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传统的小学教学理念中,读与写是相对独立的。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课文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过程,没有具体、清晰的目的性,效果甚微。教师在确定写作题目的时候,也比较随意,导致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写出来的文章过于生硬,丝毫无感情。其实,小学生的年龄偏小,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好动心,只要教师应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就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语感;教学模式
引言:小学是孩子正式走进校园的第一站,逐步引导孩子如何学习、如何表达、如何计算等。其中,语文就是一门相对独特且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语文知识的接触是非常密切的。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在完成社交活动的时候,听、说、读都是汉语,对此,语文课的价值并非局限于说与听,也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促使学生领悟到其中的情感变化,由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感。那么接下来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够更富有情感地写作,真正地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蕴意和内涵。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着重探讨了小学语文如何实现以读育感、以感写作?希望能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帮助和借鉴。
一、“育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
“育感”代表着对语言的理解或直觉,又称为“语感”。无论哪一种语言,都必须要形成语感,语言的强弱会对应用语言的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在世界各国的语言种类中,中文是一个最难学的语言,最直接的原因则是由于其语感极难形成。一些表面上看相似的语言,但是表达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相同的一句话以不同的语气来表达,代表的含义也是不同的。而且一些句式的多元化应用,也会导致其含义出现大反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具有的意义则是要培养学生的中文语感,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语感,即“育感”。唯有具备较强的语感,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应用中文,例如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分析、文字的表达、论点的整合和梳理等才能够发挥最佳效果。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务必要加强对“育感”的锻炼。
二、“以读育感”,培养语感的方式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培养语感的方法是比较多的,并且,若只是选用一种或两种方法的话,通常无法起到长期、显著的推动效果。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多思考、多归纳、多整理,通过最佳的方式进行培训和指导,促使学生提升语感。值得注意的是,“以读育感”就是一个最基本、最有效的运用方式。“读”可以理解为朗读。当小学生学习拼音知识之后,虽然对大部分生字生词的含义不理解,对各种句式不能进行熟练地把握和运用,不过,却能够根据拼音进行朗读文章。利用对文章的多次朗读,则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对某些词句的固定运用技巧,进而形成语感。那么在以后说话或写作的过程中,即便是找不到出处,却能够非常自然地进行运用和整合,就好比是自己创造的一般。在朗读之后,就要进行阅读。为何阅读位于朗读之后呢,其根本原因则是由于朗读属于一种浅层次的读,学生仅仅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拼音上,了解生字生词的具体读法即可,无需思考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情感变化等,也无需思考哪些优美的语句是如何衬托情感和氛围的等等。通过对比来看,阅读则需要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的内容,分析语言的独特之处,感受语言段落的优美及魅力。所以,通常而言,阅读是不出声的,可以通过默读来完成,无需关注读音,无需咬文嚼字,却是需要全局去感触、去领悟、去思考,把置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发挥辅助和指导的作用。例如,在阅读前设问,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在问题的带动下,一般阅读的时候会更加地认真、深入。利用思考问题来对整篇文章进行一个全面地把握和理解,必然能够提高理解力和记忆力。在完成阅读之后,接下来又是朗读。对于这一次的朗读,其要求与第一次是有区别的,而是需要富有情感地朗读。在阅读期间,学生一般会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和把握,对作者的情感有了一个全面地揣测和分析。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将自己假定为作者,或故事里的人物,然后富有情感地进行朗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对文章的理解效果,并且也能够在其内心深处形成一种特殊的情感或情愫,即表达情感的语感。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语感是非常关键的,由于语言不仅仅是用来表示具体意义的,而且也需要表达情感。尽管有的时候,语言的情感会被隐藏起来,不过只要认真、细心地揣摩作者的内心情感 变化,那么是能够更好地进行把握和了解的。
三、“以感作文”,加强语感应用效果
对于平时的交流、对话或阅读形成的语感来说,若不注重经常应用,则会遗忘或错用。应用的方法通常是说或写。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则需要多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因为与思考相比,写作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为了一句话、一个表达方式等,会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利用已形成的语感加上脑海中独创的语句,可以写出能够更直观、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文字。对此,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多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独有的词句,比如,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续写或扩写等,以富含独特情感的方式对某一人物、风景等进行描述,当积累了相应的实践经验之后,则为学生安排写作任务,让他们对某一件事、某一事物等进行描述,加深理解和认识,使脑海中一些零碎的语感片段能够整合起来,让文章更加顺畅、流利。再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培养语感、感受语文的独有魅力,让学生在记日记的时候能够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使其写作自信心不断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若要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一定要注重培养其写作信心。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运用读写结合方式,多归纳最具有创新性、独特性的表达模式。以读育感,以感作文,在长期运用的过程中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娟. 以读育感,以感作文——论小学语文讀写结合[J]. 新课程·上旬, 2016(5).
[2]仝亚飞 .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利用读写结合[J].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
[3]赵娟红.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习作指导[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24):125-125.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语感;教学模式
引言:小学是孩子正式走进校园的第一站,逐步引导孩子如何学习、如何表达、如何计算等。其中,语文就是一门相对独特且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语文知识的接触是非常密切的。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在完成社交活动的时候,听、说、读都是汉语,对此,语文课的价值并非局限于说与听,也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促使学生领悟到其中的情感变化,由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感。那么接下来在写作的时候才能够更富有情感地写作,真正地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蕴意和内涵。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着重探讨了小学语文如何实现以读育感、以感写作?希望能够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帮助和借鉴。
一、“育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
“育感”代表着对语言的理解或直觉,又称为“语感”。无论哪一种语言,都必须要形成语感,语言的强弱会对应用语言的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在世界各国的语言种类中,中文是一个最难学的语言,最直接的原因则是由于其语感极难形成。一些表面上看相似的语言,但是表达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相同的一句话以不同的语气来表达,代表的含义也是不同的。而且一些句式的多元化应用,也会导致其含义出现大反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具有的意义则是要培养学生的中文语感,使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语感,即“育感”。唯有具备较强的语感,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应用中文,例如对语言结构的理解分析、文字的表达、论点的整合和梳理等才能够发挥最佳效果。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务必要加强对“育感”的锻炼。
二、“以读育感”,培养语感的方式
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培养语感的方法是比较多的,并且,若只是选用一种或两种方法的话,通常无法起到长期、显著的推动效果。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多思考、多归纳、多整理,通过最佳的方式进行培训和指导,促使学生提升语感。值得注意的是,“以读育感”就是一个最基本、最有效的运用方式。“读”可以理解为朗读。当小学生学习拼音知识之后,虽然对大部分生字生词的含义不理解,对各种句式不能进行熟练地把握和运用,不过,却能够根据拼音进行朗读文章。利用对文章的多次朗读,则能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对某些词句的固定运用技巧,进而形成语感。那么在以后说话或写作的过程中,即便是找不到出处,却能够非常自然地进行运用和整合,就好比是自己创造的一般。在朗读之后,就要进行阅读。为何阅读位于朗读之后呢,其根本原因则是由于朗读属于一种浅层次的读,学生仅仅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拼音上,了解生字生词的具体读法即可,无需思考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情感变化等,也无需思考哪些优美的语句是如何衬托情感和氛围的等等。通过对比来看,阅读则需要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的内容,分析语言的独特之处,感受语言段落的优美及魅力。所以,通常而言,阅读是不出声的,可以通过默读来完成,无需关注读音,无需咬文嚼字,却是需要全局去感触、去领悟、去思考,把置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发挥辅助和指导的作用。例如,在阅读前设问,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在问题的带动下,一般阅读的时候会更加地认真、深入。利用思考问题来对整篇文章进行一个全面地把握和理解,必然能够提高理解力和记忆力。在完成阅读之后,接下来又是朗读。对于这一次的朗读,其要求与第一次是有区别的,而是需要富有情感地朗读。在阅读期间,学生一般会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和把握,对作者的情感有了一个全面地揣测和分析。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将自己假定为作者,或故事里的人物,然后富有情感地进行朗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增强对文章的理解效果,并且也能够在其内心深处形成一种特殊的情感或情愫,即表达情感的语感。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语感是非常关键的,由于语言不仅仅是用来表示具体意义的,而且也需要表达情感。尽管有的时候,语言的情感会被隐藏起来,不过只要认真、细心地揣摩作者的内心情感 变化,那么是能够更好地进行把握和了解的。
三、“以感作文”,加强语感应用效果
对于平时的交流、对话或阅读形成的语感来说,若不注重经常应用,则会遗忘或错用。应用的方法通常是说或写。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则需要多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因为与思考相比,写作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为了一句话、一个表达方式等,会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利用已形成的语感加上脑海中独创的语句,可以写出能够更直观、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文字。对此,在实际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多鼓励学生创造自己独有的词句,比如,首先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续写或扩写等,以富含独特情感的方式对某一人物、风景等进行描述,当积累了相应的实践经验之后,则为学生安排写作任务,让他们对某一件事、某一事物等进行描述,加深理解和认识,使脑海中一些零碎的语感片段能够整合起来,让文章更加顺畅、流利。再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培养语感、感受语文的独有魅力,让学生在记日记的时候能够提高应用语言的能力,使其写作自信心不断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若要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一定要注重培养其写作信心。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运用读写结合方式,多归纳最具有创新性、独特性的表达模式。以读育感,以感作文,在长期运用的过程中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吴娟. 以读育感,以感作文——论小学语文讀写结合[J]. 新课程·上旬, 2016(5).
[2]仝亚飞 . 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利用读写结合[J].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7.
[3]赵娟红.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习作指导[J]. 课程教育研究, 2013(24):12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