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新工作,探讨区域研培,是开展和推动这一工作的现实需要。区域层面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研究,是基于区域职业教育视角,开展综合与专项研究。综合研究探讨中职教工作诊改对于区域职业教育大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专项研究包括引导激励中职学校构建诊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区域数据系统与数据中心的建设和使用、状态数据的高效采集和深度应用、区域诊断项目及指标体系、抽样复核、诊改培训及追踪研究等。区域诊改培训涉及四类机构人员,分析不同层级需要,确立目标,设计四期培训。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93-02
一、开展中职教学工作诊改区域研究与培训的重要意义
《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方案》),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简称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原则要求与组织实施。
《指导方案》指出:“诊改工作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实施,也可在统一的省级执行方案基础上委托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本文的“区域”指省或地(市)。
二、区域层面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研究
区域中职教学工作诊改专项研究,区域中职教学工作诊改专项研究,是通过专项攻关,破解重难点,开展专题研究指导。以下仅举几例说明。
1.引导激励中职学校建立诊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
《指导方案》指出,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的第一项具体任务,是“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这是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的首要任务,是落实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责任、实现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目标的首要一环,也是第三项具体任务“引导中等职业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逐步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区域层面应开展的专项研究,首先是制定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激励中职学校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与运行机制,并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各参与学校的内生动力,推动中职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诊改。并为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推动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制度与运行机制的建立,提供决策参考。
2.区域数据系统与数据中心的建设和使用
《指导方案》指出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的第二项具体任务,是“搭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即建设学校、地(市)、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四级架构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简称数据系统),为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改、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与科学决策、区域和学校未来发展规划以及质量年报的撰写等相关工作提供数据基础、数据支持、数据参考和数据服务。此任务涉及到区域数据系统与数据中心的建设和使用,以及指导学校建设和使用数据系统与数据中心。
3.状态数据的高效采集和深度应用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采集与应用贯穿于中职教学工作诊改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源数据和计算数据。源数据具有原始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第一手数据,自下而上、“源头”生成,由数据的产生者自行输入,即“源头”采集,并负责数据的真实规范;源数据的采集具有即时性,即采集即时产生的数据,要求伴随式无感知过程采集。计算数据是通过计算公式和计算规则得出的数据,是在源数据基础上得到的再生数据。区域层面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采集与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指导中职学校做好源数据的原始性和即时性采集,做到准确、规范和标准,同时,指导学校降低数据采集的难度强度,避免重复采集,臻至数据一次采集、处处使用的理想效果,逐步解决数据不一致、统计不准确的问题;二是指导学校开展数据应用,即计算数据的开发和使用,使之更好地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三、区域层面中职教学工作诊改培训
区域中职教学工作诊改培训,是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统筹规划和落实区域内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改的重要途径。诊改工作,主要涉及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区域诊改专家队伍、区域教科研机构、区域所属中职学校四类机构人员,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层面,各层面对诊改培训的需求各有侧重。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和需求,设计适宜的培训目标和内容。其中区域专委会除抽样复核现场培训之外的业务培训,主要由上一级专委会负责,以下探讨针对其余层面参培人员的培训设计。
为了加深对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的理解,明确工作职责、统一工作标准,依据不同层面培训对象的职责和培训需求,设计相应的培训。采用现场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多种方式,通过专家专题讲座、经验介绍、考察交流、实操、答疑指导等多种方式,精准解读诊改指标体系,领会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指导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操作,点拨抽样复核流程与关键点,明晰教学工作诊改的内涵与任务、重点与难点、工作机制与对策、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与年度质量报告等。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文件方案解读、诊改理念确立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二是中职内涵建设解析,包括办学理念、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制度建设等;三是实操,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应用与质量年报撰写等。
设计四期培训。首期培训侧重观念层面诊改理念的确立、相关文件精神的领会以及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建设,培训对象为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人员、区域教科研人员、开展诊改工作的中职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相关部门和人员,培训时间3天。二期培训,侧重操作层面数据平台的操作、区域及学校数据中心的建设和数据使用,培训对象为区域平台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中职学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质管办主任、信息化负责人、数据平台负责人及平台具体工作人员,培训时间2天。三期培训,侧重平台使用及数据采集的问题解答、区域及学校质量年报的撰写,培训对象为区域及学校平台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区域及学校质量年报负责人,培训时间1天。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6]37号)[Z].2016.
[2]周俊.診断与改进:质量自我提升的不竭动力[N].中国教育报,2016-05-24.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Z].2015.
[4]杨应崧.教学质量要“医院体检”,更要“自我保健”[N].中国教育报,2015-10-29.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6]2号)[Z].2016.
[6]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省级专家委员会业务培训指南[Z].2016.
[7]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Z.2010.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93-02
一、开展中职教学工作诊改区域研究与培训的重要意义
《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方案》),明确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简称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原则要求与组织实施。
《指导方案》指出:“诊改工作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实施,也可在统一的省级执行方案基础上委托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本文的“区域”指省或地(市)。
二、区域层面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研究
区域中职教学工作诊改专项研究,区域中职教学工作诊改专项研究,是通过专项攻关,破解重难点,开展专题研究指导。以下仅举几例说明。
1.引导激励中职学校建立诊改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
《指导方案》指出,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的第一项具体任务,是“构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断、持续改进的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这是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的首要任务,是落实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主体责任、实现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目标的首要一环,也是第三项具体任务“引导中等职业学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逐步建立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区域层面应开展的专项研究,首先是制定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引导激励中职学校建立常态化周期性的教学工作诊改制度与运行机制,并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各参与学校的内生动力,推动中职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诊改。并为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推动中职学校教学诊改工作制度与运行机制的建立,提供决策参考。
2.区域数据系统与数据中心的建设和使用
《指导方案》指出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的第二项具体任务,是“搭建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即建设学校、地(市)、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四级架构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简称数据系统),为学校教学工作自主诊改、利益相关方有效参与、教育行政部门抽样复核与科学决策、区域和学校未来发展规划以及质量年报的撰写等相关工作提供数据基础、数据支持、数据参考和数据服务。此任务涉及到区域数据系统与数据中心的建设和使用,以及指导学校建设和使用数据系统与数据中心。
3.状态数据的高效采集和深度应用
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采集与应用贯穿于中职教学工作诊改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源数据和计算数据。源数据具有原始性,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第一手数据,自下而上、“源头”生成,由数据的产生者自行输入,即“源头”采集,并负责数据的真实规范;源数据的采集具有即时性,即采集即时产生的数据,要求伴随式无感知过程采集。计算数据是通过计算公式和计算规则得出的数据,是在源数据基础上得到的再生数据。区域层面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采集与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指导中职学校做好源数据的原始性和即时性采集,做到准确、规范和标准,同时,指导学校降低数据采集的难度强度,避免重复采集,臻至数据一次采集、处处使用的理想效果,逐步解决数据不一致、统计不准确的问题;二是指导学校开展数据应用,即计算数据的开发和使用,使之更好地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三、区域层面中职教学工作诊改培训
区域中职教学工作诊改培训,是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统筹规划和落实区域内中职学校教学工作诊改的重要途径。诊改工作,主要涉及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区域诊改专家队伍、区域教科研机构、区域所属中职学校四类机构人员,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层面,各层面对诊改培训的需求各有侧重。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和需求,设计适宜的培训目标和内容。其中区域专委会除抽样复核现场培训之外的业务培训,主要由上一级专委会负责,以下探讨针对其余层面参培人员的培训设计。
为了加深对中职教学工作诊改的理解,明确工作职责、统一工作标准,依据不同层面培训对象的职责和培训需求,设计相应的培训。采用现场培训与网络培训相结合的多种方式,通过专家专题讲座、经验介绍、考察交流、实操、答疑指导等多种方式,精准解读诊改指标体系,领会相关政策文件精神,指导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操作,点拨抽样复核流程与关键点,明晰教学工作诊改的内涵与任务、重点与难点、工作机制与对策、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与年度质量报告等。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文件方案解读、诊改理念确立与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二是中职内涵建设解析,包括办学理念、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制度建设等;三是实操,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应用与质量年报撰写等。
设计四期培训。首期培训侧重观念层面诊改理念的确立、相关文件精神的领会以及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建设,培训对象为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有关人员、区域教科研人员、开展诊改工作的中职学校校长、分管副校长、相关部门和人员,培训时间3天。二期培训,侧重操作层面数据平台的操作、区域及学校数据中心的建设和数据使用,培训对象为区域平台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中职学校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质管办主任、信息化负责人、数据平台负责人及平台具体工作人员,培训时间2天。三期培训,侧重平台使用及数据采集的问题解答、区域及学校质量年报的撰写,培训对象为区域及学校平台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区域及学校质量年报负责人,培训时间1天。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6]37号)[Z].2016.
[2]周俊.診断与改进:质量自我提升的不竭动力[N].中国教育报,2016-05-24.
[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Z].2015.
[4]杨应崧.教学质量要“医院体检”,更要“自我保健”[N].中国教育报,2015-10-29.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6]2号)[Z].2016.
[6]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省级专家委员会业务培训指南[Z].2016.
[7]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教职成(2010)12号)[Z.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