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和1998年,美国先后发射了“克莱门汀”号和“月球勘探者”号探测器,发现月球两极的盆地底部可能蕴藏有固态水,这一发现激起了全世界的探月兴趣。2003年9月27日,欧洲首个月球探测器“智能一号”发射成功,欧空局计划在2020年实现载人登月。2006年美国宣布“月球基地计划”,要在2024年完成月球基地的基本建造工作。俄罗斯计划2012年发射“渗透者”探测器到月球,然后在2015年到2016年至少将一辆月球车送上月球,2020年着手建立永久性基地。2007年9月14日,日本探月卫星“月亮女神”号发射升空,这是日本2025年建立载人太空站的第一步。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另外,印度也宣布了自己的探月计划。这些都预示着全球登月大战又掀起新一轮的高潮。“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应引起2008年高考考生的足够重视。
一、语文部分
学科导读: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探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与月亮和嫦娥有关的文章分析、古诗词默写、作者的姓名及所处的朝代等有望成为2008年高考命题热点。
试题链接: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嫦娥”奔向月宫
新闻资料:嫦娥工程
我国的的月球探测工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整个工程规划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力求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循序渐进,持续发展,为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嫦娥工程将实施三步战略。第一步是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第二步是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在人类进行的月球与深空探测活动中,环绕探测、软着陆探测和巡视勘察是最主要的探测手段,软着陆更是踏上另一个星球进行实地科学探测的第一步,从获取探测数据的直接性和丰富性的角度看,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是其它探测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在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步是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完成月球表面采样,以实施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和演化的深度认识,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提供数据支持。
新闻链接一:_________
嫦娥的传说来自古代中原地带。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给月亮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上面有月宫,琼楼玉宇;有仙子,美丽的广寒宫主嫦娥;有伐桂的吴刚,有捣药的玉兔,那里是一个天上人间。这反映出中国古代人民对月亮美丽的幻想。
“嫦娥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建国教授说。古代的月神叫做“长仪(音娥)”,后来这两个字转化为“嫦娥”。嫦娥最早的名字是“姮娥”,而姮这个字在古代和“娥”同音,到了汉代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遂改为“嫦娥”。
公元14世纪中国明代,有一位名叫“万户”的军中工匠,在一把椅子上绑了47支火箭,椅子两侧安装了两个自制大风筝。然后坐在上面,并命军中其他工匠点燃火箭,随着火箭的轰鸣,这位世界上首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就消失在火焰中。他以生命的代价向着神秘太空发起了第一次冲锋。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Wan Hoo”,以纪念这位勇敢的探索者。
新闻链接二:诗人与月亮
传统的中秋佳节到了,赏月将成为人们欢度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于是,万种风情、千姿百态的咏月诗便因此而生,历久不衰。无数文人墨客把明月当作传情达意的物象,追月抒怀,千种思绪,万般情感,自然涌上心头,留下不少千古流传的动人诗篇。
宋代苏轼的咏月诗对后人影响较大。同样一轮明月,在不同情况下与心境中,他都有不同的展示。如春夜里“淡月朦胧”,秋末时“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离乡时“明年明月何处看”,酒兴时“对酒卷帘邀明月”,失意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傍晚时分“思檐初挂弯弯月”等。
古人笔端的美好意境,为后人留下了心灵漫游的广阔天地。今天,我们读点咏月诗,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亲近和回敬。
(文章有删节)
(1)新闻的价值在于提供有效信息,试概括“新闻资料”中都包含了哪些有效信息?
(2)请结合“新闻资料”给“新闻链接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苏轼的咏月诗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嫦娥工程”的认识与评价。不少于100字。
(5)下列咏月诗词的作者分别是哪位?
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_______;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_______。
参考答案:1、(1)嫦娥工程将实施绕月飞行、着陆探测、采样返回的三步战略。
(2)专家解读“奔月”神话,“嫦娥”寄托探月梦想。
(3)苏轼咏月、惜月、爱月,见月动情,他笔下的月气象万千,情态各异,韵味无穷;既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又有浪漫的奇思异想。
(4)示例: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月亮一直情有独钟,渴望了解月球、探寻月球奥秘的愿望源远流长。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将把“嫦娥奔月”的神话变为现实,实现我国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有助于加深对月球的了解,而且还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深空探测先进国家中的地位。
(5)①苏轼 ②李白
二、政治部分
学科导读: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对这些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
试题链接:
2、(1)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使得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奔月梦想变为现实。这反映了技术的目的性,也就是说技术的产生源于_________。
(2)有关“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成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第一次实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飞月梦想。
②“嫦娥一号”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正是中国人敢于挑战世界难题的勇气的体现,也是中国人自主创新精神的升华。
③“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表明人类价值取向决定了实践活动。
④“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技术方面有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②③
3、材料一: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航天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是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多次公开阐明:中国过去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运用文化和综合国力知识说明,我国“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
(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请分析说明其政治学依据。
参考答案:2、(1)人们的需求和愿望 (2)C
3、(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探月工程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向深空发展的新阶段,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2)①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的,可以为我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②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③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顺应了当今时代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
三、地理部分
学科导读: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有关自转、公转问题,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地理位置,月球表面的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等问题将成为2008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试题链接:
4、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我国的 省。
(2)“嫦娥一号”首次利用三维图片技术,为月球拍摄“全景图”,但是在地球上,我们却永远看不到月球的另外一面,这是因为()
A.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面与黄道面存在较大的夹角
B.月球只有自转,没有公转
C.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
D.月球的自转周期与月球的公转周期相同
(3)某剧院场景设计师为演出设计“傍晚一弯明月挂树梢”的布景,应选择下图中哪种形状的月亮?
参考答案:4、(1)四川 (2)D (3)C
四、物理部分
学科导读:以“嫦娥一号”2007年11月7日准确进入127分钟月球轨道为标志,中国航天史上最远的“长征”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成功”。中国国家航天局2007年11月7日正式宣布:自成为月球卫星以来,通过第二、第三次制动,“嫦娥一号”卫星从近月点高度212公里、远月点高度8617公里的椭圆轨道,成功调整到周期127分钟、约200公里高度的圆形轨道。卫星的运行问题将成为2008年高考的重要考点。
试题链接:
5、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发射成功,中国人开始走上探月之旅。“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路线简化后如图所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经过发射轨道进入停泊轨道,然后在停泊轨道经过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次调速后进入工作轨道,卫星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a,卫星的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的半径之比为 =b,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上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求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之比 。
参考答案:5、
五、化学部分
学科导读:“嫦娥一号”11月下旬由巡航姿态转入对月定向工作姿态。卫星上CCD立体相机一个月内可以对全月球表面覆盖一遍,到2008年1月中旬,卫星上所有对月探测仪器都将覆盖全月球一次。月球不仅是人类资源补给的“生长点”,而且是人类探测更遥远太空的“中途岛”和“转运站”,中国首次探月就采用了绕月探测方式,直接跨越了从月球近旁飞过和撞击月球的前两个阶段。“嫦娥一号”卫星承担的探测任务,如探测月壤厚度、绘制月球三维图像等,在世界上都是第一次。月壤的分析、火箭的运行及能量等问题与化学关系密切。
试题链接:
6、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正式启动了,其任务之一是开展月面的微波辐射探测,估算月壤中3He的分布和资源量。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4He的同素异形体 B.比4He少一个中子
C.是4He的同位素 D.比4He少一个质子
7、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火箭升空时由于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产生高温,为防止火箭温度过高,在火箭表面涂上一种特殊的涂料,该涂料的性质可能是()
A.在高温下不熔化B.在高温下可分解气化
C.在常温下就分解气化D.该涂料不分解
8、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使用N2H4做燃料,已知0.25mol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6、BC 7、B 8、D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一、语文部分
学科导读: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探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与月亮和嫦娥有关的文章分析、古诗词默写、作者的姓名及所处的朝代等有望成为2008年高考命题热点。
试题链接: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嫦娥”奔向月宫
新闻资料:嫦娥工程
我国的的月球探测工程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科技工程,整个工程规划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力求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循序渐进,持续发展,为深空探测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嫦娥工程将实施三步战略。第一步是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第二步是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勘测技术。在人类进行的月球与深空探测活动中,环绕探测、软着陆探测和巡视勘察是最主要的探测手段,软着陆更是踏上另一个星球进行实地科学探测的第一步,从获取探测数据的直接性和丰富性的角度看,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是其它探测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在月球与深空探测技术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第三步是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这一步将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完成月球表面采样,以实施对月壤、月壳和月球形成和演化的深度认识,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提供数据支持。
新闻链接一:_________
嫦娥的传说来自古代中原地带。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给月亮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故事:上面有月宫,琼楼玉宇;有仙子,美丽的广寒宫主嫦娥;有伐桂的吴刚,有捣药的玉兔,那里是一个天上人间。这反映出中国古代人民对月亮美丽的幻想。
“嫦娥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建国教授说。古代的月神叫做“长仪(音娥)”,后来这两个字转化为“嫦娥”。嫦娥最早的名字是“姮娥”,而姮这个字在古代和“娥”同音,到了汉代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遂改为“嫦娥”。
公元14世纪中国明代,有一位名叫“万户”的军中工匠,在一把椅子上绑了47支火箭,椅子两侧安装了两个自制大风筝。然后坐在上面,并命军中其他工匠点燃火箭,随着火箭的轰鸣,这位世界上首个利用火箭飞行的人就消失在火焰中。他以生命的代价向着神秘太空发起了第一次冲锋。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Wan Hoo”,以纪念这位勇敢的探索者。
新闻链接二:诗人与月亮
传统的中秋佳节到了,赏月将成为人们欢度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于是,万种风情、千姿百态的咏月诗便因此而生,历久不衰。无数文人墨客把明月当作传情达意的物象,追月抒怀,千种思绪,万般情感,自然涌上心头,留下不少千古流传的动人诗篇。
宋代苏轼的咏月诗对后人影响较大。同样一轮明月,在不同情况下与心境中,他都有不同的展示。如春夜里“淡月朦胧”,秋末时“清夜无尘,月色如银”,离乡时“明年明月何处看”,酒兴时“对酒卷帘邀明月”,失意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傍晚时分“思檐初挂弯弯月”等。
古人笔端的美好意境,为后人留下了心灵漫游的广阔天地。今天,我们读点咏月诗,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亲近和回敬。
(文章有删节)
(1)新闻的价值在于提供有效信息,试概括“新闻资料”中都包含了哪些有效信息?
(2)请结合“新闻资料”给“新闻链接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3)苏轼的咏月诗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说明。
(4)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嫦娥工程”的认识与评价。不少于100字。
(5)下列咏月诗词的作者分别是哪位?
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_______;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_______。
参考答案:1、(1)嫦娥工程将实施绕月飞行、着陆探测、采样返回的三步战略。
(2)专家解读“奔月”神话,“嫦娥”寄托探月梦想。
(3)苏轼咏月、惜月、爱月,见月动情,他笔下的月气象万千,情态各异,韵味无穷;既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又有浪漫的奇思异想。
(4)示例: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月亮一直情有独钟,渴望了解月球、探寻月球奥秘的愿望源远流长。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将把“嫦娥奔月”的神话变为现实,实现我国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有助于加深对月球的了解,而且还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深空探测先进国家中的地位。
(5)①苏轼 ②李白
二、政治部分
学科导读: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对这些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
试题链接:
2、(1)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使得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奔月梦想变为现实。这反映了技术的目的性,也就是说技术的产生源于_________。
(2)有关“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成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第一次实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飞月梦想。
②“嫦娥一号”突破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正是中国人敢于挑战世界难题的勇气的体现,也是中国人自主创新精神的升华。
③“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表明人类价值取向决定了实践活动。
④“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技术方面有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②③
3、材料一: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正式启动。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材料二:航天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是中国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缩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多次公开阐明:中国过去不称霸,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不称霸。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运用文化和综合国力知识说明,我国“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发射成功的重大意义。
(2)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请分析说明其政治学依据。
参考答案:2、(1)人们的需求和愿望 (2)C
3、(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探月工程正式启动,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向深空发展的新阶段,有利于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文化竞争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
(2)①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性质决定的,可以为我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②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③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顺应了当今时代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
三、地理部分
学科导读: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有关自转、公转问题,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地理位置,月球表面的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等问题将成为2008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试题链接:
4、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我国的 省。
(2)“嫦娥一号”首次利用三维图片技术,为月球拍摄“全景图”,但是在地球上,我们却永远看不到月球的另外一面,这是因为()
A.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面与黄道面存在较大的夹角
B.月球只有自转,没有公转
C.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
D.月球的自转周期与月球的公转周期相同
(3)某剧院场景设计师为演出设计“傍晚一弯明月挂树梢”的布景,应选择下图中哪种形状的月亮?
参考答案:4、(1)四川 (2)D (3)C
四、物理部分
学科导读:以“嫦娥一号”2007年11月7日准确进入127分钟月球轨道为标志,中国航天史上最远的“长征”以近乎完美的方式宣告“成功”。中国国家航天局2007年11月7日正式宣布:自成为月球卫星以来,通过第二、第三次制动,“嫦娥一号”卫星从近月点高度212公里、远月点高度8617公里的椭圆轨道,成功调整到周期127分钟、约200公里高度的圆形轨道。卫星的运行问题将成为2008年高考的重要考点。
试题链接:
5、2007年10月24日18时5分,“嫦娥一号”绕月卫星发射成功,中国人开始走上探月之旅。“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路线简化后如图所示。卫星由地面发射后经过发射轨道进入停泊轨道,然后在停泊轨道经过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次调速后进入工作轨道,卫星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若地球与月球的质量之比为■=a,卫星的停泊轨道与工作轨道的半径之比为 =b,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上均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求卫星在停泊轨道和工作轨道运行的线速度大小之比 。
参考答案:5、
五、化学部分
学科导读:“嫦娥一号”11月下旬由巡航姿态转入对月定向工作姿态。卫星上CCD立体相机一个月内可以对全月球表面覆盖一遍,到2008年1月中旬,卫星上所有对月探测仪器都将覆盖全月球一次。月球不仅是人类资源补给的“生长点”,而且是人类探测更遥远太空的“中途岛”和“转运站”,中国首次探月就采用了绕月探测方式,直接跨越了从月球近旁飞过和撞击月球的前两个阶段。“嫦娥一号”卫星承担的探测任务,如探测月壤厚度、绘制月球三维图像等,在世界上都是第一次。月壤的分析、火箭的运行及能量等问题与化学关系密切。
试题链接:
6、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正式启动了,其任务之一是开展月面的微波辐射探测,估算月壤中3He的分布和资源量。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4He的同素异形体 B.比4He少一个中子
C.是4He的同位素 D.比4He少一个质子
7、2007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火箭升空时由于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产生高温,为防止火箭温度过高,在火箭表面涂上一种特殊的涂料,该涂料的性质可能是()
A.在高温下不熔化B.在高温下可分解气化
C.在常温下就分解气化D.该涂料不分解
8、发射卫星的运载火箭使用N2H4做燃料,已知0.25molN2H4(g)完全燃烧生成氮气和气态水时,放出133.5kJ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6、BC 7、B 8、D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