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谦让”是我们在孩子发生争抢或其他行为问题时经常说的一个词,然而却常常发现孩子们会说不会做。更可笑的是有的孩子认为“谦让”指的是别人让自己,这说明孩子并不理解谦让的意义。谦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是一种幸福感。谦让是一种美德,而不是虚假的表面文章。
谦让的行为条件:双方同时在场,一方主动让给另一方,使得另一方的意愿得到满足的同伴互动行为。谦让行为的总体特征:女孩多于男孩,以好朋友为主导。谦让行为的具体内容也有很多:物品谦让、角色谦让、空间谦让、机会谦让、玩伴谦让、权力谦让。谦让行为的功能也有很多:能搞好人际关系,克服幼儿尤其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帮助他们意识到他人的需要。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幼儿的谦让行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班级管理功能、安全功能两大方面。幼儿的谦让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良好的秩序,有利于减少教师维持秩序所需的精力和时间,从而轻松又高效地组织好活动。若幼儿之间能多发生一些谦让行为,则可把一些冲突和不安全因素泯灭在摇篮状态。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谦让对于有些孩子来说的一个负面作用:
1.导致幼儿忽视自己的权利,在有些幼儿身上会出现一种事事“谦让”的现象,他们不懂得争取自己应该得到的权益,为了表现自己是个“好孩子”,或者得到老师的表扬,个别孩子甚至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2.谦让会造成幼儿尚失自我,幼儿会感到谦让能使人高兴,能得到成人的表扬。3.谦让加剧经常接受谦让的幼儿的“自我为中心”,适当的谦让可以让幼儿意识到他人的需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和性格。然而,过度谦让,只能使得经常接受谦让的一方更加“自我中心”,甚至使接受谦让慢慢成为某些幼儿的习惯。
做为教师,我们既要教育孩子懂得谦让,又要使负面作用降到最低,也许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困惑。谦让是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园有必要对幼儿进行谦让教育,而谦让教育应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需要教师具有教育的机智和智慧,谦让教育应该是随机的,正式的活动较少。
一、尝试用结果反馈法让孩子去体验理解和感受谦让的好处
有一天,豪豪来得晚,他想用的万能积木不够了,跟谁商量都没有得到,他急得哭了起来,听完他的哭诉后,我请他跟正在搭积木的宇宇商量。受到暗示的宇宇马上痛痛快快地拿出几块万能积木交给豪豪。为了让豪豪把受到帮助的快乐表达出来,也为了让帮助人的宇宇体验到帮助别人的愉快,我说:“豪豪,宇宇把积木让给你了,你一定很高兴吧?”豪豪笑眯眯地说:“谢谢你,宇宇。”我又问:“豪豪,下次宇宇玩具不够时,你会让给他吗?”豪豪会意地说:“会的。”我又将豪豪的话重复给宇宇听,宇宇十分满意。通过这种做法,孩子们知道了“谦让”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将来别人也会用“谦让”回报自己。
接着,我又利用幼儿游戏中发生矛盾的机会,让孩子体验不知谦让的后果。磊磊是班上年龄小的孩子之一,他不懂什么叫谦让,经常与别人发生争执。一天,他和洋洋为争玩具吵起来了,其他小朋友出来打抱不平,他们一致指责磊磊不对,磊磊恼羞成怒动手抓人。这时我不得不出面干涉,让他们先放下玩具,说说到底是谁先拿的玩具。洋洋说:“玩具是磊磊先拿的,可他玩了半天,总也不给我玩。”磊磊说:“我想玩完了给你玩,你可以明天再玩嘛!”接着我问他们:“你们俩都想玩,谁也不让谁,还打起来了,这下你们玩成了吗?”他俩都摇头。“那怎么办?”磊磊说:“我玩一会儿,你玩一会儿。”我又问:“什么叫一会儿呢?”磊磊说:“你玩7圈,我玩7圈。”“太好了!”我夸他会想办法,并对围观的小朋友说:“以后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可以像他们这样解决。”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减少“告状”现象的好时机。
二、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会谦让
我们教师把幼儿当作自己的朋友。在日常活动中与幼儿平等相处,尊重幼儿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建议,与幼儿一起协商、一起出主意。这样幼儿就喜欢向老师诉说自己的想法、需求和愿望,才能更好的了解每一个幼儿。利用日常常规中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如在平时的集体喝水、上下楼、小便时教育幼儿要互相谦让,懂得等待。让幼儿知道、懂得玩具是大家的,不能独占。经常带幼儿到大中班做客,让幼儿亲身感受到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对自己的关心、帮助和谦让,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三、要树立榜样,激励幼儿愿意谦让同伴
在生活中,遇到小朋友能主动谦让同伴的现象,及时抓住典型,进行随机教育,引导幼儿从具体的好人好事中观察理解什么样的行为、情感是美好的。怎样做才叫相互谦让。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从一点一滴做起。如:我们班幼儿在玩汽车时,经常会出现争抢现象,我就教育引导他们要学会与同伴协商,你玩会儿,我玩会儿,让他们知道玩具大家一起玩儿,不争抢玩具,不一直独占玩具,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愿意帮助别人。
四、建立家园配合,巩固幼儿相互谦让
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尤为重要。经常让在家长教育孩子时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让孩子逐渐学会关心别人,遇事谦让别人,对孩子的行为表现经常给予肯定。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几点建议:
1.独生子女因为生长环境常常很难懂得谦让。我建议在家庭内部,要营造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氛围,不要认为孩子小,就把孩子排除在外。当然,家庭的分享也包括精神的分享,如家庭某个成员得了奖,诸如此类的好消息,都要分享,这都有利于孩子“谦让”、“分享”品德的养成。
2.家长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机会帮孩子养成谦让这个好习惯。我发现通过体育运动等实践操练,能增强孩子的谦让意识。我女儿在学习围棋的過程中,学会了棋艺高超者的谦让,懂得了骄兵必败的道理。再如练习跆拳道,也讲究礼仪,能让孩子懂得谦让。另外,家长也可以常常给孩子讲讲故事,让他们从中领悟谦让、合作的意义。
3.培养孩子的谦让意识,让孩子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把自己从“我”的概念中摆脱出来。让孩子从小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他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同样有享受的权力,不能一人独占,要想着别人。例如:吃东西时,让孩子学会愉快地把大的、好的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小的不好的留给自己,使他懂得谁最辛苦谁就应该得到更多。
4.谦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真正的谦让是看到别人享用好的东西,自己有一种幸福感。谦让是一种美德,而不是虚假的表面文章。孩子也要明白,“牺牲”和“撒谎”的意思是不同的,“牺牲”其实就是一种自己没获得好处的共享。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学会一点“牺牲”精神。如果孩子自小就能做到真心谦让,而不是为了得到大人的欢心而委曲自己,那我想这种品质,对他一生都会产生很好的作用。
我想,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只要不是强迫与命令,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相信对于幼儿谦让的行为会处理的更好。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谦让的行为条件:双方同时在场,一方主动让给另一方,使得另一方的意愿得到满足的同伴互动行为。谦让行为的总体特征:女孩多于男孩,以好朋友为主导。谦让行为的具体内容也有很多:物品谦让、角色谦让、空间谦让、机会谦让、玩伴谦让、权力谦让。谦让行为的功能也有很多:能搞好人际关系,克服幼儿尤其是独生子女“自我中心”帮助他们意识到他人的需要。对于我们教师而言幼儿的谦让行为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班级管理功能、安全功能两大方面。幼儿的谦让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良好的秩序,有利于减少教师维持秩序所需的精力和时间,从而轻松又高效地组织好活动。若幼儿之间能多发生一些谦让行为,则可把一些冲突和不安全因素泯灭在摇篮状态。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谦让对于有些孩子来说的一个负面作用:
1.导致幼儿忽视自己的权利,在有些幼儿身上会出现一种事事“谦让”的现象,他们不懂得争取自己应该得到的权益,为了表现自己是个“好孩子”,或者得到老师的表扬,个别孩子甚至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起来。2.谦让会造成幼儿尚失自我,幼儿会感到谦让能使人高兴,能得到成人的表扬。3.谦让加剧经常接受谦让的幼儿的“自我为中心”,适当的谦让可以让幼儿意识到他人的需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和性格。然而,过度谦让,只能使得经常接受谦让的一方更加“自我中心”,甚至使接受谦让慢慢成为某些幼儿的习惯。
做为教师,我们既要教育孩子懂得谦让,又要使负面作用降到最低,也许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困惑。谦让是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幼儿园有必要对幼儿进行谦让教育,而谦让教育应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需要教师具有教育的机智和智慧,谦让教育应该是随机的,正式的活动较少。
一、尝试用结果反馈法让孩子去体验理解和感受谦让的好处
有一天,豪豪来得晚,他想用的万能积木不够了,跟谁商量都没有得到,他急得哭了起来,听完他的哭诉后,我请他跟正在搭积木的宇宇商量。受到暗示的宇宇马上痛痛快快地拿出几块万能积木交给豪豪。为了让豪豪把受到帮助的快乐表达出来,也为了让帮助人的宇宇体验到帮助别人的愉快,我说:“豪豪,宇宇把积木让给你了,你一定很高兴吧?”豪豪笑眯眯地说:“谢谢你,宇宇。”我又问:“豪豪,下次宇宇玩具不够时,你会让给他吗?”豪豪会意地说:“会的。”我又将豪豪的话重复给宇宇听,宇宇十分满意。通过这种做法,孩子们知道了“谦让”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将来别人也会用“谦让”回报自己。
接着,我又利用幼儿游戏中发生矛盾的机会,让孩子体验不知谦让的后果。磊磊是班上年龄小的孩子之一,他不懂什么叫谦让,经常与别人发生争执。一天,他和洋洋为争玩具吵起来了,其他小朋友出来打抱不平,他们一致指责磊磊不对,磊磊恼羞成怒动手抓人。这时我不得不出面干涉,让他们先放下玩具,说说到底是谁先拿的玩具。洋洋说:“玩具是磊磊先拿的,可他玩了半天,总也不给我玩。”磊磊说:“我想玩完了给你玩,你可以明天再玩嘛!”接着我问他们:“你们俩都想玩,谁也不让谁,还打起来了,这下你们玩成了吗?”他俩都摇头。“那怎么办?”磊磊说:“我玩一会儿,你玩一会儿。”我又问:“什么叫一会儿呢?”磊磊说:“你玩7圈,我玩7圈。”“太好了!”我夸他会想办法,并对围观的小朋友说:“以后如果发生这样的事情,可以像他们这样解决。”实践证明,这是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减少“告状”现象的好时机。
二、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会谦让
我们教师把幼儿当作自己的朋友。在日常活动中与幼儿平等相处,尊重幼儿的良好愿望和积极建议,与幼儿一起协商、一起出主意。这样幼儿就喜欢向老师诉说自己的想法、需求和愿望,才能更好的了解每一个幼儿。利用日常常规中培养幼儿的谦让行为。如在平时的集体喝水、上下楼、小便时教育幼儿要互相谦让,懂得等待。让幼儿知道、懂得玩具是大家的,不能独占。经常带幼儿到大中班做客,让幼儿亲身感受到大班的哥哥姐姐们对自己的关心、帮助和谦让,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三、要树立榜样,激励幼儿愿意谦让同伴
在生活中,遇到小朋友能主动谦让同伴的现象,及时抓住典型,进行随机教育,引导幼儿从具体的好人好事中观察理解什么样的行为、情感是美好的。怎样做才叫相互谦让。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从一点一滴做起。如:我们班幼儿在玩汽车时,经常会出现争抢现象,我就教育引导他们要学会与同伴协商,你玩会儿,我玩会儿,让他们知道玩具大家一起玩儿,不争抢玩具,不一直独占玩具,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愿意帮助别人。
四、建立家园配合,巩固幼儿相互谦让
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尤为重要。经常让在家长教育孩子时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让孩子逐渐学会关心别人,遇事谦让别人,对孩子的行为表现经常给予肯定。家长要以身作则,为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几点建议:
1.独生子女因为生长环境常常很难懂得谦让。我建议在家庭内部,要营造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氛围,不要认为孩子小,就把孩子排除在外。当然,家庭的分享也包括精神的分享,如家庭某个成员得了奖,诸如此类的好消息,都要分享,这都有利于孩子“谦让”、“分享”品德的养成。
2.家长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机会帮孩子养成谦让这个好习惯。我发现通过体育运动等实践操练,能增强孩子的谦让意识。我女儿在学习围棋的過程中,学会了棋艺高超者的谦让,懂得了骄兵必败的道理。再如练习跆拳道,也讲究礼仪,能让孩子懂得谦让。另外,家长也可以常常给孩子讲讲故事,让他们从中领悟谦让、合作的意义。
3.培养孩子的谦让意识,让孩子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把自己从“我”的概念中摆脱出来。让孩子从小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他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同样有享受的权力,不能一人独占,要想着别人。例如:吃东西时,让孩子学会愉快地把大的、好的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小的不好的留给自己,使他懂得谁最辛苦谁就应该得到更多。
4.谦让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真正的谦让是看到别人享用好的东西,自己有一种幸福感。谦让是一种美德,而不是虚假的表面文章。孩子也要明白,“牺牲”和“撒谎”的意思是不同的,“牺牲”其实就是一种自己没获得好处的共享。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学会一点“牺牲”精神。如果孩子自小就能做到真心谦让,而不是为了得到大人的欢心而委曲自己,那我想这种品质,对他一生都会产生很好的作用。
我想,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只要不是强迫与命令,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相信对于幼儿谦让的行为会处理的更好。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