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中自学·议论·引导的教学法的正确使用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gui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新课程标准强调现代教育视角下的数学教育要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意识与学习能力作为主要任务.而自学·议论·引导模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教育方法.该教育体系强调学生首先在自学的过程中对知识建立初步的印象,其次在议论的过程中解决自学环节残留的不理解问题,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体现学以致用的学习效果.为了发挥自学·议论·引导这种模式的应用价值,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深入研究.本文以新课程改革教育追求为体系,分析自学·议论·引导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正确使用思路.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正确使用思路
  引 言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思考是吸收知识、内化知识、转化技能的重要途径.思考是由浅入深的过程,学生的思考能表现出积极高涨的热情.学生需要在合作中生成学习能力.学生需要在体验中理解知识的原理与学习的要求.自学·议论·引导模式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因此值得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
  一、自学·议论·引导概述
  这里要说明的是,自学·议论·引导除了包含对教学方法改革的要求,还在教学方法方面有着很多的指点.该方法同时兼顾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核心就是完成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作为一种全面的教育形式,其倡导在有规则的课堂环境下学习.自学·议论·引导的使用能为学生创造开放、良好的学习契机、学习环境.引导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师生、生生无时无刻不在交流、解惑、点拨与启发.学生在全班学、小组学以及自学中收获了对知识的理解与见解.在这种教育体系下,教师牢牢围绕学生的学习追求、学习热情设计教学模式,突出创新需要,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深刻且久远的影响.
  二、自学·议论·引导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注意事项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使教师在使用自学·议论·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因材施教,要根据情况制订各种应用计划.例如,教师在初一、初二阶段使用自学·议论·引导的主要目的就是体现教育的寓教于乐,使学生能迸发学习热情.教师需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制作各种PPT课件,通过这样的方法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学生形成学习积极性以后,教师可以引出学习内容,从而获得非常好的教育效果.教师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准备充足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经验、交流看法和交流知识.教师一定要体现出自身的引导价值、引导作用.例如,在教学“相交线与平行线”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趣味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如以十字路口为例,让学生说一说相交线的特征.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意识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价值.
  (二)积极意义
  众所周知,自学·议论·引导的核心就是让学生能养成自学习惯,形成明确的学习追求.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自行探索并形成知识理解,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知识体系.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学习中举一反三,根据对应的题目使用对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在循序渐进中,学生就能形成灵活的解题思维、解题能力.同时,学生能主动和教师沟通,在良好的氛围、环境中获得更好的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质量.
  三、自学·议论·引导教学实施方法
  (一)建构知识体系
  教学活动需要牢牢把握教学要求,突出教育最大化效益.在实践中,教师需要重组教学资源与结构,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学的过程中教,在教的过程中学.同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条件与表现建构知识结构,绝不允许大跨度知识问题的出现,要确保学生能融入其中,更好地理解、学习知识.
  (二)学法结合
  这里所说的学法结合就是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全班学、小组学、自学相结合以及生本问题、师本问题、文本问题相结合.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参照学生的表现与情况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自行解答这些问题.在学生自行解决问题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师生一同总结经验、总结知识.如果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那么教师不应第一时间为学生解惑,而应让学生自行翻书查看资料.如果学生有不会的问题,那么可以优先请教其他同学,在其他同学无法解决时再寻找教师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能突出学生自我训练的能力,能直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形式.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会主动学习,从而体现先讲后练的特色.
  (三)重视生成过程
  这里所说的生成是指学生的知识解决能力生成过程.学生在自我生成知识的过程中会对数学知识建立属于自己的理解与见解.这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水平.因为学生存在能力差异,所以教师用简单的任务展开对比能获得非常直白的教学效果,
  能确保教学活动按照既定要求与既定规律推进.如果难度较大,很多学生就无法沿着问题找思路.
  (四)深度研读板书,重视思维提升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板書的设计质量关系到最后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板书能直接反映教学立意与要求,使学生从板书中看到的不仅是一节课的知识,还包括知识生成的过程,完成学生思维意识的发展.教师有必要牢牢结合板书与思维导图的关系,为学生安排合适的条件与契机,更好地展现教育魅力,提高教学效果.
  (五)独立学习
  在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时,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能深入了解数学课件、数学教案.通过思考的过程,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学习主动性与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学习欲望.需要强调的是,思考的过程不是完全放任学生,而是将所有时间交给学生.独立学习有着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要契合学生的多样化思维.自学方法主要包括创新性活动、生成性活动、接受性活动.在教学“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前让学生自己预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自由设计判定命题,使用叠合法的方式进行研究.这个过程反应的就是生成性活动与接受性活动.   通过独立学习的过程,教师强化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解题能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形成了强大的学习动力,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和感触.学生对知识建立了深刻印象,在之后的群体讨论、自主学习中都会变得非常顺利.
  (六)群体讨论
  群体讨论是指教师创建生生讨论、师生讨论的情境,这种情境对学生学习知识、养成合作意识有很好的带动作用.
  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调整,着重强调对学生学习观念的培养.通过议论式、讨论式、问答式过程,教师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例如,在教学“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包括概念、特点等,让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在有了答案以后,教师再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这个过程能直接反映学生的思维变化,使学生形成活跃的思维.教师需要用辩论机会、思维空间过程完成学生的思维迁移.需要强调的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准备,在合适的契机下创造氛围,保障活动有序进行.
  (七)积极引导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组内活动中,
  教师应选择有着更强自学能力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监督其他学生学习.除此之外,组长还要体现自身引导、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组织其他学生学习.教师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鼓励学生自学,让学生有技巧、有层次、有原则地概括知识.这样一来,学生才能不断内化知识,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需要多反思、多总结,在实践中获得更丰富的解题经验、解题思路.
  四、自学·议论·引导教学实践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在使用该教学方法时一定要充分体现课堂的趣味性,如在PPT中增加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时间思考.学生需要在群体思考与独立思考中总结答案,给出有价值的答案.
  在构思学材中,教师需要牢牢结合学情这一根据,在学生充分了解教材内容以后展开教学.这里的局限性不可以过于突出,要衔接好前后知识内容,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生成知识的过程主要看的是学生理解与思考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学生的深度思考能为课堂教学提出很多对应的问题.教师预留的问题绝不能过于详细,而要为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空间确保学生能自行解答问题、解答知识条件.
  (一)培养兴趣,让学生爱上课堂
  在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自学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优化教学方法,设计出和教学情景相匹配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爱上学习、爱上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一元二次方程需要满足未知数最高次数为2、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这些内容需要学生在预习中了解),教师可以配合微课课件,让学生自己巩固这部分内容和知识点.同时,教师可以先用一些趣味性的判断题检验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預习效果、理解效果,如x2 5x=150,(x-3)2=7,2x(x-3)=2x2 1,学生在判断中得出前两个是一元二次方程,第三个不是一元二次方程.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总结知识点,从而总结出ax2 bx c=0(a≠0),ax2 bx=0(a≠0),ax2 c=0(a≠0),ax2=0(a≠0)这四种方法都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在整理中需要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二)耐心引导,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自学·议论·引导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意识.在课堂上,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做好组织,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思路、学习方法.学生只有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支持下,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在探索中模仿教材中的例题,使用对应的解题技巧、解题思路,形成自学学习观.在学生充分了解书本内容以后,教师就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带领学生多层次、全方位地分析问题,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分享经验,在学习提纲中探索知识,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发展知识层次.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证明”这一知识点时,由于这部分知识看起来十分简单和很多教师不注意,部分学生在考试中因为平行线的证明知识丢分.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做好组织,让学生能在自学的过程中形成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微课 小组学习的方法,先给学生分组,再将微课视频交给学生.此时,学生可以带着微课视频自行学习知识,也可以在自学过程中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和知识点.
  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能使用平行线的证明的知识,认识了知识也不代表就能使用知识.教师还要出题检验学生对平行线证明的掌握情况,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知识储备水平.
  (三)校本化、本土化教学
  为了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发挥自学·议论·引导的真正作用,我们需要体现教学方法的校本化、本土化,满足地区特色、地区学情,根据学生基础条件、学习能力、智力水平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如果学生存在能力上面的差异,教师就要应用分层走班方法,搭配合理的方法与手段最大化学习效益.例如,在教学“圆”这一知识点时,虽然很多学生明白圆的样子,但是不理解圆的概念.此时,首先,教师可以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微课视频播放给学生,或者让学生自行在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对知识建立初步的理解.其次,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的形式积极讨论圆的特点、圆的概念.最后,教师引导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总结正确答案.
  结 语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导师,学生是教师服务的最终对象.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创新素质的发展,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完成知识技能的迁移.同时,教师要在实践中调整思路,牢牢围绕以生为本的理念,这样才能实现教学成效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宋建琴.浅析“自学·议论·引导”模式下的学生自学能力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19(20):57,88.
  [2]李兰临.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9):97,139.
  [3]牛建萍.浅谈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自学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147.
其他文献
【摘要】导数广泛的应用有助于高中生更好地掌握函数的形态等各方面知识,能够为学生日后在高等数学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由导数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地位入手,通过对导数的概念教学、导数在解题过程中的应用以及数学思想在导数问题中的应用的探讨,旨在探究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提高能力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高中数学,导数问题,学习研究,函数形态,数学思想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
【摘要】思前,指教育者引导学生思考并整理以前学过的与本课相关的知识;想后,指教育者事先要预设学完本课,要为后面将要学的知识做好准备.数学本质是指数学的内涵,既表现为客观事物背后的数学知识、数学规律,又表现为隐藏在数学知识背后的原理和本质属性.发散思维,指能由一个点引发很多与之相关的联想,在解决问题时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的思维方式.本文从纯数学知识点教学现状切入,分析了当前数学知识点片段式教学现
【摘要】思维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形式.提升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是聚焦高阶思维发展.要想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必须有效设计学习任务,立足学生本位,引导学生超越浅层、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展开深度性、批判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自主学习.  【关键词】高阶思维;核心素养;有效设计;学生本位  一、高阶思维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教学提倡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关注学生未来长久发展的素养.数学作为促进学
【摘要】少数民族教育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且越来越深入,为改善民族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很多学者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对民族院校学科教育的研究还较为薄弱,且多趋向于对教育者的对策建议,而对于受教育者的对策建议很少见.通过对这些对策的研究与对比,改善民族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还需要在此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针对性研究.因此本文以云南省Y大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民族院校学生
【摘要】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从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价值、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形成独立学习能力等方面入手,实施多元化的教学设计,从而给予学生“自主、探究、交流、互动”的学习体验,培养他们良好的分析、解决能力,落实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有效教学;设计策略  一、把握实质,凸显育人价值  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质体现在学生的课堂
【摘要】问题是思维的基础,思考是智慧的源泉,教师教学时突出问题导向,抓住核心问题,以问题为载体,用“问题串”进行有效追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索、主动探究,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处,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问题导向,问题串,思维,深度学习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突出问题导向,抓住核心问题,以问题为载体,用“问题串”进行有效追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索、主动探究,把学生思维引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与推进,动手操作的实践方式逐渐受到了诸多一线教师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到了课堂教学中,并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发挥其优势,本文从创设情境,乐于操作,精备学具,落实操作,多元方法,灵活操作三方面对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探讨,以期能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创设情境,精备学具,多元方法     众所周知,小学数学作为小学阶
【摘要】选择题是数学练习和考试中的一大类型,学生正确掌握知识与计算,能够得出正确的解答,但学生得出正确的解答未必一定掌握了知识和能力,学生得出错误的答案一定有依据,其中的知识错误占较大比重,分析归因学生的错误选项,更容易让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  【关键词】数学;选项错误;归因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做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做题的目的,一方面,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另一方面,也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
【摘要】数学知识抽象性极高,因此,将数形结合思想灵活运用,不仅便于解题,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但采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时必须了解题目本质,把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将数学公式、概念灵活转换成图形,方能提高解题效率.本文着重分析数形结合的概念以及实例,以期拓展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关键词】数形结合;数学;应用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数学知识点增多,且难度加大,解题方式多元化,而数形结合的灵活
【摘要】深度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知识和思想的内核,在学生获得自我意义感和效能感的同时,真正促进数学模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在解读深度教学与数学模型思想的内在关联的基础上,从深度教学理论视角,结合“反比例函数概念”提供初中数学模型思想渗透的4条路径:创设情境,感受模型思想;问题引领,形成模型思想;整体把控,落实模型思想;重视反思,深化模型思想.以此希望为一线数学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操作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