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初谈

来源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_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电脑课,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目标、讲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我们正在积极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其他文献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增强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呢?课题的导入是个重要环节。课题导入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一节课的教学效果。我经过多年的思考和尝试,总结出几种比较成功的课题导入方法,现列举出来,与同行们商榷共勉。    一、问题导入    问题是学生进入学习、探究的“导火索”,学习过程实际是不断发现、提出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从而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教师
很多同学在学《物质构成奥秘》这一章时,总觉得既抽象又繁琐,所以畏难情绪很重,现在对这一部分的大致内容作一简单系统的小结概括。一、原子、分子、离子的区分及表示1.原子
一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
在小学阶段,“解决问题”是数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因此
做好小学低年级的评价,应把握好个体差异原则,做好教师、学生、学校、家长几方面的结合文章。这样,我们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好评价的作用,取得好的育人效果。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呢?教师要转换角色,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一项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笔者在近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