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之中大慈大悲的化身——观世音菩萨

来源 :艺术殿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jiu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佛教传入中国后,无论僧侣或者百姓王侯,都要念“观世音菩萨”,而且简直是“有求必应”。如果没有观世音菩萨,那么佛教在中国也不会流传这么久远。观世音菩萨在中国乃至世界都为人推崇,因为“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而观世音菩萨与地藏王菩萨等大菩萨,其实在修为等诸多方面,已与佛陀不相上下。同时他们也是中国佛教文化特有的灿烂精华部分。而观世音菩萨则是佛教文化中“慈悲”的代表人物,在诸佛菩萨中,若论慈悲,观世音为最。“慈悲”即是佛法基础,也是人们生活中所奉行的原则。
  【关键词】观世音菩萨;慈悲
  观世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与智慧的体现,无论在人们信仰以及大乘佛教,她都有着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地位。同时,在佛教之中,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精神,也是被看作大乘佛教的基础。在佛经中,有记载着观世音菩萨为古佛“正法明如来”倒驾慈航,化作菩萨身在人间到处循声救苦救难,为了度化人间,发下“十二大愿”。并且,观世音菩萨也是“西方三圣”之一,是阿弥陀佛身边的一生补处法身大士,是继承阿弥陀佛位的菩萨。在大乘佛教中有四位大菩萨,分别为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分别象征着“智行悲愿”四种精神。观世音菩萨在其中代表着慈悲,她以大悲为自己本愿,从而救苦救难、大慈大悲。救助众生并且给予他们无畏与福分。救度诸末法、观世音为最。慈悲是拔除众生的痛苦,并且给予他们安乐。故此,观世音菩萨教导着我们要有慈悲精神,哪里有苦难就要去帮忙,这就是观世音菩萨救度人间最为着力的原因。
  佛教的慈悲与人性的慈忍柔和的内心特性具有类比性,表现在日常行为中这就是爱,例如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微不至而深厚永恒的。但是世间的爱是慈悲的局限化;而慈悲是爱的无我化。观世音菩萨像是众生慈悲的母亲,但是同时她又不偏袒任何人。对众生一视同仁,一并关爱。不分贵贱。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让她救一切众生,如慈母爱儿女。所以观世音菩萨无私的大爱,泛爱广大众生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
  慈悲为大乘佛教非常强调,被视作佛法根本。观世音菩萨在《佛说法集经》说:“菩萨若行大悲,一切诸佛法如在掌中。” 因为佛菩萨们普度众生及诸多大愿,都是由慈悲发起。慈悲人皆有之,万物皆有灵性。虽没有菩萨的广大,但能够不断进步。没有慈悲所修功德,是小乘功德或人天果报。观世音菩萨手执净瓶杨枝,寓意在三界火宅中的众生充满热恼而菩萨普救世间的广大悲行。观世音菩萨能体察众生痛苦,以瓶中的甘露圣水洒遍世间,令在热恼中的一切有情皆获清凉得以消灾解难甚至得到福分。众生信仰观世音菩萨,渴求菩萨广施甘露,熄灭诸多苦难与烦恼。观世音菩萨的确有甘露水(甘露又喻佛法之中的涅槃解脱之道),如时时虔诚礼念观音,便能得菩萨的慈悲救护。世间普遍存在的功利心理,但信仰观音应该真心实意,而不是只有苦难临头才临时抱佛脚。应该平时忠实真诚,唯有平时奉行菩萨言教,才能增长清净的功德福德资粮。
  观世音菩萨行大悲,也教众生修大悲。因为在行大悲中利己利人,积集无量功德而得解脱。若修大悲行可成就菩萨的无量功德。同时,观世音菩萨行大悲也印证了佛教中的因果关系。正是因为观世音菩萨施行大悲,情满人间。才会让无数百姓对她充满敬爱并且对佛教深信不疑。其他的佛菩萨也是如此。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法门,是不可思议。但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也是不难为我们所理解的。善财童子请教观世音菩萨修菩萨行, 观世音菩萨说:我在无量法门中修学了大悲行解脱门。起初我学行大悲,经过长久学习,终於深入大悲法门普渡众生,成就无边的清净与无量的功德,从而得到无上解脱。善财!我行大悲在于解除一切众生的苦痛,救护他们并使得他们免于怖畏。
  行大悲者凡见人类的苦痛愿拔除其苦;再能平等同情一切众生,即是菩萨的慈悲。慈悲是每一有情皆有,但众生被烦恼所惑,被自私情见所围,不能现起平等慈悲。人们觉得自己与亲属朋友才有关系,但是根据佛法的缘起义说,众生之间,无始以来都有过密切的关系。能作如是观,自能同情一切众生,成为平等的慈悲。
  慈悲是一切修行成就的因缘。所以在佛经中总是说“大悲为上首”。一切功德都被大慈悲所领导。我们扩大同情心而成为菩萨的平等慈悲,一般人似乎不容易做到。但观察人与人间的关系,就不难发现自身与他人的关切,体察一切众生的痛苦。这是大乘佛教中重要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为人处世的经典哲学。
  参考文献:
  [1]圓通大士. 大悲心陀罗尼经[M]. 浙江天台山国清寺, 2013.
  [2]佚名. 知命弟观音赞[J]. 宝藏, 2017(10):57-57.
  [3]佚名. 妙法莲华经[M]. 巴蜀书社, 2002.
  [4]昙無谶. 悲华经[M]. 圆明出版社, 1992.
  [5]福建莆田广化寺.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附观音经咒[M]. 编者, 1900.
  [6]佚名.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M].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200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动画中出现的老年人形象进行分析,同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老年角色特点,探讨当代中国动画中老年人形象设计的缺憾与问题,结合国外优秀角色塑造案例,试对中国动画中老年人形象设计进行研讨和商榷.  【关键词】中国动画;老年人形象;动画角色塑造  一、前言  受限于年龄原因,大多数动画中老年人的形象,尤其在动画一开始,都无法通过夸张的表情、频繁的肢体姿态变化来展现。同时,在回顾某一部动画
期刊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论语·为政》)关于这句话的理解,因为没有上下文,一直争议不断。蒋绍愚(2010)根据各种不同的解释及其支持者归纳出以下四类。  其一,攻击异端,这就有害了。(蔡节、程树德)  其二,攻治异端,这就有害了。(皇侃、朱熹)  其三,攻击异端,其害则止。(孙奕)  其四,攻治异端,其害则止。(焦循)  从以上归纳可以看出,历来的分歧主要涉及“攻”“异端”“斯”“害”“已
期刊
【摘要】中学阶段鲁迅作品的教学一直以来都存在许多实际性问题。鲁迅作品所特有的时代性和深刻性,使得中学生感觉鲁迅作品很难读懂甚至无法读懂,使得中学老师觉得鲁迅作品很难教,甚至无法教。所以对于语文教育“去鲁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建国以来,鲁迅作品就是在中学课本中扮演着进进出出的角色,入选课本的篇目和数量跟着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几经变化。这一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争议,不少教育工作者、学者的呼声也让我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21世纪是各行业都在迅速发展的时期。书法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通过用笔、用墨、分布等手法来呈现一种具体可感的形象。书法以结构和章法为形象,通过合乎规律的组合,从而显现出一种富有韵味的形式美。书法的形式美就是通过空间、笔墨、线条来表达自然与物的感悟和构思。所以,本文从书法的形式美为切入点,对形式美的空间、笔墨进行阐述,让书法艺术与时代接轨来创造属于具有中国文化的平面设计。  【
期刊
【摘要】在广大群众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新媒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陈旧的群众文化工作难以在新媒体环境下得到发展。如何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力量,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效果,对于推动群众文化生活、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着重分析新媒体大环境下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群众文化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群众文化;文化环境  一、新媒体对群众文化活动的
期刊
【摘要】以江南地区传统民居中所包含的文化导向为切入点,探索基于可持续背景下的江南乡村民居的发展。研究根据江南民居独特的文化特点,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查以及学科交叉等研究方法并结合采集的资料。从而思考,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未来乡村民居的研究必将朝着面向民生需求,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民居模式的方向进行,最后归纳总结出在继承和保护传统江南民居的前提下规划新农村的方法。  【关键词】建筑历史及其理论;江南
期刊
【摘要】钢琴作品《平湖秋月》改编于一首广东乐曲,主要以轻柔,流畅、抒情为主题;本文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文献并结合多年钢琴教学经验,对《平湖秋月》这首作品从民族特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索作品的演奏艺术风格,充分的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平湖秋月;中国钢琴作品;演奏;民族特色  一、引言  古曲 《平湖秋月》描写古代人文雅士淡薄名利,追求安逸生活的一种人生观。曲调采用江浙一代的民间音调
期刊
【摘要】布袋戏是集音乐、戏剧、文学、绘画、雕刻等艺术为一体,并将其呈现于掌中戏偶的台湾传统表演艺术。本文通过2017年台湾传统表演艺术——布袋戏的成果展演,结合文献资料和当天的艺师与艺生的访谈,对其源流、艺术形式进行描述,探讨其文化特征。  【关键词】布袋戏;陈锡煌;文化特征;表演艺术  一、布袋戏源流  布袋戏的起源,相传300多年前,福建泉州书生梁炳麟,自幼勤勉诗书,满腹经纶,可惜无缘科举。懊
期刊
【摘要】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出现,并诞生在轴心时代的宗教。佛学是佛陀的教育内容,是佛教在文化领域的反映。佛者,觉也。就其本意,佛学是通过追求智慧、认知真理,从而实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学问。佛教诞生的标志是“佛”、“法”、“僧”三宝,即老师释迦牟尼佛、课程修学四圣谛、学生憍陈如五比丘三者的出现。因此佛教的本质是教育,佛学是研究如何使人觉悟和觉悟什么的学问。因果不虚是佛学的理论基石;无常、苦、
期刊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道路上,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党的十九大会议报告上指出我国当前的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不充分也包括了文化的发展。因此,要大力发展文化建设,保证人民群众的需要,本文阐述了发展文化引领的几点措施,以及当前时代背景下,文化引领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飞速发展;日益提高;文化引领;重要意义  文化是什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