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差异性教学,就是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差异,并把此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差异性教学原则,就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差异,创造与之相应的教学环境,采取差异性教学对策,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个性的核心内容是主体性与创造性。差异性教学与个性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相互交融、互为因果的。换言之,差异性教学是以个性发展为依据的。
一、在体育课堂中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措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与设计
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本人在体育教学中,本着“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进步”的宗旨,着眼点并不是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体育专业人才,而是挖掘每个学生现有的潜能,使他们都有所长进。并通过教学实践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由此,针对不同体育素质层次的学生,教育者要科学地设计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及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与调控。评价学习结果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方式,把学生练习态度、练习成绩、提高幅度作为核定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此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
(二)在备课中研究差异性教学
教师教学的失误往往发源于对学生知识、能力、心理水平的不恰当估计,以主观臆测代替客观实际,因此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的实际。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现有的水平与新课教学的差距,研究具体措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教育者要从教师的位置转换到学生的位置思考,如果我是一名学生,学习的障碍会在哪里,怎样才能使我学懂、学好,怎样才能使我有更好的发展,学到更多的体育技能,从而针对学生的实际,着眼中等生并兼顾两头来安排教学进度,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
(三)在课堂中体现差异性教学
1.熟悉学生,给学生分层差异性教学所实施的学习策略,是以自学尝试探究和合作讨论发现为主,分组研学是主要的组织形式。因此,合理分组是差异性教学的首要问题。由于学生的素质、技能水平的因素,一般分为高、中、低三层,可采用A、B、C三个层次分组。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是“活”的,处于“动态”之中,因此对学生分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可升高层次学习,也有降低层次学习,这有力地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2.目标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育者订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如认知、技能和生理负荷目标等。对于A层学生,可增加一些拓展性的教材,有一定的难度,技巧性较强,有利于发挥其特长优势,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对于C层学生,则应设计一些易学、易练的内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获得成功和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树立信心,不断进步。对于B层学生,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提供的教材为主。经过上述的目标分层,让他们“吃不饱”的“吃得饱”“吃不了”的“吃到了”,“吃不好”的“吃得好”。同时,教育者还应激发学生自定目标和尝试达到更高一级目标。
3.分层施教。为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育者必须立足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需要,同时激励学生合作,互教互学互评,教师参与评价、校正,使各层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各尽所长,各显所能。对于A层学生,要注意发挥其优势,在完成自身学习任务的同时,协助教师组织与帮助其他同学练习。对于B层学生,教师应加强全面指导,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激发其兴趣,发挥其潜力。对于C层学生,教育者应加倍关注,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弥补他们的薄弱环节,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努力达到B层学生的要求。
二、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差异性教学
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根据课程目标,在教师组织指导下所开展的一切课外教学活动。为此,教育者还应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生体育特长。课外体育活动实践性强,自由度大,易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易于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
(一)对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课外不再简单重复课堂教学内容
要为他们创造条件,施展个人才能,并以比赛、表演和发展特长为主,还可突破年级限制,按水平组队。如田径队、乒乓球队、射箭队、游泳队等。还可根据他们的特长,实行个别辅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
(二)对爱好体育的学生,以发展素质和提高技能为主
主要是开设体育兴趣课,如轮滑课、乒乓球课、游泳课等,既面向全体,开发潜能,又针对部分,发展个性。还可开展不同的体育兴趣小组,以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为主。对这类学生,应指导他们选择好活动内容,制订适合自己特点的活动计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练。引导学生收集各种体育信息进行交流,以拓宽视野。应尽可能地满足同一兴趣而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各自需要。
实验实践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有利于“低层次学生”增强学习信心,赶或超“中等层次”水平;有利于“中层次学生”不甘中游,敢于冲击;有利于“高层次学生”稳步发展,有兴趣向着有难度的目标前进。教师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生理素质,实现素质化教育目标。
一、在体育课堂中实施差异性教学的措施
(一)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与设计
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本人在体育教学中,本着“不求人人高分,但求人人进步”的宗旨,着眼点并不是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体育专业人才,而是挖掘每个学生现有的潜能,使他们都有所长进。并通过教学实践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学生奠定终身体育的基础。由此,针对不同体育素质层次的学生,教育者要科学地设计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及知识水平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与调控。评价学习结果采用多元化评价的方式,把学生练习态度、练习成绩、提高幅度作为核定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部分。与此同时,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
(二)在备课中研究差异性教学
教师教学的失误往往发源于对学生知识、能力、心理水平的不恰当估计,以主观臆测代替客观实际,因此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要备学生的实际。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现有的水平与新课教学的差距,研究具体措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教育者要从教师的位置转换到学生的位置思考,如果我是一名学生,学习的障碍会在哪里,怎样才能使我学懂、学好,怎样才能使我有更好的发展,学到更多的体育技能,从而针对学生的实际,着眼中等生并兼顾两头来安排教学进度,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
(三)在课堂中体现差异性教学
1.熟悉学生,给学生分层差异性教学所实施的学习策略,是以自学尝试探究和合作讨论发现为主,分组研学是主要的组织形式。因此,合理分组是差异性教学的首要问题。由于学生的素质、技能水平的因素,一般分为高、中、低三层,可采用A、B、C三个层次分组。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是“活”的,处于“动态”之中,因此对学生分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可升高层次学习,也有降低层次学习,这有力地激励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2.目标分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育者订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如认知、技能和生理负荷目标等。对于A层学生,可增加一些拓展性的教材,有一定的难度,技巧性较强,有利于发挥其特长优势,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精神。对于C层学生,则应设计一些易学、易练的内容,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获得成功和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树立信心,不断进步。对于B层学生,教学内容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提供的教材为主。经过上述的目标分层,让他们“吃不饱”的“吃得饱”“吃不了”的“吃到了”,“吃不好”的“吃得好”。同时,教育者还应激发学生自定目标和尝试达到更高一级目标。
3.分层施教。为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育者必须立足学生个性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需要,同时激励学生合作,互教互学互评,教师参与评价、校正,使各层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各尽所长,各显所能。对于A层学生,要注意发挥其优势,在完成自身学习任务的同时,协助教师组织与帮助其他同学练习。对于B层学生,教师应加强全面指导,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激发其兴趣,发挥其潜力。对于C层学生,教育者应加倍关注,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弥补他们的薄弱环节,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努力达到B层学生的要求。
二、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差异性教学
现代课程论认为,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和根据课程目标,在教师组织指导下所开展的一切课外教学活动。为此,教育者还应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生体育特长。课外体育活动实践性强,自由度大,易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易于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
(一)对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课外不再简单重复课堂教学内容
要为他们创造条件,施展个人才能,并以比赛、表演和发展特长为主,还可突破年级限制,按水平组队。如田径队、乒乓球队、射箭队、游泳队等。还可根据他们的特长,实行个别辅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地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
(二)对爱好体育的学生,以发展素质和提高技能为主
主要是开设体育兴趣课,如轮滑课、乒乓球课、游泳课等,既面向全体,开发潜能,又针对部分,发展个性。还可开展不同的体育兴趣小组,以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为主。对这类学生,应指导他们选择好活动内容,制订适合自己特点的活动计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练。引导学生收集各种体育信息进行交流,以拓宽视野。应尽可能地满足同一兴趣而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各自需要。
实验实践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差异性教学,有利于“低层次学生”增强学习信心,赶或超“中等层次”水平;有利于“中层次学生”不甘中游,敢于冲击;有利于“高层次学生”稳步发展,有兴趣向着有难度的目标前进。教师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生理素质,实现素质化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