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外借款是指通过对外正式签订借款协议,从境外筹措的资金,包括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银行商业贷款、出口信贷以及对外发行债券等。本文简要论述了借用外资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影响。
【关键词】 借用外资 中国对外贸易 主要影响
前言
建国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事业克服困难,不断向前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全面振兴,各项业务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建国之初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以农副产品为主,约占出口总额的70%左右,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在出口商品构成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1978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5.2%,到1998年这一比重上升到88.7%,我国已实现了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的历史性转变。同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迅速增长,1998年当年机电产品出口额达到665.4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6.2%,连续4年超过纺织品,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商品类别。
利用外资成就显著。利用外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伟大实践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利用外资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乃至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1992年以来,我国吸纳外资的领域不断扩大,规模不断增加,水平不断提高,成就举世瞩目。截至1998年底,我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2.47万家,合同外资金额572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674.5亿美元。目前,到我国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180多个,外商投资企业已开业近15万家,就业人数1750多万人。我国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证券投资等其他形式的外资也达到一定规模,累计达1400多亿美元。从1993年到1998年,我国连续6年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仅次于美国。
对外投资保持发展势头。我国对外投资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呈现出逐步发展势头。50年来,我国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地区)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密切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地区)的经贸关系。目前,我国与美、日、欧等主要经济贸易伙伴的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稳步推进,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关系不断增强,为国民经济和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从1986年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开始,我国一直致力于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历时13年,在坚持发展中国家地位和权利与义务平衡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进程,取得了重要进展;我国参与了乌拉圭回合谈判并签署了最后文件;我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亚欧会议,为推进亚太地区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亚太、亚欧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利用外资的环境也不断改善,各项涉外法规日益健全,利用外资的质量有所提高、结构有所改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项目明显增加,国家鼓励投资类项目增加较多,限制类项目减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中西部地区對外商的吸引力增强;大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增多,世界前500家大跨国公司中有近400家来华投资,其他大跨国公司也在加强对中国市场的分析与研究,积极筹备来华投资;大项目继续增加,平均单项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提高。下面就我国利用外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谈几点资金的看法。
借用外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影响
1. 借用外资带动中国的贸易进口
改革开放初期,借用外资及时补充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上马了当时我国无力建设的若干项目,带动了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促进了资源开发和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复活了一些停缓建设或关停项目,扩大了出口,优化了出口产品结构。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利用日本能源贷款20亿美元,可保持我国年产原油1亿吨的生产水平,增加新建煤矿2100万吨能力;利用日本海外协力基金15亿美元,建设泰皇岛、石臼所港和京秦、究石铁路,到1985年增加山西、山东煤炭运出能力3500万吨;签订的日本商品贷款3000亿日元,支持了我国宝钢一期、大庆石油化工项目的建设;向IMF贷款9亿多美元,用以平衡外汇逆差。将借用外资与进出口贸易相结合,工贸结合,技贸结合,国外需要的品种款式与我国传统工艺相结合,推动了落后行业现代化,为扩大出口、增加劳动力就业闯出了路子。
我国对外借款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外国政府贷款。外国政府贷款极大地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到目前为止,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政府贷款国、中日贸易额也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例中最高的。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前苏联对华援助较多的时候,中苏贸易伙伴关系则—直很紧密。
2. 与国际金融机构展开资金合作和知识合作
中国借用外资的主要来源是国际金融机构贷款。198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三个组织中的代表权,与世界银行的资金合作不断加强,并积极开展了知识合作:截至2005年10月底,我国同世界银行合作完成了140多篇重要的经济研究报告,世界银行为中国提供了11份国家经济备忘录,分别对我国宏观经济、农村发展、财政金融等领域的诸多课题展开专门研究,为我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其中,《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与《中国: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方案》两篇国家经济备忘录,分别针对中国在1949—l 980年及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0年经济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存在或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我国改革与发展攻策的制订提供了有益参考。总体上看,在与我国的合作中,世界银行在—定程度上发挥了“知识银行”的作用。
3. 借用外资是推动创新的重要渠道
世界银行以贷款项目为依托的规范化运作机制及其智力资源,对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体制创新和观念创新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创新管理理念看,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建设引入了先进的合同管理模式。截至2006年底,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54万km2,其中不少项目都采用了这一管理模式。从完善项目管理机制看,多年来,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引进的竞争性招标采购、提款报账制、工程师监理制、业主负责制等制度,已成为我国重大工程项目的标准做法。
4. 获得了经验交流与对外宣传的平台
我国与世界银行合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通过与国际金融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与发展理念,与国际社会增进理解,从而为我国改革与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双方的合作关系不断深化,知识合作与单向输入转向双向交流,中国在世界银行的角色由最大借款国向重要股东国与战略合作伙伴转变。 2004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全球扶贫大会,成为双方知识合作的里程碑。该会议不仅高度评价了中国的扶贫成就,还公开对“华盛顿共识”进行反思,强调中国从实践出发、从基本国情出发总结发展经验的重要意义,丰富、发展了全球发展理念。2005年9月,在世界银行年会发言中,我国提出:受援国的政府能力建设和自主发展能力应该得到特别支持,强调这是保证受援国实现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关键。最后,会议公报明确提出要重视“国家能力建设”,这是继上海全球扶贫大会之后,在全球重要发展会议对中国发展经验和执政理念的又一次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 唐璐璐.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J].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0年第6期.
[2] 熊贤良.外资企业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J]. 国际贸易问题 1995(5)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研究生部)
【关键词】 借用外资 中国对外贸易 主要影响
前言
建国5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对外经济贸易事业克服困难,不断向前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全面振兴,各项业务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建国之初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以农副产品为主,约占出口总额的70%左右,随着我国工业生产的发展,在出口商品构成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1978年,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5.2%,到1998年这一比重上升到88.7%,我国已实现了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的历史性转变。同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出口迅速增长,1998年当年机电产品出口额达到665.4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6.2%,连续4年超过纺织品,成为我国最大的出口商品类别。
利用外资成就显著。利用外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伟大实践之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利用外资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乃至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1992年以来,我国吸纳外资的领域不断扩大,规模不断增加,水平不断提高,成就举世瞩目。截至1998年底,我国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32.47万家,合同外资金额572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2674.5亿美元。目前,到我国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180多个,外商投资企业已开业近15万家,就业人数1750多万人。我国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证券投资等其他形式的外资也达到一定规模,累计达1400多亿美元。从1993年到1998年,我国连续6年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仅次于美国。
对外投资保持发展势头。我国对外投资虽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呈现出逐步发展势头。50年来,我国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地区)的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密切了我国与世界各国(地区)的经贸关系。目前,我国与美、日、欧等主要经济贸易伙伴的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关系稳步推进,与港澳台地区的经贸关系不断增强,为国民经济和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创造了良好国际环境。从1986年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开始,我国一直致力于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历时13年,在坚持发展中国家地位和权利与义务平衡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谈判的进程,取得了重要进展;我国参与了乌拉圭回合谈判并签署了最后文件;我国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亚欧会议,为推进亚太地区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和亚太、亚欧地区经济技术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利用外资的环境也不断改善,各项涉外法规日益健全,利用外资的质量有所提高、结构有所改善;资金和技术密集型项目明显增加,国家鼓励投资类项目增加较多,限制类项目减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中西部地区對外商的吸引力增强;大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增多,世界前500家大跨国公司中有近400家来华投资,其他大跨国公司也在加强对中国市场的分析与研究,积极筹备来华投资;大项目继续增加,平均单项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提高。下面就我国利用外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谈几点资金的看法。
借用外资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影响
1. 借用外资带动中国的贸易进口
改革开放初期,借用外资及时补充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上马了当时我国无力建设的若干项目,带动了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促进了资源开发和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复活了一些停缓建设或关停项目,扩大了出口,优化了出口产品结构。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利用日本能源贷款20亿美元,可保持我国年产原油1亿吨的生产水平,增加新建煤矿2100万吨能力;利用日本海外协力基金15亿美元,建设泰皇岛、石臼所港和京秦、究石铁路,到1985年增加山西、山东煤炭运出能力3500万吨;签订的日本商品贷款3000亿日元,支持了我国宝钢一期、大庆石油化工项目的建设;向IMF贷款9亿多美元,用以平衡外汇逆差。将借用外资与进出口贸易相结合,工贸结合,技贸结合,国外需要的品种款式与我国传统工艺相结合,推动了落后行业现代化,为扩大出口、增加劳动力就业闯出了路子。
我国对外借款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外国政府贷款。外国政府贷款极大地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到目前为止,日本是中国最大的政府贷款国、中日贸易额也是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例中最高的。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前苏联对华援助较多的时候,中苏贸易伙伴关系则—直很紧密。
2. 与国际金融机构展开资金合作和知识合作
中国借用外资的主要来源是国际金融机构贷款。198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和国际金融公司三个组织中的代表权,与世界银行的资金合作不断加强,并积极开展了知识合作:截至2005年10月底,我国同世界银行合作完成了140多篇重要的经济研究报告,世界银行为中国提供了11份国家经济备忘录,分别对我国宏观经济、农村发展、财政金融等领域的诸多课题展开专门研究,为我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其中,《中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与《中国: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方案》两篇国家经济备忘录,分别针对中国在1949—l 980年及20世纪80年代初至2000年经济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存在或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为我国改革与发展攻策的制订提供了有益参考。总体上看,在与我国的合作中,世界银行在—定程度上发挥了“知识银行”的作用。
3. 借用外资是推动创新的重要渠道
世界银行以贷款项目为依托的规范化运作机制及其智力资源,对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体制创新和观念创新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创新管理理念看,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建设引入了先进的合同管理模式。截至2006年底,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54万km2,其中不少项目都采用了这一管理模式。从完善项目管理机制看,多年来,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引进的竞争性招标采购、提款报账制、工程师监理制、业主负责制等制度,已成为我国重大工程项目的标准做法。
4. 获得了经验交流与对外宣传的平台
我国与世界银行合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通过与国际金融组织的交流与合作,更好地宣传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与发展理念,与国际社会增进理解,从而为我国改革与发展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双方的合作关系不断深化,知识合作与单向输入转向双向交流,中国在世界银行的角色由最大借款国向重要股东国与战略合作伙伴转变。 2004年5月在上海举行的全球扶贫大会,成为双方知识合作的里程碑。该会议不仅高度评价了中国的扶贫成就,还公开对“华盛顿共识”进行反思,强调中国从实践出发、从基本国情出发总结发展经验的重要意义,丰富、发展了全球发展理念。2005年9月,在世界银行年会发言中,我国提出:受援国的政府能力建设和自主发展能力应该得到特别支持,强调这是保证受援国实现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关键。最后,会议公报明确提出要重视“国家能力建设”,这是继上海全球扶贫大会之后,在全球重要发展会议对中国发展经验和执政理念的又一次充分肯定。
参考文献:
[1] 唐璐璐.中国对外服务贸易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J]. 中国外资·下半月 2010年第6期.
[2] 熊贤良.外资企业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J]. 国际贸易问题 1995(5)
(作者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