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不仅关系民生,也关系国家的经济命脉,是各个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在我国,大多数电力企业属于国有性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监管效率,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和经营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电力企业的战略目标,也是国家政策方针的导向。如何确保电力企业国有资产规范运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当下具有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本文对电力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进行了分析,针对现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电力企业; 国有资产;规范运作
引言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其商业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在我国,电力企业一般是国有垄断的,属于国有性质,电力企业资产从所有权角度上归国家所有。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两权制下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不少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被恶意侵吞、霸占或者不自然损耗,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错误的资源配置。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多个省市也于今年相继出台了相关督促检查方案或规范性文件,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旨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政策的出台只是外在环境的监督形式之一,从根本上说,如何有效防范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需要从企业自身出发,从根源上减少国有资产不正当流失现象。本文以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行业中的电力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电力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电力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途径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段将国有资产权益、国有产权以及由此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为非国有资本收益、非国有产权、非国有收益,或者是通过不作为的方式,将国有资产以及与其相关的权益损毁、消失。一般通俗意义而言,国有资产的流失可以分为效率损失与资产转移,这与国有资产流失的定义相对应。效率损失是指国有企业管理层、员工通过不作为、不积极地方式被动的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亦或是管理层错误的决策以及未经细致商讨的决策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这是一种效率损失,意味着国有企业管理层、员工本可以通过作为、积极、高效率的认证与权衡来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作出正确的有关国有资产的决策。资产转移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恶意的侵吞国有资产的违法行为,短视的国有企业职工因为获利动机或是有利可图的机会对国有资产进行了侵吞,将国有资产转移到某个主体或是个人手中。
电力企业所处于一个国有资产高度密集的垄断行业情形中,结构以国有独资形式为主,缺乏内在动力去进行国有资产的管理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的防范。本文总结了目前电力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见表1:
表1主要列举了三种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除了这三种以外,还存在着以权谋私、商业贿赂导致国资流失,电力企业管理者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国资流失等企业主体因素途径。从客体角度出发,国有资产流失还存在着外力破坏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违法用电、窃电现象严重,国有资产无形流失、电费回收困难,受各方干预不能依法维护企业利益等途径。总的来看,电力企业国有资产流失跟其他行业流失相比,涉及人员广泛、流失数额巨大、手段更加隐秘。
二、电力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用以约束管理层及员工行为
在应对复杂的市场需求的同时,公司面临着许多内部和外部影响,其中一些可能造成重大损害。公司已经认识到建立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防止这种影响是更安全和更便宜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用以约束国有企业管理层及员工行为是导致电力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因素,电力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健全的有用性。
(二)预防性的国有资产财务管理观念不强
国有电力企业在国家政策、文件的制度约束下,已经规范地建立起了相应的国有资产保护体系,但是存在着预防性的国有资产财务管理观念不强的问题。问题主要产生原因在于对国有电力企业自身内部预算约束不强,缺乏国有资产的绩效评估体系,责任划分不明显。
(三)电力企业产权主体缺位
现今,我国电力企业在行业管理上由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综合主管部门负责,相应机构也进行监督管理。电力企业资产由上级公司代表国资委行使出资者权利进行管理。考察电力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主体,我们会发现一个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庞大的电力企业国有资产使得作为产权主体设计的国资委对每一笔产权交易的控制存在现实困难。
三、电力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对策
(一)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为了避免电力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电力企业应当倾向于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的首要任务不是找出欺诈的原因,而是发现和制止欺诈的进一步扩大。内部控制系统,如果设计和运作良好,将确保它将在所有部门取得成功。然而,即便如此,内部控制仍然无法找到解决欺诈的办法。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内部控制应与其他控制措施(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合作,并在有能力的范围内实施新的预防欺诈方法和技术。
(二)加强预防性的国有资产财务管理观念
预防性国有资产财务管理是指电力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确保公共资金的合理使用,以透明、经济、高效和有效的方式实现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预防性的国有资产财务管理活动来识别和阻止可能的非法活动、关系或行为,这些活动、关系或行为会导致相关组织或个体骗取或不经济地使用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明晰电力产权
国有产权保护不等于不让产权流动交易。产权明晰后才能进行国有产权的交易转让。我们要鼓励产权的阳光交易。在规范的产权市场里通过场内透明交易保护国有产权,让国有产权在流动中得到保护。电力行业的产权转让流失问题由为严重,更应该在明晰产权的同时规范交易行为让所有的产权交易都在产权市场监督下公开进行,避免过去的关联交易行为。
参考文献:
[1]谭英.关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点思考[J].企业经济,2007,(02):65-67.
作者简介:
邓红红(1971—),女,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及预算。
关键词:电力企业; 国有资产;规范运作
引言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其商业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在我国,电力企业一般是国有垄断的,属于国有性质,电力企业资产从所有权角度上归国家所有。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两权制下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不少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被恶意侵吞、霸占或者不自然损耗,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以及错误的资源配置。2018年年初,《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多个省市也于今年相继出台了相关督促检查方案或规范性文件,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旨在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政策的出台只是外在环境的监督形式之一,从根本上说,如何有效防范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需要从企业自身出发,从根源上减少国有资产不正当流失现象。本文以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行业中的电力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电力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电力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途径
国有资产流失是指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段将国有资产权益、国有产权以及由此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为非国有资本收益、非国有产权、非国有收益,或者是通过不作为的方式,将国有资产以及与其相关的权益损毁、消失。一般通俗意义而言,国有资产的流失可以分为效率损失与资产转移,这与国有资产流失的定义相对应。效率损失是指国有企业管理层、员工通过不作为、不积极地方式被动的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亦或是管理层错误的决策以及未经细致商讨的决策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这是一种效率损失,意味着国有企业管理层、员工本可以通过作为、积极、高效率的认证与权衡来防范国有资产流失,作出正确的有关国有资产的决策。资产转移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恶意的侵吞国有资产的违法行为,短视的国有企业职工因为获利动机或是有利可图的机会对国有资产进行了侵吞,将国有资产转移到某个主体或是个人手中。
电力企业所处于一个国有资产高度密集的垄断行业情形中,结构以国有独资形式为主,缺乏内在动力去进行国有资产的管理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的防范。本文总结了目前电力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途径,见表1:
表1主要列举了三种国有资产流失的途径,除了这三种以外,还存在着以权谋私、商业贿赂导致国资流失,电力企业管理者决策失误、经营管理不善造成国资流失等企业主体因素途径。从客体角度出发,国有资产流失还存在着外力破坏造成大量国有资产流失、违法用电、窃电现象严重,国有资产无形流失、电费回收困难,受各方干预不能依法维护企业利益等途径。总的来看,电力企业国有资产流失跟其他行业流失相比,涉及人员广泛、流失数额巨大、手段更加隐秘。
二、电力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用以约束管理层及员工行为
在应对复杂的市场需求的同时,公司面临着许多内部和外部影响,其中一些可能造成重大损害。公司已经认识到建立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防止这种影响是更安全和更便宜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用以约束国有企业管理层及员工行为是导致电力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因素,电力企业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健全的有用性。
(二)预防性的国有资产财务管理观念不强
国有电力企业在国家政策、文件的制度约束下,已经规范地建立起了相应的国有资产保护体系,但是存在着预防性的国有资产财务管理观念不强的问题。问题主要产生原因在于对国有电力企业自身内部预算约束不强,缺乏国有资产的绩效评估体系,责任划分不明显。
(三)电力企业产权主体缺位
现今,我国电力企业在行业管理上由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综合主管部门负责,相应机构也进行监督管理。电力企业资产由上级公司代表国资委行使出资者权利进行管理。考察电力企业国有资产的产权主体,我们会发现一个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管理模式存在很大的缺陷,庞大的电力企业国有资产使得作为产权主体设计的国资委对每一笔产权交易的控制存在现实困难。
三、电力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对策
(一)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为了避免电力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电力企业应当倾向于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的首要任务不是找出欺诈的原因,而是发现和制止欺诈的进一步扩大。内部控制系统,如果设计和运作良好,将确保它将在所有部门取得成功。然而,即便如此,内部控制仍然无法找到解决欺诈的办法。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内部控制应与其他控制措施(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合作,并在有能力的范围内实施新的预防欺诈方法和技术。
(二)加强预防性的国有资产财务管理观念
预防性国有资产财务管理是指电力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应当确保公共资金的合理使用,以透明、经济、高效和有效的方式实现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预防性的国有资产财务管理活动来识别和阻止可能的非法活动、关系或行为,这些活动、关系或行为会导致相关组织或个体骗取或不经济地使用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三)明晰电力产权
国有产权保护不等于不让产权流动交易。产权明晰后才能进行国有产权的交易转让。我们要鼓励产权的阳光交易。在规范的产权市场里通过场内透明交易保护国有产权,让国有产权在流动中得到保护。电力行业的产权转让流失问题由为严重,更应该在明晰产权的同时规范交易行为让所有的产权交易都在产权市场监督下公开进行,避免过去的关联交易行为。
参考文献:
[1]谭英.关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几点思考[J].企业经济,2007,(02):65-67.
作者简介:
邓红红(1971—),女,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及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