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个人的说话或写作都是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动机支持的。小学生习作实际上是他们的个体在特定的表达动机的驱动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何才能让小学生习作时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呢?本文将作一个具体阐述。。
【关键词】减少统一性;命题多元化;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寻找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里的“主人”和“自我表达”,即是告诉我们,小学生个人的说话或写作都是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动机的支持的。小学生习作实际上是他们的个体在特定的表达动机的驱动下,遵循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选择合适的词句,以别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再现其结果的过程。简而言之,小学生作文是先有动机,然后才去潜词造句,谋篇布局的。也正如恩格斯所说:“就个别人说,他行动的一切动机,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如何才能让小学生习作时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呢?
一、盡量减少统一性,切实增加选择性。
命题作文渊源流长,根深蒂固。我们要改革作文命题的思路,尽量减少命题的统一性,切实增加可选择性。每一次习作,命题要走多样化的道路,多命几个题目,给学生留有选择的范围;也可以给出一个范围,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权和选择空间;尤其要让学生自主命题,这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除了老师出的题目以外,自己还要作文,作自己要作的题目。”自己拟题的着眼点是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所见、所闻、所感,自己立意、构思、选材,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放开胆子写。只有这样,学生习作中才能写出真实,抒发实情,富有创造。
二、抛弃单一命题,提倡成组命题
即使是命题,也要富有弹性,将单一的命题,改为一组命题,为了达到教科书上的要求,可以要求相同,条件不同,习作时由学生根据个人的观察,自由确定。
比如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及他的动作的习作,教师提前给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学生按照要求,根据自家或附近存在的小动物,或根据个人喜好,利用休息时间到同学家中,也可以到动物园,甚至田间、路旁去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就是描写相同的小动物,由于学生所观察动物的个性、个头、年龄以及生存环境等的不同,其观察所得也决不会雷同。这样,全班如果有40名学生,写出的习作可能就是40个不同的面孔。
三、贴近学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实践证明,学生的习作素材首先是来源于生活。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开拓思路,拟一些具有较强感情色彩而又使他们有话可说的习作题目,尽可能地增强命题的诱发力,以便于学生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
比如“××,我想对你说”这一题材,教师一定不能在当堂习作课上现讲现写,那样,就有可能出现某一个班级曾经出现的局面:由于受范文的影响,全班几十个学生全是一个题目,“老师,我想对你说”。绝大多数学生的习作说的是空话,老师批改时发现有七八成学生的习作内容是从“作文选”中抄过来的,甚至个别粗心的学生连人物的名字都没有换。
而另一个班的情形就大不一样,老师在写这篇习作前指导学生拟订题目,并让学生明白,题目中的“××”不只限于老师,他(她)是你生活中所熟悉的任何一个人。可以是曾经教过或正在教你的老师,可以是你的某一个小伙伴,也可以是你的某一个亲人……你到底有什么话要给他(她)说,为什么要说,一定要想得清清楚楚,然后才能动笔写作。
事实证明,提前布置和指导之后再在上习作课时进行再指导、交流和修改,学生的习作基本上摆脱了“范文”的束缚,大多数学生的习作确实表达出了真情实感。
四、提早交代任务,实践寻找素材
这里的“提早”和前文的“提前”有重复之嫌,但具有不同的时间长短。
比如在指导学生写“对爸爸妈妈表达爱”这一类的习作,有的老师往往到了课堂上才把题目交给学生,弄得绝大多数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因为在咱们这个民族的习惯中,很少有家庭成员之间说“我爱你”一类的话,有的只是动作或实际行动等,像妈妈把孩子搂在怀里爱抚着等等,但好多孩子却从未对父母表达过爱意或说过爱的话。如果教师提早(可以是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更长些时间)把写作内容交给学生,并作必要的指导,激发他们回忆爸爸妈妈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付出了许许多多艰辛和爱,让学生回到家里真实做一做对爸爸妈妈表达爱的事或说一说这一类的话,也算是对父母之爱的一次回报。到习作课上,学生就不会犹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习作中不但有话可说,而且表达的还都是真情实感。
在以上这些做法的操作过程中,笔者认为还有必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倡导小学生写“放胆文”。南宋的谢枋得在其《文章规范》中指出:“凡学文,初要放胆,终要心小。由粗入细,由雅入俗,由豪荡入纯粹。”只有放手让学生写“放胆文”,在他们初学写作时少一些束缚,多一些自主和自由,才能使他们的习作写实事,表真情,才能促使他们的习作由粗浅到高雅的进步。
其次,要突破单一习作模式。长期以来,学生的习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规定的作文篇数了事。现代教育应突破这个框框,大力提倡“童言无忌”,鼓励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因此,生活笔记、观察日记、调查报告、随感随笔都可以写,要让儿童写自己想写、能写、会写的内容。
再次,把封闭的习作课堂放开搞活。苏联教育家先赞可夫认为:应该打开教室的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他们的情感经验,激发他们作文的欲望。因此,我们教师应当引领学生从封闭的习作课堂中走出来,从刻板的学校教学中走出来,到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也来个习作的开放搞活。
最后,加强个别指导和评价。社会、家庭、学校、教师习惯于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孩子,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其实,小学生的好多话语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我们评价心理和评价标准的变革就是要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习作,更加全面地理解小学生习作中的“实”与“虚”的内涵。在写话和习作过程中,选材、立意、结构、语言还是其他方面,只要学生有“创意”,都要加以鼓励和支持。孩子是天生的创造者,我们既要热情地鼓励他们大胆地创造;又要用心用意地开掘他们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
[2]叶澜.习作教学方法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13).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减少统一性;命题多元化;贴近学生生活;实践寻找素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里的“主人”和“自我表达”,即是告诉我们,小学生个人的说话或写作都是有一定的语言表达动机的支持的。小学生习作实际上是他们的个体在特定的表达动机的驱动下,遵循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选择合适的词句,以别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再现其结果的过程。简而言之,小学生作文是先有动机,然后才去潜词造句,谋篇布局的。也正如恩格斯所说:“就个别人说,他行动的一切动机,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
如何才能让小学生习作时自主写作、自由表达呢?
一、盡量减少统一性,切实增加选择性。
命题作文渊源流长,根深蒂固。我们要改革作文命题的思路,尽量减少命题的统一性,切实增加可选择性。每一次习作,命题要走多样化的道路,多命几个题目,给学生留有选择的范围;也可以给出一个范围,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权和选择空间;尤其要让学生自主命题,这也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除了老师出的题目以外,自己还要作文,作自己要作的题目。”自己拟题的着眼点是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所见、所闻、所感,自己立意、构思、选材,自由地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放开胆子写。只有这样,学生习作中才能写出真实,抒发实情,富有创造。
二、抛弃单一命题,提倡成组命题
即使是命题,也要富有弹性,将单一的命题,改为一组命题,为了达到教科书上的要求,可以要求相同,条件不同,习作时由学生根据个人的观察,自由确定。
比如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及他的动作的习作,教师提前给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学生按照要求,根据自家或附近存在的小动物,或根据个人喜好,利用休息时间到同学家中,也可以到动物园,甚至田间、路旁去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就是描写相同的小动物,由于学生所观察动物的个性、个头、年龄以及生存环境等的不同,其观察所得也决不会雷同。这样,全班如果有40名学生,写出的习作可能就是40个不同的面孔。
三、贴近学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实践证明,学生的习作素材首先是来源于生活。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开拓思路,拟一些具有较强感情色彩而又使他们有话可说的习作题目,尽可能地增强命题的诱发力,以便于学生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
比如“××,我想对你说”这一题材,教师一定不能在当堂习作课上现讲现写,那样,就有可能出现某一个班级曾经出现的局面:由于受范文的影响,全班几十个学生全是一个题目,“老师,我想对你说”。绝大多数学生的习作说的是空话,老师批改时发现有七八成学生的习作内容是从“作文选”中抄过来的,甚至个别粗心的学生连人物的名字都没有换。
而另一个班的情形就大不一样,老师在写这篇习作前指导学生拟订题目,并让学生明白,题目中的“××”不只限于老师,他(她)是你生活中所熟悉的任何一个人。可以是曾经教过或正在教你的老师,可以是你的某一个小伙伴,也可以是你的某一个亲人……你到底有什么话要给他(她)说,为什么要说,一定要想得清清楚楚,然后才能动笔写作。
事实证明,提前布置和指导之后再在上习作课时进行再指导、交流和修改,学生的习作基本上摆脱了“范文”的束缚,大多数学生的习作确实表达出了真情实感。
四、提早交代任务,实践寻找素材
这里的“提早”和前文的“提前”有重复之嫌,但具有不同的时间长短。
比如在指导学生写“对爸爸妈妈表达爱”这一类的习作,有的老师往往到了课堂上才把题目交给学生,弄得绝大多数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因为在咱们这个民族的习惯中,很少有家庭成员之间说“我爱你”一类的话,有的只是动作或实际行动等,像妈妈把孩子搂在怀里爱抚着等等,但好多孩子却从未对父母表达过爱意或说过爱的话。如果教师提早(可以是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更长些时间)把写作内容交给学生,并作必要的指导,激发他们回忆爸爸妈妈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付出了许许多多艰辛和爱,让学生回到家里真实做一做对爸爸妈妈表达爱的事或说一说这一类的话,也算是对父母之爱的一次回报。到习作课上,学生就不会犹如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了。习作中不但有话可说,而且表达的还都是真情实感。
在以上这些做法的操作过程中,笔者认为还有必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倡导小学生写“放胆文”。南宋的谢枋得在其《文章规范》中指出:“凡学文,初要放胆,终要心小。由粗入细,由雅入俗,由豪荡入纯粹。”只有放手让学生写“放胆文”,在他们初学写作时少一些束缚,多一些自主和自由,才能使他们的习作写实事,表真情,才能促使他们的习作由粗浅到高雅的进步。
其次,要突破单一习作模式。长期以来,学生的习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规定的作文篇数了事。现代教育应突破这个框框,大力提倡“童言无忌”,鼓励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因此,生活笔记、观察日记、调查报告、随感随笔都可以写,要让儿童写自己想写、能写、会写的内容。
再次,把封闭的习作课堂放开搞活。苏联教育家先赞可夫认为:应该打开教室的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他们的情感经验,激发他们作文的欲望。因此,我们教师应当引领学生从封闭的习作课堂中走出来,从刻板的学校教学中走出来,到大自然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去,也来个习作的开放搞活。
最后,加强个别指导和评价。社会、家庭、学校、教师习惯于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孩子,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其实,小学生的好多话语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我们评价心理和评价标准的变革就是要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习作,更加全面地理解小学生习作中的“实”与“虚”的内涵。在写话和习作过程中,选材、立意、结构、语言还是其他方面,只要学生有“创意”,都要加以鼓励和支持。孩子是天生的创造者,我们既要热情地鼓励他们大胆地创造;又要用心用意地开掘他们的创造潜能。
参考文献
[1]曹明海.语文教育智慧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
[2]叶澜.习作教学方法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13).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