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的生活范围窄小,生活内容单调。说他们是温房里的花朵,呵护的太多,磨练的太少,缺失了人生历程中必要的曲折和历练,造成了生命历程中的许多苍白,因此做起作文也大多缺少生活气息和青春气息。无病呻吟的多,生机勃发的少;克隆复制的多,心灵倾诉的少;无中生有的多,智慧闪烁的少。这不仅仅是学生作文活动无奈的体现,也是学生思维贫乏、人格失衡的警示。
让生活与作文联姻,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把丰富的校园生活、多彩的假日生活、温馨的家庭生活、快乐的阅读生活推介到作文课堂 ;向生活要素材 ,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学习回归生活,让作文涌动起生活的涟漪,活跃着生命的芬芳……笔者认为这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希望之路。
一、注重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建构健全的人格魅力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心来看待的东西有二:一个是高悬在上空的星斗灿烂的天空;另一个是内心的道德规律。”陶行知先生在树立真道德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益,他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西奥.罗斯福说的更明白:“培养一个人的心智而忽略道德无异于给社会树敌。”长期以来,学生总是脱离生活,反映在作文上就是糊编乱造,从编造作文变成拼凑作文抄袭作文,其结果必然是个性灵魂的丧失或畸变。其表现为志趣不高,心理失衡,思维迟钝,人格不全,关键就是个性的失落。
二、拓展学生生活视野,丰富学生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
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他们独特的认识生活的方法,也有他们独特的表达手段”(杨再隋语)。因此,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生活,把作文课堂变成鲜活生命的舞台,让作文教学成为学生生活的精神乐园,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崇高的追求。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把握学生的生活现状及情感曲线。
关注学生生活是转变作文教学的方法问题,更是作文教学思想的更新问题。作文教学只有抓住“生活”与“学生”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真正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地浇灌出葱郁的风景,花鸟虫鱼、风水云月才能编织出作文的彩锦,生活进入作文课堂才有了最基本的条件。
2.善于引导学生认识丰富的现实生活、感受缤纷的情感世界。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始终是贯穿学生作文教学的强音。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做到“三多”:多观察,勤于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生活的不二法门,观察可以丰富生活的积累和情感的体验;多思考,思考是人认识社会、明白事理的必由之路,可以提高对生活的认知,加深对事理对情感的感悟;多阅读,一个从来不阅读的人,眼界永远是狭小的,语言永远是平淡的,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进行心灵的对话,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情感,拓宽认知的视野,提升人生的品味和修养。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杨再隋语)。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从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从自我的小天地走进“大家”的大天地。必须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情感是色彩斑谰的。哪怕一滴露珠也会折射出五光十色的社会百相和纷繁复杂的人生哲理,哪怕一芥小草也会经营早春的风流、舞蹈生命的旋律。我们都知道, 只有学生的生活素材充实起来,情感体验丰富起来,学生的作文才能丰满起来。因此,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教好课本,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深入生活,感悟生活。
三、切实做好作文指导,让学生掌握表达思想的技能。
毫无疑问,鲜活的生活素材并不等于流彩的作文。“如果课程只是简单的复制生活,让学生陷于日常的、琐碎的生活中,任凭他们自己摸索而不加以引导,学生的生活就有可能由于没有方向而陷于停滞状态,学生无法提升自己,更不用说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了。”(《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作者,余文森、吴刚平)。套用这句话就是,如果作文只是简单的复制生活,那么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不能提高,是会陷于停滞状态。要改变这种尴尬,教师就要对学生作文进行精心的引导,培养他们提炼素材,加工素材的能力。
1.放手让学生写自由作文,巩固丰富学生的素材。
鼓励学生在课外写生活作文是生活向作文转化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对作文本身感兴趣,在作文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快乐感、成就感,这是作文进入学生生活的关键。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喜欢写周记,而不愿写(或怕写)命题作文。原因何在?寫周记自由,写命题作文不自由。周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爱好去抒写,命题作文则要按照老师的条条框框去写。有自由,作文才有“自我”;没自由,作文中就常常丢失“自我”,或不是真正的“自我”。写周记,学生的思想可以裸露的,情感可以放荡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一个鲜活的“我”,“我”在周记中可以自由的翱翔,可以尽兴写真情抒实感,可以暴露自“我”的心迹。特别是学生间的书信更是神采飞扬,才思横溢,说到底就是有话可说,想说就说,无拘无束。循此思路,语文教师应该借鉴周记的成功经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张扬“学生”。让学生“作文”和学生“生活”同台演出,让作文找回“自我”,让真情在作文中自由飞翔。
2.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强化生活和作文的观照。
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摘犹如泉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生活”和“作文”作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加速“生活”向作文的转化,提高“作文”对生活的亲和,是作文教学的希望。
3.倡导写真情抒实感的文风,纠正无病呻吟人云亦云的陋习。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可见作文与育人的密切关系,写“真”是作文教学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倡导一种有事便写,有情便抒,叙实事抒真情的文风,杜绝拼凑和抄袭作文的陋习。让学生的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中弥散着学生青春的生活气息,这应当是作文教学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勤于抒写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从生活中汲取作文的养料,让作文中弥漫生活的气息,让一个个活生生的“我”在作文中上演,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理想追求,也是不可推御的责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小纪中学
让生活与作文联姻,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把丰富的校园生活、多彩的假日生活、温馨的家庭生活、快乐的阅读生活推介到作文课堂 ;向生活要素材 ,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学习回归生活,让作文涌动起生活的涟漪,活跃着生命的芬芳……笔者认为这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希望之路。
一、注重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建构健全的人格魅力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我们经常怀着无限的赞美和敬畏心来看待的东西有二:一个是高悬在上空的星斗灿烂的天空;另一个是内心的道德规律。”陶行知先生在树立真道德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教益,他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西奥.罗斯福说的更明白:“培养一个人的心智而忽略道德无异于给社会树敌。”长期以来,学生总是脱离生活,反映在作文上就是糊编乱造,从编造作文变成拼凑作文抄袭作文,其结果必然是个性灵魂的丧失或畸变。其表现为志趣不高,心理失衡,思维迟钝,人格不全,关键就是个性的失落。
二、拓展学生生活视野,丰富学生人生经历和情感体验
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他们独特的认识生活的方法,也有他们独特的表达手段”(杨再隋语)。因此,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生活,把作文课堂变成鲜活生命的舞台,让作文教学成为学生生活的精神乐园,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崇高的追求。笔者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正确把握学生的生活现状及情感曲线。
关注学生生活是转变作文教学的方法问题,更是作文教学思想的更新问题。作文教学只有抓住“生活”与“学生”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真正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地浇灌出葱郁的风景,花鸟虫鱼、风水云月才能编织出作文的彩锦,生活进入作文课堂才有了最基本的条件。
2.善于引导学生认识丰富的现实生活、感受缤纷的情感世界。
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始终是贯穿学生作文教学的强音。教师要引导学生要做到“三多”:多观察,勤于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生活的不二法门,观察可以丰富生活的积累和情感的体验;多思考,思考是人认识社会、明白事理的必由之路,可以提高对生活的认知,加深对事理对情感的感悟;多阅读,一个从来不阅读的人,眼界永远是狭小的,语言永远是平淡的,俗话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进行心灵的对话,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情感,拓宽认知的视野,提升人生的品味和修养。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杨再隋语)。一句话,就是要让学生从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从自我的小天地走进“大家”的大天地。必须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情感是色彩斑谰的。哪怕一滴露珠也会折射出五光十色的社会百相和纷繁复杂的人生哲理,哪怕一芥小草也会经营早春的风流、舞蹈生命的旋律。我们都知道, 只有学生的生活素材充实起来,情感体验丰富起来,学生的作文才能丰满起来。因此,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教好课本,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深入生活,感悟生活。
三、切实做好作文指导,让学生掌握表达思想的技能。
毫无疑问,鲜活的生活素材并不等于流彩的作文。“如果课程只是简单的复制生活,让学生陷于日常的、琐碎的生活中,任凭他们自己摸索而不加以引导,学生的生活就有可能由于没有方向而陷于停滞状态,学生无法提升自己,更不用说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了。”(《新课程的深化与反思》,作者,余文森、吴刚平)。套用这句话就是,如果作文只是简单的复制生活,那么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不能提高,是会陷于停滞状态。要改变这种尴尬,教师就要对学生作文进行精心的引导,培养他们提炼素材,加工素材的能力。
1.放手让学生写自由作文,巩固丰富学生的素材。
鼓励学生在课外写生活作文是生活向作文转化的重要途径。让学生对作文本身感兴趣,在作文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快乐感、成就感,这是作文进入学生生活的关键。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喜欢写周记,而不愿写(或怕写)命题作文。原因何在?寫周记自由,写命题作文不自由。周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爱好去抒写,命题作文则要按照老师的条条框框去写。有自由,作文才有“自我”;没自由,作文中就常常丢失“自我”,或不是真正的“自我”。写周记,学生的思想可以裸露的,情感可以放荡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一个鲜活的“我”,“我”在周记中可以自由的翱翔,可以尽兴写真情抒实感,可以暴露自“我”的心迹。特别是学生间的书信更是神采飞扬,才思横溢,说到底就是有话可说,想说就说,无拘无束。循此思路,语文教师应该借鉴周记的成功经验,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张扬“学生”。让学生“作文”和学生“生活”同台演出,让作文找回“自我”,让真情在作文中自由飞翔。
2.丰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强化生活和作文的观照。
叶圣陶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摘犹如泉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让“生活”和“作文”作近距离的亲密接触,加速“生活”向作文的转化,提高“作文”对生活的亲和,是作文教学的希望。
3.倡导写真情抒实感的文风,纠正无病呻吟人云亦云的陋习。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可见作文与育人的密切关系,写“真”是作文教学的生命。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倾吐的作文氛围,倡导一种有事便写,有情便抒,叙实事抒真情的文风,杜绝拼凑和抄袭作文的陋习。让学生的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中弥散着学生青春的生活气息,这应当是作文教学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综上所述,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勤于抒写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从生活中汲取作文的养料,让作文中弥漫生活的气息,让一个个活生生的“我”在作文中上演,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理想追求,也是不可推御的责任。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小纪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