学校或者学习的时候,我们必然会和一类人打交道,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在学校里我们和老师的相处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出示幻灯——小调查:你认为和你沟通最好的是:
A父母 B同学、朋友C老师 D其他人
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B。
师:既然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和同学朋友沟通得更好,那么我们来看看,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二、快译通
师:请每个同学在纸上悄悄写上一种自己常有的情绪,注意不要让别人看到,然后盖好,对你的同桌说“我现在满心想的都是我平时常有的情绪,现在,你猜猜看,那是一种什么情绪?”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猜出别人的情绪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师:通过这个小活动我们可以发现,沟通其实是需要双方的努力的,和我们平时朝夕相处的同学尚且会出现这样的沟通问题,那么我们和老师相处时更会出现沟通不畅的现象,该如何改进才能让我们在与老师沟通时更顺畅呢?
三、撕纸
1.师: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第一张纸,听我的指令,闭上眼睛,不要发出声音,将手中的纸对折,再对折,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将左上角撕下来,睁眼,打开,和周围的同学比对一下。(与此同时,老师本人也开始按照指令撕纸)
学生打开,比对,发现什么形状都有,其中与老师手中的形状相似的并不是很多。学生开始议论纷纷。
师:我们会看到有很多的结果,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我发出同样的指令,大家撕出来的结果却会有这么多种呢?如果这是一堂数学课,撕纸就是一道题目,为什么你们和老师的答案不一样呢?
学生纷纷回答:因为他们闭着眼,因为不能发出声音,所以有疑问不能提问;老师讲解得不够仔细。
2.师:既然大家认为结果的不同是因为这些原因,那么我们再试一次,这次大家可以睁开眼,可以向我提问,下面请拿出第二张纸,开始。
重复上一次的程序,与上次不同的是,在整个撕纸的过程中,学生们睁开眼睛,并且在每一步骤都会有问题问,如何对折、旋转的方式等,展示结果,大多数都和老师的相同。
师:这次大家都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同学的都一样了,如果这是一条数学题,经过两次讲解解答,我们终于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那么请问各位找到什么诀窍没有呢?
学生们讨论总结出两次结果不同的原因在于沟通的形式,第一次因为只是老师单向的要求,第二次学生可以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明白老师的要求,并且也帮助老师明白学生哪些地方没有理解。
3.师总结:我们第一次的撕纸其实就是一个单向沟通的过程,只有我说,你们听,而第二次就改变了,变成了双向沟通,由于同学们的不断提问,所以让我明白我有哪些地方没有讲解清楚,从而促进我更加仔细地讲解,让我们大家的结果更趋于一致。其实,在我们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是一样的,老师的讲解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如果大家能够勇于提问,那么会让自己接受的知识更加的全面和完善,也能帮助老师认识到自己在传授知识时的不足。
任何人之间的交往都需要沟通,沟通是人们之间的桥梁。有一个外科手术,叫做“心脏搭桥”,就是在堵塞了血管的心脏上,再造一条新的流畅的脉络,让心脏能够流入充足的血液,我们借这个名称用一用,其实不仅可以在自己的心脏上搭桥,也需要在不同的心脏之间搭桥,以传达我们彼此间的感觉,让我们更好地沟通。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师生交往”是我校人际交往系列课程中的其中一课,学生在学校和老师的交往中往往容易产生误会,而这个误会往往是由单向沟通造成的,很多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采取的是沉默的方式,这个时候双向沟通的需求就产生了,但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并且接受这个概念,单纯的知识讲授是很难做到的,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在活动中领悟。
本次活动课主要由三个子活动组成:
“切蛋糕”活动是让学生在“切分时间蛋糕”的时候,能够清楚自己每天的时间分配,从而引出与教师交往的问题,这一活动在整个活动中起到一个引言的作用。
“快译通”活动旨在让学生体会到与人沟通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即使是与自己熟识的人,所以与老师沟通不良也很正常,关键是如何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让对方明白自己。
“撕纸”活动是本次活动的主要部分,通过两次撕纸的不同对比,让学生能够亲身领悟到双向沟通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做到双向沟通。
其实在人际交往中,不管是与谁交往,都需要双向沟通,在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双向沟通更多地体现在与教师交往上。在人际交往这一系列课程中,每一个小单元所体现出的交往方式并不局限在与特定对象的交往上,学生们在活动中体会,在实践中领悟,在生活中融会使用,达到了课堂活动设计的最终目的。
【课后反思】
人际交往是每个人成长中必须学习的课程,在平时的个别咨询中,很多来访的学生都为自己的人际交往而困惑,甚至有些厌学的案例最终的起因是学校人际交往不良,因此,在高一校本心理课程中,人际交往成为不可缺少的章节。本课是一节以师生交往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课,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慢慢领悟到双向沟通的重要性。但在几个活动环节中,有一个新的问题呈现出来,那就是当出现结果不一致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开始指责对方,或者是将不成功的原因归结到别人,比如“快译通”环节中,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是因为同桌不够细心,或者是同桌不明白自己的意图,所以导致沟通不顺;在“撕纸”环节也是如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将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归结于老师的讲解不清楚,对于自身原因不多做思考。
根据归因理论,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成功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确定,失败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则是一种自我防卫。但是过多的外归因容易降低个体努力的积极性,在人际交往中出现过多的指责对方时,会难以看清自己的问题,导致在以后的交往中沿袭固有的模式,没有任何的改进。
这堂课中,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活动,领悟到双向沟通的重要,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合理归因,在人际交往系列课程之后及时进行合理归因的讨论,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成长中反省,也在反省中成长。
【点评】
在平时与学生交往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冲突或者问题都是由沟通不良引起的。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除了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吴杨老师的这节课,以师生交往技巧中的双向沟通为主要内容,整节课目标明确,导入自然,三个活动层层递进,主次分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领悟。在课堂上,我看到学生参与活动非常积极,对于活动结果认真思考,并且看到他们在经过老师的引导和自身的思考后,观念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当然,如果课堂的脉络能够更加清晰些,导入活动更加精炼些,主要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引导更加深入些,让学生对双向沟通的思考更加深刻,以便能将这一技巧应用到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那么,我想,这节课就会更具意义。
点评人:江群,江苏省南京市“陶老师”工作站玄武分站站长
(稿件编号:090831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十四中学,210000,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活动理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公布的《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普通高中生学习时间最长。调查发现78.3%的中国普通高中学生平时(不包括周末和节假日)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在8小时以上。由此调查报告可以看出,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每天在校的时间逐渐增多,而相应的,与老师打交道的时间也在增多,而且这种交流的内容往往局限在学业内容上,那么在这种特定内容的交流下,作为学生,该注意哪些方面才能让师生交流更畅通,更全面地掌握学科知识呢?
【活动准备】班级人数双倍的A4纸
【活动目标】
1.认识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的区别,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学会使用双向沟通;
2.通过本次活动,能反思总结自己过去的交往方式,并有所改进。
【活动过程】
一、切蛋糕
1.师:在上次活动时,我们初步了解了人际交往的秘籍,这个秘籍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沟通。
2.师:请大家拿出第一张白纸,在纸上画一个蛋糕,任何样子都可以,一边画一边想象一下,这块蛋糕是你一天的24小时,蛋糕画好后,请大家思考一下,一天24小时你是如何分配的,请在蛋糕上切分。
学生在纸上开始画蛋糕,并认真切分。
3.师:现在大家都切分好了自己的蛋糕,那么在你的蛋糕中,最大的一块是什么内容呢?
学生们七嘴八舌,大多数都会说在学校或者是学习,这为本课的内容埋下了伏笔,引出师生交往的主题。
4.师:大部分同学的时间蛋糕最大的一块是在学校或者是学习,那么在学校或者学习的时候,我们必然会和一类人打交道,这就是我们的老师,在学校里我们和老师的相处是一种什么状态呢?出示幻灯——小调查:你认为和你沟通最好的是:
A父母 B同学、朋友C老师 D其他人
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B。
师:既然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和同学朋友沟通得更好,那么我们来看看,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二、快译通
师:请每个同学在纸上悄悄写上一种自己常有的情绪,注意不要让别人看到,然后盖好,对你的同桌说“我现在满心想的都是我平时常有的情绪,现在,你猜猜看,那是一种什么情绪?”
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猜出别人的情绪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师:通过这个小活动我们可以发现,沟通其实是需要双方的努力的,和我们平时朝夕相处的同学尚且会出现这样的沟通问题,那么我们和老师相处时更会出现沟通不畅的现象,该如何改进才能让我们在与老师沟通时更顺畅呢?
三、撕纸
1.师: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第一张纸,听我的指令,闭上眼睛,不要发出声音,将手中的纸对折,再对折,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将左上角撕下来,睁眼,打开,和周围的同学比对一下。(与此同时,老师本人也开始按照指令撕纸)
学生打开,比对,发现什么形状都有,其中与老师手中的形状相似的并不是很多。学生开始议论纷纷。
师:我们会看到有很多的结果,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我发出同样的指令,大家撕出来的结果却会有这么多种呢?如果这是一堂数学课,撕纸就是一道题目,为什么你们和老师的答案不一样呢?
学生纷纷回答:因为他们闭着眼,因为不能发出声音,所以有疑问不能提问;老师讲解得不够仔细。
2.师:既然大家认为结果的不同是因为这些原因,那么我们再试一次,这次大家可以睁开眼,可以向我提问,下面请拿出第二张纸,开始。
重复上一次的程序,与上次不同的是,在整个撕纸的过程中,学生们睁开眼睛,并且在每一步骤都会有问题问,如何对折、旋转的方式等,展示结果,大多数都和老师的相同。
师:这次大家都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同学的都一样了,如果这是一条数学题,经过两次讲解解答,我们终于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那么请问各位找到什么诀窍没有呢?
学生们讨论总结出两次结果不同的原因在于沟通的形式,第一次因为只是老师单向的要求,第二次学生可以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明白老师的要求,并且也帮助老师明白学生哪些地方没有理解。
3.师总结:我们第一次的撕纸其实就是一个单向沟通的过程,只有我说,你们听,而第二次就改变了,变成了双向沟通,由于同学们的不断提问,所以让我明白我有哪些地方没有讲解清楚,从而促进我更加仔细地讲解,让我们大家的结果更趋于一致。其实,在我们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是一样的,老师的讲解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如果大家能够勇于提问,那么会让自己接受的知识更加的全面和完善,也能帮助老师认识到自己在传授知识时的不足。
任何人之间的交往都需要沟通,沟通是人们之间的桥梁。有一个外科手术,叫做“心脏搭桥”,就是在堵塞了血管的心脏上,再造一条新的流畅的脉络,让心脏能够流入充足的血液,我们借这个名称用一用,其实不仅可以在自己的心脏上搭桥,也需要在不同的心脏之间搭桥,以传达我们彼此间的感觉,让我们更好地沟通。
【活动分析】
本次活动“师生交往”是我校人际交往系列课程中的其中一课,学生在学校和老师的交往中往往容易产生误会,而这个误会往往是由单向沟通造成的,很多学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采取的是沉默的方式,这个时候双向沟通的需求就产生了,但是如何让学生了解并且接受这个概念,单纯的知识讲授是很难做到的,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在活动中领悟。
本次活动课主要由三个子活动组成:
“切蛋糕”活动是让学生在“切分时间蛋糕”的时候,能够清楚自己每天的时间分配,从而引出与教师交往的问题,这一活动在整个活动中起到一个引言的作用。
“快译通”活动旨在让学生体会到与人沟通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即使是与自己熟识的人,所以与老师沟通不良也很正常,关键是如何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让对方明白自己。
“撕纸”活动是本次活动的主要部分,通过两次撕纸的不同对比,让学生能够亲身领悟到双向沟通的重要性,懂得如何做到双向沟通。
其实在人际交往中,不管是与谁交往,都需要双向沟通,在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双向沟通更多地体现在与教师交往上。在人际交往这一系列课程中,每一个小单元所体现出的交往方式并不局限在与特定对象的交往上,学生们在活动中体会,在实践中领悟,在生活中融会使用,达到了课堂活动设计的最终目的。
【课后反思】
人际交往是每个人成长中必须学习的课程,在平时的个别咨询中,很多来访的学生都为自己的人际交往而困惑,甚至有些厌学的案例最终的起因是学校人际交往不良,因此,在高一校本心理课程中,人际交往成为不可缺少的章节。本课是一节以师生交往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课,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自身体验,慢慢领悟到双向沟通的重要性。但在几个活动环节中,有一个新的问题呈现出来,那就是当出现结果不一致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开始指责对方,或者是将不成功的原因归结到别人,比如“快译通”环节中,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是因为同桌不够细心,或者是同桌不明白自己的意图,所以导致沟通不顺;在“撕纸”环节也是如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将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归结于老师的讲解不清楚,对于自身原因不多做思考。
根据归因理论,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外归因。成功内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的确定,失败外归因,减少自己对失败的责任则是一种自我防卫。但是过多的外归因容易降低个体努力的积极性,在人际交往中出现过多的指责对方时,会难以看清自己的问题,导致在以后的交往中沿袭固有的模式,没有任何的改进。
这堂课中,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活动,领悟到双向沟通的重要,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如何合理归因,在人际交往系列课程之后及时进行合理归因的讨论,会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成长中反省,也在反省中成长。
【点评】
在平时与学生交往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冲突或者问题都是由沟通不良引起的。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除了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吴杨老师的这节课,以师生交往技巧中的双向沟通为主要内容,整节课目标明确,导入自然,三个活动层层递进,主次分明,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领悟。在课堂上,我看到学生参与活动非常积极,对于活动结果认真思考,并且看到他们在经过老师的引导和自身的思考后,观念上发生了一些变化。
当然,如果课堂的脉络能够更加清晰些,导入活动更加精炼些,主要活动结束后,对学生的引导更加深入些,让学生对双向沟通的思考更加深刻,以便能将这一技巧应用到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那么,我想,这节课就会更具意义。
点评人:江群,江苏省南京市“陶老师”工作站玄武分站站长
(稿件编号:090831002)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第三十四中学,210000,电邮:[email protected])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