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是国内知名的器官移植专家,是肾移植领域的领军人物;
他,热心慈善,创建了国内首个儿童肾移植爱心基金“新肾儿”;
他,用微笑和亲切的话语,温暖了病人的心;
他,用高超的医术,使无数尿毒症患者重获新生;
他说,医教研是他一生的事业;为病人解除病痛,是他一生的追求;
他,被誉为“移植希望”的人;
他,就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青浦分院院长、中山厦门医院执行院长——朱同玉教授。
每周一、四上午,是朱同玉教授出门诊的日子。一个阴雨绵绵的周四早晨,当记者来到中山医院门诊15楼6号诊室时,朱教授已经在接诊病人了。一上午的时间,记者跟随朱教授看门诊、巡视病房,“零距离”感受这位医学“大咖”与病人们的互动,最深切的感受便是,那些从“小细节”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他对病人的关爱之情。
他的话语,让病人“安心”
来自杭州的杨女士拿着母亲的膀胱镜病理报告前来咨询,她步履匆匆、愁眉不展。一年前,杨女士的母亲因膀胱肿瘤在中山医院治疗,最近因出现血尿,复查了膀胱镜。“朱教授,请您看看我母亲的病理报告,有问题吗?”朱教授接过病理报告,用笔着重标出诊断结论,耐心地告诉杨女士:“不用担心,你母亲患的是腺性膀胱炎,不是癌症复发。”“是吗?那太好了!”听朱教授这么一说,杨女士顿时有了精神。“不知我们什么时候需要来复诊?”“我把病历写得详细些,如果情况稳定,就在杭州当地医院治疗。你们在这里没有医保,药也去杭州当地医院开,有问题再来找我。”朱教授边写病历,边向杨女士详细交代后续治疗方案。杨女士连连点头,认真记录,满意而归。
“放心,你妈妈不是癌症复发。”
他的细心,让病人觉得“贴心”
56岁的赵先生来自东北,在儿子的陪伴下来就诊。坐在轮椅上的他,神情严肃而焦虑。“你好!哪里不舒服?”朱教授看出了病人的焦虑,边从病人儿子的手中接过病历和就诊磁卡,边向病人询问病情。
“你的磁卡上没有写名字,万一遗失就找不回来了,我帮你写上吧。”话音刚落,朱教授便提笔把病人的名字填在了磁卡背后的空白处。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或许对朱教授而言,只是“举手之劳”,不值得一提。然而对病人而言,却是“暖心”的。很明显的,有了这个“小插曲”,病人的神情变得柔和了不少,也愿意与朱教授交流了。在详细询问了病史之后,朱教授初步判断赵先生患有前列腺增生症,给他开了超声、血PSA等检查,以及一些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最后,朱教授还在赵先生的病历上敲了一个章,记者仔细一看,原来是个“二维码”。朱教授对赵先生说:“这是我的‘好大夫网站’二维码,每天我都会在网上回答病人的咨询。你用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就能登陆我的个人网站,随后把你的病历和检查报告拍照上传,就可以在网上向我咨询。这样可以让你少跑几趟医院,省时省力,还省挂号费。”赵先生年纪大了,不太了解“二维码”这个“新鲜事物”,但他的儿子能听懂,连连向朱教授道谢。
“扫一扫这个二维码,可以在网上向我咨询。”
他的责任心,使顽疾“治愈有望”
42岁的沙先生一年前在某医院做了肾移植手术。术后,他的手术切口一直没有愈合。半年前,沙先生的手术切口处鼓出了一个脓包,虽然在原先做肾移植的医院处理过很多次,用过抗生素,也做过切开引流,但效果都不好。焦虑万分的他,慕名来到中山医院就诊。朱教授在仔细检查了病人的伤口之后,确定存在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也需要尽快明确切口脓肿与移植肾之间的关系,并实施彻底清创。为确保治疗万无一失,朱教授拨通了感染科胡必杰主任的电话,与他商讨治疗方案。凑巧的是,胡主任当天也在看门诊。于是,朱教授便带着沙先生直接找到了胡主任。经验丰富的胡主任果然“火眼金睛”,一看便告诉沙先生,他的伤口脓肿元凶高度指向“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需要使用强力抗生素加以控制。很快,两位教授达成共识,将沙先生收入院,由感染科和肾移植科共同承担治疗工作。
沙先生是不幸的,罹患尿毒症的他,好不容易换了肾,却被迁延不愈的切口感染弄得心力交瘁。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来到了综合实力很强的中山医院,遇到了经验丰富的朱教授和胡教授,治愈顽疾将指日可待。
“你的切口感染,让我们的感染科教授一起看看。”
他的鼓励,让女孩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看完门诊,朱教授匆匆赶去病房。他说,前天有个女孩做了肾移植手术,今天从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要去看一下。走进病房,只见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孩戴着口罩躺在床上,女孩的叔叔陪在一旁。朱教授走到女孩的床边,微笑着问:“冉冉,感觉怎么样?”“还可以。”女孩轻声回答道。“今后,你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上学、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听朱教授这么一说,女孩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说,“我还在读书呢!”“你在读大学吧?什么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很好啊!我们以前有个女病人,20多岁做的肾移植,到现在已经10年了,写了好多畅销书呢!你回到学校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前途。”
经过一番交谈,女孩的紧张情绪明显放松了不少,即便隔着口罩,记者也能感觉她一直在微笑。这时候,朱教授抓住“机会”说起了“正事”,他语重心长地对女孩说:“冉冉啊,做肾移植不容易,以后你一定要听医生的话,按时吃药、按时复查,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好好保护来之不易的肾脏。我们中山医院肾移植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你可以关注,不仅能学到不少知识,还可以随时和我们的医生保持联系。”女孩认真地听着,连连点头。记者相信,重生后的冉冉将变得更加坚强、懂事,美好的未来已在不远处等着她。
“今后,你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上学、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孩子。”
“贴心”二维码,彰显“中山关怀”
记者手记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在朱同玉教授的身上,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三大法宝的力量。他的微笑、他的话语、他的体贴入微,让每一个病人“如沐春风”。他用“语言、药物和手术刀”治愈了病人身上的病,同时也治愈了病人们的心。
专家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中山厦门医院执行院长、青浦分院院长、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国家器官移植学重点建设临床专科负责人,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委员兼肾移植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肾移植学组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
特需门诊:周一、周四上午
他,热心慈善,创建了国内首个儿童肾移植爱心基金“新肾儿”;
他,用微笑和亲切的话语,温暖了病人的心;
他,用高超的医术,使无数尿毒症患者重获新生;
他说,医教研是他一生的事业;为病人解除病痛,是他一生的追求;
他,被誉为“移植希望”的人;
他,就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青浦分院院长、中山厦门医院执行院长——朱同玉教授。
每周一、四上午,是朱同玉教授出门诊的日子。一个阴雨绵绵的周四早晨,当记者来到中山医院门诊15楼6号诊室时,朱教授已经在接诊病人了。一上午的时间,记者跟随朱教授看门诊、巡视病房,“零距离”感受这位医学“大咖”与病人们的互动,最深切的感受便是,那些从“小细节”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他对病人的关爱之情。
他的话语,让病人“安心”
来自杭州的杨女士拿着母亲的膀胱镜病理报告前来咨询,她步履匆匆、愁眉不展。一年前,杨女士的母亲因膀胱肿瘤在中山医院治疗,最近因出现血尿,复查了膀胱镜。“朱教授,请您看看我母亲的病理报告,有问题吗?”朱教授接过病理报告,用笔着重标出诊断结论,耐心地告诉杨女士:“不用担心,你母亲患的是腺性膀胱炎,不是癌症复发。”“是吗?那太好了!”听朱教授这么一说,杨女士顿时有了精神。“不知我们什么时候需要来复诊?”“我把病历写得详细些,如果情况稳定,就在杭州当地医院治疗。你们在这里没有医保,药也去杭州当地医院开,有问题再来找我。”朱教授边写病历,边向杨女士详细交代后续治疗方案。杨女士连连点头,认真记录,满意而归。
“放心,你妈妈不是癌症复发。”
他的细心,让病人觉得“贴心”
56岁的赵先生来自东北,在儿子的陪伴下来就诊。坐在轮椅上的他,神情严肃而焦虑。“你好!哪里不舒服?”朱教授看出了病人的焦虑,边从病人儿子的手中接过病历和就诊磁卡,边向病人询问病情。
“你的磁卡上没有写名字,万一遗失就找不回来了,我帮你写上吧。”话音刚落,朱教授便提笔把病人的名字填在了磁卡背后的空白处。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或许对朱教授而言,只是“举手之劳”,不值得一提。然而对病人而言,却是“暖心”的。很明显的,有了这个“小插曲”,病人的神情变得柔和了不少,也愿意与朱教授交流了。在详细询问了病史之后,朱教授初步判断赵先生患有前列腺增生症,给他开了超声、血PSA等检查,以及一些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最后,朱教授还在赵先生的病历上敲了一个章,记者仔细一看,原来是个“二维码”。朱教授对赵先生说:“这是我的‘好大夫网站’二维码,每天我都会在网上回答病人的咨询。你用手机扫描这个二维码,就能登陆我的个人网站,随后把你的病历和检查报告拍照上传,就可以在网上向我咨询。这样可以让你少跑几趟医院,省时省力,还省挂号费。”赵先生年纪大了,不太了解“二维码”这个“新鲜事物”,但他的儿子能听懂,连连向朱教授道谢。
“扫一扫这个二维码,可以在网上向我咨询。”
他的责任心,使顽疾“治愈有望”
42岁的沙先生一年前在某医院做了肾移植手术。术后,他的手术切口一直没有愈合。半年前,沙先生的手术切口处鼓出了一个脓包,虽然在原先做肾移植的医院处理过很多次,用过抗生素,也做过切开引流,但效果都不好。焦虑万分的他,慕名来到中山医院就诊。朱教授在仔细检查了病人的伤口之后,确定存在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也需要尽快明确切口脓肿与移植肾之间的关系,并实施彻底清创。为确保治疗万无一失,朱教授拨通了感染科胡必杰主任的电话,与他商讨治疗方案。凑巧的是,胡主任当天也在看门诊。于是,朱教授便带着沙先生直接找到了胡主任。经验丰富的胡主任果然“火眼金睛”,一看便告诉沙先生,他的伤口脓肿元凶高度指向“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需要使用强力抗生素加以控制。很快,两位教授达成共识,将沙先生收入院,由感染科和肾移植科共同承担治疗工作。
沙先生是不幸的,罹患尿毒症的他,好不容易换了肾,却被迁延不愈的切口感染弄得心力交瘁。然而,他又是幸运的,因为他来到了综合实力很强的中山医院,遇到了经验丰富的朱教授和胡教授,治愈顽疾将指日可待。
“你的切口感染,让我们的感染科教授一起看看。”
他的鼓励,让女孩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看完门诊,朱教授匆匆赶去病房。他说,前天有个女孩做了肾移植手术,今天从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要去看一下。走进病房,只见一个20多岁的年轻女孩戴着口罩躺在床上,女孩的叔叔陪在一旁。朱教授走到女孩的床边,微笑着问:“冉冉,感觉怎么样?”“还可以。”女孩轻声回答道。“今后,你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上学、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孩子。”听朱教授这么一说,女孩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说,“我还在读书呢!”“你在读大学吧?什么专业的?”“计算机网络。”“很好啊!我们以前有个女病人,20多岁做的肾移植,到现在已经10年了,写了好多畅销书呢!你回到学校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前途。”
经过一番交谈,女孩的紧张情绪明显放松了不少,即便隔着口罩,记者也能感觉她一直在微笑。这时候,朱教授抓住“机会”说起了“正事”,他语重心长地对女孩说:“冉冉啊,做肾移植不容易,以后你一定要听医生的话,按时吃药、按时复查,还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好好保护来之不易的肾脏。我们中山医院肾移植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你可以关注,不仅能学到不少知识,还可以随时和我们的医生保持联系。”女孩认真地听着,连连点头。记者相信,重生后的冉冉将变得更加坚强、懂事,美好的未来已在不远处等着她。
“今后,你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上学、工作、谈恋爱、结婚、生孩子。”
“贴心”二维码,彰显“中山关怀”
记者手记
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在朱同玉教授的身上,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三大法宝的力量。他的微笑、他的话语、他的体贴入微,让每一个病人“如沐春风”。他用“语言、药物和手术刀”治愈了病人身上的病,同时也治愈了病人们的心。
专家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中山厦门医院执行院长、青浦分院院长、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国家器官移植学重点建设临床专科负责人,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委员兼肾移植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肾移植学组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器官移植重点实验室主任,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
特需门诊:周一、周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