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下的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面向全体中小学的一门课程,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这个过程离不开我国的传统文化,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也可以更好的发挥《道德与法治》的德育功能。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培养至关重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引导他们学会自立、自强、自信等优秀品质,能够在生活中积极向上、乐于助人,能够在学习上奋发图强、与同学共进步,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有利于跨学科发展
将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的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德育,还可以为学生学习语文学科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如讲到自强时可以引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使学生明白我们应该像天一样,要不断地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这样的讲解可以使课堂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的自信心。
3.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了五千年历史的沉积,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日常行为的道德准则、为人处世的交往方式等。如在“相亲相爱一家人”课时中教导学生尊老爱幼、热爱生活,课堂上通过讲故事,引用民间传说,列举历史文化事件……让课堂散发文化的魅力,这都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哪些优秀传统文化
1.传承优秀的道德文化
课堂内外都应该指导学生以像老子、孔子、孟子等大家哲人的道德经典著为范本,以优秀的道德传统文化为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传统经典著作,学习和实践礼仪文化、社交文化、修身养德、勵志文化、爱国文化等道德文化,从而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教育。 比如《礼记·大学》中写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段话不论是教育学生求知、修身,还是激发学生励志、爱国都是永不过时的内容。
2.要传承优秀的家教文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家庭教育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把传统优秀的家教文化渗透其中,让学生把文本阅读与家庭生活、家教文化三者有效联系起来,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读出体验,接受教育,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亲情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中这样的句子是富含哲理的格言,是对学生进行家教和德育教育的最好教材。
3.要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
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文化多样,因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在饮食起居、传统节日、农耕畜牧、婚丧嫁娶、民间艺术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既要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这些民俗文化,还要教育学生学会保护和研发这些民俗文化。唯有这样,才能让民族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巧妙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1.在课堂案例教学中渗透与运用中国传统文化
2016,教育部正式推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新教材中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有相匹配的生活的案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新教材的这一优势。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积极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案例中。如在讲到“亲社会行为的形式”时可以引用“三尺巷”的故事,通过两大家族为何邻里和睦,各让出自家三尺地方的典故,展示出我国古代的谦让品质,值得学生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教材的研究,还要注重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传统文化才能得到巩固与升华。
2.在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活动中渗透与运用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其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仅在课堂上讲解效果肯定差强人意,这就必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融合,实现全面育人。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传承经典,弘扬传统美德,将传统文化内化到学生的思想当中,并逐步外显于学生的行为习惯。 具体来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展主题班会。比如,以“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2)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搜集古诗文素材,并进行总结、分析等工作。学生既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又锻炼了资料搜集、提炼的能力。(3)不定期举办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比如,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作报告,并面对面的进行交流。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将课堂学习与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在师生互动交流的情境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多种情境的互动交流,能更好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具有人性化、实用性等特点,因而学生对于课本知识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有了更多的计划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一些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古诗文小游戏,鼓励学生参与到游戏中,从而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针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以此增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趣味性。
总之,传统文化更加侧重于学生思想的培养和品格的塑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能让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也是对学生性格培养的重要帮助,作为教师,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广泛灵活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力量,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健康且全面成长。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培养至关重要。通过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引导他们学会自立、自强、自信等优秀品质,能够在生活中积极向上、乐于助人,能够在学习上奋发图强、与同学共进步,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2.有利于跨学科发展
将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的结合,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德育,还可以为学生学习语文学科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如讲到自强时可以引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使学生明白我们应该像天一样,要不断地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这样的讲解可以使课堂充满浓郁的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的自信心。
3.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了五千年历史的沉积,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日常行为的道德准则、为人处世的交往方式等。如在“相亲相爱一家人”课时中教导学生尊老爱幼、热爱生活,课堂上通过讲故事,引用民间传说,列举历史文化事件……让课堂散发文化的魅力,这都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发展历程,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哪些优秀传统文化
1.传承优秀的道德文化
课堂内外都应该指导学生以像老子、孔子、孟子等大家哲人的道德经典著为范本,以优秀的道德传统文化为内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传统经典著作,学习和实践礼仪文化、社交文化、修身养德、勵志文化、爱国文化等道德文化,从而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教育。 比如《礼记·大学》中写到:“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段话不论是教育学生求知、修身,还是激发学生励志、爱国都是永不过时的内容。
2.要传承优秀的家教文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家庭教育的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把传统优秀的家教文化渗透其中,让学生把文本阅读与家庭生活、家教文化三者有效联系起来,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读出体验,接受教育,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亲情意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中这样的句子是富含哲理的格言,是对学生进行家教和德育教育的最好教材。
3.要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
中华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文化多样,因而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在饮食起居、传统节日、农耕畜牧、婚丧嫁娶、民间艺术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当地民俗文化的传承。既要引导学生学习和传承这些民俗文化,还要教育学生学会保护和研发这些民俗文化。唯有这样,才能让民族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巧妙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1.在课堂案例教学中渗透与运用中国传统文化
2016,教育部正式推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新教材中每一章节的知识点都有相匹配的生活的案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新教材的这一优势。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积极探索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案例中。如在讲到“亲社会行为的形式”时可以引用“三尺巷”的故事,通过两大家族为何邻里和睦,各让出自家三尺地方的典故,展示出我国古代的谦让品质,值得学生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教材的研究,还要注重教材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将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传统文化才能得到巩固与升华。
2.在多种形式的课内外活动中渗透与运用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其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仅在课堂上讲解效果肯定差强人意,这就必须做到课内与课外相融合,实现全面育人。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传承经典,弘扬传统美德,将传统文化内化到学生的思想当中,并逐步外显于学生的行为习惯。 具体来说,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开展主题班会。比如,以“诚实守信、自立自强”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2)利用我国的传统节日,举办相关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搜集古诗文素材,并进行总结、分析等工作。学生既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又锻炼了资料搜集、提炼的能力。(3)不定期举办传统文化专题讲座。比如,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主题,邀请专家学者为学生作报告,并面对面的进行交流。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将课堂学习与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以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在师生互动交流的情境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加强师生之间多种情境的互动交流,能更好的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由于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内容结合学生特点,设计具有人性化、实用性等特点,因而学生对于课本知识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有了更多的计划与教师进行交流和探讨。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一些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古诗文小游戏,鼓励学生参与到游戏中,从而引导学生和教师一起针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了解,以此增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趣味性。
总之,传统文化更加侧重于学生思想的培养和品格的塑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能让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既是对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也是对学生性格培养的重要帮助,作为教师,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广泛灵活运用传统文化中的力量,全面提升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健康且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