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探索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总结了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化;策略
幼儿时期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如果将学习与游戏进行有机整合,必将提高教学的效果。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我们摒弃了传统的机械训练的方式,而是将体育知识与基本技能等学习内容与游戏进行有机结合,不但培养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本文将结合体育活动游戏化的建设,详细探讨体育游戏的实施策略。
一、体育活动情境化,让游戏更有趣
传统的幼儿园体育教学常常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说教”式的教育模式,加上只是进行简单的体育知识与简单技能的传递,导致孩子们很快就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而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为此,有的教师对幼儿体育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通过体育活动的形式,来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如有的教师在培养孩子们的传统技能时,让全班同学排成一路纵队,一个接一个传球,但这种体育活动内容单调,孩子们很快也会失去兴趣。因此,我们要继续探索增强体育活动趣味性的元素,如将体育活动游戏化,让孩子们在玩情境游戏中,体验到体育游戏的快乐,同时增强了他们的身体素质。
如在体育活动障碍跑中,如果机械地进行障碍跑训练,一开始孩子们会觉得新鲜有趣,但是反复几次之后,就很少有孩子主动去练习了。为此,有的教师就想,如果把障碍跑变成“拯救小松鼠”的情境游戏,孩子们会不会更感兴趣呢?于是教师开始用语言进行引导:孩子们,终点有一只被大坏蛋劫走的“小松鼠”,这只小松鼠特别害怕,它想尽快见到爸爸妈妈,大家快点穿过重重障碍把它救出来吧。小松鼠被大家救出来以后,它的爸爸妈妈要送给大家一件礼物呢。这样一来,障碍跑训练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孩子们参与的热情也被激发了出来。
二、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游戏设置要有侧重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体发育水平不同,体能训练内容也应该有所变化,目标也有具有阶段性。如同样是“跨跳闯关”体育游戏,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跨跳的高度、连贯性的要求都不一样,只有遵循幼儿年龄段特点与身心发育水平,才能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对于调动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同年龄段的幼儿其身体素质发展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游戏内容、游戏材料、游戏目标的设计,都要符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以此来体现幼儿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通过体育游戏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如在“螃蟹钻洞”的体育游戏中,根据孩子们爬行能力,手臂、腿部力量的不同,以及孩子们意志品质的不同,我们在创设游戏情境时,体现了差异化原则,即把“隧道”的宽窄和高低都设计成不同的数值,孩子们可以从自己的运动能力以及自身的体型出发进行选择,在“隧道”里,孩子们都学着小螃蟹练习侧身钻,差异化的游戏设计帮助每一个孩子完成了自我挑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又如,每个孩子的平衡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训练平衡能力的体育活动中,根据孩子们的平衡能力不同设计不同的游戏内容,如平衡能力较差的孩子可以单独进行单一平衡木训练;而那些平衡能力强的孩子,要玩一些富有挑戰性的游戏内容,如头顶重物走平衡木,或者是双肩顶物走平衡木,亦或玩合作运物走平衡木的游戏,等等,在尊重幼儿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可以让所有的孩子都能通过幼儿园体育活动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创新游戏材料,实现“一物多玩”
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化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但是如果游戏当中只是在反复使用一种材料,而且是只开发和利用材料的某一种功能,都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游戏的兴趣,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素养。
如沙包是幼儿园传统体育游戏中经常用到的材料,其非常适合用于幼儿体育游戏当中,但是需要对它的玩法不断创新,才能留住幼儿的心。在玩腻了两人或多人投沙包的游戏之后,有的教师引导孩子们把沙包当“球”,玩投篮的游戏。于是孩子们自由结组,几个人轮流用沙包投篮,新的玩法重新点燃了孩子们游戏的热情。最后,大家还进行了小组间的比赛,即每个小组都制作一个篮筐,高度、大小一致,小组成员各自站成一排依次把沙包投进行篮筐,哪个小组先投完哪个小组就获胜。由此可见,材料新的功能产生新的玩法,引发孩子们新的游戏构想。为了充分利用游戏材料,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水平,教师应该多研究材料的功能与用途,在实现“一物多玩”的基础上,增强体育游戏的趣味性。
总之,在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与个体差异,要以提升孩子们的体能,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教师要提高自己设计情境性游戏的能力,学会选择适宜的幼儿游戏内容,不断创新材料用途,丰富游戏形式,真正通过游戏化建设提高幼儿园体育教学质量,为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桂贤.浅谈幼儿园球类活动课程的游戏化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6(38):148-149.
[2]门雅丽.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2):102-104.
关键词: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化;策略
幼儿时期孩子们喜欢玩游戏,如果将学习与游戏进行有机整合,必将提高教学的效果。在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我们摒弃了传统的机械训练的方式,而是将体育知识与基本技能等学习内容与游戏进行有机结合,不但培养了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也有利于培养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本文将结合体育活动游戏化的建设,详细探讨体育游戏的实施策略。
一、体育活动情境化,让游戏更有趣
传统的幼儿园体育教学常常采用集体教学的形式,“说教”式的教育模式,加上只是进行简单的体育知识与简单技能的传递,导致孩子们很快就感到枯燥乏味,因此而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为此,有的教师对幼儿体育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通过体育活动的形式,来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如有的教师在培养孩子们的传统技能时,让全班同学排成一路纵队,一个接一个传球,但这种体育活动内容单调,孩子们很快也会失去兴趣。因此,我们要继续探索增强体育活动趣味性的元素,如将体育活动游戏化,让孩子们在玩情境游戏中,体验到体育游戏的快乐,同时增强了他们的身体素质。
如在体育活动障碍跑中,如果机械地进行障碍跑训练,一开始孩子们会觉得新鲜有趣,但是反复几次之后,就很少有孩子主动去练习了。为此,有的教师就想,如果把障碍跑变成“拯救小松鼠”的情境游戏,孩子们会不会更感兴趣呢?于是教师开始用语言进行引导:孩子们,终点有一只被大坏蛋劫走的“小松鼠”,这只小松鼠特别害怕,它想尽快见到爸爸妈妈,大家快点穿过重重障碍把它救出来吧。小松鼠被大家救出来以后,它的爸爸妈妈要送给大家一件礼物呢。这样一来,障碍跑训练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孩子们参与的热情也被激发了出来。
二、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游戏设置要有侧重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身体发育水平不同,体能训练内容也应该有所变化,目标也有具有阶段性。如同样是“跨跳闯关”体育游戏,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跨跳的高度、连贯性的要求都不一样,只有遵循幼儿年龄段特点与身心发育水平,才能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这对于调动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同年龄段的幼儿其身体素质发展水平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游戏内容、游戏材料、游戏目标的设计,都要符合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以此来体现幼儿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通过体育游戏都能获得应有的发展。如在“螃蟹钻洞”的体育游戏中,根据孩子们爬行能力,手臂、腿部力量的不同,以及孩子们意志品质的不同,我们在创设游戏情境时,体现了差异化原则,即把“隧道”的宽窄和高低都设计成不同的数值,孩子们可以从自己的运动能力以及自身的体型出发进行选择,在“隧道”里,孩子们都学着小螃蟹练习侧身钻,差异化的游戏设计帮助每一个孩子完成了自我挑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又如,每个孩子的平衡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训练平衡能力的体育活动中,根据孩子们的平衡能力不同设计不同的游戏内容,如平衡能力较差的孩子可以单独进行单一平衡木训练;而那些平衡能力强的孩子,要玩一些富有挑戰性的游戏内容,如头顶重物走平衡木,或者是双肩顶物走平衡木,亦或玩合作运物走平衡木的游戏,等等,在尊重幼儿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可以让所有的孩子都能通过幼儿园体育活动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创新游戏材料,实现“一物多玩”
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化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但是如果游戏当中只是在反复使用一种材料,而且是只开发和利用材料的某一种功能,都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游戏的兴趣,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素养。
如沙包是幼儿园传统体育游戏中经常用到的材料,其非常适合用于幼儿体育游戏当中,但是需要对它的玩法不断创新,才能留住幼儿的心。在玩腻了两人或多人投沙包的游戏之后,有的教师引导孩子们把沙包当“球”,玩投篮的游戏。于是孩子们自由结组,几个人轮流用沙包投篮,新的玩法重新点燃了孩子们游戏的热情。最后,大家还进行了小组间的比赛,即每个小组都制作一个篮筐,高度、大小一致,小组成员各自站成一排依次把沙包投进行篮筐,哪个小组先投完哪个小组就获胜。由此可见,材料新的功能产生新的玩法,引发孩子们新的游戏构想。为了充分利用游戏材料,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水平,教师应该多研究材料的功能与用途,在实现“一物多玩”的基础上,增强体育游戏的趣味性。
总之,在幼儿园体育活动游戏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与个体差异,要以提升孩子们的体能,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教师要提高自己设计情境性游戏的能力,学会选择适宜的幼儿游戏内容,不断创新材料用途,丰富游戏形式,真正通过游戏化建设提高幼儿园体育教学质量,为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田桂贤.浅谈幼儿园球类活动课程的游戏化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6(38):148-149.
[2]门雅丽.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2):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