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给我一双慧眼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MM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想有艺术的欣赏,必须先有艺术的修养。中学教师要提高美学修养,练就一双审美慧眼;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营造美的氛围;钻研语文教材,挖掘美育内容;用好语文教材,培养审美能力;凭借教材平台,教导学生进行审美创造;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学会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在美中生活,在美中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美学 修养 陶治 审美 全面发展
  
  马克思说:要想有艺术的欣赏,必须先有艺术的修养。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把审美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善于把语文教材中美的东西挖掘出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评判与鉴赏能力。因此,如何利用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当今社会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和应尽职责。
  下面我就多年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美育教育的些许感受进行总结。
  一、提高美学修养,练就一双慧眼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语文教材来说,到处都是美,关键是会发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和审美能力,了解美的内涵和形式: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优美、壮美等。处处留心皆学问,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感受美的语言、美的事物、美的色彩、美的境界、美的人格、美的世界,美的一切一切,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美学修养和能力。如莫怀戚的《散步》,通过日常生活中一次散步的小片段,展示了一家三代四口人的互敬互爱,从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其中“南方初春田野图”向读者展示了自然美,而在“母亲”与“儿子”意见分歧后,我选择“走大路”后,母亲建议走小路的过程中,把“我”对“母亲”的尊重和“母亲”对“儿子”的疼爱展示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人格美。通篇人格美、人性美让我们读起来如沐和风,如浴春雨,怎一个爽字了得。所以,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就不难发现,语文教材中“美是无处不在的”。
  二、创设教学情景,营造美的氛围
  美的事物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审美愉悦,而作为文质兼美的诗文最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期待,这正是实施美育的最佳契机。我们可运用实物、语言、音乐、画面等手段,创设课文所需要的情境,营造美的氛围。如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时,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多媒体播放出剑桥的美丽风光,再配上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诗朗诵,“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做别西天的云彩……”像是喃喃自语,又像是浅回低吟,把学生带进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境界,然后环环相扣,晓之理,动之情——营造出浓郁的情感和美学氛围。师生在这种特定的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体验。
  三、灵活运用教材,培养审美能力
  时下人们谈得最多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双边活动,也正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培养的有利时机。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采用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感受到美的语言、美的事物、美的色彩、美的境界、美的人格,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教师本身的课堂语言就应该追求美,必须准确、科学,具备一定的美学特征,能使学生为之动情,为之陶醉。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春》,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魏巍先生的《我的老师》《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等,都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受到美的熏陶。
  四、凭借语文平台,进行审美创造
  “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审美创造活动,让他们享受到审美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以陶冶感情为目的”的目标。要让学生进行审美创造活动,让他们把对美的一些认识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让我们通过文字了解学生的思想和认识。如魏巍先生的《我的老师》一文,因为文中的蔡芸芝是一位具有爱心、耐心、细心和关心学生的好老师,是一个美的化身。学生学习课文后,了解了文意,理解了文中所蕴含的美,自己也有一种创造性的冲动。这时,我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写一篇记人的文章《我的××》,学生自然有话可说,“我手写我心”,写出来的文章自然有真情实感,充满了美意,从而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养成了学生进行审美创造的良好习惯。
  以上是本人在二十年来语文教学中对美育教育的点滴思考和粗浅认识,管中窥豹,只见一斑,只当抛砖引玉,希望广大同仁能窥其一斑而知全豹。因为“语文不仅仅是语文”,语文教师要给我们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学会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在美中生活,在美中成长——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建立起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但如何把新课标的精神贯彻到教学中,对我这一学期教学是项严峻的考验。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深知只有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关注师生的共同发展,并结合教学实际,才能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我虽然倍加努力,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注重课堂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有很多收获与喜悦,但是还是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下面,我就以第四课《专制
期刊
新课程以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发展为着眼点,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关键点,强调学校教师的课程开发责任,不但回归了教育的本质,也回归了课程的本质,其改革本身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教育科研实践活动。如何从眼前做起,在真实的、有质量的、有力度的实践中真正推行新课程改革?为了理想与现实的转化,我们踏上了课程改革校本化的实践之路,提出“工作课题化,课题工作化”,经过反复思考和论证,确定了总体思路:校本管理从“心”开始,新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如何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呢?本文从教师对三维教学目标的把握,探究性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实施,课堂上有效学生活动的开展,学生有效练习的进行,以及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学教学探究性教学学习方式课堂氛围    新课程要求“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是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主
期刊
一、定语从句的定义  定语从句,即形容词性质的从句,用来修饰一个句子当中的主语、宾语。定语从句必备的三要素分别为先行词、关系代词以及关系副词。先行词为定语从句所修饰的名词;关系代词替代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关系副词替代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状语。  总之,先行词可以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宾语或状语。若定语从句中缺主语、宾语则用关系代词替代它;若主语和宾语都齐全则就用关系副词替代先行词。  二
期刊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常这样思考:教育是爱,而爱是一种给予,我们能给孩子些什么呢?  一、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们学会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画是孩子玩的艺术,孩子作画有别于成人,他们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大胆动手,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全无雕凿痕迹。孩子的画不在于线条是否完美,是否准确,而是个性与灵性的体现,是想象力的大胆表白。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自由
期刊
摘要:传统作文教学封闭、平面,并深受应试教育影响,已形成一种呆板、僵化模式,弊端多多。立体化教学是改变这种局面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应借鉴生活之“点”,通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引导阅读、构建方法,以点成线,以点带面,形成立体化教学,奠定作文坚实基础。  关键词:生活 立体化 初中作文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及当今应试教学的影响,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有学生戏称:“现在上语文课有三怕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一堂课是否成功的标准就是是否有效。通过《威武的盾牌》这一课的教学实践,我深知充满童趣的美术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孙双金老师不是说过要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吗?也就是说教学过程给学生带来的感受是学生能否积极学习的关键。小学美术课堂应该突出美术教育的童趣性,面对孩子,教师应把握课程内容,以鲜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有效教学。鉴于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
期刊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对幼儿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而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则立足于幼儿的日常生活,重在随机引导。周围的自然界和幼儿周围生活中的事物,都是供幼儿学习科学的好材料。因此,我们应让幼儿回归自然,让幼儿在丰富的社会环境学习,探索创造科学。  通过近几年的幼儿教育实践,笔者发现,随着农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幼儿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玩
期刊
不少教师都抱怨,低年级教学可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节课从备课到教学活动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得到的收获却不一定令人满意,有时还要通过课后辅导加以巩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课堂教学缺乏情境,学生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就谈不上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要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兴趣的培养是首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
期刊
摘要:新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但还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笔者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探索,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力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建立一条教材与儿童生活有机联系的通道,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并对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观察、感受、体验、反思,使他们认识、了解自己,并通过教师的精心点拨,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意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品德教育返璞归真,提高教育实效。  关键词:实践 探索 品德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