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药与非基药合一将是招采大势所趋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42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左右,政府集中招标采购药品主要作为一种反商业贿赂措施开始出现。后来,中国加入了WTO,根据WTO规定,政府采购的物品超过了一定额度必须走招标采购的形式,从大趋势上看,政府集中招标采购是必然的,这是不可被挑战的。
  现在,重庆和广东出现了药交所模式,有人认为这是不是要取代集中招标采购,实际上,药交所模式与集中招标采购应该是相互借鉴而非排斥的关系,药交所模式是通过减少药品流通的环节,降低交易成本,使供需双方面对面交易,降低价格;集中采购是通过量大的优势,提高企业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价格,这两种方式针对价格链条中不同的点,互相补充、相互融合。有了藥交所模式,集中采购也不会轻易放弃。
  广东的方式只能是特例,如果从国务院、卫计委的角度来发文,肯定不会这么简单,两个医院组成一个团就可以直接跟供应商谈,从用量上来说,虽然也算带量采购,但是没有体现量的优势。
  对于今后的招标走向,基药招标和非基药招标两标合一会是方向之一,虽然近一两年内不一定能合起来,但是从长远来看肯定是大势所趋。原因是,基药招标的56号文和非基药的64号文这两个政策并无根本性冲突和差异;而且,基药和非基药在卫生部合并了,都归药政司来管;另外,24个省级主管部门为同一部门药政处在统一管理,在组织结构上已经合并了。并且,一次性招标可以实现基本药物和非基本药物衔接,不然永远会面临同种化学名的不同商品名的药品价格不一样的问题,可能出现基药的质量差,价格反而比非基药的价格还高的情况。
  但为了稳定市场格局,一次性招标还需要配套措施,比如需要多家货源而不是一家企业把所有药品搞定,如果只选一家,几年下来一家独大,价格仍会居高不下,所以维持市场格局,保障供应,是很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多家货源按比例分割市场,中标的可以获得70%-80%的市场,剩下的小部分市场留给那些没中标的,只要技术标过关,可以让其先中标维持生存。这样可以改变当前两次招标的一些弊端,比如企业的繁琐工作很多,政府应接不暇,一个药出现问题,媒体一报道就会显得政府执政能力很差。
其他文献
在第五届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与会者提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转型”。印象最深的一个观点是:20年前,一批民营医药企业诞生,很多产品卖得很好,并不是因为它有专利,而是因为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之后的20年,如果中国的医药行业还靠机会主义在市场上竞争的话,将没有前途。  这是个什么样的“好时代”?听起来抽象,其实说穿了就是“以药养医”的时代。  不用回溯很长的历史,最近的数据就足以说明问题:近5年来,全国
期刊
如果我们不怀疑他们的功业,我们就应该问问:什么样的精神才能完成如此功业?2013年8月“致青春——中国医药企业家诗歌朗诵会”在舞台上给出了答案。企业家们的表现极大的超出了我的预料,在没有前期彩排的情况下,直接登台朗诵,效果是声情并茂、阔大高远、力扫千军、酣畅淋漓。  激情是诗歌的脉搏,企业家们瞬间所展示出来的巨大激情,让我在那样的一个晚上陷入到对激情的激烈的冷静思考。在大多数平凡的日子,我们很容易
期刊
4年间,复星医药基本形成了沿海发达城市高端医疗、二三线城市专科和综合医院相结合的医疗服务业务的战略布局。  2002年创办钟吾医院之前,韩炳智是宿迁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主任。由于“工资和一个电工差不多”,又正值宿迁市掀起医改浪潮之际,韩炳智和另外7名同事毅然辞职,开办了这家非营利性的民营医院。  可是医院自开办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资金成为发展的桎梏。“政府没有拨款,银行不愿贷款”,韩炳智回忆道,
期刊
唯有打破现有政策环境下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不公平竞争生态系统,才能够给予社会资本办医一定的发展空间,也才能由此改变公立医院一家独大的局面。  引入社会资本办医由来已久,结果却是“雷声大雨点小”。民营医院往往与“男科妇科疾病”、“疑难杂症”和“专治××病”等等词语联接在一起,这些医院数量虽然不少,但规模往往不大,在整个医疗行业地位也不高。深究背后的原因,既有医院运营中资金、管理、人才和机制方面的问题
期刊
面对着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谁能够做出决策,在混乱的状况下建立新秩序,就意味着谁能成功。  2013年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绿叶制药集团执行主席刘殿波的一席话,现场不少人都有共鸣。  他说,20年前,一批民營医药企业诞生,很多产品卖得很好,并不是因为它有专利,而是因为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之后的20年,如果中国的医药行业还靠机会主义在市场上竞争的话,将没有前途。  这个判断背后既有远虑——以往,中国曾经借
期刊
药品价格管理方法是在2000年医改时建立的,主要实行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管理机制,纳入监管范围的以医保药品和少数生产经营垄断性产品为主,目的在于限高、防涨,具体价格的形成方式是通过市场竞争,特别是集中招标采购的形式,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  自从2000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共开展了三轮价格调控工作,目前对化学药品的调控已经结束,中成药的正在进行之中,在药品价格调整中,降低偏高价格的同时,对创新
期刊
如何加快发展?如何让自己的企业脱颖而出?显然这是每一个制药企业的奋斗目标。  2009年,也就是新医改启动之年,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在首届中国最具竞争力医药上市公司评选活动中提出,“无论有多困难,都只能在加快发展中解决”。5年后,2013年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在蓉城盛大召开之时,如果我们回过头去再去重新品味这句箴言,又多了一份感慨。  如何加快发展?如何让自己的企业能脱颖而出?显然这是每一
期刊
在能够与政策决策者或者决策者的直接谏言者面对面接触的企业家年会上,600多位来自产业一线的企业经营者希望能夠听到、判断未来的政策走势。  政策正在朝着更好的方向改良。  近日《E药经理人》杂志承办的2013中国医药企业家年会上透露出的一丝正能量,不知能否对正处于风雨飘摇、一片肃杀之气的医药行业是否带来些许希望和力量?  一直以来,这个颇受政策左右的行业在疾风骤雨的新医改大潮面前动荡不止,医药企业的
期刊
在国家积极鼓励生物医药创新的政策导向下,生物医药产业有望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国民收入的增加、中产阶级的形成、社会逐渐老龄化以及城市化进展迅速都是有利于中国创新药物研发及医药市场发展的基本因素。  如何能在这样快速增长的中国医药市场里占领应有的位置?这是医药企业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进展  随着医改和社保改革的深化以及国家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专项的实施,
期刊
全球医药产业的发展其实就是一部整合史,中国医药产业的整合是时代的潮流和趋势,而整合正是科伦不断壮大的发展观和方法论。  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乔治·斯蒂格勒指出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是靠自己的内部扩张壮大起来。纵观全球医药产业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宏大的整合史:2003年辉瑞以600亿美元并购法玛西亚,成为全球制药领袖;2004年赛诺菲638亿美元并购安万特成为欧洲冠军;2009年罗氏以468亿美元收购基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