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浅析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li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一、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自觉地发展自己人性的成份,发展自己心灵深处真善美的成份,由自在的人变为自为的人。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有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这些正是人性正常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学生心中那些真诚、善良、美好、尊重人、关怀人、为别人尽义务、为社会尽义务,以至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而奋斗的需要强烈起来时,才会充满了做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对即使看起来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同学,也一定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性。
  另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社会也不需要每个学生都成为文学家、艺术家、诗人。
  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人性与个性,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人的幸福感与自豪感,减少内耗,明显地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这就强调了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人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着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作为关注学生情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要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借诗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设情,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创设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活跃振奋的积极发展状态。只有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有默契的配合,教者乐教、学者乐学,也更容易忘燃中下水平学生的情感火花,才能有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佳材料。“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怒发冲冠凭栏望”的岳飞,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坚贞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无不激起学生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在教学中,倘能让这些光辉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肃然起敬,从而培养其良好的道德行为。此外,课文中理论文章的学习也能使学生受到道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生活品味和道德水准得以提高。
其他文献
家境贫苦的老贺患重病,住院治疗半个多月后,觉得没什么大碍,为省钱就苦苦哀求医生,办理出院手续回家休养了.老在家呆着闷得慌,老贺也不是一个坐得住的人.阳春三月,惠风和畅,
期刊
摘 要: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科学,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小学科学课旨在引领学生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要求我们老师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科学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巧用生活资源,拉近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距离,让科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激发学生探究欲,让学生在学习中受益,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关键词:科学;生活;实践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应当是生活本
生命中有这样一个人:我们各方面都相差甚远,但是有一种默契在彼此之间回旋.rn平时接触的很少,但我们却知道对方可以信任.出了问题,很多情况下你不用问,我也不用解释,已经了然
期刊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讯速发展带动了网络经济的迅速增长,同时产生了区别于传统购物方式,即以快捷性、便利性为特点的网络购物新型交易形式。在人们享受便利的同时网络购物
董仲舒曾经这样说过:“善为人师,既美其道,又慎其行。”他告诉我们:教师就是必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做出表率,在教育教学中,既要“言传”,也要“身教”,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让我认识到,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素质的高低决定教育效率的优劣,甚至对学生的影响是终生的。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热爱学生,满腔热情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班
谭优学是著名的唐代文学研究专家,他的《唐诗人行年考》是20世纪唐代诗人研究的重要著作,填补了研究的空白,探索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他同时还是一位随笔作家,作品中有浓厚的文化意识,风
家庭暴力是一种严重侵犯人权的暴力行为,影响家庭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将家庭暴力的发生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我国家庭暴力的防范现状
张三的儿子张扬大学毕业,一时没有找到工作,为了培养他吃苦耐劳的精神,张三就让他去了建筑工地,当小工.rn张扬也希望锻炼自己,就爽快地答应了父亲,可在工地上干了十多天,却哭
期刊
期刊
“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为实现学生活跃地学习,主动地学习,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有效学习,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发展,教师的现代教学理念和勇于探索意识是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    一、激发兴趣,实现学生有效学习    现在的低年级公开课总是要引入一个与课文内容无关的“主角”——或是小精灵,或是小仙女,或是别的什么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