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易打口难开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csyang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沙山歌从古至今在长沙民间广为流传,它以长沙地方方言为依托,具有一地九音的特点,是当地人民用来表达和反映自己生活、思想感情和促进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的工具。本文从分析长沙山歌《山歌易打口难开》演唱的长沙方言和歌曲内容等特点入手,尝试挖掘出长沙山歌在不同的时代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意义。
  [关键词]长沙山歌;方言;地域性;时代性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18)05-0009-03
  长沙历史文化悠久,自古以来长沙就是一个人口聚集之地,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也较便利,长沙人以热情、好客、敢为人先闻名于全国。现在更是随着电视湘军的突起,成了享誉全国的娱乐之都。任何艺术形式和内容的创新都不是空穴来风,凭空出现的,长沙在娱乐文化上的创新根植于其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特别是充满市井生活的民间音乐,对文化上的创新影响由来已久。
  长沙传统文化中,原有山歌不进屋,文章不下田之说。这句俚语说明了长沙山歌是世世代代居住生活在长沙地区的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口相传,反映长沙人自己的劳动、生活等场景的民间音乐,而非由文人雅士创作的音乐。民间音乐,又称民间歌谣、民俗音乐、民间短篇诗歌等,简称民谣、民歌、民乐或民曲,国际民间音乐协会定义为:“经过口传过程发展起来的普罗大众音乐”,也就是该音乐散布过程,纯粹是由演奏者或音樂接收者记录教习,并亲自相传所得[1]。它包括“歌”与“曲”两个部分。“歌”是指有歌词的演唱,“曲”是指用乐器进行的演奏。至于舞蹈中的舞蹈音乐、戏曲中的戏曲音乐、曲艺中的曲艺音乐,均可放入舞蹈、戏曲及曲艺中,作为它们整体中的一部分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整理[2]。
  民间音乐是百姓集体创作、真实反映他们生活情景,生动表达他们感情愿望的音乐作品。它具有创作的集体性、传播的口头性、曲调的变易性等特点,且真实记录了各个时代劳动人民的精神生活,并具有浓郁的民间风土人情。民间音乐包括民间歌曲、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综合性乐种六类, 是十分丰富的音乐遗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内容丰富的长沙山歌,体现了长沙劳动人民对音乐的喜好,其产生、发展、流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风格。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山坳溪边、田间垄下,她生动活泼的唱词和独具韵味的曲调,是长沙本土人民劳作生活的真实写照,用最质朴、最原生态的形式把长沙地区的风土人情体现得酣畅淋漓。长沙山歌作为长沙地区极具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艺术,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艺术价值。
  长沙民间流传的山歌,各有特点,唱法多样,同一首名字的山歌,地域不同,唱法亦不同,它伴随着历代长沙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劳动生产,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反映长沙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
  一、长沙山歌的体裁形式与特点
  长沙山歌篇幅短小,具有特殊的节奏、音韵、章句、曲调等形式特征。长沙山歌的内容极为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山歌的词通常是7字一句,多以5句为一首,也有4句为一首的,还有很多山歌中夹进一两句长句子(又称连八句子),很受群众的喜爱。长沙山歌一般分为“高腔”“平腔”“低腔”三种,它的节拍、调式,除低腔山歌(又称哼歌子)外,基本上属于自由节拍。
  1.高腔山歌:音调高亢,节奏自由,拖腔处常有“阿乌阿乌”的衬词,多为成年男子在山野田间用假声歌唱。这类山歌的节奏自由,歌声嘹亮为,可以传很远,当地人形象地称为“过山垅”。它的旋律在进行中常出现大跳和倚音,歌手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和歌曲内容将旋律作自由变化和发展。
  2.平腔山歌:悠远绵长,多为成年男子在山野田间用真声歌唱。这类山歌数量多,流传广,湖南各地的山歌大多是平腔,它的旋律一般在中音区进行,音调较低,富于变化,与歌词的平仄配合和谐,节奏也较自由,拖腔一般不太长,有的一字一腔,到句尾才有一点拖腔;有的歌词中夹有一连串的形容词,或是排比句;有的还带有绕口令的特点,带有数板山歌的特点,如本文所选的长沙县长龙街道的长沙山歌传承人陈克辉的代表作《山歌易打口难开》即属于平腔山歌。
  3.低腔山歌:优美柔和,节奏性强,音量较小,多为妇女在室内歌唱,音调低沉婉转,速度徐缓。
  二、长沙山歌的语言特点
  长沙方言,属于湘语语系。典型的长沙方言主要在长沙城区和长沙县使用,同属于现代长沙市所辖的宁乡、浏阳、望城等区县,其方言与本文所指的长沙方言稍有些许差异,因此传统的长沙山歌传唱的地区应该就是长沙市区和长沙县。据《训诂谐音》和《湘音检字》这两本记录近代长沙方言的韵书所记载,长沙方言分新派和老派[3],随着城市的发展,各种地方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汇,长沙方言也在不断的演变过程中。在长沙山歌的发展过程中,同样经历了一个语言上的转变过程,用长沙方言演唱的声种上除了有长沙民歌之外,还有长沙弹词、祁阳小调、长沙花鼓戏、湘剧、祁剧等。
  长沙话近百年来的语音演变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在音类上由分趋合占了优势。同时长沙方言的声调除轻声外共有六个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和入声6个声调。例如:朱、渠、主、注、住、菊六个字在长沙方言中发音相同,而音调则分别对应着上述的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和入声六个声调[4]。
  地道的长沙方言是没有普通话里的“儿”尾音的,而改成了“子”尾音,如普通话里的“纸条儿”,长沙方言说做“纸条子”,甚至一些没有“儿”尾音的,长沙方言也加上“子”尾音,这是长沙方言的一大特色[5]。长沙方言还保留了入声,这是古汉语的一个明显特色。例如以下的字在普通话里发音和音调是相同的,而在长沙方言中音调却是不同的。 “衣”和“一”, “巴”和“八”,“妻”和“七”,“乌”和“屋”,“蔬”和“叔”。在长沙话中,以上每对汉字中的第二个都发入声。
  最后,古代汉语中的浊音在长沙话中仍发不送气的清音。下列每组字发音上完全一样,而只是在声调上有区别: 牌—败 同—洞 葵—贵 桥—轿 瓷—自 床—状 吃—恰。   由现代长沙所展现的高度发达的娱乐文化、自由创新的文化氛围可以看出,长沙的地方文化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无拘无束的文化。长沙文化对外来文化具有相当大的友好和包容性,从语言来说,无论是从音区还是词汇,乃至语法都极少限制,这就造就了长沙方言极为生动形象、紧跟潮流的特色,长沙人也习惯于在人际交往中有话直说,直抒胸臆。
  长沙的地理位置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沙盆地西缘,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地表水系发达。自然环境带来的多样性,使得长沙方言一方面保留了古汉语的一些特性声调,又融合了新派汉语的特点,正因为有了这些特征,所以听起来抑扬顿挫。李文珍老师曾说: “有一定特点的音调的成因,与该地语言的语音音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6]”显然,长沙话的特点也影响了长沙山歌。
  三、长沙山歌之流变
  《山歌易打口难开》是流传于长沙县的一首地道的长沙山歌,据传为清代时当地一位举人,在做六十大寿时,邀请了当地一位名叫陈树林(音)的山歌手前来助兴,提笔所写,歌词为:山歌易打口难开,仙桃好恰树难栽,白米饭好恰田难作,鲜鱼好恰网难开,豆腐好恰磨难推。据陈树林的后人,长沙山歌传承人陈克辉老人回忆并演唱,记谱如下(谱例1):
  从对陈克辉老人的采访中了解到,山歌的词通常是7字为一句,5句为一段,每一段末尾字讲究押韵,还有很多山歌中夹进一两句长句子,俗称连八句子,唱的时候节奏非常快。“当然,唱的时候,都是用方言,听起来非常有意思。”长沙山歌在演唱中,对音色的要求和喜好是明亮高亢的,因為长沙山歌最初的歌唱场所就是田间地头,山坳溪边,要求声音洪亮传得远。实际在声音演唱技术上来说,即要求通过“丹田气”和“头声”来达到这一艺术和审美效果,如谱例1中最后一句“哟嚯”即模仿放牛时的吆喝声,一方面演唱技术要求运用丹田气支持,另一方面这种吆喝声实际来源于生活,所以非常生动诙谐。
  随着时代的发展,长沙山歌的发展受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冲击。一方面由于受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传统的人力农耕场景被新农村建设中的机械化运作所取代,往昔口口相传,劳作时即兴演唱的山歌失去了传统的歌唱场所(山歌不进屋),因为山歌多伴随劳动生产即兴演唱。陈克辉说,插秧、中耕、挑谷等农活很辛苦,面朝黄土背朝天,累了时很多人就会来一段山歌,唱罢之后心情就觉得舒畅,感觉浑身又有劲,唱山歌多是自娱自乐。如他年轻时创作的《走出门来唱山歌》,就是一首即兴之作:
  走出门来唱山歌,歌声飞过捞刀河。不唱上边葛公渡,二不唱关公把刀磨,单唱牛比(音)塘里唱山歌。
  秦朝统一半年多,纪念屈原传下河,龙舟比赛船落水,淹翻了一群后生哥,个个都能唱山歌
  第(二)年大水淹了禾,龙井漂来木盖歌,牛比(音)塘里通龙井,两处相通有阴河,所以年年端午唱山歌。
  另一方面,笔者在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流行文化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冲击,互联网让年轻人获取最新的潮流咨询更简单,年青一代的审美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加之长沙山歌中所歌唱的生活场景也离年轻人的生活较远,也使得现在唱山歌和听山歌的是老年人和部分中年人,长沙山歌面临着如何与时俱进的传承问题。
  陈克辉老人是长沙山歌的传承人之一,近年来他一方面教授学生传唱山歌,另一方面自己还创作描写新时代的山歌作品,如他创作的《长龙街道喜事多》,就是用的传统长沙山歌的曲调来创作的(谱例2)。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新创作的长沙山歌,从体裁形式上还带有数板山歌的特点,例如两句“你看那……”中的衬词多是形容词、名词、动词。这类衬词并没有失去它们的原意,并不纯粹只是表音,这是数板山歌衬词与其他衬词最大的区别。加入一长串这样的衬词打破了语言的自然节奏,在情绪上表现得更加强烈,这类衬词从文化角度来说,也体现了鲜明的长沙特色和时代特色。
  四、长沙山歌的活态传承
  长沙山歌由长沙人民口头创作,是长沙人民用来表达和反映自己生活、思想感情和促进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的工具,是长沙民间乡土文化中可以歌唱和吟诵的韵文部分。长沙山歌的语言非常丰富,绘声绘色,幽默诙谐,所以在演唱长沙山歌时,一定要注意咬字所体现出的风格。例如《长龙街道喜事多》(谱例2),是一首数板山歌,旋律在中音区进行,它的咬字是非常具有长沙特色的。从第一句“今日我要(哎)唱山(那)歌”这一句歌词中的“哎”字根据方言读“吔”,“山歌”不念“shān ge”而念“sān guō”。如果只按照谱面来演唱的话,就会失去了这首山歌的特有的风格。由于长沙方言中没有卷舌音,所以在咬字上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要尽量把字要到舌尖去,不要习惯性的把字要得太靠后,行腔时也不要过大,把这首歌的歌词咬清楚了,这首歌曲的风格就把握住了一半。
  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和实地采访等工作,认为在长沙山歌的活态传承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存长沙山歌的特色,就是“长沙味”,可以通过以下三个途径来尝试进行保护和传承:
  首先需要是本地人唱本地歌,艺术来源于生活,长沙山歌这种本身源自民间的艺术形式,用长沙方言来唱长沙人的生活,把传统山歌描绘田间地头的生活场景扩展到现代生活之中。其次,培养传承人,除了要求嗓音条件好,洪亮高亢,歌者既要有能演唱长句子的呼吸能力,又要有较强的语言能力,演唱的山歌富有魅力。还要注意最好形象高大,英俊,有舞台魅力。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创造能力,自己能写,能敏锐地反映当地生活情况,因为即兴创作,内容都是对实际生活的描写,张口即来。
  [参 考 文 献]
  [1]姜昊.浅谈民间音乐演唱与情感表达的关系[J].华章,2011(27).
  [2]伍洁.民间音乐的当代传承方式分析[J].神州,2013(18).
  [3]田范芬.近代长沙话声母特点及演变[J].语言研究,2008(03).
  [4]长沙话:http://fun.hudong.co
  [5]陶乐.长沙花鼓戏念白的特点[J].艺海,2017(06).
  [6]张志敏.论湖南民歌之“辣”[J].艺术百家,2010(C2).
  [7]长沙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中国民间歌谣集成——湖南省长沙市分卷[M].1987.
  [8]长沙县民间文化集成办公室.中国民间歌谣集成——长沙县资料本[M].1987.
  [9]长沙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长沙山歌(第一集)[M].2013.
其他文献
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省乐器产业校企联盟、沈阳音乐学院、营口乐器协会主办,青岛星宇会展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年东北(沈阳)乐器文化展览会”于6月15日在沈阳工业展览館隆重开幕,在辽宁工业展览馆内设立主会场和分会场两大会场区域,展位数近200个,参加展会的国内外企业达百余家。展会内容分为品牌专场、专家讲座、音乐演出和乐器制作四大板块。本届展会展示了中国乐器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为东北乐器产业从业者
期刊
[摘 要]20世纪音乐的结构是旧的“曲式”、新语汇和技术观念革新等各种手段相结合的一种结果。威伯恩的序列作品中大致存在着以下几种结构:1.变奏曲式;2.二段曲式;3.三段曲式;4.奏鸣曲式。本篇文章将综合采用序列分析法和音级集合法分析威伯恩的第24号作品为九件乐器而作的《协奏曲》第一乐章的十二音序列技术以及相关材料的组织特点,从而揭示了威伯恩《协奏曲》第一乐章的音乐思想在奏鸣曲式结构中的表现。  
期刊
[摘 要]罗忠镕的《涉江采芙蓉》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歌曲。是罗忠镕选取东汉末年的古诗,采用十二音序列作曲的一个极富历史意义的作品。在这首歌曲中,无论是旋律、音序、和声材料,都很巧妙地将现代作曲技法融合了民族特色,使其在调性、结构及音响上,都呈现出一个朴素而又意境深远、熠熠闪光的珍品。本文从旋律与和声两个方面来分析这首歌曲。  [关键词]罗忠镕;涉江采芙蓉;十二音;民族特色  [中
期刊
[摘要]面对当今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求,声乐演唱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的舞台实践能力越来越显得重要。河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开设的《歌剧艺术表演课》,既让学生学到了歌剧表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满足了声乐演唱专业艺术硕士研究生的舞台实践需求。在長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六个方面”歌剧表演训练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用性,使学生的表演能力尽快得以提升,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艺术硕士
期刊
[摘 要]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共享是目前教育事业进步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简称“晒课”)活动在人们的期盼下应运而生。从2014年活动开展至今,它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有目共睹的华丽外表下,人们只关注此活动所带来的美好价值,往往忽略绚丽外表背后的瑕疵。本人从音乐教育的目的出发,提出教师“晒课”是在表演
期刊
[摘要]  施万春是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电影《青松岭》的配乐至2011年荣获第八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合唱作品组唯一金奖的无伴奏合唱《回音壁》,施万春在管弦乐、声乐、影视音乐等多个领域,特别是在影视音乐创作中具有突出的成就。创作出的音乐可以听,谱子可以研究,风格可以模仿,但听不见、触不着的是作曲家在创作音乐时的思考及音乐背后丰厚的积淀。  本文分“毕生的事业 不懈的追求
期刊
[摘 要]本文以笔者为期兩天的田野调查为基础,力图通过对哈密市五堡乡波斯坦村进行实地调查所收集到的“古五城版本”哈密木卡姆的音乐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比较分析、类别推理,发现其音乐的达普节奏与刀郎木卡姆有相似的鼓点,以及在表演过程中有着与吐鲁番木卡姆相似的“纳孜尔阔姆”的表演形式,并且通过查阅文本资料推断出产生此音乐现象的关键所在,以获得此次田野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哈密木卡姆;五堡乡;田野调
期刊
[摘 要]音乐剧《巴黎圣母院》,又称《钟楼怪人》,改编自法国大文豪雨果的同名小说。自1998年9月16号首演以来,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法语音乐剧无可争议的代表性剧目。本文试从性别与音乐修辞的角度对此剧中的重要唱段进行分析,并在它的社会背景下延伸探讨其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关键词]音乐剧;巴黎圣母院;性别构建;音乐修辞  [中图分类号]J6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
期刊
[摘要]民族乐器是我国的民族文化瑰宝,它代表着民族精神、民族习惯、民族思维与民族信仰。传统民族乐器的传承与创新在当前社会发生急剧变迁的过程中往往不太被人们所重视,其文化意蕴也在人们的心中日趋淡漠。纵观当今国内各大医学院校,音乐课程开设基本都以音乐欣赏或音乐唱歌课为主,鲜有民族乐器课程的介入,故笔者以自身开设传统民族乐器课程融入医学院校人文培育体系作为一个实践教学范例研究,采取理论建设和实践探索相结
期刊
[摘要]2018年1月,杨鸿年和他的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又一次在北京中山音乐堂的音乐厅给大家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这次演出备受关注。因为在这次演出前几天,杨鸿年刚刚进行了小手术,住院几日便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对于一个热爱艺术的人来说,再多的辛苦和不适都会抛到脑后,留给舞台的只有投入的表演和最真实的感动。如今已经耄耋之年的他,依然为他热爱的音乐事业奉献着,争分多秒地想要多做一些事。本文
期刊