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一个学生思想、情感、精神集中反映的具体形式,通过文字表达,是内心世界的一种需要。所以作文教学,应尽一切可能去挖掘学生内在的真、善、美,并使课堂回归生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写作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作文 教学 快乐
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为新理念下的高中高中快乐作文教学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巧设导入,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传统的作文教学,开始就对学生约束过多,学生望而生畏。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为了让学生乐意写作文,开始就给学生营造一个不是刻意写作文的氛围,而是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你的话题。不妨以谈话的形式,把社会聚焦、家庭人物、事物的变化或学校新风等作为一个话题拿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谈论:这件事怎样讲才能使人信服?对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有怎样的看法?对这样的情景有什么感受?也就是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学生自觉进入角色,产生不吐不快的激情。老师在适当的时候,拟定话题,自然引入。在和学生平时的接触中,我了解到许多中学生有厌学的情绪,其原因是多方面,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学费太高,家庭经济支付不了;二是学习成绩比较差,自己不愿读而被父母逼近。于是,在一次作文课上,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以前我教过一名从小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且很懂事的学生,从来不随便旷课,可是自从上了高中,反而经常不想上学,他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他这么做,母亲会不会伤心?同学们会不会瞧不起他了?你怎样看这个问题?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纷纷议论,当同学们议论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上几个题目《他为什么不想上学》、《他的故事给了我启事》、《我谈厌学》,让同学选择其一形成作文。因为有了议论作基础,调动了学生的感观情绪,激发了写作的欲望,学生非常乐意动笔。就连平时写作最困难的学生在一个小时内也能写出七百字左右的文章,而且还能非常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一次成功的写作教学的开头。
二、自主写作,让学生获得倾诉的满足
没有的事,硬要学生感触,硬要学生抒发,教师让写的学生不想写,学生想写的教师不让写,教师对学生写作的限制太多了,作文变成一件苦差事,这是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一次自主习作中,我要求学生写一封信,写信对象自己选择,班上有一个男同学,平时作文比较差,尤其不喜欢作文,每次作文就写一两百个字,有时甚至没法交差。但在这次的自主作文中,这位男同学给一位女同学写了一封差不多两千字的情书。我读了几句,大吃一惊。读完全信,不但文从字顺,而且层次、意境、表达的分寸、情感的抒发、结尾的意味深长,都十分周到、得体、到位,而且情真意切,打动人心,表现出了高超的语言能力和表达技巧。当时我很怀疑这是抄的,但所写的事,所写的人,都是班上的,不可能是抄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一个作文水平比较差的同学,怎么写情书却能写得如此的棒呢?既然有这么好的文字功底,那平时的作文怎么那么糟呢?原来,这些内容是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可以有感而发,很吸引人。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要求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写的内容大多是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或者是比较熟悉、感受较深的,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就消除了写作的害怕心理,促使学生自主地写作,享受表达的乐趣。总之,我经常为学生创造畅所欲言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表达,减少对他们的束缚。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在为他们所提供的舞台上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阅读积累,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文化滋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意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为此,我班成立了“小书虫”俱乐部,学生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成了班内所有同学的公共读物,让学生尽可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扩大阅读面,我还结合古诗文教学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著,鼓励学生去阅读古诗词、中华经典名著、现代优秀诗文等。这样,作文时自然就会思如泉涌,水到渠成。学生也就自然会爱上写作,并感受到作文的快乐。目前,一股争读书、爱读书的氛围在我班已经初步形成。
四、灵活选材,培养学生选择作文体材的灵活性
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加强选材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灵活地选择材料的能力,这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以下三种选材方法。一是推理选择法:给学生一段话,以交代事情的起因(或结果),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推测事情的经过、结果(或起因),再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为理想的情况另作。二是组合选择法:把表达不同中心的材料合在一起,让学生正确地分类组合,再命题确定中心。三是片段选择法:给学生几个作文片段(人物描写、事物描写、场面描写等),让他们根据命题或中心进行选择。
关键词:高中作文 教学 快乐
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为新理念下的高中高中快乐作文教学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一、巧设导入,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传统的作文教学,开始就对学生约束过多,学生望而生畏。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我们的作文教学模式必须改革,为了让学生乐意写作文,开始就给学生营造一个不是刻意写作文的氛围,而是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你的话题。不妨以谈话的形式,把社会聚焦、家庭人物、事物的变化或学校新风等作为一个话题拿出来,让学生自己去谈论:这件事怎样讲才能使人信服?对这样的人做这样的事有怎样的看法?对这样的情景有什么感受?也就是在老师潜移默化的引导下,学生自觉进入角色,产生不吐不快的激情。老师在适当的时候,拟定话题,自然引入。在和学生平时的接触中,我了解到许多中学生有厌学的情绪,其原因是多方面,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学费太高,家庭经济支付不了;二是学习成绩比较差,自己不愿读而被父母逼近。于是,在一次作文课上,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以前我教过一名从小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且很懂事的学生,从来不随便旷课,可是自从上了高中,反而经常不想上学,他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他这么做,母亲会不会伤心?同学们会不会瞧不起他了?你怎样看这个问题?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纷纷议论,当同学们议论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上几个题目《他为什么不想上学》、《他的故事给了我启事》、《我谈厌学》,让同学选择其一形成作文。因为有了议论作基础,调动了学生的感观情绪,激发了写作的欲望,学生非常乐意动笔。就连平时写作最困难的学生在一个小时内也能写出七百字左右的文章,而且还能非常流利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也是一次成功的写作教学的开头。
二、自主写作,让学生获得倾诉的满足
没有的事,硬要学生感触,硬要学生抒发,教师让写的学生不想写,学生想写的教师不让写,教师对学生写作的限制太多了,作文变成一件苦差事,这是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一次自主习作中,我要求学生写一封信,写信对象自己选择,班上有一个男同学,平时作文比较差,尤其不喜欢作文,每次作文就写一两百个字,有时甚至没法交差。但在这次的自主作文中,这位男同学给一位女同学写了一封差不多两千字的情书。我读了几句,大吃一惊。读完全信,不但文从字顺,而且层次、意境、表达的分寸、情感的抒发、结尾的意味深长,都十分周到、得体、到位,而且情真意切,打动人心,表现出了高超的语言能力和表达技巧。当时我很怀疑这是抄的,但所写的事,所写的人,都是班上的,不可能是抄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一个作文水平比较差的同学,怎么写情书却能写得如此的棒呢?既然有这么好的文字功底,那平时的作文怎么那么糟呢?原来,这些内容是来自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可以有感而发,很吸引人。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要求学生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写的内容大多是学生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或者是比较熟悉、感受较深的,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这就消除了写作的害怕心理,促使学生自主地写作,享受表达的乐趣。总之,我经常为学生创造畅所欲言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自主表达,减少对他们的束缚。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在为他们所提供的舞台上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阅读积累,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文化滋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意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我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为此,我班成立了“小书虫”俱乐部,学生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成了班内所有同学的公共读物,让学生尽可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为了让学生扩大阅读面,我还结合古诗文教学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名著,鼓励学生去阅读古诗词、中华经典名著、现代优秀诗文等。这样,作文时自然就会思如泉涌,水到渠成。学生也就自然会爱上写作,并感受到作文的快乐。目前,一股争读书、爱读书的氛围在我班已经初步形成。
四、灵活选材,培养学生选择作文体材的灵活性
在作文教学中注意加强选材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灵活地选择材料的能力,这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在教学实践中,我摸索出了以下三种选材方法。一是推理选择法:给学生一段话,以交代事情的起因(或结果),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推测事情的经过、结果(或起因),再选择一种自己认为最为理想的情况另作。二是组合选择法:把表达不同中心的材料合在一起,让学生正确地分类组合,再命题确定中心。三是片段选择法:给学生几个作文片段(人物描写、事物描写、场面描写等),让他们根据命题或中心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