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妙玉被“误解”问题的探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igei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红楼梦》中的妙玉是一个比较矛盾悖谬同时又遭受不少误解的人物。本文立足于《红楼梦》原文本,以阮籍“大人先生”的形象作为对比材料探究妙玉被“误解”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妙玉的“误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红楼梦》原作者在前八十回中对妙玉的部分描写及判词呈现出的情感倾向晦涩不明并有着强烈的伦理色彩,让读者容易产生误解;二是以往大多是从伦理角度解读评论妙玉,忽略了妙玉的美及其意义。笔者认为,重新审视妙玉的生命追求及其美有助于正确解读妙玉的形象。
  【关键词】《红楼梦》;妙玉;误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红楼梦》中的妙玉是一个比较矛盾悖谬同时又遭受不少误解的人物。笔者认为,要真正理清妙玉被误解的问题,还是要回到《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文本。另外,以阮籍“大人先生”形象作为对比材料进行研究能让我们更清晰地找到问题的症结。同样承受着封建礼法的重压,同样面对质疑,曹雪芹笔下的妙玉是那样的痛苦、矛盾和悖谬;而阮籍笔下的“大人先生”却能“披发而居海之中,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以“大人先生”形象去观照“妙玉”的形象,有助于在解读妙玉的形象时产生新的思考。
  一、《红楼梦》中妙玉的形象
  《红楼梦》中的妙玉是一个比较悲剧的人物,她的一生充满着痛苦、矛盾和悖谬,同时还遭受着不少误解。笔者认为,要真正理解人们为什么会“误解”妙玉,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分析探究:其一,要从《红楼梦》中妙玉的判词去探究;其二,要从《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描写中整体把握。
  饶道庆先生在《妙玉别解》中给妙玉的判词作出了“正解”,纠正了以往不恰当的理解:“欲洁何曾洁”,不是指妙玉在“标榜”高洁之时实际上早已不洁了,而是直指她的“不洁”的结局——终陷淖泥中”;“云空未必空”,正解的意思是,妙玉既然入了佛门就应该讲“空”,但妙玉却做不到。可见,即使是在正解中,曹雪芹对妙玉的判词呈现出来的情感倾向仍然是晦涩不明的,是赞赏是讽刺还是中立,笔者认为是无法考究的,甚至他也存在着认为妙玉行为不当的可能。
  在这里,可以对比一下阮籍《大人先生传》中对“大人先生”形象的描写,当礼法之士来信劝说大人先生不要“披发而居巨海之中,与若君子者远”,阮籍笔下的“大人先生”逌然而叹,他以天地万物的无常质疑礼法之士“焉得束身修行,磬折抱鼓”,他还嘲讽礼法之士就像死于裈中而不能出的群虱,他还以阳鸟自喻,他说“夫阳鸟游於尘外而鹪鹩戏于蓬艾,小大固不相及,汝又何以为若君子闻於余乎?”在阮籍的笔下,大人先生“被发飞鬓,衣方离之衣,绕绂阳之带。含奇芝,爵甘华,噏浮雾,飡霄霞,兴朝云,颺春风。奋乎太极之东,游乎昆仑之西。”同样是面对礼法的重压,同样是不符合礼法的规范,阮籍笔下的“大人先生”是这样的逍遥自在,全然不为礼法所困缚;而曹雪芹笔下的“妙玉”却是“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阮籍对“大人先生”的赞美是非常明显的,相对地,“洁”和“何曾洁”、“空”和“未必空”,还有“可怜”等字眼让人难以把握曹雪芹对妙玉的真正态度。正是因为曹雪芹的情感态度晦涩不明,或多或少地导致了后来学界或普通读者对“妙玉”的解读和评论跟对“大人先生”的解读和评价明显不一样。
  在饶道庆先生的《妙玉别解》中,他总结了近年红学界从佛家角度、从爱情角度、从境界角度、从女性主义角度对妙玉比较有代表性的认识,其实对妙玉都有着误解,对妙玉的评价都偏低。而纵观对阮籍“大人先生”的研究,人们对“大人先生”的评价是非常高的,都认为大人先生是最美好、最理想的形象。
  另外,对妙玉的误解和评价偏低除了跟妙玉的判词有关,还跟《红楼梦》前八十回对妙玉的部分描写有关。在前八十回中,曹雪芹有意或无意地从一开始就把妙玉设定在“神坛”上,妙玉的出身是高贵的,妙玉是孤高的,妙玉是不畏强权的,妙玉是高洁的,妙玉还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曹雪芹雖然写到妙玉是“金玉质”,是一块无暇美玉,但是他也在强调着“欲洁”的妙玉“何曾洁”,“云空”的妙玉“未必空”,他还说到妙玉既然入了佛门就应该讲“空”,但妙玉却做不到,这样的话语呈现出来的伦理色彩十分明显。假如曹雪芹是这样直接地描写妙玉:“妙玉身上迸发出来的是一种超越于情欲之上的清雅诗意的生命激情。这个有着贵族的血统、高超的才情、芬芳的雅趣的少女,并不甘心放弃生命意志,泯灭人性人情,与宝玉的交往显示了她对知音知己的渴求、对人间的“赏心乐事”的向往,而不是晦涩不明地说着“洁”和“空”的问题,人们是不太可能误解妙玉的。
  对比曹雪芹笔下的“妙玉”和阮籍笔下的“大人先生”,又可以观照到曹雪芹和阮籍思想的差异,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期,封建礼法思想沉重,因此他笔下的妙玉是比较压抑、矛盾和痛苦的;而阮籍在写作“大人先生”时,他早期的儒家价值观基本上崩溃,这一时期,他以道家价值观为主要的价值观,他正值“文的自觉”和“人的觉醒”,因此,他笔下的“大人先生”可以蔑视礼法,逍遥自在。
  就笔者的看法,曹雪芹前八十回对妙玉的描写存在着几种可能:一是他本身就在伦理规范中,他非常标榜“高洁高贵”和“四大皆空”;二是他作为观察者写出了礼法之士眼中的妙玉。而无论哪一种可能,后来的研究者和读者都不可避免地通过揣摩他的情感倾向去理解他笔下的妙玉,而不同的揣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误读误解。可见,对妙玉误解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红楼梦》原作者在前八十回中对妙玉的部分描写及妙玉的判词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晦涩不明并有着强烈的伦理色彩,让读者容易产生误解。
  二、妙玉的生命追求和美
  在阮籍的笔下,大人先生有着他的生命追求并呈现出了他的美,在曹雪芹的笔下,妙玉一方面是压抑、矛盾和悖谬的,但另一方面,妙玉也有着她的生命追求和美。妙玉因“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所以她从小就入了空门带发修行。妙玉自小就受到了佛门礼法的规范,但她在佛门的清规戒律下仍然有着她的生命追求和美。   妙玉是美的,但《红楼梦》中没有太多直接描寫妙玉是如何美,而是通过栊翠庵和“茶”等情节间接地呈现出妙玉的生命追求和美。在第四十一回中,贾母等人带着刘姥姥至栊翠庵,见花木繁盛,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从花木繁盛中可见妙玉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是妙玉给栊翠庵添了雅趣,所以栊翠庵才会比别处越发好看。在品茶的情节,从煎茶用的水、品茶后的评价以及茶具等几个细节来看,妙玉又是与世俗的不同的。其一,当贾母问道煎茶用的是什么水时,妙玉回答道“是旧年蠲的雨水”,而当黛玉问道:“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从煎茶的水或用旧年蠲的雨水或用梅花上的雪可以看出妙玉是一个对生活有要求的人;其二,刘姥姥喝了后说茶“淡”,宝玉细细吃了后,对其“轻浮无比”赏赞不绝,从“淡”和“轻”可见妙玉心性的淡雅;其三,在宝玉笑道妙玉给他的绿玉斗是一俗器,妙玉回答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的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妙玉除了有珍贵的绿玉斗,还有“成窑五彩小盖钟”“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和“蟠虬整雕竹根的大海”等珍贵的茶具,又可见妙玉的品味高雅脱俗。
  妙玉是一个热爱生活、对生活有追求的人,但长期以来人们颂着“大人先生”蔑视礼法、超尘脱俗的美,却忽略了妙玉的美。综观过往对妙玉的研究和评价,人们大多是从伦理的角度去解读和评价妙玉,关于妙玉的生命追求和美的研究较少。从整体来看,笔者认为,对妙玉的“误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红楼梦》原作者在前八十回中对妙玉的部分描写呈现出来的情感倾向晦涩不明并有着强烈的伦理色彩,让读者容易产生误解;二是以往过多从伦理角度解读评价妙玉,忽略了妙玉的美及其意义。笔者认为,重新审视妙玉的生命追求及其美有助于正确解读妙玉的形象。
  参考文献:
  [1]饶道庆.妙玉别解[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5-12.
  [2]陈伯君.阮籍集校注[M].中华书局,1987.
  [3]]曹雪芹,邓遂夫.胭脂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M].作家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梁春媚,女,汉族,广东湛江市人,16级古代文学硕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新的美术课程体现出开放性特征和多元化面貌。美术教学的创新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在这种新形式下,我们对小学美术课程的创新教学进行积极探索,深度开发利用本地域美术资源,以红花山写生创作为切入点,依托丙烯画这种新型绘画材料为载体,对本地区文化资源进行描绘,促进了小学丙烯画教育的特色性发展,实现美术资源和课程资源之间的转化。  【关键词】美术课程;地方文
【摘要】德育劳动是新时代新要求下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重要环节。将德育融入具体劳动,对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高校已经立足开展德育劳动周活动,但由于活动的初步开展,其实效性仍需提高。本文以问题为导向,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以长治学院为例,对德育劳动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总结及肯定德育劳动周正向作用的同时,又深刻地反思了德育劳动周尚存的缺陷与不
【摘要】民国时期,在动荡不断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中,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文化相对繁荣。国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同步发展,在鼎盛时均享有国际声誉。而促使繁荣的因素,就高校内部来讲,主要包括民主的管理制度和灵活的考试制度,以及与教师相关的聘任、薪酬和评价制度,这些成功的经验均值得我们当今高校借鉴。  【关键词】民国高校;制度;教师;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民国高校建设发
【摘要】歌唱教学属于小学音乐教育当中的关键构成部分。在现在的中高年段歌唱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知识技能,通过纯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操练来解决歌曲难点,导致学生机械操练的问题。本文通过本策略研究,将音乐知识技能与歌曲情感态度价值目标维度融合,使学生在体验歌曲情感、理解音乐形象的同时解决歌曲难点,真正激发学生演唱的欲望,感受演唱歌曲的乐趣,体验歌唱带来的身心愉悦的感受。  【关键词】体验;歌唱;难点突破  
【摘要】陈可辛的《金枝玉叶》《甜蜜蜜》《如果·爱》三部电影被称作为彻底的伤感爱情电影,在其中充满着爱情的悲痛与伤感,这也构成了其爱情电影的一大风格特色。不论是从情节构置、人物形象和心理的塑造刻画上,还是视听语言的运用上,都突出地表现出这一风格特色。  【关键词】悲情;爱情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作为香港电影界的一位著名导演,陈可辛的电影多是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不论是一男
【关键词】情绪;感受;想法;需求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6-0070-04  【作者简介】梁冬梅,淮南联合大学(安徽淮南,232038)教师,助教。  【设计理念】  进入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情绪容易波动,容易出现两极化,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根据冰山理论,外在事件、行为的背后蕴藏着人的感受、想法和需求等,
一、组建率领陈支队  陈支队,全称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简称晋西支队。它组建于1938年12月,由1937年12月新编的一一五师三四三旅补充团与晋西三个游击大队合编而成。三四三旅参谋长陈士榘任司令员(亦称支队长),林枫任政委,黄骅任副司令员。支队战斗和活动地域最初主要在山西省西南部的汾阳、孝义地区,后来移往山西省西北部。在毛泽东1939年和1940年发出的电报中,很少提“晋西独立支队”或“
【摘要】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苔丝和美国内战时期的艾米丽,身处不同时代,有着相似的贵族血统,在贵族性方面有着云泥之别:苔丝自由而高贵;艾米丽为人教条且心理畸形。迥异的贵族性却让二人殊途同归:二人均以悲剧终场。究其原因,这与二人所处的男性中心主义社会有着莫大关系。不论女性精神性为何,只有大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女性的命运才有新的可能性。  【关键词】苔丝;艾米丽贵族性;男性中心主义  【中图分类号】I06
【摘要】“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作为一名在广西工作的钢琴教育工作者,每当想起主席的这句话,就有了无限的自豪和无尽的责任。在广西这块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土地上教学钢琴,不能不研究以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创作的钢琴作品。如果稍作梳理,以广西民族音乐素材创作的钢琴作品大致可分为以琴声描绘广西秀美自然风光的作品、以琴声拟态广西的少数民族乐器表
【摘要】中国古诗词歌曲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分支,本文意在通过对中国新艺术歌曲集第一卷中第一首歌曲《静夜思》的音乐元素进行分析,讓读者从中感受中国古诗词歌曲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了解古诗词歌曲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未来发展中的地位。  【关键词】古诗词歌曲;音乐分析;地位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序言  中国古诗词歌曲最早可追溯到黄帝时代的郊庙歌辞和燕射歌辞等具有仪式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