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贽经济思想的影响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ing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安史之乱,彻底粉碎了唐皇君臣、士大夫们的“风流温柔乡”。当人们从迷梦中清醒之后,贞观、开元那样的“治世”已经一去不复返,严重的社会危机呈现在以救国为己任士大夫们面前。藩镇割据,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的瓦解都深刻影响着唐王朝的各个阶层。两税法实行,曾对唐王朝国力恢复起到巨大作用,但是随后的弊端也很明显。简述陆贽的经济思想,以及其思想对唐中后期的社会影响。
  关键词:陆贽;经济思想;中晚唐 ;影响
  陆贽(公元七五四—八0五年)字敬舆,唐苏州嘉兴(今属浙江)人。代宗大历六年(771年)进士,授华州郑县尉。后又任渭南县主薄,升监察御史。德宗即为,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建中四年(783年)十月随德宗逃往奉天(治今陕西乾县),转考功郎中。次年七月转中书舍人。贞元七年(791年)任兵部侍郎。八年任中书侍郎、门下同平章事。十年冬罢相,任太子宾客。十一年被贬为忠州别驾。陆贽宰忠州十年,“常闭关静处,复避谤不著书。家居瘴乡,人多癘疫乃抄撮方书,为《陆氏集验方》五十卷行于代”。①顺宗即位(805年),王叔文等任事,准备起用陆贽,而诏未至而卒,时年五十二。赠兵部尚书,谥“宣”。著作有《陆宣公集》,他的奏议等也被编为《陆宣公奏议》行世。
  陆贽虽然身为宰辅,但是他的经济思想对当时时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经济思想基本上在其著作中可以体现出来。
  一、民本思想
  陆贽认为“国本于人”、“民为邦本”,其将儒家传统思想体系中原属于道德范畴的“民本”思想引入经济领域,从而从经济的角度来探讨如何“养民”。所以说“民本”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是他探讨经济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
  (1)限田减租论
  均田制可以保证自耕农有一份私有土地,并向国家纳税。所以土地国有制占主导地位。中唐后均田制瓦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他以占田为例,指出:“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依托豪强,以为私属。对贷种其地,赁其田庐,终年服劳,无日休息,罄输所假,常患不充。有田之家,坐食租税。贫富悬绝,乃至于斯。厚敛促征,皆甚公赋”。②
  陆贽认识到“夫欲施教化,立度程,必先域人,使之地著”③。他认为均田制能够使“人无废业,田无旷耕,人力田畴,二者适足”⑤,并且可以“贫弱不至竭涸,富厚不至奢淫,法事立均”④。
  ⑵货币思想
  他认为货币是用来轻重敛散之权、调节物价贵贱的重要工具,必须由国家来垄断铸造。他说:“先王惧物之贵贱失平,而人之交易难准,又立货泉之法,以节轻重之宜,敛散弛张,必由于是。”⑥他提出:“物贱由乎钱少,少则重,重则加铸而散之使轻。物贵由乎钱多,多则轻,轻则做法而敛之使重。是乃物之贵贱,系于钱之多少;钱之多少,在于官之盈缩⑦”。是古代典型的货币数量论。
  二、税制思想
  陆贽推崇唐初以来所实行的“租庸调法”:安史之乱,财政支出大幅增加,苛捐杂税又出现。建中三年陈少游奏:本道税钱每千请增二百。五月丙戍,诏增他道税钱皆如淮南,又盐每斗价皆增百钱⑧。第二,两税法中户税征货币,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不能满足需要,造成了“钱重物轻”的现象。
  陆贽主张征税应按丁征税:“夫财之所生,必因人力,工而能勤则丰富,拙而兼惰则贫空。是以先王之制赋入也,必以丁夫为本,无求于力分之外,无贷于力分之内……如是然后能使人安其居,尽其力。”而两税法对富人有利,他曾说:“曾不悟资产之中事情不一,有藏于襟怀囊筐,物虽贵而人莫能窥;有积于场蒲屯仓,值虽轻而众以为富;有流通蕃息之货,数虽寡而计日收赢;有庐舍器用之资,价虽高而终岁无利。如此之比,其流实繁,一概计估算缗,宜其失平长伪”⑨。
  农业税要求农民交钱,而中唐后“钱重物轻”现象,加重负担。“葢自建中定两税,而物轻钱重,民以为患,至是四十年。当时为绢二匹半为八匹,大率加三倍”⑩。所以他认为:“然则谷帛者,人之所为也;钱货者,官之所为也。人之所为者,故租税收焉;官之所为者,故赋敛舍焉。此又事理著明者也”{11}。
  三、财政思想
  在财政思想上,陆贽重申“量入以为出”原则,是针对当时唐王朝的统治者纵欲无度,苛捐杂税与日俱增的事实而触发,不利于统治。所以他告诫统治者,切莫“但忧财力之不足,罔虑安危之不持”{12}。
  但是陆贽把两税法实行后出现的种种问题全部归结于量出以制入的原则,并企图用量入以制出来解决问题,则是片面的。
  注释:
  ①《旧唐书·陆贽传》
  ②《陆宣公全集·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六条
  ③《陆宣公全集·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三条
  ④《陆宣公全集·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六条
  ⑤《陆宣公全集·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六条
  ⑥《陆宣公全集·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二条
  ⑦《陆宣公集》卷二二《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二条》
  ⑧《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
  ⑨《陆宣公集》卷二二《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⑩《旧唐书》卷五十二《食货志二》
  {11}《陆宣公集》卷二二《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二条》
  {12}《陆宣公集》卷二二《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二条》
  (作者简介:杜 勋(1985-), 男,陕西户县人,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经济史。)
其他文献
一、现状和疑问  当代景观的设计和建造,很少是单指田园风光和园艺植栽——这些传统的意向。相反它运用多源而丰富,蕴涵着城市化、基础设施、策略规划和围绕熟悉的自然和环境主题的探索性意念。①然而,当下对于传统符号的再现设计良莠不济。主要问题有:(1) 对于符号的意义的追溯不够仔细;(2)对于符号未来的继承发展缺乏前瞻性;(3)对于符号的设计过于简单生硬;(4)符号与景观、符号与观众缺乏互动性。如何合理恰
期刊
摘要:商务英语语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形式,为了实现其美学功能,语篇中常使用一些隐喻结构。首先介绍商务英语语篇的类型和特点,然后重点分析隐喻在商务英语语篇中达到的美学功能。  关键词:隐喻;商务英语语篇;美学功能  一、引言  商务用途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是以服务于商务活动内容为目标,为广大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人们所认同和接受,并具备较强社会功能的一种英语变体,国际商务活动涵盖了技术引进,对外贸易,招
期刊
摘要:茅盾是现当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著名文学作品《子夜》通过人物分析,形象地塑造了3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典型,是殖民地化的现代中国当时都市的缩影,通过对吴荪甫、赵伯韬、屠维岳、林佩瑶等一系列人物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对30年代社会生活进行了全方位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子夜》作品;人物分析;吴老太爷  1933年1月,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这部小说以1930年的
期刊
摘要:手机标点及表情的输入问题,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这与当今越来越频繁的手机通信是分不开的,同时纷繁复杂的各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也使我们下决心一探究竟。第一部分主要是文献综述以及对手机短信中标点使用的一些新现象做一些描述。第二部分主要面向用户,对于用户习惯做一个调查,把第一部分发现的问题做定量研究。第三部分主要是主流输入法测评,对于当前三大主流智能机操作系统的输入法进行本体研究。第四部分主要是综合用
期刊
摘要:竹枝词是民间文化与文学结合的典范,在竹枝词中包含着许多的民俗因子。以浙江沿海竹枝词为为切入点,并辅以有关地方志,考察浙江沿海的生产民俗、生活民俗、岁时民俗、人生礼俗等。  关键词:浙江;沿海;竹枝词;民俗  浙江竹枝词创作的先驱人物当属元时会稽(今浙江绍兴)诗人杨维祯,自其作((西湖竹枝词》后,竹枝词写作蔚然成风,待 “清初朱竹咤的《鸳鸯湖掉歌》出,乃更有名,竹枝词之盛行于世。”①  竹枝词
期刊
摘要: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中,音乐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舞蹈课程作为必学的一门专业理论知识,为音乐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很多益处与帮助。舞蹈对于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真正帮助在于可以加强学生本身的舞蹈技能,提升对音乐专业领域的认识,加深印象。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论述分析了舞蹈在高校音乐教学专业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舞蹈技能;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作用  一、舞蹈教学在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应用的现状  随着我国现代
期刊
一、公用电话亭的出现和时代背景  公用电话亭最早出现在1878年美国旧金山的电话公司内,当时采用的是直接付费的消费方式。大约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市民大多都是居住在石库门的房子里面,在弄堂门口通常会有一个小的门卫室,这里就是中国最早的公用电话亭,是联系千家万户情感的重要通讯载体。  1982年,中国第一批投币式公用电话亭在北京市东、西长安街等人流量较大的街道出现,共有22个。这类投币式公用电话亭
期刊
摘要: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828年),奥地利作曲家。他是十八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继承者,是十九世纪欧洲浪漫乐派的先行者,是浪漫主义歌曲和浪漫主义交响曲的奠基人。他创作作品的艺术形象、主题思想、音乐语言都十分完美,体现了浪漫主义的新风格。  关键词:舒伯特;《C大调流浪者幻想曲》;古典主义音乐  作为浪漫派的先驱和后古典乐派代表人物,舒伯特在他短暂的31年生命中,除了
期刊
摘要:民间剪纸以独特的形式美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是我国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而现代设计的理念也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通过学习探究发现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价值非凡,是我们现代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就如何使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进行了议论,意在呼吁现代设计中更好地传承发扬民间剪纸艺术。  关键词:民间剪纸;现代设计;融合  一、民间剪纸艺术概述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期刊
摘要:任何建筑都不能独立于环境之外,尤其是景观建筑,景观建筑与景观的完美融合构成了最动人的画面,而这也正是景观建筑的灵魂所在。通过景观建筑和景观环境的属性入手,分析景观建筑和景观环境的融合。  关键词:景观建筑;景观环境;融合  一、 景观建筑的属性  景观建筑的产生与发展贯穿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程,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景观建筑在某个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景观大系统中,是景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