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以制定教研组发展规划为抓手,促进教研组文化建设,是我们一直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本文以语文教研组为例,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
注重对教研组文化的自我诊断
要创建理想的教研组文化,首要的问题是摸清家底。为此,我们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对教研组的文化生态进行了自我诊断:
年轻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研组现有成员36名,其中女教师35名,男教师1名;达到本科学历的20人,大专学历的15人;平均年龄30岁。
1.优势
顾燕萍副校长从事语文教学21年,是语文学科带头人,教学经验非常丰富,擅长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个性鲜明的教学行为。在她的引领下,整个教研组发扬务本求实的作风,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审视和反思、继承与发展,力求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不失掉语文教学的传统。
2.劣势
首先,未确立教研组的文化愿景,未明确教研组的核心价值追求。
其次,教研组层面的制度文化建设比较薄弱,未达到系列化的要求。同时,对将制度设计与教师发展结合起来的问题,思路还不够明晰。
再次,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虽然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但从教师教学行为中反映出来的教师观念仍存在很多问题。
⑴教师依然非常崇尚教材、崇尚分数和答案,科研与教学实践没有紧密地结合起来。
⑵教师的教学方法虽有所改进,但在日常的教学中还体现出一种随意性。
⑶教师在考试的压力下,依然以机械的读、背、默、考为手段,未建立起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
⑷教师的个体发展不明显,缺乏进一步提升的意识和行动。
⑸教师有团队合作意识,但未通过有效的途径发挥最大的合力,主要表现在对教学资源的积累和开发不够重视,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确立教研组的核心价值追求
经过集体讨论,我们确立了语文教研组的核心价值追求:
简简单单教语文,快快乐乐学语文,扎扎实实做教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我们认为,语文教研组文化创建的最终得益者既包括学生又包括教师。因此,我们将价值追求定位于“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师生共同的生命成长”。基于此,在语文教研组发展规划中,我们确定了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两方面的目标。
就教师发展而言,我们为组内语文教师确定的发展目标为:
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语文教学理论,提升自身的文化基础素养和专业素养;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
我们的口号是:勤学善思,务本求真,简而有度。
就学生发展而言,我们主张创建以学生研究为核心的课题研究氛围,通过搭建多渠道的阅读平台,实现师生共享阅读。
同时,我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为他们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
低年级:“快乐识字、自主阅读”,中年级:“夯实基础,广泛阅读”,高年级:“诵读经典,博览广取”。
促使教师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
文化体现为教师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即与教师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创建新型的教研组文化,旨在通过营造教研组的文化氛围,影响和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
已往,语文教研组文化建设存在明显的问题:活动内容孤立随意,未形成系列;形式单一,以理论学习、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教材研讨、教学沙龙为主,常常造成“务虚多于务实”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作为管理者和设计者的教研组组长与作为主体和参与者的语文教师的思维方式是点状的、割裂性的。针对这一问题,目前我们正努力组织体现结构性思维、整体性思维、关系性思维和过程性思维特征的活动。以语文教研组发展规划中的四年级教师读书计划(见表一)为例,同样是那些教研活动,但是它们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融共生的,具有较强的延续性。
这份计划显示,我们的思维方式正发生变化,并逐渐体现出以下特征:
⑴结构性思维。以“勤学善思、务本求真、简而有度”的理念为依托,将教研组所有的文化活动贯串起来,形成一个创生性的、动态的结构。
⑵整体性思维。理论学习、实践研讨与开课活动构成了一个整体,任何一种活动都是在整体背景下开展的活动。
⑶关系性思维。读书、研讨与开课建立了内在的联系,彼此相融共生。
⑷过程性思维。读书和理论学习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性的,本学期的学习既是上学期学习的延续,也是下学期学习的开始。
培育同伴互助共生的文化氛围
一个成功的教研组必定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合作精神是教研组文化形成的标志和灵魂。但合作并不代表同化,在一个教师群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希望营造一种教师内部协作竞争的氛围。为此,我们采用了如下管理策略:
⑴要求人人成为教研活动的“主角”。每周的教研组活动采取专题发言、互相补充的形式,学习新理念,分析案例,交流学习心得,探讨专题。每次学习都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并做详细记录。
⑵要求教师平时结合自己的专题研究进行个体自悟,在个体自悟的基础上进行群体交流、反思,形成教研组文化(如深度汇谈文化、观课文化等)。
⑶学校布置的任务要求组员共同完成,做到分工不分家,使教研组充满凝聚力、向心力。
⑷提炼教研组活动的精髓,大力推广,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为此,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发展规划中确定做以下一些有益的尝试:建立语文学科网站,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定期整理和收集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论文、集体备课教案、说课资料、教学反思、作业设计、参考资料、拓展资料和课件。这样不仅把教师的智慧结晶及时保留下来,而且让更多的教师受益。同时,向教师推荐和宣传语文学科网站,使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积累和丰富教研组的文化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应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精选、运用对学生学习语文有益的资源。鉴于此,我们在发展规划中确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组织校内外活动。打破以语文学科为中心的局面(整合其他学科,如科学课),充分考虑学生语言学习和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语文学习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如组织家长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要善于从课本中挖掘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因素,突破教学空间,拓宽教学范围,设计出新颖、高效的综合性语文学习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实践活动。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的大课堂,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丰富的生活中寻找综合性的学习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将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地调查、访问,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主动进行深入研究。
逐步内化和提升教研组组长的文化管理意识
随着学校工作“重心下移”到各个教研组,教研组长的管理意识不断增强。教研组长不仅要有对事、对人的管理意识,还要有文化管理意识。就语文教研组而言,组长的管理首先要落实到对课题研究的管理上。在发展规划中,我们提出了“创建多渠道阅读平台,师生共享阅读文化”的课题。根据各年段学生的特点,我们分别确定了三个子课题。语文教研组组长对课题的管理主要关注过程,重在促进。其次,语文教研组组长在本组的文化建设中,不再局限于对事务性工作的设计,而是把重心放在对每一个教研组成员的解读和扩展其发展空间上:学会解读教师,读出教师的个性,读出教师的弱点,读出教师的发展空间,以此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教研组文化的新生。
(编辑许丽艳)
注重对教研组文化的自我诊断
要创建理想的教研组文化,首要的问题是摸清家底。为此,我们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对教研组的文化生态进行了自我诊断:
年轻而富有活力的语文教研组现有成员36名,其中女教师35名,男教师1名;达到本科学历的20人,大专学历的15人;平均年龄30岁。
1.优势
顾燕萍副校长从事语文教学21年,是语文学科带头人,教学经验非常丰富,擅长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个性鲜明的教学行为。在她的引领下,整个教研组发扬务本求实的作风,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审视和反思、继承与发展,力求在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不失掉语文教学的传统。
2.劣势
首先,未确立教研组的文化愿景,未明确教研组的核心价值追求。
其次,教研组层面的制度文化建设比较薄弱,未达到系列化的要求。同时,对将制度设计与教师发展结合起来的问题,思路还不够明晰。
再次,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虽然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但从教师教学行为中反映出来的教师观念仍存在很多问题。
⑴教师依然非常崇尚教材、崇尚分数和答案,科研与教学实践没有紧密地结合起来。
⑵教师的教学方法虽有所改进,但在日常的教学中还体现出一种随意性。
⑶教师在考试的压力下,依然以机械的读、背、默、考为手段,未建立起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
⑷教师的个体发展不明显,缺乏进一步提升的意识和行动。
⑸教师有团队合作意识,但未通过有效的途径发挥最大的合力,主要表现在对教学资源的积累和开发不够重视,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确立教研组的核心价值追求
经过集体讨论,我们确立了语文教研组的核心价值追求:
简简单单教语文,快快乐乐学语文,扎扎实实做教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我们认为,语文教研组文化创建的最终得益者既包括学生又包括教师。因此,我们将价值追求定位于“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师生共同的生命成长”。基于此,在语文教研组发展规划中,我们确定了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两方面的目标。
就教师发展而言,我们为组内语文教师确定的发展目标为:
不断学习教育理论和语文教学理论,提升自身的文化基础素养和专业素养;不断反思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
我们的口号是:勤学善思,务本求真,简而有度。
就学生发展而言,我们主张创建以学生研究为核心的课题研究氛围,通过搭建多渠道的阅读平台,实现师生共享阅读。
同时,我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为他们确立不同的发展目标:
低年级:“快乐识字、自主阅读”,中年级:“夯实基础,广泛阅读”,高年级:“诵读经典,博览广取”。
促使教师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
文化体现为教师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即与教师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创建新型的教研组文化,旨在通过营造教研组的文化氛围,影响和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
已往,语文教研组文化建设存在明显的问题:活动内容孤立随意,未形成系列;形式单一,以理论学习、听课评课、集体备课、教材研讨、教学沙龙为主,常常造成“务虚多于务实”的现象。究其原因,是作为管理者和设计者的教研组组长与作为主体和参与者的语文教师的思维方式是点状的、割裂性的。针对这一问题,目前我们正努力组织体现结构性思维、整体性思维、关系性思维和过程性思维特征的活动。以语文教研组发展规划中的四年级教师读书计划(见表一)为例,同样是那些教研活动,但是它们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相融共生的,具有较强的延续性。
这份计划显示,我们的思维方式正发生变化,并逐渐体现出以下特征:
⑴结构性思维。以“勤学善思、务本求真、简而有度”的理念为依托,将教研组所有的文化活动贯串起来,形成一个创生性的、动态的结构。
⑵整体性思维。理论学习、实践研讨与开课活动构成了一个整体,任何一种活动都是在整体背景下开展的活动。
⑶关系性思维。读书、研讨与开课建立了内在的联系,彼此相融共生。
⑷过程性思维。读书和理论学习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性的,本学期的学习既是上学期学习的延续,也是下学期学习的开始。
培育同伴互助共生的文化氛围
一个成功的教研组必定是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合作精神是教研组文化形成的标志和灵魂。但合作并不代表同化,在一个教师群体中,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是非常宝贵、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希望营造一种教师内部协作竞争的氛围。为此,我们采用了如下管理策略:
⑴要求人人成为教研活动的“主角”。每周的教研组活动采取专题发言、互相补充的形式,学习新理念,分析案例,交流学习心得,探讨专题。每次学习都有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并做详细记录。
⑵要求教师平时结合自己的专题研究进行个体自悟,在个体自悟的基础上进行群体交流、反思,形成教研组文化(如深度汇谈文化、观课文化等)。
⑶学校布置的任务要求组员共同完成,做到分工不分家,使教研组充满凝聚力、向心力。
⑷提炼教研组活动的精髓,大力推广,以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为此,我校语文教研组在发展规划中确定做以下一些有益的尝试:建立语文学科网站,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定期整理和收集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论文、集体备课教案、说课资料、教学反思、作业设计、参考资料、拓展资料和课件。这样不仅把教师的智慧结晶及时保留下来,而且让更多的教师受益。同时,向教师推荐和宣传语文学科网站,使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
积累和丰富教研组的文化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应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精选、运用对学生学习语文有益的资源。鉴于此,我们在发展规划中确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组织校内外活动。打破以语文学科为中心的局面(整合其他学科,如科学课),充分考虑学生语言学习和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语文学习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如组织家长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要善于从课本中挖掘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因素,突破教学空间,拓宽教学范围,设计出新颖、高效的综合性语文学习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实践活动。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的大课堂,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在丰富的生活中寻找综合性的学习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将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地调查、访问,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主动进行深入研究。
逐步内化和提升教研组组长的文化管理意识
随着学校工作“重心下移”到各个教研组,教研组长的管理意识不断增强。教研组长不仅要有对事、对人的管理意识,还要有文化管理意识。就语文教研组而言,组长的管理首先要落实到对课题研究的管理上。在发展规划中,我们提出了“创建多渠道阅读平台,师生共享阅读文化”的课题。根据各年段学生的特点,我们分别确定了三个子课题。语文教研组组长对课题的管理主要关注过程,重在促进。其次,语文教研组组长在本组的文化建设中,不再局限于对事务性工作的设计,而是把重心放在对每一个教研组成员的解读和扩展其发展空间上:学会解读教师,读出教师的个性,读出教师的弱点,读出教师的发展空间,以此促进教师个人的发展和教研组文化的新生。
(编辑许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