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中学生的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wuju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与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不同层次的技术人员。从20世纪80年代起在我国开始发展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形式即高等职业教育,并且在短短的几年中其发展速度和規模堪称世界第一,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之一,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半壁江山。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有一些影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育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如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学生水平,专业设置,实习基地等等。在其中课程设置方面的问题是最为人们所关注的。
  很多职业技术学院往往会考虑到学生是否掌握了本专业的技能,而过分的采用职业能力本位的课程设置方法,大量开设专业技能课。在认为公共基础课尤其是人文社科类课程(也是我们所说的通识教育)对于掌握专业技能没有多少帮助的思想指导下,有意无意地挤占和减少公共基础课程学时数,甚至取消公共基础课程的现象,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院校当中比比皆是。而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可能拥有某一个方面的技能,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具有广阔的视野,很强的文化素质,科学的思维,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
  本文采取的是层层递推的方法进行写作。首先在阐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公共基础课程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模式改革的必然性,然后再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模式改革与课程设置的关系,公共基础课程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性。紧接着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设置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再提出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措施。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90年代中期确立地位,大规模发展始于90年代末,到了2000年以后开始形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热潮。虽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时间非短暂,但是目前研究成果还是挺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是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动因的研究。二是关于关于高职内涵与办学途径的研究。除这些基本问题的研究外,这一时期还有不少关于高职的比较研究及中、高职衔接的研究。比较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外经验的介绍上,如台湾地区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美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等。这些研究主要是在对国外高职教育的静态剖析,其目的是希望从国外高职教育的发展中找到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在我国发展高职教育的初期,这些研究成果是非常必要的。
  到了2000年以后,随着高职规模的迅速扩充,理论界和实践界均意识到,高职发展必须从规模扩充转向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在这一基本认识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建设成了这一时期研究的焦点问题,具体来说就是重点研究基于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时间大致持续到2004年。另外还有关于高职学制问题的研究以及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从2004年至今,高职研究的焦点问题又发生了重大转变,即转向了更加具体、也是最困难的高职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理论与实践界均逐步认识到,高职一切问题的核心是课程问题。无论和高职定位、专业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只有在课程中才能得到体现。教育部精品课程的评比,以及高职对特色的强烈渴望,是高职课程改革高潮兴起的直接动力。其基本研究取向是如何摆脱本科压缩的学科课程模式,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以特色追求为直接动力,因此学者们非常强调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职课程模式。影响比较大的是项目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许多高职学院在自我探索项目课程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些理论概括和总结。徐国庆是目前致力于这一领域的学者,他认为项目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一方面,高职教育的目标是要把学生导向工作体系,而工作体系是与学术体系相并列、性质完全不同的一个体系;另一方面,职业知识的表征方式与学术知识不同,职业知识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因此,高职课程应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采取工作逻辑来开发课程体系。
  因此要想解决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必须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进行改革。将教学目标从学科型向素质型转化。公共基础课程目标应体现以下特性:(一)素质教育特性。必须明确公共基础课既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文化素质的培养。(二)和谐发展性,即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和谐发展。(三)基础性,即专业学习的基础,职业能力的基础,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人文和科学素质的基础。二是教学内容要定位科学。在有限的时间内,学校不可能也无法给予学生所有基础性的知识,那么,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应科学定位。首先就必须大胆地对课本内容进行删减整合。其次要注意把握“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再次,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既注重知识的获得又兼顾学生素质的培养。三是改革公共基础课的教学方式。首先,要调整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要在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其次,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相融合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当代教育的一大趋势,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第三,要注重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应用,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使用,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四是要改革考试方式方法。传统的考试方式以理论考试为主.缺乏对教学效果的多层面的评价,因此考核的结果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改革后的考试方法应坚持开卷、闭卷相结合,口试、笔试相结合,还可以有答辩等多种形式;考试题以分析应用型为主,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进入21世纪,人类便进入到了知识爆炸的时代,传统教育已经难以跟上当前知识增加与更新的步伐,因而,进行新课改、完善新课标势在必行。在此新背景之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跳出传统语文教育的泥沼,转变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并且从角色转变、教学手段更新、以及交流形式多元开放等方面入手,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可
【摘要】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任务的重点在于识字教学,只有通过识字教学才能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等,所以如何让小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掌握更加准确的识字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小学阶段帮助小学生正确运用书面语言的首要前提是能够正确地学习汉字,这对以后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至关重要。或者可以说,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基础,只有基础牢靠,今后的語文学习才能更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期刊
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多年来,深感农村孩子的朗读水平不容乐观:朗读时受方言影响,普通话不够标准;缺乏一定的朗读技巧,不注意正确的停顿,读破句子,甚至出现“唱读”现象;朗读时缺乏感情,没有抑扬顿挫,常常是一个调子读完……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
期刊
智能传感器搏击市场传感器是测量、控制和仪器技术中的关键部件。根据测量参数的不同,有机械参数型传感器、几何参数型传感器、热传感器、动力学传感器以及化学、气象和其它参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作文,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一种重要交际手段,想象力是智力发展的翅膀,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创造的过程,而人类的种种创造发明无不经过想象而生,。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朝着“在作文天地无拘无束地放飞创造和想象”的方向起步!放飞想象,我们应该保持一种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职业教育的实际,阐述产学训相结合的校企办学模式及意义,分析我校机械部实施校企合作的经验及存在问题,探讨校企合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教育 校企合作 校内生产实训基地 产学结合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明确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管理第一
期刊
语文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口语交际作为一种重要的语文素养被提了出来,同识字、阅读、写作、语文综合能力一起在每个学段的目标中都有明确的要求。口语交际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时能准确、合理、得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使语文走向生活。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的目的是培养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表达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
期刊
摘要:凝聚力的强弱是班集体团结与否的标志。当前,中职学校由于学生纪律性较差班集体凝聚力普遍不强。德育工作主要是靠班主任落实,那么班主任怎样才有效提高班集体凝聚力呢?作者通过多年做班主任工作的经验,对中职学校德育工作进行摸索思考后,总结出培养学生对班集体的认同感、组建得力班委会和改变家长对中职教育看法等提高中职班集体凝聚力的方法。  关键词:中职 班集体 凝聚力 德育  一、当前中职班集体凝聚力状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